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时期上海三官文化的地理分布

2013-10-28 02:41雷伟平
关键词:崇明县上海

雷伟平

(华东师范大学 中文系,上海 200241)

城市学研究

元明清时期上海三官文化的地理分布

雷伟平

(华东师范大学 中文系,上海 200241)

元朝时三官文化传入上海,明时进一步发展,在上海各区的主要市镇建有三官庙宇。清朝时期三官文化进入繁荣期,形成村村建造三官庙的状态。元明清时期上海三官庙宇的具体地理分布,表明三官庙宇具有从市镇向乡村扩散的模式。

元明清;上海;三官庙宇;地理分布

上海三官文化的历史始于元朝时期,从元至元16年(1279)上海浦东的周浦开始出现第一座三官堂,到明朝中后期出现17座三官堂,至清朝上海已约有三官堂87座。本文借助地方志等文献资料分析三官文化的分布,以民俗地图法绘制三官庙宇的分布图,探讨三官文化在上海分布呈现的模式。这是进一步分析三官文化发展的历史地理基础,是三官文化的基础性研究。在分区域来绘制三官文化地图时,按照从北到南、从西到东的顺序:嘉定区、青浦区、松江区、金山区、宝山区、闵行区、奉贤区、浦东新区、崇明县、市中心区域(徐家汇、普陀区、静安区、黄浦区、长宁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

一 元朝三官文化的地理分布

元朝时,上海的盐业发达,往来的商客络绎不绝,盐业移民在此谋生,在商客和移民的双重推动下,三官文化传入上海,建造了2座三官庙。

第一,三官堂,“崇福庵,上海县十七保,俗呼三官堂,元刹”,[1]据复旦大学地理所的上海寺庙资料认为,该庙建于元至元16年(1279)。明朝崇祯《松江府志》卷9载十七保在周浦镇,周浦镇归上海县管辖,即A点。第二,三官堂,在“新场永宁教寺后,元大德年间建,堂后为陈氏墓”。[2]根据民国时的方志,该三官堂在民国时已废。根据2004年的《新场镇志》,永宁教寺位于新场镇北首。新场镇位于今浦东新区的西南处,因此三官堂在图中的B点。

在画出分布图之前还要注意元时的海岸线,里护塘“北起川沙县的南跄口,向南经顾路、龚路、城厢、六团而入本县境,经本县祝桥、盐仓、惠南和大团而入奉贤境,沿奉贤和金山的交界处,直至今浙江省的乍浦为止,全长约75公里,筑成于1172年南宋乾道八年,当时为保护华亭县下沙、青村、袁部、浦东、横浦5大盐场。该塘曾于1301年元大德五年、1342年元至正二年重修”。[3]

分布图1如下*本文地图的轮廓来自网络:http://www.hua2.com/mapworld/mapsub.asp?code=310000,内部的线条和文字则根据网页http://www.map168.com/adver/shhshi.html中的内容由笔者自行添加绘制而成。地图中的海岸线出自罗苏文《上海传奇:文明嬗变的侧影(1553-1949)》,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页。:

贯穿宝山区、浦东新区、奉贤区的曲线是当时的海岸线。

综上,元朝时期的三官堂分布在周浦镇和新场镇,而两个镇都是当时盐业发展的重镇。

二 明朝时上海三官庙宇的地理分布

明朝时期,上海的经济获得一定的发展,其中的盐业和棉业成为上海重要的经济支撑。这时,在上海的市镇约有17座三官庙宇,元朝的2座不计在内。下面分区来看。

一、嘉定区有3座三官堂。一是三官殿,“集仙宫在东城二图,……嘉靖二十九年徽商吴国宁建三官殿”。[4]根据《嘉定历史文献丛书》第一册,集仙宫在今嘉定镇金沙路东、练祁塘南,其址今存银杏一棵。根据实际调查,该址已成为秋霞社区,在该社区内存银杏树一棵,集仙宫旧址在菊园街道秋霞社区的东部,即A点。二是三官堂,“在城隍庙西,明嘉靖甲子年建”。[5]城隍庙在西南隅,经实地调查,城隍庙也在秋霞社区,则该三官堂在秋霞社区的西南偏西处,门前有河流过,即B点。三是雪方堂三元殿,“明季寺僧募建,李流芳为疏”。[6]历史记载中没有具体的位置,只知在南翔镇,在田野调查中也无人知晓有关雪方堂的历史。因此本文只是将其标注在南翔镇,不表示其具体位置,即C点。

二、青浦区2座三官堂。一是三元阁,“在珠街阁镇东市惠安桥西,明天启时建”。[7]“雍正元年里人沈寀等重修”。[8]根据《青浦县志》,珠街阁镇,即朱家角,位于今朱家角镇的中南部;惠安桥在珠街阁镇南。据此可确定三元阁的方位在当代朱家角镇的南部偏西的位置,即D点。二是商榻三官堂,“明崇祯时建”。[7]根据《青浦县志》,商榻在金泽镇的北部,即E点。

三、金山区1座三官堂。在凤仙道院,原址位于漕泾镇东,该道院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0年)建”。[9]将其入明朝时期的原因是张悦在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撰写的《重修道院记略》:“漕溪在郡东南七十里许。……正统间,总赋长杨拯欲为重建,白郡守赵公豫,可之,乃归,命牧者杨道诚董其事,即其基创三官殿。”[9]由此可知三官殿的位置就在漕泾镇东南,即F点。

四、宝山区2座三官堂。第一,“三官堂在镇西市梢,黄二十图。明崇祯八年,里人沈濬建”。[10](P.160)根据清光绪《宝山县志》,黄二十图在罗店镇的西部。由此可以确定三官堂的位置,在罗店镇的西部,即G点。第二,“在城隍庙西首,明嘉靖甲子年建”,而“城隍庙在县署东,嘉靖时即吴淞所旧署改建”,[11]即吴淞所曾为县治所在地,“国朝雍正三年,总督查弼纳、巡抚张楷奏析嘉定东境为宝山县,以吴淞所为县治”。[11]根据光绪时期、1992年、2009年方志的地图比对,吴淞所应是在“友谊路街道”,在境域内的中部,即H点。

五、闵行区有2座三官堂。一是野三官堂,“在十八保,在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三图交界,始建未详,明崇祯十三年里人翁南屏重建”。[12]据《民国上海县续志》北桥区“辖图八,均隶十八保,曰二十图并二十一二十二二十四图……”可知该三官堂在北桥区。再据1988年版的《颛桥志》,野三官堂在向阳村二队境内。因此该堂的地点就在闵行区西南颛桥的向阳村,即I点。二是“三官堂,始建于明初”。[13]在莘庄镇,即J点。

六、奉贤区1座三官堂,“在县治东,创自前明”。[14]根据1987年《奉贤县志》,县治初设南桥,至雍正九年(1731)迁青村所,以原青村所城(即今奉城)为奉贤县城。三官堂在今奉城镇的东面,即K点。

七、浦东新区有3座三官堂。一是“在七竈港瞿家桥,崇祯丁丑年历任陶爱溪等建”。[2]七灶港在六团乡,六团乡在川沙新镇,则该三官堂在该镇,即L点。二在高行镇,“嘉靖年间,解放村赵前浜”,[15]即M点。三在高行镇,“嘉靖年间,镇南村义王弄”,[15]即N点。

八、崇明县有2座三官堂。第一,在三沙,“三官殿,在三沙”。[16]“三沙,在县治西北五十里。按旧志,其先屹立扬子江口,始涨于宋,建中靖国,有朱陈张三姓居焉,……政和间杞于海。绍兴二十二年复章成陆,……后庄倾杞,今壤与东沙合一”。[16]据1989年《崇明县志》载崇明县治六建五迁,其中的一迁是明万历十一年(1583)时从平洋沙迁至长沙,也就是说,万历十一年以前县治曾在平洋沙。又知三沙在县治的西北50里,即三沙在平洋沙的西北50里,则三官殿在县治的西北,在三沙上。由于明朝时期三沙曾经坍没,该三官堂约在今天的港西镇的位置,即O点。第二,“在宝庆观左。宝庆观,宋宝庆元年建,在县治东北瀛洲巷内”。[17]据“瀛洲巷在县东偏北”[17]可知,三官堂也在瀛洲巷,瀛洲巷在县治,根据1989年版的《崇明县志》,今城桥镇原属长沙,明万历十一年,知县何懋官决定设县治于长沙,至万历十六年(1588)建成。而万历《崇明县志》修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则该三官堂应在县治内,即在今城桥镇,又据瀛洲巷在县东偏北,可判断三官堂在城桥镇的东北处,即点P。

九、市中心区域有1座三官堂,“在二十八保五图,法华东镇,明万历二十一年夏可立捐地创建”。[18]根据1998年《长宁区志》,法华镇在长宁区。三官堂在法华镇的东部,即点Q。

分布图2如右。

图2 明朝三官庙分布图

综上,明朝时期三官堂的分布也在经济繁荣的市镇地区,三官堂所在的区镇在明朝时或为上海的产棉区和销棉区,如嘉定的嘉定镇、南翔镇,青浦的青浦镇、商榻镇,宝山的罗店镇、吴淞所,闵行的颛桥镇、莘庄镇;或为上海的盐区和渔业区,如奉贤的奉城镇,金山的漕泾镇,浦东的六团镇、高行镇,或为上海的沙船商业区和渔业区,如崇明的三沙、城厢镇,或为商业贸易区,如市中心长宁区的法华镇。

三 清朝三官庙宇的地理分布

清朝时期,随着道教的世俗化,三官文化进一步民间化,在上海的乡村几乎村村都有三官庙。根据文献资料中的数据统计共有三官庙宇87座。

一、嘉定区有13座三官堂。第一,万寿观三元殿:“国朝顺治、康熙间,募建关帝庙,并建三元、斗姆两阁。”[6]该观在南翔镇,所标注的点不表明具体地点,即点JD1。第二,在外冈镇,“在龙德桥之西。康熙年间,里人募愿建立,后徽商姚氏重新装金”,“龙德桥名东塘桥”。[19]则该三官堂在外冈镇的西边,即点JD2。第三,在外冈镇,“在镇南五里沙冈桥西”。[19]则在西南方向,即点JD3。第四,在安亭,“昆邑菜区南三图”。[20]无法确定具体的地点,因此只是一个标注,即点JD4。第五,在望仙桥乡,“在十七图。浜旁有土阜,庚申被毁,后三十年重建”。[21]在现代的外冈镇中泾村的位置,即在今外冈西北方向,即JD5点。第六,在安亭镇,“文十四图,黄渡乡”。[22]黄渡已经并入安亭镇,而文十四图在如今的黄沈村、老宅村,经过田野调查该三官堂在黄沈村,在安亭镇的东南部,即JD6点。第七,在黄渡乡吴淞江北,“问津庵,文五图”。[22]文五图包括泥岗和邓家角村,而泥岗在吴淞江北,即JD7点。第八,在南翔镇,“官三十九图”。[22]官三十九图在永乐村和槎山村,[23]永乐村在南翔镇的西南部,则该三官堂在南翔镇的西南部,即JD8点。第九,江桥镇先农村,“华家桥庙,人十图在江桥乡,供忠佐王、三官、观音”。[22]根据1992年地方志提供的地名比对可知,人十图在先农村,先农村在今江桥镇的中东部,即JD9点。第十,江桥镇先农村,“三官堂,人十图,在江桥乡”。[22]根据第四个华家桥庙的地点,可知该三官堂也在先农村,即JD10点。第十一,在嘉定区唐行乡,“服三十九图,在唐行乡”。[22]唐行乡在今华亭镇的东部,服三十九图在塔桥村、娄塘镇先塘村、徐行乡平民村。经过田野调查之后,确定该三官堂在塔桥村,即JD11点。第十二,在嘉定区澄桥乡,称为西三官阁,在“来十五图”。[22]澄桥乡在现在的新城路街道的北部,该阁就在新城路街道的北部,即JD12点。第十三,在嘉定区徐行乡,祔祀城隍祠,根据地图的比对,该三官堂在徐行乡钱桥村、徐行村、范桥村其中的一个村子里,而这几个村皆在现徐行镇的中东部,即JD13点。

二、青浦区有10座三官堂。第一,三官堂“在青浦县城西门内三多桥南,道光十二年司御董学湻捐修正殿门道”。[24]青浦县城在万历时期迁移至唐行镇,1980年后称为青浦镇,青浦镇在青浦县的中部;而成立于2004年的盈浦街道位于青浦境域中部,是原青浦镇城厢地区。据此可判断该三官堂位于盈浦街道的西南部,即点Q1。第二,三官阁,“在金泽安乐桥上,国朝康熙时重建。其在四十五保三图者,名三官堂”。[25]这句话隐含了两个三官实体,即三官阁和三官堂,首先看三官阁,“安乐桥上”,安乐桥即三官堂桥,在四十二保,即在青浦区的西南部金泽镇,根据民国《青浦县续志》三官堂在“四十二保五区三十九图东马家浜村。商洋区”。[25]根据地图比对,马家浜村在石米荡的西南方向,二者是同一座三官堂,即Q2点。第三,四十五保三图的三官堂,四十五保三图包括钱家埭、施家宅、周家湾、塗泾。[25]在清朝宣统元年四十五保分属四个区:白鹤青村区、黄渡区、固堰香郏汇区、北凤天方铁区。[26]在地图中,四个村在后来的方志中没有出现,因此很难确定三图分属哪一个区。根据地图比对,海中乡四十五保在重固镇之东、黄渡镇之南,因此,将其入华新镇靠近黄渡镇的位置,即Q3点。第四,三元阁“在察院场”。[7]察院场即文昌宫,文昌宫在南门,即察院场旧址。[25]南门即青浦县的南门。唐行在今天的盈浦街道,该三官堂在盈浦街道的南部,即Q4点。第五,“三官堂,建在西栅晏公庙之左,又名兴福禅院。”[27]在今练塘镇北庄,即Q5点。第六,三官堂在“四十六保一区上七倂图唐圩,白鹤青村区”。[7]根据“三元桥,通称三官堂桥,在一区七倂图,跨南徐泾河”,“四十六保一区上七倂图,在姚家浜王家宅基徐家库余家埭三官堂北徐泾鹤湾东钱家埭朱家木桥”。[7]根据这两条,可知三官堂的地点在南徐泾河,即Q6点。第七,三官堂在“三十三保二区二图东霜圩,观音堂区”。“三十三保二区二图在杨家庄北寺泾徐家桥吴昌泾”。[7]根据1990年《青浦县志》的交通图可知徐家桥在凤溪镇的西南部,吴昌泾在镇的南部,杨家庄在凤溪镇的西南,由此推断三官堂也在凤溪镇的西南部。根据民国地图、1990年地图和现在的地图比对,观音堂区亦即凤溪镇所在区,凤溪镇并入了华新镇,即Q7点。第八,三官堂在“三十八保五区三十七图南及圩,陈广辰区”。“三十八保五区三十七图:邵祁浜、北小泾、窑墩、士登泾、桥角、姜家埭、罗家港口、斜江、沈家湾、千步泾”。[7]沈家湾河在陈广辰区的南部,根据新旧地图的比对,陈广辰区即现在的夏阳街道,即该三官堂在夏阳街道的南部,即Q8点。第九,三元宫在“三十八保一区三十一图良圩,陈广辰区”。[7]三十一图在南舍村、王家浜杨家荡。根据民国时期的地图,王家浜在陈广辰区的东部偏南方向。故该三官堂在东部偏南方向。如前述,陈广辰区即现在的夏阳街道,故该三元宫在夏阳街道的东部偏南方向,即Q9点。第十,三官堂在“庄家浜珠葑区”。[7]庄家浜在四十三保二区二十九图,即现在的朱家角东北,即图中的Q10点。

三、松江区有5座三官堂。第一,“泗洲塔院,在昆山之巅,宋乾道元年释心古建,……乾隆元年释从如增建三官殿”。[28]据《松江县志》,泗洲塔院在昆冈乡,昆冈乡东与佘山乡相接,西于青浦区练塘交界。再根据青浦区和松江区的地图可知昆冈乡即后来的小昆山镇,即现在的石湖荡镇,即S1点。第二,“莲溪道院在西门外莲溪东。康熙十四年建三元殿及斗姆文昌二阁,沈楫有记”。[28]根据松江区中山街道的地图,南门北门在中山街道境内,推断西门在岳阳街道,故莲溪道院在岳阳街道,即S2点。第三,三官堂“在外馆驿,康熙二十四年何宾兰重修”。[28]据乾隆《娄县志》,外馆驿在庆云桥西,庆云桥在西林寺,西林寺在西门外。可知三官堂在今岳阳街道的南部,即S3点。第四,三官堂“在坊一图,康熙二十四年何宾兰重修”。[28]坊一图在修竹乡,修竹乡有李塔,李塔在塔汇镇,塔汇镇现属于石湖荡镇,在镇的西南部。*此根据中国行政区划网的上海松江项,http://www.cnxzqh.com。则三官堂在石湖荡镇的西南,即S4点。第五,“野三官堂,在西门外景家堰南,供奉华佗。”[28]同上,该三官堂在岳阳街道的南部,即S5点。

四、金山区有6座三官堂。第一,仁寿禅寺三元殿,“仁寿禅寺元至正间僧若愚重建,赵文敏书额,今额董文敏书。……跨池有桥,亦名香花,有普门室、如来宫、祖师殿、三元殿”。[29]仁寿禅寺是佛教的寺庙,但据清乾隆《金山县志》卷一:“查山在县北六里,旧名遮,集仙外传云查玉成炼丹海上小山中,今山临海上有浴丹井,而山下乡名亦曰仙山,钱野人衮修松江续志定名曰查,据此。山去秦山十余里上有仁寿寺,赵松雪题额,有炼丹室,在浴丹井西,皆查仙遗迹。”和尚是不炼丹的,该禅寺更像是道观,既有炼丹室又有炼丹井,因此本文认为该寺庙曾为道观,三元殿供奉三官。根据1990年《金山县志》的地图与光绪时期以及目前的地图比对,可知查山在金山卫,亦即现在的金山卫镇的东北,即J1点。第二,“东三官堂,旧名小云台在朱泾东,猛将庙左”,“刘猛将军庙在朱泾仓署西”。[29]由此可断定东三官堂在仓署的西边,即J2点。第三,“西三官堂:旧名汇秀庵,在朱泾三官桥西,咸丰七年沦于河,移建于三官桥东”。[30]西三官堂则在朱泾之西,即J3点。第四,“三官堂,在南湖,即现在的新建路和平桥北堍,咸丰十一年毁,沿河地曾建寿安水龙公所,现在是房管所堆料处”。[31]在张堰镇,即J4点。第五,“在阮巷镇北二里久毁,同治九年冬募捐重建。”[14]阮巷镇于1950年之后划归金山所有,成为漕泾镇的一个乡,后又成为漕泾乡,位于金山区的东南,即J5点。第六,“问津庵,俗呼三官堂,在今金山县松隐乡九峰村处。清宣统元年,里人蔡晋坤曾设问津堂于此。后历设学堂”。[32]1966年10月归属金山县松隐公社。根据亭林镇政府网站,松隐属亭林镇管辖,在亭林镇的西部,则该三官堂在亭林镇的西部,即J6点。

五、宝山区有6座三官堂。第一,“在大场露五十一图”,“大场镇在县治西南三十里”。[33]再根据民国地图,大场露五十一图在大场乡的中部偏南。原大场乡是一个东西短南北长的形状,经过民国、1990年、2005年志书中的地图比对,原大场在现大场镇中东部,因此三官堂应在现大场镇的中南部偏东,即B1点。第二,刘蒙将军庙,在“盛桥镇元十一图,俗名三官堂”。[11]根据方志中提供的民国时期的地图,元十一图在盛桥镇的西南。再经过民国、1990年、2005年宝山地方志的比对,三官堂在今月浦镇境内,盛桥乡在月浦镇的西北方向,三官堂在该镇的西北偏西的沈家桥位置,即B2点。第三,广富镇北的三官堂,“三官堂,在陆家湾西”。[34]根据清朝嘉庆《石冈广富合志》可知,该堂在杨泾之北,广福镇北。根据宝山区政府网的顾村镇政府网站可知,广福镇并入顾村镇,因此该三官堂在顾村镇,即B3点。第四,“三官堂在镇西市梢,黄二十图。明崇祯八年,里人沈濬建。国朝道光二十一年,七世孙樑与兄树暨其族人集资重建。咸丰十一年俱为贼毁”。[10]在罗店镇的西部,即B4点。第五,在罗店镇,“倪家三官堂在镇东北,秋六十一图。光绪二年建”。[10]该堂在罗店镇的东北处,即B5点。第六,在大场镇,“清康熙辛巳建于大场镇北一华里许,当杨家观音堂之北”。[35]大场镇北,即图中的B6点。

六、闵行区有8座三官堂。第一,“宁海禅院在永兴桥南,本名五府庙,康熙间改三官堂,乾隆三十六年易今名”。[18]据民国《上海县续志》,永兴桥在十八保颛桥乡,跨夹沟。再据《同治上海县志》夹沟在竹冈东,而竹冈在马桥,因此永兴桥在马桥,即宁海禅院在马桥,即点M1。第二,“三元堂在二十一保四十二图,顺治初建”。[18]据《民国上海县续志》,二十一保四十二图在塘湾区。再据清《塘湾乡九十一图里志》的整理说明,整理者戴扬本先生认为:“塘湾乡九十一图属清代上海县二十一保,区位相当于今天上海市闵行区吴泾镇所在。”可判断该三元堂在吴泾镇,即点M2。第三,“南三官堂在二十八保十七图,陶家巷西”。[18]二十八保十七图在虹桥,该三官堂入虹桥,即点M3。第四,“三元阁在纪王庙后,上祀三官”。[36]在纪王镇。根据闵行区政府网站,纪王镇属华漕镇,则该堂在华漕镇的南部,即点M4。第五,“三官堂,在醎号十六图”。[37]如前述,纪王镇在华漕镇,即点M5。第六,“在鲁家汇西”。[2]根据1999年版的《鲁汇志》,三官堂庙在汇西三队。可知该三官堂在鲁汇镇,鲁汇镇并入浦江镇,即点M6。第七,野三官堂,“在二十一保十七图蔡懋昭宅南,未详始建”。[12]根据民国《上海县志》二十一保十七图在陈行。再据浦江镇政府网站陈行属浦江镇,即点M7。第八,“十六保十四图”。[2]根据1990年《南汇县志》,十六保十四图在今闵行塘南丁家桥,塘南在七宝镇,即点M8。

七、奉贤区有2座三官堂。第一,三官堂在“南桥镇西”。[14]该三官堂在南桥镇的西边,即F1点。第二,“青村场:……西有三官堂”。[38]这是宣统时期的记载,当时的青村场就是今天的青村镇。而在《民国重修奉贤县志》中有三官乡,“此地有三官堂庙及文昌阁古迹。地当县治东南九里”。三官堂乡在1957年分置光明5乡,[39]以后1984年直接称为光明,至今在光明镇仍有一条街称为三官街。再通过1957年和2008年的地图比对,三官乡即光明镇位于南桥镇的东南方向,即F2点。

八、浦东新区有19座三官堂。第一,“三官堂:清乾隆年间建,在十九保四十图,胡家井亭,今白墙村13组”。[40]白墙村在鹤沙,航头镇古名鹤沙,因此该堂在航头镇,即点P1。第二,三元殿在新场镇南市,“南山禅寺在新场镇南市”,[41]即点P2。第三,痘神三官堂,“在二十四保黄二图,国初乔陆二氏募建”。[12]据该志以及《三林镇志》,二十四保黄二图在现在的三林镇,而三林镇在浦东新区,即P3点。第四,三官堂“在二十保二十三图,咸丰初年张三槎募建”。[2]二十保二十三图在北蔡镇,即点P4。第五,“在八团北六甲,清咸丰四年里人奚惠昌等募建”。[42]据《民国川沙县志》,八团北六甲在合庆镇蔡路乡东北,根据该志地图与《川沙县志》的地图比对,该三官堂应在青三或者青四村,即点P5。第六,“三官堂在南门大街,咸丰十一年为寇毁,同治三年里人集捐修整,专祀三官神”。[41]南汇县的县治当时在惠南镇,则该三官堂在惠南镇,即P6点。第七,三官堂“在二十二保三十九图永泰桥西侧”。[18]据《民国上海县续志》,二十二保在高行区,即图中的点P7。第八,“在二十二保四十四图三祝桥东侧”。[18]据《民国上海县续志》,二十二保在高行区,可确定该庙在高行区,即点P8。第九,西竺禅院“在虹口,向名三官堂,在洋泾浜后,地入西商,僧明照迁建改今名。巡道应宝时有记。在二十三保”。[18]洋泾浜在浦东新区洋泾街道,即图中的点P9。第十,小云台“在周浦北市,亦祀三官神”。[41]可知该庙在周浦的北部,即点P10。第十一,“在一团”。[2]一团即后来的大团镇,在浦东新区的西南偏西部,即点P11。第十二,“在三墩镇南,老沪堂东”。[2]根据2004年的《三墩镇志》,三墩镇后来并入大团镇,根据上海市地图册,三墩镇在大团镇北部偏东的位置,即点P12。第十三,“在西门内,三多桥南,旧有房屋三埭,清光绪间二三场大使萧诗言捐廉重修”。[42]民国时期川沙县治在城厢镇,即现在的川沙新镇政府所在地。该三官堂应在川沙新镇原城厢镇之西,即点P13。第十四,“在二十二保三十三图,高行北镇东首,旧有后埭”。[42]在高行镇的北面靠东的地方,即点P14。第十五,“在二十二保二十图陈家竹园,清光绪九年里人集资公建”。[42]如前述,二十二保二十图在高行镇,陈家竹园在高行镇的北面,即点P15。第十六,“在八团北一甲”。[42]八团在合庆镇,根据田野调查的资料,华星村曾经有过一座三官堂,即点P16。第十七,“在九团九甲(二十二保二十一图带丈),清光绪九年由里人集资兴建堂屋三楹”。[42]二十二保二十一图在今金桥镇,即可知该三官堂在金桥镇,即点P17。第十八,“在四团”。[2]根据民国南汇县地图与当今的地图比对,南汇四团镇当在今祝桥镇,即点P18。第十九,“在十九保九十六图”。[2]根据1990年的《南汇县志》,十九保九十六图在六灶镇东市及汤家店,即点P19。

九、崇明县有10座三官堂。第一,在“南关外”。[43]即在崇明县城南部,即点C1。第二,“那伽庵旧名三官庙,在城濠西北”。[43]又《雍正崇明县志》卷十七也记载:“那伽庵,旧名三官庙,在城濠西北。”城濠即护城河,则该三官堂在县护城河的西北,即点C2。第三,“三官堂,在平洋沙”。[44]根据雍正时期的地图,平洋沙在县治的西北偏西处,即点C3。第四,“三官堂在宝庆观西”。[44]又在《乾隆崇明县志》的卷三也记载了在宝庆观西的三官堂。与明朝分布中的C点重合,即点C4。第五,“三官堂在杨家河镇”。[45]据《乾隆崇明县志》杨家河镇“在城东八里”,即今崇明县城的东部,即点C5。第六,“三官堂在箔沙下区”。[45]根据乾隆时期的地图,箔沙在崇明县的中东部地区,即点C6。第七,“三官堂在孙家沙”。[45]根据乾隆时期的地图,孙家沙在崇明县的西南偏南部,即图中的点C7。第八,三官堂“在沈家湾镇西北”,“沈家湾镇距城十二里,在城之西”。[46]沈家湾在县城的西边,即C8点。第九,三官堂“在大通河北”。[46]根据《崇明县志》中的地图和1989年崇明县的地图比对,大通河在堡镇的东北,可知三官堂的位置,即C9点。第十,杨喜三官堂,“在北堡镇西北”,[46]北堡镇即堡镇的北面,堡镇镇“位于县境中部偏东南沿海,……惯称南堡镇和北堡镇”。[47]由此可知三官堂的位置,即C10点。

十、上海市中心区域有8座三官堂。其中:

长宁区1座,在“二十八保八九图曹家渡”。[2]根据《民国上海县续志》可知二十八保八九图在法华区,法华区后来归属长宁区,据清金祥凤的《法华镇志》,“三官堂在曹家渡南岸。同治元年带领水师候选知县田倡重修。”两座三官堂其实是一座。该三官堂在曹家渡南岸,可以确定其地点,即点C1。

虹口区3座。第一,“新三官堂在二十三保,虹口华记路南,光绪间由圆通庵分建”。[2]据1997年《虹口区志》,圆通庵在今周家嘴路669弄4号,系佛教天台宗。周家嘴路在虹口区的南部,可知该庵在虹口区之南,即点H1。第二,“康熙元年建,在今万安路359号,前身为迎真道院,供奉释迦牟尼、西方三圣、观音等”。[48]万安路在凉城新村的中部,在虹口区的西北偏西部,即点H2。第三,“建于清代,年代失考,在今永定路70弄5号,供奉天地水三官”,即点H3。

普陀区2座。第一,厂头镇的三官堂,“祀三官大帝。旧在三千里,乾隆间堂废,土人送神供清河庵”。[49]其中的清河庵“在沈港东。旧庵毁于火。乾隆间,即旧址西偏筑室三楹。嘉庆元年,金梅庭募资改建,始复旧观。十四年,严怀琳又募资重修。庵供三官大帝,即三官堂送入者”。[49]据民国洪复章纂的《真如里志》记载:“三官堂在芥号十四图三千里宅。清乾隆年间堂废,土人供神主于清河庵。清河庵在芥号十六图,在沈家庵东。庵旧毁于火,乾隆间即旧址西偏,筑室三楹。”二者是同一座三官堂。再据民国王德乾撰《真如志》,一在镇北芥号十四图。清乾隆间废,供神主于清河庵。三个三官堂应是同一座,则该三官堂在真如镇北。真如镇在普陀区的西北部,可确定其在普陀区的西北部,即点PT1。第二,“万寿庵:清乾隆年间,由朱港、王家巷、朱家宅、东赵四村村民集资,在原赵家花园西、朱港村东南,购地1070平方米建成。因有万岁牌设于内,故名万寿庵。……1958年庵废,1984年兴建宜川六村村民住宅时拆除”。[50]据《普陀区志》,宜川六村在区东部,则万寿庵在区东部,即点PT2。

杨浦区1座,“在二十三保,引翔港南”。[12]根据《民国上海县续志》,引翔港区在杨浦区,杨浦在今上海市中心的东北部,即Y1点。

徐家汇1座,“三官堂庵,原址东湾村1队平桥”。[51]华泾镇位于上海市中部,属上海市徐汇区,即X1点。

分布图3如下:

图3 清朝三官庙分布图

综上,根据这87座三官庙的实体分布,从清朝开始,三官庙宇一方面在市镇逐渐扩大,另一方面走向乡村,促进乡村三官文化的发展。在清朝后期,上海的乡村几乎村村都有三官庙。

从元朝到清朝三官堂的地理分布情况看,三官文化是以三官堂为圆心获得发展的。三官堂首先出现在政治经济发达的地区,如元朝时的新场镇和周浦镇,这两个镇在元朝时都是人口众多、商贾往来频繁的地区,而且在这两个镇上还设立着官方的盐业管理机构。其次,三官堂在明朝建造的时间普遍是在明朝中后期,以目前的区域范围为标准,各个区在明中后叶出现三官堂,其趋势是从中心镇开始往经济发达的集镇蔓延,尤以棉业的原产地、加工地和销售地为核心,如嘉定区的嘉定镇和南翔镇是当时棉业贸易的重镇,青浦的朱家角镇也是棉业贸易的主要集镇,商榻镇则以商人生活居住地而得名。最后,三官堂出现在乡村一级。清朝时期上海的村村镇镇几乎都有三官堂,更以经济作物棉花等的产地为主,如嘉定区外冈镇的村子等;还有以交通要道为主的,如江桥镇的先农村是当时重要的码头之一。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三官文化以各地三官堂为中心展开传播,正月、七月、十月十五的三元节庆典,都离不开三官堂这一文化中心点。

这样,随着历史的发展,三官堂从中心镇走向经济繁荣的集镇,最终形成几乎每个村子都有三官堂的状态,也进一步促进了三官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1]谈起行.寺观[M]//李文耀.上海县志.乾隆19年刻本,1750.

[2]秦锡田.祠祀志[M]//严伟.南汇县续志.民国18年铅印本,1929.

[3]上海市南汇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南汇县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150.

[4]杨振福.寺观[M]//程其珏.嘉定县志.光绪8年刻本,1882.

[5]赵昕.康熙嘉定县志:卷2[G]//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影印本第7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成都:巴蜀书店,1990.

[6]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南翔镇志[G]//上海地方志办公室.上海乡镇旧志丛书:第1册.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160.

[7]金咏榴,等.青浦县续志[G]//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影印本第6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成都:巴蜀书店,1990.

[8]周郁滨:珠里小志:卷6[G]//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影印本第2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成都:巴蜀书店,1990.

[9]漕泾志编纂委员会.漕泾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315.

[10]潘履祥.罗店镇志[G]//上海地方志办公室.上海乡镇旧志丛书:第11册.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160.

[11]潘履祥,朱延射.光绪宝山县志:卷14[G]//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影印本第9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成都:巴蜀书店,1990.

[12]姚文枏.上海县续志:卷二十九[M].上海:上海南园志局,1918.

[13]莘庄镇人民政府镇志编纂组.莘庄镇志[M].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印刷厂,1986.89.

[14]张文虎.光绪重修奉贤县志[G]//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影印本第8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成都:巴蜀书店,1990.

[15]高行区市政委员会.上海特别市高行区概況[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31.

[16]黄章.正德崇明县重修志:卷2[G]//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市崇明县档案局.上海府县旧志丛书·崇明县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7]张世臣.万历新修崇明县志:卷4[G]//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市崇明县档案局.上海府县旧志丛书·崇明县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8]俞樾.上海县志:卷三十一[M].同治十年刻本,1871.

[19]钱肇然.续外冈志[G]//上海地方志办公室.上海乡镇旧志丛书.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27.

[20]陈树德,孙岱.乾隆安亭志[G]//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乡镇旧志丛书.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234.

[21]张启秦.望仙桥乡志稿[G]//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乡镇旧志丛书.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22]黄世祚.杂志[M]//陈传德.嘉定县续志:卷15.民国19年刊本,1930.

[23]上海嘉定县县志编纂委员会.上海市嘉定县志[G]//中国地方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24]姚光发.寺观[M]//博润.松江府续志:卷38.光绪10年刻本,1884.

[25]熊其英.青浦县志:卷30[G]//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光绪5年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70.

[26]陆明有.建置[M]//青浦县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88.

[27]练塘志编纂委员会.练塘志[M].上海:上海市印刷七厂,2006.528.

[28]陆锡熊.娄县志:卷10[G]//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乾隆53年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74.

[29]焦以敬.金山县志[G]//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乾隆16年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74.

[30]黄厚本.金山县志[G]//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光绪4年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74.

[31]上海金山县张堰镇镇志办公室.张堰镇志[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259.

[32]张泽志编纂委员会.张泽志[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599.

[33]吴葭.宝山县再续志[G]//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民国20年铅印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71.

[34]张人境.月浦志:卷2[G]//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乡镇旧志丛书.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10.

[35]张仰先.大场里志:卷1[G]//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乡镇旧志丛书:第11册.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30.

[36]秦立.康熙淞南志:卷3[G]//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乡镇旧志丛书:第1册.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15.

[37]曹蒙.光绪纪王镇志:卷2[G]//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乡镇旧志丛书:第1册.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32.

[38]裴晃.宣统奉贤乡土地理[G]//上海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第32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300.

[39]上海奉贤县志修编委员会.奉贤县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20.

[40]胡龙昌.鹤沙文化[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177.

[41]张文虎.光绪南汇县志:卷8[G]//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影印本第5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成都:巴蜀书店,2010.

[42]黄炎培.民国川沙县志:卷13[G]//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府县志辑(影印本第7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成都:巴蜀书店,2010.

[43]黄国彝.康熙崇明县志:卷3[G]//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市崇明县档案局.上海府县旧志丛书·崇明县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300.

[44]沈龙翔.雍正崇明县志:卷37[G]//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市崇明县档案局.上海府县旧志丛书·崇明县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410.

[45]韩彦曾.乾隆崇明县志:卷3[G]//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市崇明县档案局.上海府县旧志丛书·崇明县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446.

[46]曹炳麟.民国崇明县志:卷6[G]//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市崇明县档案局.上海府县旧志丛书·崇明县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500.

[47]上海市崇明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崇明县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9.

[48]王名辉,姚宗强.虹口区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935.

[49]钱以陶.厂头镇志:卷2[G]//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乡镇旧志丛书.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19.

[50]上海市普陀区志编纂委员会.普陀区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891.

[51]华泾镇志编纂委员会.华泾镇志[M].上海:上海天地海印刷设计公司,2009.477.

TheGeographicalDistributionofSankuanCulturefromYuantoQingDynastyinShanghai

LEI Wei-pi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

Sankuan culture cam to Shanghai in Yuan Dynasty. It got more progress during Ming Dynasty. At that time, many Sanguan temples were built in downtown Shanghai. To Qing Dynasty, there was a Sankuan temple in each suburb in Shanghai.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Sankuan temples during that period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books and explains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temples spread from downtown to the country.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Shanghai; Sankuan temples;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2012-03-13

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生基金项目“天地水三官信仰的流变研究——以上海、浙江、福建、台湾为例”(2010015)的研究成果。

雷伟平(1975-),女,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俗学研究。

K921/927

A

1674-2338(2013)04-0113-08

(责任编辑吴芳)

猜你喜欢
崇明县上海
悼顾思三君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清代崇明县乡村产业交易中“过投”的讨论
崇明:出台规范性文件确保选举工作顺利开展
崇明县横沙乡公平村开展夏季养生保健知识讲座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