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盛 姜文明
(1.中国海洋大学 水产学院,山东 青岛266003;2.青岛大学 物理科学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山东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
黄 盛1姜文明2
(1.中国海洋大学 水产学院,山东 青岛266003;2.青岛大学 物理科学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山东海洋电力、海洋油气等海洋新兴产业不断发展,但与全国同类产业发展速度相比,山东大部分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滞后。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显示,在山东海洋产业体系中,滨海旅游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对山东海洋经济发展贡献较大。基于此,结合山东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优势与问题,发展山东的海洋新兴产业需要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培育海洋新兴产业龙头企业,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以滨海旅游和海洋生物医药为重点推进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
山东省;海洋新兴产业;灰色关联分析;海洋科技
为了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相继发布了多个涉及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国家级区域开发战略规划,海洋产业尤其是海洋新兴产业日益受到关注。海洋新兴产业是相对于海洋传统产业而言的,是由于科技进步发现了新的海洋资源或者拓展了海洋资源利用范围而成长起来的产业。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带动海洋产业群的发展,而且可以推动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目前我国具备一定规模的海洋新兴产业主要有海洋油气、海水增养殖、海水利用、海洋电力、海洋生物医药和滨海旅游等产业。山东是我国的海洋经济大省,2011年山东海洋产值7892.9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7.3%。分析山东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提出对策建议,对山东乃至全国的海洋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海洋油气业
海洋油气业是指在海洋中勘探、开采、输送、加工原油和天然气的生产活动。山东濒临渤海,海洋油气资源非常丰富。山东省海洋原油产量自1993年突破10万吨后实现了跳跃式发展, 1996年达100万吨, 2000年突破200万吨,胜利油田埕岛油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浅海油田。[1]但受技术和海洋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近年来山东省海上石油开发增长缓慢。2009年山东海洋原油产量240万吨,仅比2000年增长了20%,占全国海洋原油产量的6.5%;海洋天然气产量16157万立方米,占全国产量的1.9%。
(二)海水增养殖业
山东省海水增养殖业起步较早,1998年全省沿海有育苗场460余处,年育苗能力达到590.93亿尾(粒、只、头、株)。[2]2010年全省海淡水苗种繁育场(点)达到2000余个,育苗水体总量达200万立方米,育苗能力达5000亿单位,育苗种类达到80余种,年实际生产繁育鱼、虾、蟹、贝、藻、参、蜇等3000亿单位。渔业资源苗种放流增殖已经兴起,各地设置了专门的放流增殖站。以青岛为例,2005-2011年青岛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超过5000万元,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24.5亿单位,合理保护和开发了海洋资源。
山东海水养殖产量虽然不断增长,但增长缓慢。2010年海水养殖产量仅比2006年产量增长9.6%,占全国比重为26.7%。在养殖品种方面,2010年山东海洋鱼类养殖产量119722吨,占海水养殖产量的3%;甲壳类108813吨,占2.7%;贝类3097399吨,占78.2%;藻类528113吨,占13.3%;其他108596吨,占2.7%。[3](P32-34)
(三)海洋生物医药业
海洋生物医药业是指以海洋生物为原料或提取有效成分,进行海洋药品与海洋保健品的生产加工及制造活动。山东拥有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国内知名的海洋科研院所,在我国最早从事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其研究水平已经处于国际先进之列。目前我国已实现产业化的藻酸双酯钠、甘糖酯、烟酸甘露醇、海麒舒肝等5种海洋糖类新药和大多数海洋保健产品,都是以山东的科研院所为主研制成功的。随着蓝色经济的兴起,山东加大了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2011年山东海洋生物医药业实现产值81.1亿元。在山东,国风、华仁、博新生物等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组成的海洋药物与保健品研究开发产业体系已经形成。
(四)海水利用业
海水利用业是指对海水的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活动,包括利用海水进行淡水生产和将海水应用于工业冷却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消防用水等活动。近年来,山东沿海各市在海水利用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到2008年山东省已建海水淡化工程15个,海水淡化能力1.96万立方米/日。以反渗透和低温多效蒸馏为主的淡化技术日渐成熟,山东长岛的1000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山东黄岛的3000吨/日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工程先后建成并运行良好。[4](P101-102)海水直接利用主要应用在电力、化工等领域,年利用海水30亿立方米。2008年山东省首家海水综合利用技术工程中心在中国海洋大学成立,为山东省海洋综合开发、海水利用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五)海洋电力业
海洋电力业是指在沿海地区利用海洋能、海洋风能进行的电力生产活动。山东沿海的潮汐能及风力资源丰富,但目前开发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有一些小型潮汐能实验电站和沿海风力电站。2010年国家首批“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项目”正式启动。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可再生能源管理中心三方共同签署了《乳山口4万千瓦级潮汐电站站址勘查及预可研项目合同》,该项目是全国唯一一个入选的潮汐电站站址勘查及预可研项目。目前山东省重点在威海、烟台、滨州、东营、潍坊、青岛等地建设大型风电场,并逐步向浅近海域发展海上风电项目。2011年山东海洋电力业产出64.6亿元,比上年增长110%。
(六)滨海旅游业
滨海旅游业包括以海岸带、海岛及海洋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依托的旅游经营、服务活动。主要包括海洋观光游览、休闲娱乐、度假住宿、体育运动等活动。山东沿海地貌形态多样,海岸、岛屿、生态自然景点较多,名胜古迹丰富多彩,是集山海风光与文化古迹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山东已基本形成了“青岛-日照,烟台-威海,潍坊-东营-滨州”三大滨海旅游区格局。青岛、烟台滨海旅游处于领先地位,东营、滨州较落后。各地结合海洋特色,开办了一系列的旅游节庆项目。例如青岛的国际海洋节、青岛极地海洋世界;烟台市重点推出的“滨海历史和海洋生态旅游”;威海市以海滨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人文景观为重点推出的多种大型旅游项目。2011年山东滨海旅游业实现产值1917.1亿元,在山东海洋产业体系中仅次于海洋渔业。
(一)发展速度分析
本文通过近几年的产业发展速度,对山东省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行衡量。以2009年为基期,产值(产量)为1,计算2011年的数值,得到表1。根据表1,近三年来山东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快慢依次为:海洋电力、海洋油气、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养殖和滨海旅游。而2011年山东海洋产值是2009年产值的1.459倍,山东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快于山东海洋经济整体发展速度,带动了山东海洋经济的发展。
但与全国同类产业相比,除海洋生物医药业略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他产业发展速度均慢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全国2011年海洋生产总值是2009年的1.426倍,山东海洋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就说明,山东海洋经济发展虽然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海洋传统产业实现,山东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则滞后于全国同类产业的发展。
表1 2009-2011年山东与全国海洋新兴产业增长速度对比
注:海水养殖采用2007-2010数值;山东海洋油气增长为估算值;资料来源于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理论认为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关联度是事物之间、因素之间关联性大小的度量。灰色关联分析作为一种系统分析技术,是分析系统中各个因素关联程度的方法。作为一个发展变化的系统,关联度分析事实上是发展态势的量化比较分析。灰色关联理论已经被学者们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5]
把山东海洋产业体系视为一个灰色系统,设各年海洋产业总产值构成系列X0,各主要海洋产业构成系列Xi。山东的海洋产业主要有: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分析过程如下:
首先,将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即对原始数据列进行初值化处理。
其次,计算绝对差值,公式为:
(1)
再次,求关联系数,公式为:
(2)
在(2)式中,ρ为分辨系数,取值范围在0-1之间,为了分辨效果明显一般取为0.5; i代表海洋产业;k代表年份。
最后,计算关联度。i海洋产业与海洋总产值的灰色关联度ri为:
(3)
根据表2数据计算可得到表3。山东海洋生产总值与主要海洋产业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化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油气>海洋电力。由此可见,在山东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对海洋经济的影响较大。而在海洋新兴产业中,滨海旅游业、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是本地区海洋产业中具有较强关联效应的产业,对山东海洋产业的贡献较大,可以作为重点产业发展。
表2 2009-2011年山东省主要海洋产业产值(产量)
注:资料来源于2009-2011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表3 山东各海洋产业关联度系数表
分析显示,山东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于全国的发展。对于山东海洋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进行优势和问题分析。
(一)优势
1、海洋科技力量雄厚
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具有很高的科技依赖性和知识含量。山东省是全国海洋科技力量的聚集区,是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科技对山东省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达50%以上。根据2100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9年山东拥有海洋科研机构数22个,从业人员3466人,占全国海洋科研机构从业人员的10.2%。海洋科技活动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992人,高于其他沿海省市。国家安排的10个“973”海洋项目,山东省承担了9项。另外,还承担了500多项“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和处于国际前沿研究水平的成果。以生化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为基础的海洋药物研制一直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2、海洋资源丰富
海洋产业是对海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产业,海洋资源是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供给因素。一个地区所拥有的各类海洋资源数量越多、质量越好,其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的潜力越大。[6]当然,海洋新兴产业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海洋传统产业存在区别。传统的海洋产业对海洋资源进行粗放型的浅层次开发。随着传统海洋产业的发展,一些海洋资源数量锐减,还有一些遭到了掠夺性的破坏。而海洋新兴产业是利用科技的发展对海洋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有利于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对滩涂、浅海、港址、盐田、旅游和砂矿等六种资源进行过丰度评价,山东省位居沿海各省市之首。山东省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3、良好的发展机遇
从国家层面看,2009年温家宝总理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后,海洋经济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得到了重视。从地区层面看,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个发展规划中,海洋产业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这些规划为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二)问题
1、海洋科技力量分散
虽然山东海洋科技力量雄厚,但这些海洋科技机构隶属于不同的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实质联系较少。海洋科技人员更多的是从事基础研究,具有交叉学科知识的应用型研究人才较少。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海水养殖、海洋生物医药等少数学科,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相近,重复研究现象严重。海洋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能力不足,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需要增强。
2、面临激烈的竞争
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其他沿海各省市也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纷纷提出了各自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比如广西推出了“蓝色计划”、海南提出了建设“海洋大省”的计划。此外,一些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被纳入国家战略,例如2009年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11年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这些沿海省市与山东在海洋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形成竞争,将影响山东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
3、海洋环境污染严重
海水增养殖、海水利用业、滨海旅游业等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资源环境。山东濒临渤海与黄海,海洋环境污染严重。根据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渤海较清洁海域面积仅0.83万平方公里,而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依次为0.75、0.44、0.29万平方公里。黄海相对应的四个数据分别为0.94、0.70、0.58、0.65万平方公里。这说明渤海黄海的环境问题不容乐观,对山东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构成压力。
针对近年来山东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局面,在充分考虑山东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问题后,提出下列对策建议。
(一)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1、做好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采取多种手段培养海洋科研和管理所需要的人才。首先,加强学科建设。根据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在山东已有涉海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基础上,加大教学科研资金的投入,加快涉海类重点专业建设,并逐渐扩大涉海院校的招生规模。同时引进研究机构,加强薄弱学科建设。其次,做好人才引进。根据发展需要,做好人才引进规划,从国内外引进海洋人才。最后,强化人才的使用。深化用人制度改革,给引进人才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出台激励机制,对海洋高新技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以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能动性。
2、建立多元化海洋科技研发投入机制
海洋新兴产业由于尚未形成规模,投资回报的前景无法估计,海洋资源开发投入的风险较大。所以应以政府投资为主,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的参与。目前投向海洋产业的政府资金分散在财政、科技、海洋与渔业、环保等多个部门,这些政府部门通过政府补贴、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加大对海洋高技术企业的扶持,促进海洋高新技术的转化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技术攻关及重大海洋科研项目。同时要从市场经济角度出发,支持海洋开发企业发行债券、股票,引入民间资金和国际资金。
3、探索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山东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海洋科技力量,探寻适合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山东出现了多种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其中股份制转化模式是较有活力的一种。这种模式是科研院所与企业集团共同出资设立股份制企业,科研院所将科研成果投入股份制企业,由股份制企业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股份制转化模式是解决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资金筹措、风险分担、利益分配与权益保护、经营机制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加快培育海洋新兴产业龙头企业
培育龙头企业能够提高山东海洋新兴产业的竞争力,引导海洋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山东省要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海水增养殖、海洋电力、滨海旅游等产业领域,组织一批大型龙头企业。政府可以通过整合优化要素配置,鼓励现有大型企业进行合作,积极推进跨地区、跨部门兼并重组,引进中央企业、跨国企业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加快推进大型企业集团的组建,引导兼并重组企业加强资源整合和管理创新。[7]同时政府要对大型龙头企业在资金、税收、人才、园区和海洋资源使用等方面给予适当扶持,培育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海洋经济领军企业。
(三)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陆源污染和海上污染。政府应加强对工矿企业在建立污水处理设施上的支持与监管,一方面从技术、政策、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与必要的支持,另一方面环保部门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特别是对造纸、冶金、化工等重点行业的治理力度。要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加大重点河口、排污口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大力推行直接排海污水的离岸排放。
要合理布局海水养殖业,减少养殖密度,科学确定海水养殖量,努力遏制海洋污染加重的趋势。对船只在港口和海上的排污实行严格管理,因地制宜的建立污染回收设施。对于海洋油气业,一方面要对海上油气钻井平台的污染做好处理,使生产、生活污水得到处理;另一方面要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应制订溢油应急方案,加强对溢油应急计划的审批和海上溢油事故的现场监督管理。
(四)以滨海旅游和海洋生物医药为重点推进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
根据上述分析,应该以滨海旅游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作为战略产业,突出重点,增强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后劲。
1、滨海旅游业
要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促进山东滨海旅游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的发挥。2004年,青岛、烟台、威海三地签署了《青岛、烟台、威海联合宣传促销框架协议》,利用三地滨海旅游资源优势,联合包装黄金海岸旅游线产品,进行联合市场促销活动。在此基础上,山东沿海各地市应进一步向滨海旅游开发统一规划和产品设计方向发展。在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中要坚持局部规划与总体规划相统一,开发建设项目与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相联系;建设项目与外部环境相协调,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兼顾,开发与保护并举,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域旅游资源特点,进行相关项目的开发建设。通过理顺各城市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明确各城市的职能定位,形成协调的旅游群体组合。
同时滨海旅游的开发范围应从海滨逐渐扩大到海上和海岛,积极开发海上冲浪、滑水、海洋观光等现代旅游产品。[8]以海滨为主线,以观光、度假、体闲、娱乐、渔家风情、交流为特色。突出亲海性的特点,建设大型亲海性旅游项目。要围绕重点风景旅游区进一步开发,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在加强海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整治海岸带和滩涂的基础上,搞好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发展一批高档宾馆和商业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满足游客需要。
2、海洋生物医药
对于山东海洋生物医药的发展,要从政策层面和宏观管理层面对海洋生物医药的发展给予支持,增加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在海洋生物技术的投入。针对山东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品质独特、营养价值高的优势,狠抓精深加工,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坚持自主研发,中西结合的原则。2009年,我国海洋药物领域的首部大型志书《中华海洋本草》在北京举行了首发仪式。其主编收录海洋药物613味,涉及药用生物以及具有潜在药用开发价值的物种1479种。要利用山东的海洋生物资源,根据市场需求努力开发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海洋中成药。
[1] 孟庆武,孙峰德,宋建光.山东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J].海洋经济与管理,2008,(6):70-75.
[2] 涂忠.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修复功能区划[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 农业部渔业局.2011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4] 国家海洋局海洋战略研究所课题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2)[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
[5] 徐建中,王莉静,赵忠伟.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9):51-54.
[6] 向晓梅.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及创新路径[J].广东社会科学, 2011,(5):36-40.
[7] 汪德容,杨鹏,韦海鸣.广西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12,(4):217-219.
[8] 赵玉杰.山东海洋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与新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140-144.
AnalysisoftheDevelopmentofShandong'sEmergingMarineIndustriesandSolutions
Huang Sheng1, Jiang Wenming2
(1.College of Fisherie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003, China;2.College of Physical Science,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China)
The offshore oil and gas industry, the marine power industry and other emerging marine industries are developing rapidly in Shandong Province.However, compared with similar industries in other parts of China, the development in Shandong is much slower than the country's average level.Through gray correlational analysis, the article shows that coastal tourism and marine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 have a great effect on Shandong's marine economy.Therefor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marine industries,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n independent innovation system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ed up the leading enterprises in marine industries, protect the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focus on coastal tourism and marine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
Shandong province; emerging marine industry; gray correlational analysis;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427
A
1672-335X(2013)02-0014-05
责任编辑:王明舜
2012-11-14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研究”(11AJL009);山东省软科学项目“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研究”(2011RKGB1084)
黄盛(1976- ),男,山东青岛人,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海洋大学社科部讲师,主要从事海洋产业经济和市场经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