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冲
(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在摄影教育体系中,摄影作品分析是摄影课程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检验学生对摄影专业知识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在摄影的教学过程中包含了摄影相关的各个章节,例如:照相机的原理及其使用、景深控制、闪光灯与滤光镜、摄影曝光、摄影用光、摄影构图、摄影作品分析等。除去摄影作品分析这一章节,前面一些章节的学习大部分是对摄影基础理论的研究,这种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模式可以让一个不懂摄影的学生在经过一系列的课程学习之后慢慢地了解并掌握一定的摄影技巧,并且运用摄影独有的表现手法进行拍摄。但是要想拍出优秀的摄影作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形同一个熟练掌握电脑软件的人不一定就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一样,电脑、相机只是一个工具,它永远替代不了人的思维方式。某种意义上讲,摄影作品分析的好坏也是检验学生对摄影专业掌握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另外,文学基本功也是作品分析成败的关键因素。
1.会观察。观察是发现的重要途径和根本方法,这是影视作品分析的第一步,这里所谓的观察不是表层以上的对形式的观,一幅作品呈现在眼前时,我们首先得学会用第一感官印象来判断作品的主题,只有主题确定了才能对形式展开分析。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看?首先要先审视标题,标题是作者对其作品内容的高度概括,是点睛之笔。通过标题,观者会对作品所要表达的含义有着直观地了解,结合标题研究画面,联系画面研究标题,进而思考藏在标题后面的作品主旨。有些人看到作品之后往往会被细节吸引,而影响了对主题的分析和理解;其次,要善于研读文字、捕捉信息。通常情况下,一些作品在发表的时候会附带一些相关的文字性说明,这些文字会给我们提供一些非常有用的信息,比如:拍摄的时间、地点、光圈大小、快门速度、焦距的数值等等,从给出的这些信息当中我们会发现作品的造型手法以及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手段来突出主题的;第三,学会分解、读懂画面。一张摄影作品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如下几个:主体、配体、前景、环境、背景,在观察作品的时候必须能分清楚其构成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例如:主体是画面中最重要因素,是作品主题思想的主要体现者,也是作者和观众所关注的焦点;配体能够成情节,与主体共同完成表现主题的任务;前景能帮主画面构图,并且解释说明主题;典型特征的背景能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以及人物的职业特征。
2.会说。在我们找到作品主题的时候,就要进一步研究形式了,也就是说作品的形式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首先看形象是怎么表现的,例如动作、瞬间、表情等,关于瞬间的表现,法国著名摄影大师布列松曾经提出过决定性瞬间的经典理论,按照他的说法作品中的人或者物都有着典型的、唯一的瞬间。在这一瞬间中,其画面构图也呈现出最佳状态,这就要求摄影者必须具备敏锐的眼力,在认识对象本质之前几分之一的时间内做出最快的决定进行抓拍;其次,看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摄影创作惯用文学的表现手法,比如拟人、对比、夸张、托物、以小见大等等。在一些摄影作品中,作者往往不急于直截了当表现主题,而是通过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来进行描绘。例如老一代摄影家李英杰的摄影作品《稻子和稗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一张黑白摄影作品,画面构图很简洁,白色背景下,被摄景物稻子和稗子显得很清晰、很突出,两种植物一高一低、一密一疏,有紧有松、张弛有度。作品的特别之处便是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对比等文学表现手法,让人在明白主题的时候往往会惊叹不已:两种植物宛然象征着两种品格、或者两种类型的人,稻子代表着大多数默默无闻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劳动者形象;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趾高气昂、不可一世的稗子,他恰恰象征了那些少数的只会夸夸其谈、光说不练的“害群之马”的形象。作者在表现这一主题的时候,没有直截了当去表现人物,而是通过两种简单的植物来以小见大,让观众去联想、去体味,不愧为经典之作;第三,造型手法的巧妙运用。摄影作品是利用二维空间的画面展现三维空间的艺术,在此过程中,从光线到色彩、从构图到影调的把握上都很讲究,优秀的摄影作品在形式的表现上总是有其过人之处,尽管不能做到每一项指标都堪称完美,但也绝对不能没有一点特色没有,我们在分析作品的时候要对摄影作品的这种独有的特色不惜笔墨进行描述。
3.深度剖析。说到底就是进一步分析摄影作品,在这一环节中要对摄影作品中最具特色的典型特征进行详尽论述,找出作品的创作风格。这种风格反映在作品中就是作品中最具吸引力的艺术特色,当我们在认清这一点之后就要不惜笔墨对作品的这一突出特色进行论述。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优秀的摄影作品取决于鲜明的主题和完美的表现形式,在分析摄影作品的时候我们必须得遵循一定的规律,循序渐进,透过表象研究本质,挖掘作品主题,揭示隐藏在表象背后的本质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