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亮,杨晓平,田 瑞,张靖国,胡红菊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209)
梨新品系“金蜜”授粉品种选配试验
陈启亮,杨晓平,田 瑞,张靖国,胡红菊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209)
采用黄花、湘南、翠冠、黄冠、圆黄、华梨2号、丰水、金晶、金丰9个梨品种为梨新品系“金蜜”进行授粉品种选配试验,通过对不同授粉品种的花期、花粉量、花粉萌发率、授粉座果率及果实品质性状等进行观测比较与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翠冠、圆黄、华梨2号、丰水、金晶作为新品系“金蜜”梨的授粉品种较为适宜。
梨(Pyrusspp.);金蜜;授粉品种
金蜜梨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1990年用华梨2号与二宫白杂交育成的砂梨新品系,1995年开始结果。由于具有成熟期早、果大、果实美观、含糖高等特点,被确定为优良株系,暂定名为金蜜,多年来一直对其开展鉴定评价、配套栽培技术等研究工作。
梨(Pyrusspp.)的多数品种都存在着自交不亲和性,在栽培上需配置授粉树。然而,不同授粉树对主栽品种果实性状的影响差异很大。梨树授粉树选配及研究不同授粉品种对主栽品种的影响,国内目前报道很多[1-25]。授粉树选配是品种选育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为选择合适的授粉品种,本研究采用9个优良梨品种对金蜜梨进行授粉试验,以期筛选出金蜜梨适宜的授粉品种,为金蜜梨的发展提供依据。
1.1 材料
供试梨授粉品种为黄花、湘南、翠冠、黄冠、圆黄、华梨2号、丰水、金晶、金丰等9个品种。
1.2 方法
试验在武汉市江夏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内国家果树种质武昌砂梨圃进行。该试验园海拔36m,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6.8℃,年日照时数1800~2000h,≥10℃年积温4500~5200℃,年平均降雨量1100mm,无霜期266d。砂质红壤土,pH5.6,肥力中上等。
(1)开花物候期观察 田间观察各品种初花期(5%花朵开放日期)、盛花期(50%花朵开放日期)、终花期(75%花朵凋谢日期)。
(2)花粉量测定 取气球期花药100个,置室内自然风干散粉后,转入洁净青霉素小瓶内,滴入50g/L的六偏磷酸钠溶液5ml,加盖充分摇匀,使花粉呈悬浮状态,然后滴取数滴至血球计数器中,对128个大格中的花粉计数,共测10次,取其均值。经换算得到各品种每个花药的花粉粒。花粉量的测定参照文献[26]的方法。
(3)花粉萌发试验 采用花粉离体萌发法测定花粉生活力。将花粉均匀播于固体培养基(0.01%的硼酸、10%的蔗糖和1%的琼脂)上,25℃暗培养24h后,统计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长度。花粉管长度大于花粉粒直径视为萌发。每品种观察3个视野,每视野≥20粒花粉,统计萌发率;测量花粉管长度。每个品种重复3次,每次测量20根。花粉萌发试验中指标的测定参照文献[26]的方法。
(4)授粉试验及座果率调查 选择树势中庸、通风透光良好的金蜜梨树及枝组,先疏除枝条上过多、过密的花序(间隔约20cm),每个花序上选留大蕾期的边花2朵;分别用翠冠、黄冠等品种花粉对金蜜梨进行授粉,并套袋。每个组合套30个袋,授粉60朵花,挂牌标记。并用金蜜梨花粉分别对黄花、翠冠等品种进行反交授粉。单株小区,每个组合重复3次。授粉后15d解袋。在第1次生理落果后分别调查花序座果率、花朵座果率。
(5)果实性状测定 果实成熟时,每个组合采摘30个果实进行果实品质分析和测定,测定单果重、纵径、横径、果形指数、果梗长度、果梗粗度、成熟种子数目、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并评价果面光洁度、果点大小等外观品质。测定及分析方法参照文献[27]。
2.1 各授粉品种的开花物侯期
从表1可以看出,华梨2号、金丰、金蜜、翠冠4个品种的的初花期比金蜜梨早1~2d,黄花、黄冠、圆黄、丰水等4个品种的初花期与金蜜梨一致,湘南梨初花期比金蜜梨晚1天。华梨2号、金丰花期较长,均为10d,其余8个品种花期为8~9d,且各品种花期与金蜜梨花期均相遇6~8d,所有9个品种花期与金蜜梨花期均可相遇。
表1 不同品种的开花物侯期
2.2 不同品种花粉量和萌发率比较
植物的花粉萌发率与座果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因此,梨各品种的花粉量与花粉萌发率成为决定其是否可以作授粉品种的依据之一。采用花粉离体萌发法测定的金蜜梨及9个授粉品种的花粉萌发率结果见表2。从表2可看出,花粉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金晶>丰水>金丰>华梨2号>黄花>圆黄>翠冠>金蜜>湘南>黄冠,花粉萌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湘南>翠冠>丰水>金蜜>黄冠>金丰>金晶>圆黄>黄花>华梨2号。金晶、丰水花粉量较多,而黄冠梨花粉量少,湘南、翠冠花粉萌发率最高,黄花、华梨2号花粉萌发率较低。
表2 不同品种花粉量和花粉萌发率
2.3 梨不同授粉组合座果率
由表3可知,各授粉组合的花序座果率和花朵座果率分别在50.00%~93.33%和26.67%~88.33%之间。其中花序座果率最高的是金蜜×湘南、金蜜×黄冠2个组合,花朵座果率最高的为金蜜×金丰,日本学者林真二教授研究指出:梨品种自花结实率大于20%时,不需要配授粉树即可获得商业产量。本研究中各授粉组合的座果率最低为26.67%,高于20%的生产理论最低生产座果率,因此表明各授粉组合相互亲和性均较好,可相互作为授粉树。金蜜梨自花授粉座果率为0,表明金蜜梨具有极强的自交不亲和性,生产中必须为之配置适宜的授粉品种。
表3 不同授粉组合座果率 %
2.4不同授粉品种对金蜜梨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不同授粉品种对金蜜梨果实外观品质有一定影响。从果形指数来看,黄冠、圆黄为授粉树时,金蜜梨果形有增高的趋势,而黄花、金晶、金丰作授粉树时金蜜梨果形有增扁的趋势,这几个果形指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从果实大小来看,黄冠梨授粉时平均单果重最小,仅为124g,显著低于湘南、翠冠、华梨2号、丰水、金晶、金丰授粉的果实平均单果重,但与黄花、圆黄授粉的果实单果重无显著差异。从果皮颜色来看,黄花、圆黄、金丰作授粉树时,果实果面为黄色,表明成熟度较高,而金晶作为授粉树时,果皮为绿色,成熟度最低,其他品种授粉时果皮为绿黄色,存在一定差异;从果面光洁度来看,华梨2号授粉时果面表现最好,其次为黄花、金晶授粉的果实;从果点来看,湘南授粉时果点明显,其他均为中等,无显著差别。
表4 不同授粉组合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0.05显著水平,表5同。
2.5 不同授粉品种对金蜜梨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各品种对金蜜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范围为10.8%~14.1%,金蜜×黄花组合最高,达14.1%,其次是金蜜×圆黄组合,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3.5%,显著高于其他组合;从可溶性糖含量来看,金蜜×黄花组合最高,为8.71%,与金蜜×圆黄、金蜜×湘南、金蜜×金丰组合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组合;从可滴定酸含量来看,金蜜×圆黄组合含量最高,为0.25%,与金蜜×翠冠、金蜜×湘南、金蜜×金晶、金蜜×黄冠、金蜜×金丰组合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组合;从维生素C含量来看,金蜜×金晶组合含量最高,为2.41mg/100g,显著高于其他组合;从果肉硬度来看,金蜜×圆黄组合含量最高,为10.9kg/cm2,与金蜜×黄花、金蜜×黄冠组合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各授粉组合对肉质、汁液影响不大,肉质表现均为紧密,汁液为中多,金蜜×黄花、金蜜×圆黄、金蜜×丰水3个组合的果实风味变甜,其它组合风味为酸甜。
表5 不同授粉品种对金蜜梨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1)本试验于2012年完成,2012年前期低温,3月31日左右温度突然升高,花期比较集中,各授粉品种与金蜜花期相遇6~8d。授粉试验表明,金蜜是一个自己不亲和性非常明显的梨品种,而本研究所选择的9个授粉品种与金蜜花期均可相遇,且授粉后座果率均在55%以上,亲和性较好。
(2)各品种花粉量存在较大差异,分布在8500个至24667个之间,花粉萌芽率差异也很大,在44.79%~82.38%之间。
(3)不同授粉品种的花粉量、花粉亲和力以及对金蜜梨的授粉座果率、果实内外品质等影响差异较大。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及生产发展实际,笔者认为,翠冠、圆黄、华梨2号、丰水、金晶等作为金蜜梨授粉品种较为适宜。
(4)由于梨为异花授粉植物,授粉质量容易受到气候、温度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建园时宜配置2个以上的品种作为授粉品种,以确保授粉,从而提高座果率和果实品质。
[1]张绍铃,徐义流,陈迪新,等.梨树授粉不结实原因及授粉品种的选择[J].中国南方果树,2002,31(6):52-54.
[2]周其石.花粉直感作用对梨果实主要性状的影响[J],果树科学,1988,15(4):176-180.
[3]闫忠业,王 升.梨授粉品种的选择与配置[J].北方果树,2002,(3):23.
[4]尹晓宁.不同授粉品种影响苹果梨果形的试验研究[J].北方果树,2002,(2):7-8.
[5]邵明灿,盛宝龙,蔺 经,等.丰水梨授粉品种筛选初报[J].江苏农业科学,2002,(2):55-56.
[6]王家珍,李俊才,刘 成,等.花粉直感对94-01的影响[J].北方果树,2003,(1):20.
[7]雷世俊,肖秀丽,李延英,等.梨树授粉试验[J].北方果树,2003,(4):6-7
[8]徐 林,何天明,张 琦,等.新梨7号授粉试验初报[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3,26(4):55-58.
[9]盛宝龙,颜志梅,李晓刚.授粉品种对西子绿果实性状的影响[J].中国果树,2004,(5):25-26.
[10]王小蓉,邓群仙,雷建军,等.七个南方梨品种授粉试验初报[J].中国南方果树,2004,33(1):44-45.
[11]郑惠章,黄新忠.早熟梨新品种授粉品种的选配[J].福建农业科技,2004,(4):14-15.
[12]赵晨霞,丁国亮,程建军,等.京白梨最佳授粉组合的试验研究[J].北方园艺,2005,(6):60-62.
[13]沙海峰,朱元娣,高琪洁,等.花粉直感对京白梨品质的影响[J].果树学报,2006,23(2):287~289.
[14]田 鹏,魏闻东,夏莎玲,等.新育梨优良品种最佳授粉组合选配初探[J].中国南方果树,2006,35(6):53-55.
[15]吴翠云,胡生萍,田玉琪.不同授粉品种对新梨7号的授粉效果[J].北方果树,2006,(3):10-12.
[16]杨海玲,沙海峰,郝美玲.授粉品种对安梨品质的影响[J].中国果树,2007,(2):18-20.
[17]明广增,赵 东,史学勤.黄金梨授粉品种筛选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07,(1):48-49.
[18]李红旭,牛济军,王晓宁,等.黄冠梨授粉品种筛选试验[J].中国果树,2007,(6):18-20.
[19]李秀根,杨 健,王 龙,等.梨部分优良品种授粉组合选配与自花结实性研究[J].果树学报,2008,25(1):107-110.
[20]庄得凤,曹后男,宗成文,等.苹果梨优良授粉品种的选择[J].北方园艺,2008,(1):25-27.
[21]辜青青,徐回林,漆银萍,等.授粉品种对华梨2号果实品质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31(6):1016-1018.
[22]李兵伟,朱立武,叶振风.授粉品种对砀山酥梨坐果及果实萼片宿存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64-167.
[23]田 瑞,胡红菊,杨晓平,等.园黄梨授粉树选配试验[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10,7(4):5-8,11.
[24]王晓庆,骆 军,张学英.上海地区梨树授粉试验[J].中国果树,2010,(4):28-31.
[25]张靖国,胡红菊,田 瑞,等.梨新品系“98-3”授粉品种选配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6):3313-3316.
[26]姜雪婷,杜玉虎,张绍铃,等.梨43个品种花粉生活力及4种测定方法的比较[J].果树学报,2006,23(2):178-181.
[27]曹玉芬,刘凤之,胡红菊.梨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013-07-02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29-34);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专项(2011-620-005-003-01)。
陈启亮(1976-),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砂梨种质资源、栽培和育种研究。
[作者简介]胡红菊,E-mail:hongjuhu@sina.com。
S661.2;S603.7
A
1673-1409(2013)23-0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