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与发展潜力
——基于引力模型的分析*

2013-10-30 06:24:47张凤娟史建民
关键词:引力家禽贸易

张凤娟 史建民

(山东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中国家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与发展潜力
——基于引力模型的分析*

张凤娟 史建民

(山东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基于1992-2010年中国与24个家禽进口国的面板数据,建立引力模型对中国家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及发展潜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畜牧业总产值、进口国经济规模、贸易双方人均收入差距、有共同边界和同为APEC成员国对中国家禽出口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空间距离和WTO制度安排则是阻碍家禽出口的主要因素。中国家禽对澳门、新加坡、韩国、荷兰、法国、匈牙利、澳大利亚、俄罗斯、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家还存在巨大出口潜力。

引力模型;家禽;出口贸易

一、引言

中国是世界家禽生产大国,2010年禽肉产量为1699.94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7.36%,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禽蛋产量为2800.13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0.64%,居世界第一位;家禽业产值5177.51亿元,占畜牧业产值比重为26.59%,是畜牧业中的支柱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家禽出口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出口额达到18.49亿美元,占畜产品出口总额的38.92%,是中国优势出口农产品之一。家禽出口贸易的发展对于带动劳动力就业和减少国内市场供给压力、缓解国内市场价格波动、稳定家禽养殖者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当前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中国家禽出口参与国际贸易的比例依然较低,出口量占生产量的比重不足5%,家禽产品在生产优势还没有转化为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目前存在着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出口产品结构单一、出口附加值较低,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低等问题。尤其是加入WTO以来,不断遭遇技术壁垒以及绿色壁垒的影响,出口贸易发展的不稳定增强,在国际市场中的出口份额、出口地位不断下降,分别由2001年的10.04%和世界第四位下降到2010年的5.20%和世界第七位,这与其生产地位相比极不相称。与此同时,入世后国内市场准入条件的降低使家禽产品进口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家禽产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国家禽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潜力对于中国家禽产业积极“走出去”应对国际竞争,提高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

(一)家禽出口问题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现有对家禽出口贸易问题的研究,从内容上看主要集中于对贸易结构、[1]产品竞争力、[2-4]动物疫病和SPS措施等几种因素的研究。[5-6]在研究视角上侧重于从本国供给和进口国需求两大方面分析某单一因素对家禽出口的影响,缺乏对影响家禽出口贸易因素的全面的定量研究。然而,近年来尤其是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家禽产品市场国际化程度不断加强,中国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发展迅速,人民币兑换比率不断提高,这必然将对中国家禽出口贸易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影响家禽出口贸易的因素除了传统理论意义上的本国供给因素和进口需求因素以外,还应包括各国的贸易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其他影响贸易成本的区域自由贸易安排等因素。因此,只有建立一个能够包含更多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才能更好地解释中国家禽出口发展的实际状况,从而为促进家禽出口提供更准确的决策依据。在实证研究中,广泛应用的引力模型往往可以将影响出口的因素一并考察,这为本研究提供了基本框架。

(二)引力模型及在贸易流量研究中应用

引力模型起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Tinbergen和Poyhonen最早将引力模型运用到国际贸易研究领域,提出两国之间贸易流量的规模与两国的经济总量成正比,而与两国之间的物理距离成反比。[7-8]继Tinbergen和Poyhonen之后,学者们通过引入新的解释变量多角度、多方位地丰富和拓展了该模型,Linnemann引入了人口和贸易政策变量,[9]Bergstrand引入了汇率、人均收入及同属一个经济组织多个变量,[10]Anderson引入了是否拥有共同边界变量,目前被广泛运用于测定各种因素对双边或多边贸易流量及流向影响的经验研究中。[11]如地区以及多边贸易协定和文化差异因素等。[12-13]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采用引力模型对中国对外贸易流量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在模型变量设置和选择、模型估计方法、[17]对中国贸易流量的实证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14-19]目前,引力模型在农产品贸易流量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20-24]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引力模型在单项农产品以及特殊产品贸易流量的研究中也得到逐步运用。史朝兴等建立了蔬菜出口的行业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蔬菜出口贸易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25]高颖等基于引力模型对中国大豆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26]胡求光等对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流量和潜力进行实证研究;[27]刘红梅等建立虚拟水贸易时空引力模型对虚拟水国际贸易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28]吕建兴等基于引力模型对中国柑橘出口贸易影响因素进行研究。[29]上述研究为家禽出口贸易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借鉴。因此,本文拟建立中国家禽出口引力模型,对家禽出口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程度及出口潜力进行实证研究。

三、模型构建、样本选取、数据来源

(一)中国家禽出口贸易引力模型的构建

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扩展后的引力模型的对数形式如下:

lnMij=α0+α1lnYi+a2lnYj+a3lnPOPi+a4lnPOPj+a5lnDji+a6lnABSij+a7Borderij+a8lnEXij+a9FTAi+εi

(1)

在(1)式中,Mij为某一时期i国和j国之间的贸易额;Yi是出口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它反映了一国的生产供给能力,Yi越大,贸易量越大;Yj为进口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该国或地区的进口需求能力,经济规模越大,潜在进口能力就越大,从而贸易流量越大;POPi代表出口国的总人口;POPi代表进口国的总人口;Dij为两国经济中心或主要港口之间的距离,距离的远近通过影响运输成本而成为阻碍贸易流动的主要因素;ABSij代表贸易双方人均收入的差距;Borderij表示贸易双方是否有共同的边界;EXij表示贸易双方的汇率水平;FTAi表示贸易双方是否同属于一个经济组织或贸易集团;εij为随机误差项。

本文依据中国家禽产品出口实际,综合考虑本国供给、进口国需求、双方贸易成本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模型(1)在以下两方面做出改进:

第一,用中国畜牧业产值(Yct)取代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行业贸易引力模型中,出口国的行业GDP比出口国总GDP更能确切地反映该行业产品的总体供给能力。(25)

第二,引入了“WTO”和“APEC”组织两个虚拟制度变量。从中国家禽产业发展实际看,近年来对中国家禽出口影响较为深远因素是来自于外部制度环境变化。一是中国自2001年12月加入“WTO”,理论上认为,入世后更加自由的外部贸易环境将会对中国家禽出口带来积极的影响,但现实是否如此,因此在模型中加入了“WTO”虚拟变量来实证检验WTO制度安排对中国家禽出口的影响。其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影响,目前中国参与的较大的区域经济组织就是APEC和东盟,考虑到APEC组织包含环太平洋地区跨五大洲的21个国家,包含了大多数东盟国家,并且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很多都是APEC成员,所以将APEC作为替代贸易政策的虚拟变量,没有加入东盟虚拟变量。

改进后的中国家禽出口引力模型如下:

lnMit=a0+a1lnGDPit+a2lnYct+a3lnPOPit+a4lnPOPct+a5lnDit+a6lnABSit+a7lnEXit+a8Borderit+a9APECit+a10WTOit+εitλ

(2)

在(2)式中,Mit为被解释变量,表示中国t年对i国或地区家禽出口总额(美元),其他各解释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理论预期符号及说明详见表1。

表1 各解释变量的含义、理论说明及预期系数符号

(二)样本选取

本文中的家禽特指鸡、水禽(鸭、鹅)、火鸡、珍珠鸡四大类。按国际海关合作理事会制定的“协调商品名称和编码制度”1992年版的分类标准(简称HS1992),文中家禽产品具体范围包括:活家禽(HS0105)、家禽肉(HS0207)及制品(HS160231、HS160239)、家禽蛋(HS0407、HS0408)、羽毛(HS0505)四种产品形态、7个品目下的全部商品。

以1992-2010年中国与24个主要家禽进口国或地区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样本国家分别为:日本、美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德国、法国、加拿大、比利时、荷兰、韩国、匈牙利、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俄罗斯、伊朗、沙特阿拉伯、英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吉尔吉斯斯坦、意大利、澳大利亚。之所以将上述国家和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1992-2010年,上述24个国家和地区一直位居中国家禽出口市场排序前30位以内,出口额合计占中国家禽出口总额的96%以上*96% 是1992-2010年的平均值。,样本的选取基本代表了中国家禽出口贸易流向,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三)数据来源

中国对24个国家和地区的家禽出口数据来自联合国统计署的商品贸易在线数据库;中国畜牧业产值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进口国家或地区的名义GDP、人均名义GDP、总人口、汇率数据均来自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在线数据库(http://www.worldbank.org);人均收入水平差距数据根据中国与样本国家的人均GDP计算得到。距离是中国上海到各样本国家和地区的首都或中心之间的绝对距离,数据来自印尼巴厘岛网站(http:// www.indo.com)中的“距离计算器”(Distance Calculator);WTO和APEC成员国划分以WTO和APEC官方网站为标准。

四、模型实证检验与研究结果分析

(一)模型的实证检验

为了保证面板数据的平稳性和防止伪回归,本文运用Eviews6.0软件首先对各变量数据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在此基础上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

1、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

同时采用面板数据的LLC、IPS、ADF、PP四种检验法分别对引力模型(2)中的所有变量的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对变量lnGDP和lnABS原序列四种方法检验的结果都接受原假设,即存在单位根,说明原序列为非平稳序列,而对变量lnGDP和lnABS的一阶差分序列D(lnGDP)和D(lnABS)以及变量lnM、lnYc、lnPOPi、lnPOPc、lnEX、lnD原序列,四种检验方法均拒绝原假设,即它们不存在单位根,说明lnGDP和lnABS一阶差分序列和lnM、lnYc、lnPOPi、lnPOPc、lnEX、lnD原序列为平稳序列,结果见表2。

表2 引力模型(4)式中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汇总

注:①所有检验方法的原假设H0为:存在单位根;②I(0)和I(1)分别表示零阶单整和一阶单整。

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除了 lnGDP和lnABS为1阶差分平稳序列外,其他变量lnM、lnYc、lnPOPi、lnPOPc、lnEX、lnD均为零阶平稳系列,因此,变量间也可能存在协整关系。但由于变量太多,样本数据不足以支持所有变量进行一次性协整检验,因此,分两组进行变量间的协整检验。第一组检验lnM、lnYc、lnGDP、lnPOPi、lnEX之间的协整关系,第二组检验lnM、lnPOPc、lnABS、lnD之间的协整关系。同时采用Pedroni的7个统计量、Kao和Johansen Fisher统计量进行面板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检验结果均在1%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因此可以认为各变量间存在着协整关系。

2、模型的参数估计

分别使用面板数据的混合模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个体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回归估计,然后对回归结果进行比较。对比结果显示:虽然Hausman检验接受个体随机效应模型,但距离的参数为正数,与经济意义不符合,所以,本文选择混合模型进行估计。运用最小二乘法,通过“后向法”逐步剔除不显著变量进行模型估计,回归过程及结果如表3所示。

注:①表中符号“--”表示剔除该解释变量;②带下划线的数字表示的是T检验不显著的T值和P值。

表3中列出了包含所有解释变量和采取“后向法”逐步剔除不显著变量后的各阶段引力模型参数回归结果。其中EQ(1)列出了将所有解释变量数值代入引力模型(2)后进行参数估计得到的系数值及统计量;EQ(2)是在EQ(1)基础上剔除解释变量lnPOPi后,进行重新估计得到的系数值及统计量;EQ(3)是在EQ(2)基础上继续剔除变量lnPOPc、LnEX后重新估计得到的系数值及统计量。

EQ(1)回归结果显示,模型整体拟合优度较好,F统计量值较高。但从各解释变量系数的T检验值和P值看,中国畜牧业产值(lnYc)、进口国总人口(lnPOPi)、汇率(LnEX)三个变量T统计值太小,不能通过严格的T检验,同时DW值较低,说明存在序列相关性。其中最不显著的变量是lnPOPi,而且考虑变量lnABS中已经包含了进口国总人口因素,与lnPOPi具有相关性;并且一国总人口数一般在短期内变化幅度并不大,因此剔除变量 lnPOPi,保留其他变量对模型进行再次回归,得到EQ(2)。

EQ(2)回归结果显示,方程总体拟合优度较高,调整后的R2值为0.731,F检验值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汇率(lnEX) 和中国畜牧业产值(lnYc)两个变量的T统计量值太小,不能通过T检验。其中最不显著的变量是lnEX,但该变量的系数符号与预期是相符的,系数值是-0.044,这说明中国家禽出口额与汇率变动的方向相反,人民币每升值1%,中国家禽产品出口贸易额就会下降0.044%,影响并不显著。其原因是:尽管中国实行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人民币的市场化改革是从2005以后逐步进行的,依据货币贬值的J曲线效应,时滞效应的存在使短期内汇率浮动不会对家禽出口产生较大的影响,国内相关研究结论也证实了这一点,[30]因此,剔除该变量。

lnYc代表中国家禽产品的国内总供给,lnPOPc表示中国人口总数,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国内人口增加会促进该国肉蛋类等高蛋白产品生产供给能力的快速扩张。[31](P70-71)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讲,中国人口总数在模型中也代表了国内家禽供给水平;同时lnPOPc与lnABS均包含了中国人口总数这一因素,并且短期内一国人口总量变化并不显著。因此,本文在模型中剔除lnPOPc,而保留变量lnYc,进行再次回归,结果见EQ(3)。

EQ(3)的回归结果显示,方程整体拟合优度较高,调整后的R的值为0.725,F值为161.063,通过显著性检验。各解释变量的T值均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因此确定混合方程(3)为最终表达中国家禽产品出口贸易的引力模型。

(3)

(二)中国家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引力模型(3)表明:中国家禽出口额与中国畜牧业总产值、进口国经济规模、两国人均收入的绝对差值正相关,与两国之间的绝对距离负相关。同时,两国有共同边界和同为APEC成员国对中国家禽出口具有促进作用,而WTO变量对中国家禽出口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1、反映本国供给效应的因素

中国畜牧业产值(yct)的弹性系数为0.899,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畜牧业产值(yct)每增加1%,将带动中国家禽出口额增加0.899%。这意味着国内家禽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将会推动中国家禽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2、反映进口国需求效应的因素

(1)进口国经济规模(GDPit)的弹性系数是0.294,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进口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对中国家禽的进口需求将增加0.294%。因此在世界经济平稳发展的背景下,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将为中国家禽出口规模扩大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中国家禽出口应优先选择那些经济规模较大且平稳、持续、快速发展的国家。(2)两国人均收入的绝对差值(ABSit)的弹性系数为0.760,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国人均收入差距每扩大1%,将使中国家禽出口增加0.76%。因此,优化家禽出口市场结构,一方面要继续重视与中国人均收入差距较大的发达国家市场,同时也要注意收入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市场。

3、反映两国贸易成本和制度安排的因素

(1)两国之间的空间距离(Dit)弹性系数为-1.15,成为阻碍家禽出口的重要因素,两国之间的绝对距离每增加1%,家禽出口将下降1.15%。可见,因距离所带来的运输成本、通信成本对中国家禽出口贸易的阻碍程度较高,空间距离越大则运输成本越高,信息交流越困难,相互的文化差异也就越大,从而限制了相互的贸易往来。两国之间的距离不会改变,运输成本无法完全克服,但任何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和通信成本的措施都将会扩大中国家禽产品出口。

(2)共同边界(Borderit)的回归系数为1.253,说明中国对与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的家禽出口额要比没有共同边界国家的出口额高2.501%〔exp(1.253)-1=2.501〕。拥有共同边界的国家一方面与中国空间距离较近,降低了运输成本和通信成本;另一方面,拥有共同边界的国家一般在语言、文化,尤其是饮食文化上比较相似,对家禽出口发展将起到长期促进作用。目前中国家禽出口的主要市场大部分集中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对日本、韩国、香港和澳门的家禽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每年均在70%以上。

(3)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回归系数为0.771,表明中国对APEC成员国的家禽出口额要比非成员国高出1.162%〔exp(0.771)-1=1.162〕。这说明APEC这一区域经济安排对中国与区域内的成员国之间的家禽贸易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4)世界贸易组织 (WTO)回归系数为-0.792,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加入WTO后对WTO成员国的家禽出口额下降了1.107%。理论上认为:WTO为成员国提供了更加自由的贸易环境,将有利于成员国之间贸易规模的扩大,可见,实证分析结果与理论预期不相符。主要是由于WTO为保护成员国的动植物、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允许成员国利用SPS措施限制国外农产品的出口,2002-2006年中国还处于入世后的调整时期,国内标准体系和立法与国际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而这期间国内接连发生的非典、禽流感等突发事件,出口的家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达不到发达国家的进口要求,致使部分发达国家(均为WTO成员国)以SPS措施为由禁止从中国进口可食用家禽产品,造成中国家禽出口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但随着入世调整期的结束和中国家禽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高,WTO制度在入世初期对中国家禽出口的阻碍作用必将逐步减小,相反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将为家禽出口发展带来极大的制度保障。

4、综合分析

总体对比上述各因素的影响系数表明:(1)反映贸易成本的“与进口国之间的绝对距离”“拥有共同边界”变量的影响系数大于其他变量,这说明由于空间距离所引起的运输、通信成本,以及共同边界带来的语言、文化差异所引起的交易成本对中国家禽出口流量和流向的影响程度最大,具有决定作用。(2)反映多边和区域贸易制度安排的WTO变量与APEC变量的影响系数高于代表进口国需求效应和国内供给效应的各变量,这说明贸易制度安排是影响中国家禽出口贸易发展的第二大要素,有利的贸易制度安排是未来中国家禽出口发展的必要保证。(3)反映本国国内供给效应的“中国畜牧业产值”的影响系数大于反映进口国需求效应的“进口国经济规模”“与进口国人均收入绝对差值”变量。这说明相对于增长的国际市场需求,中国家禽国内供给水平尤其是质量供给水平的提高对出口的促进作用更大。

(三)中国家禽出口潜力测算

引力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也可以用来测算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潜力。其原理是:如果两个国家(地区)的实际贸易额超过了引力模型的模拟贸易额,就可以认为这两国(地区)之间存在紧密的贸易关系;反之,则认为这两国(地区)之间的贸易关系不够紧密,即存在着较大的贸易潜力。把实际出口额与模拟出口额的比值,称之为出口贸易潜力系数,用p表示。当P<1时,表明两国之间存在出口贸易潜力。

以往基于引力模型回归结果的贸易潜力研究,通常以最近一年的实际值与理论趋势值的对比数据为判断依据,但这种测算方法存在较大的偏差:一是单一年度的实际值往往更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使其偏离理论趋势值的程度加大;二是单一年度的数据对近一段时期贸易发展状况的代表性较差。而采用近一段时期内各年度实际值与理论趋势值对比结果的年度平均值既能够平抑个别年度的个体波动也能更好的代表近期来贸易发展的实际状况,以此作为贸易潜力分析的依据更具有现实性和代表性。依照上述思路,本文测算了2006—2010年这一时期内中国对24个样本国家(地区)的家禽出口年均潜力系数,结果见表4。

表4 中国对24个样本国家(地区)家禽出口年均潜力系数(2006-2010年)

注:资料根据引力模型(3)的回归系数计算所得。

按年均出口潜力系数大小,将中国与24个样本国家(地区)的出口潜力关系划分为4类:

1、出口潜力枯竭型,也称出口过度饱和型,即P≥2的国家。共8个,分别是美国、吉尔吉斯斯坦,伊朗、德国、巴林、马来西亚、日本、英国,中国对上述国家的家禽出口处于“过度饱和”状态。这些国家一直是中国家禽出口的前几大市场,出口规模较大,其中日本和美国分别占中国家禽出口总额的50%和10%左右,进一步扩大出口的潜力空间极其有限,只能通过不断提高家禽产品在该类市场上的质量竞争力,才能维持出口市场的稳定。

2、出口潜力成熟型,也称出口饱和型,即1.20≤P<2的国家或地区。共3个,分别是:香港、比利时、越南,中国对其家禽出口处于饱和状态,进一步扩大出口的潜力较小。因此,要保持家禽出口在该类市场上稳定持续发展,必须通过提高出口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和质量安全水平来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3、出口潜力成长型,也称为贸易基本饱和型,即0.80

4、出口潜力待开发型,也称为出口不足型,即P≤0.8的国家或地区。共10个,主要包括:荷兰、澳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新加坡、匈牙利、韩国、法国、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俄罗斯。这些国家或地区的P值均在0.8以下,意味着中国家禽对其还处于“出口不足”状态,扩大出口规模的潜力空间非常大。“出口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中国与这类贸易伙伴之间存在较严重的贸易壁垒,例如:欧盟国家从2002年起对中国禽肉产品封关,直到2008年才重新开始进口中国禽肉制品;俄罗斯是与中国地理位置临近的世界家禽进口大国,贸易潜力巨大,但中国对其出口量极小,甚至为零;主要是因为俄罗斯实行进口配额政策。二是目前中国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不足。例如,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中东市场。因此,扩大中国家禽出口规模,必须重视开发这些新兴市场,加强贸易谈判和区域贸易合作,尽快解除贸易壁垒的影响。

五、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基于1992-2010年中国与24个主要家禽出口国的面板数据,建立引力模型对中国家禽出口影响因素及发展潜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中国畜牧业产值、进口国经济规模、双方人均收入绝对差距、APEC制度安排、拥有共同边界都对中国家禽出口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空间距离和WTO制度安排是阻碍家禽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而双边汇率以及双方人口规模对家禽出口的影响并不显著。

其中,因空间距离和共同边界产生的交易成本因素对家禽出口的影响程度最大;APEC和WTO贸易制度安排是影响家禽出口的第二大类因素;中国畜牧业产值提高对出口的推动作用大于进口国因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拉动。

2、中国对澳门、新加坡、韩国、荷兰、法国、匈牙利、澳大利亚、俄罗斯以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还存在巨大的出口潜力,而对美国、日本、马来西亚、德国、香港、加拿大等传统市场不存在出口潜力。

(二)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积极参与WTO事务和区域性经济贸易合作

一是认真研究WTO贸易规则,积极参与世界贸易规则的制定,致力于减少各种贸易壁垒和不公平待遇,为中国家禽出口创造良好的多边贸易环境。二是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区域性经济贸易合作,在已有区域贸易安排的基础上,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双边贸易合作,建立平等互利的贸易协定,为中国家禽出口创造更好的贸易条件。

2、调整出口市场结构,较低交易成本

一是要加强对出口潜力成长型和待开发型市场的贸易促进和开发力度。重点开发那些与中国空间距离较短的周边国家和具有共同边界的国家,例如东南亚国家和俄罗斯,这不仅可以降低出口运输成本,同时因地域相近,语言、社会文化相似而节约市场开拓成本。新兴市场的选择不仅要关注与中国人均收入差距较大的发达国家,如欧盟、澳大利亚等国的高端市场需求,这些发达国家对家禽产品的品质要求较高,通常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政策,因此,必须根据进口国的质量安全标准进行生产,并实施严格质量控制,才能达到进口国的市场准入要求。同时要关注经济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如中东地区的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中低端市场需求。二要继续巩固出口潜力枯竭型和潜力成熟兴的传统市场,加强产品开发和质量控制,提高产品竞争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以家禽行业协会为纽带,加强出口企业间的合作,积极推动国内有实力的加工企业“走出去”,在海外建立自己的加工和出口基地,从而减少技术贸易壁垒的影响。三要提高家禽运输和通讯技术水平,降低家禽出口的运输和通讯成本。

3、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和控制,提高出口产品质量竞争力

国内供给水平的提高对家禽出口的推动作用大于进口国经济增长带来的需求拉动。目前,中国家禽生产数量已位于世界前二位,产品供给质量水平与美国和巴西等家禽出口大国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和控制,提高出口产品质量竞争力是推动家禽出口的关键措施。对此,政府要以培育跨国经营的大型出口龙头企业为目标,促进资金、技术等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加强家禽出口专业基地建设,同时健全和完善家禽产品质量标准、技术法规以及检验、检测体系,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和控制,以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科技附加值,增强产品质量竞争力。

[1] 胡浩,刘灿.我国肉鸡产品出口的制约性因素分析——基于出口市场及产品特征的研究[J].中国家禽,2007,29(24):9-11,15.

[2] 王寒笑.我国鸡肉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3):67-70.

[3] 刘合光.中国蛋鸡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中国家禽,2009,31(23):6-10.

[4] 张瑞荣,申向明,王济民.中国肉鸡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7):28-38.

[5] 曾小艳,陶建平,郭兴旭.中国鸡肉出口贸易受SPS动物疫病措施的影响[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9,(10):9-13.

[6] 董银果.SPS对我国禽肉出口影响的经济学分析[J].国际商务,2007,(5):87-91.

[7] Tinbergen, J.Shaping theWorld Economy, Appendix VI, An Analysis of World Trade Flows[M].NewYork: TwentiethCentury Fund,1962.

[8] Poyhonen P.A Tentative Model for the Volume of Trade between Countries[J].Wel wirtschaftliches Archiv,1963 (90):93-99.

[9] Linnemann, H.An Econometric Stud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Flows[M].Amsterdam: 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1966.

[10] Bergstrand, Jeffery.H.The Gravity Equ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Some Microeconomic Found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85(20):474-481.

[11] Anderson J E,Wincoop E V.Gravity with Gravitas: A Solution to the Border Puzzl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3, 93(1): 170-192.

[12] Cipollina M, Salvatici L.Reciprocal Trade Agreements in Gravity Models: A meta-analysis[J].Rev Int Econ, 2010,18 (1): 63-80.

[13] Felbermayr G J, Toubal F.Cultural proximity and trade[J].Eur Econ Rev, 2010,54(2):279-293.

[14] 谷克鉴.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J].世界经济,2001,(2):14-25.

[15] 骆许蓓.论双边贸易研究中重力模型的距离因素[J].世界经济文汇,2003,(2):45-60.

[16] 余淼杰.发展中国家间的民主进步能促进其双边贸易吗?—基于引力模型的一个实证研究[J].经济学,2008,(4):1167-1190.

[17] 孙林.贸易流量零值情况下引力模型估计方法的优化选择—来自蒙特卡罗模拟的证据[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3):152-160.

[18] 盛斌,廖明中.中国的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的研究[J].世界经济,2004,(2):2-12.

[19] 陈媛媛,李坤望,王海宁.自由贸易区下进、出口贸易效应的影响因素-基于引力模型的跨国数据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0,(6):40-45.

[20] 朱海霞,顾海英.基于引力模型的中美农产品贸易边境效应研究[J].财贸研究,2008,(3):58-65.

[21] 张海森,谢杰.中国—东欧农产品贸易: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8,(10):45-53.

[22] 刘青峰,姜书竹.从贸易引力模型看中国双边贸易安排[J].浙江社会科学,2002,(6):17-19.

[23] 赵雨霖,林光华.中国与东盟10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的分析—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12):69-77.

[24] 帅传敏.基于引力模型的中美农业贸易潜力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7):48-58.

[25] 史朝兴,顾海英.我国蔬菜出口贸易流量和流向—基于行业贸易引力模型的分析[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5,33(3):5-8.

[26] 高颖,田维明.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大豆贸易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8,(1):27-33.

[27] 胡求光,霍学喜.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与发展潜力—基于引力模型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8,(3):100-105.

[28] 刘红梅,李国军,王克强.中国农业虚拟水国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分析[J].管理世界,2010,(9):76-87.

[29] 吕建兴,祁春节.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柑橘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1,31(3):252-257.

[30] 宋海英.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5,(3):9-13.

[31] 孙笑丹.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动态结构与增长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AnalysisoftheInfluencingFactorsandPotentialofChina'sPoultryExportTradeBasedonGravityModel

Zhang Fengjuan, Shi Jianmin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otential of China's poultry export trade based on gravity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s total value of husbandry product, importing country's economic scale, absolute difference of per capita income, common border and APEC trade mechanism have a great positive effect on China's poultry exports, whereas spatial distance and WTO system are the main negative factors in poultry export growth.China's poultry export has great potential in markets like Macau, Singapore, South Korea, the Netherlands, France, Hungary, Australia, Russia, UAE and Saudi Arabia.

gravity model; poultry export; influencing factors; potential

F326.3

A

1672-335X(2013)02-0051-08

责任编辑:王明舜

2012-12-27

山东省“三农”问题软科学研究基地资助

张凤娟(1976- ),女,吉林舒兰人,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产品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

猜你喜欢
引力家禽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 01:37:14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夏季散养家禽缓解热应激的喂养策略
湖南饲料(2021年4期)2021-10-13 07:32:42
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36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中国外汇(2019年6期)2019-07-13 05:44:14
贸易统计
称家禽
引力
初中生(2017年3期)2017-02-21 09:17:40
感受引力
A dew dr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