陈 英
(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一中学 河北唐山 063000)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由不成熟发展到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过渡时期,情绪不稳定,自我意识很差,容易受外部条件诱惑,尤其外来务工子女,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和父母的疏离,其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文献报道,有近1/4的流动学生因认为受歧视而自卑,一部分学生还具有一定的暴力倾向,甚至对整个社会有一定的对抗情绪,经常做出偏激的行为,其心理问题不容乐观。我校常年接受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研究针对我校新入学的七年级新生和经过一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八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探讨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状况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选择我校七年级、八年级各4个班,共247名学生。其中七年级为新入学新生,八年级为在我校学习满1年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由研究者本人说明测试的目的、意义及具体方法。集体发放问卷,不计姓名。要求班主任及其它教师回避,学生按统一指导语填写,20分钟后当场回收。SCL-90由90个问题组成,采用5级评分。1~5分别表示“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该量表细分为10个分量表,分别调查心理卫生的10个方面,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它。本研究分析了其中7个指标的变化。总分=90个项目所得分之和。因子分=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目总分/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数。全部数据录入微机,采用Excel 2000建立数据库,计算出全部量表的总分和各分量表分。统计方法应用t检验。数据处理由SPSS 10.0软件完成。
2.1 调查对象的年级、性别构成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47份,收回有效问卷247份,应答率100%。其中七年级146人,八年级101人,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年级、性别构成情况(人)
2.2 各年级外来子女与本地子女的各项指标比较 在七年级学生中,与本地子女相比,外来务工子女的女生中出现强迫症状、人际关系障碍、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的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与本地子女相比,外来务工子女的男生中出现敌对症状的评分升高,差异有显著性。在八年级学生中,与本地子女相比,外来务工子女的女生中仅出现抑郁的评分升高,差异有显著性,男生中各项指标评分与本地子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七年级相比,外来务工子女的八年级男生中出现强迫症状、人际关系障碍、抑郁、焦虑、以及偏执症状的评分以及总分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与七年级相比,外来务工子女的八年级女生中出现人际关系障碍、抑郁、焦虑的评分以及总分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见表2。
表2 各个年级不同性别外来子女和本地子女的各指标比较()
表2 各个年级不同性别外来子女和本地子女的各指标比较()
注:与同年级同性别本地学生比较,﹟P﹤0.05;与七年级同性别外来学生比较,﹡P﹤0.05
年级 性别 住址 例数 强迫 人际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总分七年级 女 外来 18 22.12 ±7.36﹟ 19.72 ±6.98﹟ 25.34 ±9.52﹟ 20.02 ±7.35﹟ 12.03 ±4.58 13.15 ±5.24﹟ 12.12 ±4.30﹟ 175.09 ±42.30﹟本地 43 20.90 ±7.60 16.70 ±6.73 21.80 ±9.61 18.00 ±7.33 12.00 ±4.53 9.80 ±5.23 10.00 ±4.63 157.00 ±45.26男 外来 36 21.01 ±7.09 18.16 ±7.09 23.75 ±9.26 18.16 ±7.42 11.90 ±4.74﹟ 11.74 ±5.12 11.38 ±4.98 165.32 ±55.85本地 49 20.09 ±7.32 17.61 ±6.38 22.40 ±7.30 16.09 ±6.60 12.51 ±5.30 11.26 ±6.13 11.21 ±4.33 155.02 ±5.33八年级 女 外来 20 20.11 ±6.35 17.60 ±7.02﹡ 24.02 ±8.32﹟﹡ 18.15 ±6.53﹡ 12.10 ±4.36 12.35 ±4.98 12.15 ±5.30 165.35 ±38.20﹡本地 26 20.05 ±7.02 17.51 ±7.07 22.24 ±7.52 17.16 ±6.82 11.17 ±5.03 11.02 ±4.82 11.14 ±5.32 157.24 ±39.40男 外来 22 18.34 ±6.19﹡ 15.84 ±6.32﹡ 21.17 ±8.24﹡ 15.65 ±6.45﹡ 10.78 ±4.53 11.14 ±4.93 10.02 ±4.35﹡ 146.61 ±51.97﹡本地 33 18.4 ±6.13 16.12 ±6.22 19.81 ±7.80 15.15 ±6.79 10.13 ±4.50 11.45 ±4.82 9.62 ±4.57 139.53 ±55.80
SCL-90广泛应用于人群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能准确地反映个体的心理症状,其总分能够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分项分数能比较好的反映出各型神经症的症状特点,与临床印象基本吻合[2]。在SCL-90的10个因子中,强迫症状主要指那些明知没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人际关系敏感指某些个人不自在与自卑,特别是与其他人相比较时更加突出;抑郁因子以苦闷的情感与心境为代表性症状,还以生活兴趣的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等为特征,也包括有关死亡的思想和自杀观念;焦虑因子指那些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征象,如震颤等;敌对因子主要反映厌烦的感觉、摔物,争论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气爆发等表现;恐怖因子反映社交、场所或物体恐怖等内容;执因子主要指敌对、猜疑、关系妄想,被动体验和夸大等。
民工子弟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社会适应性、人际交往和孤独、焦虑等人格特征方面。本研究发现,新生入学后,女生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障碍、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的评分与本地学生相比均升高,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与人相处时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不喜欢自己;抑郁,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上课整日没精打采;焦虑,心里烦燥,总觉得人人与他作对;偏执,偏于固执,总觉得大多数人不可信任,自以为是;自我强迫现象,明知没必要做还要做,自我克制性非常差。而男生则为出现敌对症状的评分升高,表现为经常与人抬杠;或者有打人的冲动。经过一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外来务工子女的女生中仅出现抑郁的评分升高,而男生中各项指标评分与本地子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一方面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充分尊重家长,让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另一方面,给外来务工子女更多关爱,不仅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而且要及时发现其学习上和心理上的变化,及时帮助他们提高归属感和认同感。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持久的、积极的,它的实施有利于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1] 魏军锋,郑洪冰.亲子分离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心身症状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83
[2] 王 莹,陈允恩,苑 杰,等.高三应届生及复读生心理健康状况与考试焦虑的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