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纪朋郑小红
(1.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 绵阳 621000)
中国女性主义绘画就目前所处的境地而言并不乐观,要想走出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面临的问题不仅是很多的,也是很艰巨的。女性主义这个词是个外来词,与“女权主义”在某些意义上是重合的。女性主义绘画虽然不同于女性绘画,但是无论从字面上,还是从其内在的含义而言,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我们谈到中国女性主义绘画时无法绕开女性绘画这座更大的山峰。因为追溯中国女性主义绘画的民族性来源就必须谈到中国早期的女性绘画。
女性主义绘画在中国出现的历史可以推溯到上个世纪初期,但是女性主义绘画被关注却是从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开始的。虽然女性主义绘画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绘画对于性别的关注,特别是对从社会性来看是属于以性别划分的弱势群体女性的关注,是极为必要的。
对于女性主义绘画的定义目前学术界是有争论的,但是谈中国女性主义绘画的境况的前提是必须给予研究对象一个准确的范围,所以本文探讨的是出自女性画家之手,以女性的视角展现女性精神情感,并采用独特的表达方式——女性话语来创作的绘画的作家与作品等问题。中国女性主义绘画所面临的问题不是一时一地的问题,而是面临着与中国其它女性主义艺术同样的来自历史的,国际的,国内的各方面的压力与影响。
关于绘画的来源无论是“模仿说”、“巫术说”,还是“游戏说”等都没有涉及绘画起源与性别的关系。现代科学测定,原始彩陶上留有女性的指纹,中国的传说中有舜的妹妹嫘是绘画的祖先,所以称为“画嫘”。这些信息都说明人类早期的绘画艺术与女性有关。
中国绘画在发展早期的文化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并不高,参与中国绘画发展的有许多女性画家。但是随着中国绘画的位置在中国文化体系中的提高,女性画家与绘画的关系也逐渐疏远。虽然明清两代女性画家辈出,但是以男性视角来撰写的美术史中,女性画家是没有位置的。在这一点上,中西的历史情况是一样的。
中国绘画作为中国士人“隶气”的表现以后,人品与画品的关系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中国绘画与书法、围棋、古琴等同被列为士人修身养性的途径。女性在“无才便是德”的思想束缚下并不提倡这些艺术修养的。不过作为公众人物的妓女为了提高与文人的交往层次,主动地(社会意识是被引导的)学习中国绘画,描绘内容却仍是以男性视角出发的。
名门闺阁在为了提高与夫君交流、打发闲暇时间等因素促使下,开始了绘画的消遣,但就绘画本身而言,却并未有深入地研究与创作。个别在画史上出名的人物,也多处于他的父亲、丈夫、兄弟或子孙等文人的画影中。如元代管道升背后是她的丈夫赵孟頫,明代仇珠的父亲是仇英,清代任霞的父亲是任伯年等。
女性绘画在整个封建时代是被忽视的、轻蔑的,女性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几乎可以说是缺席的。这并不是说女性绘画在整个封建时期并不重要,而是说由于男权势力的有意的防范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引导造成女性绘画在这一时期的隐蔽存在状态。这种忽视女性绘画的惯性并未停止,现在某些地区轻视女性绘画,或把女性绘画视为猎奇的目标,给中国女性绘画特别是女性主义绘画发展带来极大的束缚。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之后,中国的一切都发生了不得已的变化。中国社会由于封建体制的衰败而图谋改革,这是中国面临的风云激荡的转折期。
绘画同样面临改革,女性独立的政治要求在画坛上与绘画改革结合起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一大批女画家挣脱封建枷锁,投身社会。她们走出封闭的闺阁,出现在公共场合。许多女画家参加展览,参加画会,并且有的女画家留学出国。她们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展现了女性绘画的风貌。
同时期国际上女权运动正在轰轰烈烈进行,女权主义以女性主义的面貌展现出来,促使中国女性艺术家也开始更大范围地开展争取女人自己权利的斗争。她们开始寻求独立,从对家庭、对男性的依附从属关系到争取经济的独立,争取达到独立的人格和地位。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女性画家,如潘玉良、关紫兰、梁白波、丘堤等等。
在这样一个一切都处于变革的时代,女性的地位的问题虽然被提出,但是在其斗争过程中始终是处于中国民族解放大潮中从属地位的。
无论从洋务派的主张,改良主义的意见,还是从新旧三民主义来看,艺术都是处于从属地位的,女性也是处于从属地位的,甚至是没有地位的。女性绘画的位置从政治的角度而言,前期是忽略的,后期是利用的。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的文艺是为政治服务的观点不仅抹杀了当时的女性主义绘画的性别特点,也淡化了女性主义绘画自身的斗争性。一直到解放后都并未解决女性的地位问题,女性主义绘画的地位就更未曾提起。中国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绘画更多情况下是表现对社会的共性认识。
建国后在延安时期的文艺作风被推广到全国,绘画的政治需要被提到一定的高度(甚至可以说是绝对的高度。这一时期表现性的绘画被边缘化,女性主义绘画一直到“文革”结束前都可以说是不存在的,代称女性绘画。文艺的从属地位和女性的男性化(从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极端的审美标准,“文革”时期达到一个顶峰)双重因素使女性绘画仍然没有表现性别特征。
由于女性在新中国建立后取得了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的平等并未能真正地体现在生活的方面。所以代之体现的是男女性别无差异性。对于女性的要求是按照男性的标准来制定的。一系列的政治要求取代了审美要求,同时也掩盖了女性艺术家对于女性本身和女性历史定位、社会定位等一系列问题。
这一时期女性绘画所体现的题材与男性画家的作品一样,清一色的工农兵,一片祖国欣欣向荣的气息。女性画家的作品很少有个人的思想诉求,女性绘画的性别特征被忽视。这是政治制约艺术的体现,也是女性绘画的无个性时期。
虽然“文革”前后,女性的地位被提得很高,随着颠覆一切权威的呼声,女性在很多位置上被重视,但是这时的女性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女性身份,其思想意识仍然是男性的(或许说是中性的或超越性别的更为合适)。女性绘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问题,女性关心的是普遍性的政治问题。我个人认为这是运动背后的被束缚的社会意识制约了个人或团体意识的发展。
中西文化交流在很多情况下是在误解的前提下进行的。我们无须夸大这种误解,但是必须承认文化必然是在误读的情况下传播交流的。西方对于中国女性主义绘画是有极大的误解的,或者说是误读的。
中国女性主义绘画并没有经历西方社会所经历的过程。中国女性主义绘画有自己的经历,在这个大背景之下才可以谈论问题,否则这一切都是无可依附的。
西方中心论影响下的西方学者把中国女性主义绘画的出现和发展都与西方的女性主义(女权主义)运动联系起来。虽然中国女性主义绘画的出现和西方的女性主义有关,却还有其他原因(中国内部原因)的影响。中国女性主义的发展由于中国自身的特殊性与西方女性主义并不是同步的,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两者之间几乎是各行其是的。如果只是参照西方女性主义绘画来评论中国女性主义绘画的话,肯定是有问题的。中国女性主义绘画还不成熟,甚至是不完整的。
对于西方误读的中国女性主义绘画我们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比如西方学者认为“文革”时期的女性主义艺术是发展很高的,是世界女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就要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给予中国女性主义绘画一个确切的定位。
中国女性主义绘画可以说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才被中国艺术界认识的,但是关于中国女性主义绘画的地位与身份是有很大争议的。可以说,当下的女性主义绘画是被误解的和处于一个尴尬和被动的位置。
中国女性绘画在当下相应地发展起来,但是女性绘画毕竟不等同于女性主义绘画。对于女性主义绘画的定位学术界是不同的,某些观点上是争议很大的。女性主义绘画在理论上可以说走得相当远了,但是就创作而言,还是没有表现出中国女性的特殊性。
现在中国女性主义绘画面临着几个误区。在当下主流的意识形态引导下,女性主义与同性恋、独身主义等问题有了撕扯不清的关系。虽然女性主义绘画表现的女性独特的视角必然包含性取向等问题,但是却难以被主流的意识形态正确接受。
女性主义艺术的研究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对于国外的研究深度比国内的研究深度要深。并且男性研究者甚至多于女性。这不能不说明中国女性主义绘画的研究还很不到位。同时令研究者悲哀的是许多女性艺术家并不承认自己是女性主义艺术家,这与西方女性自己以艺术为武器寻求自己的解放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结语:中国女性主义绘画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误解,它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女性主义艺术的道路。有人说中国并不存在女性主义艺术,我并不这样认为。中国女性主义绘画在中国特殊的环境下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包括女性艺术家自身的参与度。中国女性主义绘画目前只是处于它的初级阶段,它要走的路还是很长的。
【参考资料】
[1]《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美】琳达·诺克林 等著,李建群 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2]《女性,艺术与权利》【美】琳达·诺克林 著,游惠贞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3]《破碎的伤痕——重读西方艺术史》 耿幼壮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4]《另类的尖叫——世界女性主义艺术思潮》 周青 编译,九州出版,2005年1月第1版
[5]《女性主义》耿幼壮 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6]《女性权力的崛起》 李银河 著,文化艺术出版,2003年7月第1版
[7]《失落的历史——中国女性绘画史》 陶咏白,李湜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8]《女性主义》 Susan Alice Watkins著 Marisa Rueda/Marta Rodriguez 绘画 朱侃如 译 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年10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