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模范角色的类型特征与价值蕴涵

2013-10-28 01:57
关键词:模范教科书人教版

吕 映

(杭州师范大学 初等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教育与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模范角色的类型特征与价值蕴涵

吕 映

(杭州师范大学 初等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塑造模范角色是教科书进行价值传递与价值建构的重要手段。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中的模范角色体现了丰富的价值蕴涵与多元的价值取向,但也存在着性别刻板化倾向和某些现代价值观念缺失等问题。因此,语文教科书需进一步更新模范角色的价值蕴涵,丰富模范角色的人格类型,优化模范角色的形象塑造,并真正确立儿童视角,遵循儿童的价值接受机制。

语文;教科书;小学;模范角色;价值取向

语文教科书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其中,塑造模范角色是教科书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和人格模塑的重要手段。所谓模范角色,是值得学习的人物形象。他们可能来自不同国度,生活在不同时代,但都在某些方面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研究模范角色的类型特征与价值蕴涵能更好地发挥榜样的价值引领作用,与此同时,也有利于从文化角度对教材编写进行理性审视与深度反思。

本文选取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频度差异分析和形象塑造分析的方法,对其中的模范角色的性别、职业、身份、时代、国别、民族以及价值取向等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发现模范角色内隐的价值信息,更好地发挥教科书的育人功能。

一 模范角色的价值蕴涵

模范角色是因为什么而成为学习的榜样,即模范角色的价值蕴涵,这是至关重要的研究问题。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中有165篇课文共塑造了219位模范个体形象,另有7篇课文塑造了模范集体群像。*上述统计不包括诗词作品;模范角色一般只选课文中的主要角色。对这些模范角色所蕴含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由此可见:

第一,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模范角色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个体与国家、社会、集体的价值标准,包括无私奉献、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二)个体与他人的价值标准,包括关爱互助、亲孝友情、真诚信实、谦虚宽容、团结合作;(三)个体的价值标准,包括智慧才能、勇敢坚毅、科学精神、勤学敬业、自立自强、专注认真、勤劳俭朴、勇于改过、大胆创新、热爱生活、珍惜时间;(四)个体与自然、环境的价值标准,包括保护环境等。其中,个体的价值标准位列第一,占41%,其次是个体与他人的价值标准,个体与国家、社会、集体的价值标准和个体与自然、环境的价值标准,分别占36%、18%和5%。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重视道德实践,强调个体服从群体,所以,传统意义上的模范都是道德品质至上者,体现的大多是社会取向或群体取向。而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突破了上述传统,将个体的价值标准置于首要位置,在树立道德楷模的同时强调智慧才能、勇敢坚毅、科学精神等价值取向(分别占11%、8.5%和8.5%),从而丰富了模范形象塑造,反映了当代社会对模范角色文化认知的转变。

表1 模范角色价值取向统计表

注:一个模范角色的价值取向从主到次最多选取两项;一篇课文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模范角色(包括模范集体),其价值取向相同,则合计1人次。

第二,就模范角色的价值取向来看,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传承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比如,教科书集中塑造了一批热爱祖国和无私奉献的模范角色,其中既有革命战争年代为理想捐躯的英雄郝副营长,为抗击日寇壮烈牺牲的狼牙山五壮士,也有当代为建设祖国、保卫边疆默默奉献的筑路工人、边防战士,他们身上,都体现出爱国主义理想和社会责任观念这一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人际和谐思想也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反映在教科书中,就是对亲孝友情、关爱互助等价值取向的高度重视(分别占9%和20%)。相关模范角色不仅贯穿所有教材,并且,在不同阶段体现出不同侧重点。由低年级孝敬父母、关爱家人到中年级关心、爱护同学、朋友,再到高年级关怀、帮助弱小者、陌生人,由近及远,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另外,勤学敬业、真诚信实、谦虚宽容、勤劳俭朴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都在语文教科书中得到体现。

第三,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也力图彰显时代精神。一些具有现代取向的价值观念,如科学精神、保护环境、大胆创新、团结合作等,都在教科书中有所体现(约占15.5%)。比如,以科学精神为取向,教科书塑造了21个模范角色。其中既有大名鼎鼎的科学家伽利略、魏格纳、法布尔,也有普普通通的小学科学老师、美术老师和少年儿童,他们共同诠释了科学精神的要义:不迷信、不盲从、实事求是、勇于实践、执著探究。又如,保护环境也是当代人类重要课题。教科书不仅倡导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珍惜资源,追求可持续发展(如《青山不老》《清澈的湖水》);还关注自然环境中的生命,强调关爱、保护动物、植物(如《爷爷和小树》《老人与海鸥》),描绘了一幅幅人与境谐的美丽图景,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理念。另外,一些模范角色如《想别人没想到的》中画师的小徒弟、《一次成功的实验》中三位小学生,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都契合了当代社会需要,从而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 模范角色的类型特征

(一)女性模范

在教科书中,女性模范的数量、职业与身份、价值取向等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它们传递着性别差异信息,反映了特定形态的性别意识文化。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一共塑造了219位模范个体形象。其中,男性角色165人,占总数的75.34%,女性角色49人,占总数的22.37%,另有5人性别不详。从插图来看,男性图片有96张,女性图片只有23张。可见,男性模范占绝对优势,女性模范的数量明显偏少。

对49位女性模范的职业与身份进行统计,发现其中绝大多数是少年儿童,另有12人以家庭角色(母亲、妻子等)的身份出现,只有4人从事社会职业,仅占8.16%。而男性模范中从事社会职业的占53.33%,并且,他们所从事的大多是社会主导职业,包括领袖、科学家、艺术家、军人、干部、教师、医生等,在家庭角色中,男性模范仅占3.64%。由此可见,“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并没有在教科书中得到彻底改变,男性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而女性依然在家庭范围内扮演主要角色。

再对女性模范的价值取向进行统计,并与表1作比照,可以发现,关爱互助、亲孝友情位列一二,分别占26.67%和17.78%,而无私奉献、热爱祖国仅占6.67%和2.22%。这也反映了教科书的性别价值观,即,女性应在关爱他人方面成为楷模,男性则应在贡献社会方面成为榜样。另外,统计显示,在以智慧才能、勇敢坚毅为取向的模范角色中,男性占绝大多数,女性仅占9.09%和11.76%。这说明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性别刻板化倾向。对于女性来说,善良、宽厚、仁爱的传统品质往往被突出与强调,而聪慧、勇敢、独立、坚韧的现代精神常常被忽视与省略。

(二)儿童模范

儿童模范是学生的同龄人,也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在教科书中,儿童模范的数量、身份、时代分布、价值取向等直接决定了他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决定了他们是否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一共塑造了86位模范儿童,占到模范角色总数的39%(另外,还有4篇课文塑造了儿童模范群像)。其中,55位模范儿童集中分布在第1-6册教材中,占到这6册教材模范角色总数的61.11%。应该说,这一数量与分布是基本合理的。因为相比成人模范,儿童模范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容易被学生认可与接受。尤其在低年级,更应适当增加儿童模范的数量,使教科书更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发展。

在86位儿童模范当中,既有未来的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也有家喻户晓的战争年代的小英雄,但是绝大多数都是当代的普普通通的少年儿童,他们就像是学生身边的伙伴、朋友,真实而又亲切,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模仿。

儿童模范的价值蕴涵也相当丰富,几乎涵盖了表1的所有方面。与女性模范相同,在儿童模范的价值取向中,关爱互助、亲孝友情位列一二,分别占23.26%和13.95%。譬如,《棉鞋里的阳光》中为奶奶晒棉鞋的小峰,《胖乎乎的小手》中给妈妈洗手绢的兰兰,《小伙伴》中用实际行动帮助朋友的安东……一个个儿童模范讲述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爱的故事,引导学生用心灵感受爱,用言语表达爱,用行动奉献爱。

(三)异国模范与少数民族模范

在文化多元化的当今时代,教科书不仅要传递本国文化、本民族文化,还要吸收异国文化、异族文化,培养学生广阔的胸襟与开阔的视野,使之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在语文教科书中,模范角色(包括异国模范与少数民族模范)正是引领学生接触、了解多元文化的重要向导。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一共塑造了80位异国模范,占到模范角色总数的36.53%(另外,还有3篇课文塑造了异国模范群像)。这一数据较之以往有明显提高,可见新教材对多元文化的价值追求。这些异国模范来自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的17个国家,涉及古代、近现代、当代等各个历史时期。其中,古代模范大多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近现代模范大多是各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当代模范则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特别是少年儿童占了绝大多数。譬如,英国探险家鲁滨孙凭借顽强的毅力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在荒岛孤独生活20余载成功返回祖国;法国科学家玛丽·居里凭着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克服各种困难,终于发现并提炼出镭;德国女中学生乌塔独自一人周游欧洲,表现出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海滩边的小男孩竭尽全力拯救浅水洼里的小鱼,体现了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现代人文精神;等等。这些模范角色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价值观念正是我们传统文化所欠缺的。因此,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教科书塑造异国模范的用意所在。

但是,我们也发现,在12册教材中只有1位少数民族模范,即《藏戏》中的西藏高僧唐东杰布。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缺憾。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灿烂的历史文化。所以,塑造少数民族模范,弘扬各民族文化,是语文教科书义不容辞的职责。

(四)平民模范与领袖模范

所谓平民模范,是相对于那些有特殊身份或有突出贡献的模范而言的。他们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既没有显赫的声名,也没有伟大的成就。但是,恰恰就是这些平民模范构成了我们生活中最真实的感动,让我们得以领悟生命的价值与人生的意义。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一共塑造了69位平民模范,占到成人模范总数的51.88%。这不仅体现了教科书的平民视角,也反映了关于模范角色的观念转变。即,模范不再只是领袖、英雄、伟人等少数几个杰出人物,生活中的普通人、寻常人都可以成为模范。例如,《用心灵去倾听》中那位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无私帮助孩子的问讯处工作人员,《钓鱼的启示》中自觉遵守法律、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父亲,《难忘的一课》中认真、动情地教孩子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台湾小学教师,等等。他们都是平凡生活中的平凡人,然而,美好的心灵、高尚的品质使他们当之无愧地成为模范,也让学生在感动之余萌生学习的强烈愿望。

相比以往教材,人教版新教材中领袖模范的数量有所减少(共13人),但是,领袖形象却更加立体与丰满,不仅表现了领袖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关心爱护群众的传统美德,还展现了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如超人的智慧才能、勇敢坚毅的品格等。尤其值得肯定的是,教科书在展现领袖风采的同时还刻画了人性的真实。譬如,在《青山处处埋忠骨》中,我们既看到了毛泽东为革命甘愿牺牲一切的崇高精神境界,也看到了一位年迈的父亲在得知儿子牺牲在异国战场后痛苦的心情与希望遗体归葬的真实心声。正是这种常人的情感与超人的胸怀的融合,使领袖形象更加真实而亲切,使领袖终于走下了高高的神坛。

三 思考与建议

模范角色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也是教科书价值传递、价值建构的重要载体。如何更好地发挥模范角色的价值引领作用?结合上述分析,我们对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更新模范角色的价值蕴涵

模范角色既应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也应体现时代发展趋势,反映当代社会价值观念。如前所述,一些具有现代取向的价值观念,如热爱科学、保护环境、合作创新等,已在新教材中有所体现,但仍有一些重要的时代主题被教科书拒之门外。譬如,在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当今社会,公平竞争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然而,教科书中没有一篇课文是关于竞争的,没有一个模范是参与竞争的,这与社会发展的现状显然不符。又如,热爱自由,民主与平等,理解与尊重国家、民族、个体间的文化差异等一些当下重要观念也在教科书中缺失。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更新模范角色的价值蕴涵,使教科书更贴近当代生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丰富模范角色的人格类型

模范角色不应该只是少数几个社会精英,而应包括各民族、时代、阶层的广大人民群众。在这一方面,人教版新教材较以往有了很大改观,尤其是异国模范和平民模范的数量明显上升。但是,仍有一些地方有待改进。首先,要增加女性模范的数量,改变男女角色比例失衡的现状;与此同时,在女性角色定位上也应体现时代特征,不能把女性仅局限在家庭范围,应让她们承担更多的社会职责;既要表现女性温柔、善良、贤惠、顺从的传统美德,也要表现她们勇敢坚毅、自立自强、追求男女平等的现代精神;还要注意协调新时代女性与传统女性的比例,使学生看到更全面、更立体的女性形象,理解女性多元化的气质性格。其次,要增加少数民族模范的数量。教科书必须打破汉族模范一统天下的格局,塑造蒙、藏、回、壮等各民族模范,展现各族人民美好的心灵,弘扬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再次,模范角色所从事的社会职业也要更多样化,尤其要增加从事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模范数量,从而展现丰富多彩的当代生活图景,诠释“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的现代价值观念。

(三)优化模范角色的形象塑造

教科书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传递价值观念的,学生则通过感受形象来领悟内涵。因此,形象塑造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就模范角色而言,在形象塑造上须克服崇高化、程式化的弊病,力求真实化、典型化、个性化,使模范角色真正成为学生爱戴的英雄,成为学生乐意亲近与学习的榜样。譬如,阮恒就是这样一位受学生喜爱的小英雄。年幼的他以为献血就意味着死亡,然而为了拯救朋友的生命,他毅然决定献血。在作出这一重大决定的过程中,他有过犹豫与矛盾,他也对死亡的威胁感到强烈的恐惧,但是,拯救朋友的愿望使他最终战胜了恐惧,勇敢地举起手来……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高尚的人格、无私的品质,更是真实的人性,是人类在面临生死抉择时痛苦的挣扎,正是这一切造就了一位不同寻常而又当之无愧的英雄。汤姆·索亚则是一位个性鲜明、集优缺点于一身的儿童模范。在一些人看来,他不爱读书,调皮捣蛋,爱搞恶作剧,简直就是个“野孩子”,但是,正是他凭借勇气与智慧在探险的过程中揭露了强盗乔埃的罪恶行径,并成功地救助了同学贝琪,从而成为小镇上人人爱戴的英雄。可见,模范并不总是崇高伟大、完美无缺,相反,有血有肉、可亲可信的艺术形象才更富有感染力与生命力。

(四)确立儿童视角,遵循儿童的价值接受机制

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读者对象是儿童,因此,必须确立儿童视角,遵循儿童的价值接受机制。具体来说,一方面,教科书要贴近现实,力求真实、全面地反映当代儿童的生活面貌,特别要关注儿童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面临的压力,感受的困惑、苦恼、恐慌等情绪,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成长的烦恼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满足学生精神成长与价值建构之需要;另一方面,教科书在塑造模范角色时须遵循儿童心理特征,尤其是儿童模范一定要体现儿童特性,才能为儿童所喜爱。譬如,倔强好胜、苦练绝招的小柱子,调皮而又善良、一心想做好汉的查理,见多识广、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等,他们身上都体现出儿童特有的气质与个性,所以才能真正成为儿童的朋友与榜样。

TypeCharacterandValueContentofModelRolesinChineseTextbooksforPrimaryPupils

LU Ying

(School of Primary Education,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36, China)

For textbooks, figuring model roles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value communication and construction. Model roles in Chinese textbooks for primary pupils (th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edition) show rich value content and varied value orientation,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tendency of gender stereotype and the lack of some modern value ideas. Therefore, for Chinese textbooks, it is essential to renew value content of model roles, enrich personality type of model roles, improve image description of model roles, use children’s vision and follow the children’s value reception mechanism.

model role; value orientation; Chinese textbooks for primary pupils

2011-05-01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文化学视域下的语文课程改革回顾与展望”(SCG32)的研究成果。

吕 映(1970-),女,浙江杭州人,杭州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G623.2;G624

A

1674-2338(2013)02-0132-05

(责任编辑沈松华)

猜你喜欢
模范教科书人教版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从平江起义走来的模范红十二团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模范邨
——给祖母
模范护工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