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红梅
(江西师范大学文旅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传统的历史研究,专注于精英、统治阶级的历史研究,属于政治、经济史,其间忽视人民大众,忽视文化和社会等因素;渐渐地,形成两个特点:一个是完全抛弃传统历史研究,藐视政治、经济、精英、统治阶层,完全倾向普通大众的生活与经历;另一个是研究底层历史,但却没有完全从底层而来,用的是共同的模式去套,除统治阶层以外的所有阶层。主张用计量学与人口学进行计量、人口统计研究;之后,开始转向社会史研究。《时代》周报记者乌里希(V.Ullrich)在1985年第36期的《历史科学与教学》杂志上写道:“联邦德国的历史研究几乎不声不响、不知不觉地转变了方向……离开了社会整体的结构与进程,走向了微小的生活世界,走向了日常生活的昏暗领域与边缘角落。”现在,“历史学家们则不怕深入平凡的日常生活”。[1]历史学家不再把人民群众仅仅看成历史决策与行动的“背景”。而什么是社会史,社会史的含义是什么,社会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对此常建华在其文章中指出:社会史是研究历史上社会机构与日常生活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意识的运动体系,它以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等级、阶级、社区、人口的社会构成,以及上述成分所形成的社会结构及其变动,构成社会结构的人群的日常生活行为变化及其观念,产生变化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因素为研究范畴,揭示其在历史上的发展变化及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与地位;它是历史学的一门专门史,并将研究置于整体史范围之内,以促进历史学全面系统地说明历史进程,以及可能了解的历史规律,它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学、人文科学的许多学科有着交叉研究的内容,具有多学科研究的性质及方法,并将随着各种相关学科的发展,丰富其研究内容。[2]于尔根·科卡则认为社会史“既是结构史又是经历史”。[3]赵世瑜曾在《社会史的概念》一书中提出:社会史是历史研究的一种范式。[4]常宗虎在《社会史浅论》中也主张社会史是一种审视历史的新视角,新态度和新方法。张乃和也赞同此观点。[5]
在西方,其社会史研究由法国年鉴学派兴起,自1929年布洛克、费弗尔创办《经济与社会史年鉴》杂志起,标志现代社会史学的产生。1968年年鉴学派在法国史坛取得了影响深远的胜利,可视为“初步发展期”,据陈启能的研究,在这个期间社会史新史学取代传统史学,成为史坛主潮。[6]其内容主要包括大众、精英、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等各个因素。希尔等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正是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吸取了各个学派关于社会史的最新研究成果,成功地开辟了社会史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
自社会史研究范式流行以来,不少的历史学家及历史学派开始致力于社会史研究。起初人们开始扩大历史研究范围,不再局限于精英史和政治经济史,开始研究底层人民。但它们研究的底层阶级的历史只包括其生活、经历、斗争以及压迫。抗拒胜利者的价值观、鼓动受压迫者。这些历史学家开始趋向于“抗拒和斗争”,因此,其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底层阶层的经历和文化实践上的组成上很难。虽然现代派对此进行了修改:否认了人们过去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一致性”;写的也是人民史,但却不是客观的、批判的历史。综合而来,之前那些派别或史家都有缺陷,而英国马克思学派则是最综合的一派,真正做到了“自下而上”看历史[7]。而对于“自下而上”看历史的观点和方法,冯尔康认为这是针对以往英雄史观笼罩下史学只研究社会上层的政治史而发出的挑战,主张将历史书上消失的小人物请回来,把视线移向社会下层民众,以便对历史有个整体看法,故而叫做“从下向上看”。这样也就使它具有了方法论的意义。[8]对此希尔认为,历史是由他们创造的,但却不由他们来记录。所以非常有必要为底层的普通人民、大众写历史。而在底层历史这一块,英国马克思主义学派内部也各自为政,希尔顿和鲍姆关注农民,鲍姆还和汤普森关注工人阶级,希尔和汤普森则关注的是平民和普通大众。[9]希尔英国革命的研究上,认为革命的构成,并不仅仅靠这些伟大代表人物们的后裔子孙的回忆,也需要无数的不知名的人民大众。[10]他在关注下层阶级的同时,也不排除精英和统治阶层;采取自下而上的历史观的同时,也不排除自上而下的历史观。希尔顿也这样说过:“如果从底层往上看,而不是从上面去看社会,我们就可能获得对整个社会和国家较为确切的图景。”[11]
英国马克思主义学派拥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和关注点,其中之一就是研究方法——阶级斗争分析法,主张所有的社会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进行历史研究时,希尔等英马史家不会单独研究农民、工人阶级,而是使用阶级斗争历史分析法对历史中的特定阶级关系和冲突进行研究。伊戈尔斯认为除了研究下层民众的经历以外,也研究下层民众的“历史的创造者”的身份,这种阶级斗争及活动可以看作是“历史发展的总体”。[12]
希尔努力想证明英国革命并不简简单单只是政治革命、宗教革命、经济革命,英国革命涵盖了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如伊格尔斯所言:“希尔既不会将此作为枝节问题而不屑一顾,也不把它视为对17世纪解释中的鸡毛蒜皮。”去除传统社会史中的精英史、政治经济史,剔除繁琐细节的追逐,新社会史是在先社会结构史、社会生活史研究内容基础上,扩展研究范围,变成社会的历史,新社会史。内容涵括生产关系史、阶级斗争史、政治制度史、思想文化史、社会历史等方面。应该是社会整体发展的全过程,其范围极其广泛,基本上是社会整体史,但不应该是充斥细微末节、繁琐小事的历史,它应该是涵盖方方面面的大历史、总体史。[13]总体史的概念是由年鉴学派提出,是对全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行全面的考察,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乃至心理层面,不放过任何细微的社会现象,社会结构及其变迁是始终如一的中心研究课题,进行跨学科研究,并将社会文化史纳入研究范围。
对此布罗代尔认为“对历史作出全面的解释,把握历史的整体性”, 勒高夫提出“一个社会的全部”,霍布斯鲍姆的观点则是“社会的历史”。[14]
希尔在自己的史学著作中,从纵向来看涉及17世纪的英国文献、经济、政策、宗教及社会历史概况,从横向来看涉及农民、工匠、富农(大土地所有者)、城市资产阶级等;其内容涵盖了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军事史、意识形态史、思想史、阶级斗争史等,希尔的总体史研究的是一个广泛的社会,同时也是注重人民大众的综合性学科。[15]除此之外,希尔还注重对社会史进行动态的研讨,关注社会变迁,研究社会变唯惟其如此,才有可能寻求历史运动的某些规律[16]。真正做到了坚持用一种动态的、全面的总体的眼光来看历史。
[1][3]于尔根·科卡著,景德祥译,社会史:理论与实践[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p75、p87.
[2]常建华,历史人类学的理论与在中国的实践[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
[4][5][6][8][14][16]冯尔康,中国社会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P15、p105、p19、p108、p100、p125.
[7][9][10][12]Harvey J. Kaye, British Marxist Historians:An Introductory Analysis [M]New York :Polity Press, 1984.p225、p84、p110、p229
[11]庞卓恒,让马克思主义史学弘扬于国际史坛一一访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希尔顿[J].史学理论1987(3).
[13]阿萨 ·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M].转引自冯尔康,中国社会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p92.
[15]程添毅,克里斯托弗·希尔史学思想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