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

2013-10-26 01:54黎明全
吉林中医药 2013年1期
关键词:阳明经腧穴手部

黎明全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脑病科,吉林 长春 130021)

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

黎明全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脑病科,吉林 长春 130021)

肩-手综合征可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康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是脑卒中病的严重并发症。应用电针刺激阳明经五腧穴,疏通经络,解痉止痛,促进手、腕、肩、臂功能恢复,关节部位易于受到邪气侵犯,也是气血瘀滞之处,故在关节附近部位取穴,既取其通利关节气血之痹阻,又可疏通患肢之经脉,为气血顺利通过关节创造条件,从而最终达到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

电针;手阳明经;肩-手综合征;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常继发于脑血管病(以急性为主)后,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1],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手部浮肿和疼痛,被动屈曲手指时更为明显,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若不及时治疗,即使消肿亦会造成手部肌肉萎缩、手及手指挛缩畸形。通过查阅文献及临床观察发现,电针疗法可有效的缓解或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1 肩-手综合征概述

1.1 流行病学 本疾病名称由Steinbrocker首次提出,由Morehead和Keen于1864年首先报告。在我国,首先由杨任民教授在80年代首次对本病进行了报道,之后逐渐开始了对本病的研究与治疗。本病常继发于脑卒中(主要以急性脑血管病为主)1~3个月后,发生率约为12.5%~70%[2]。但有研究报道本病最早可在脑卒中后的3 d,最晚发病者也会出现在在脑卒中病发6个月后。

1.2 发生机理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没有统一的认识标准,现代医学较公认的机理是脑卒中后尤其是脑血管病急性发作后致使血管运动中枢的功能出现障碍,从而使血管运动神经麻痹,引起患侧肢体血管痉挛反应,致使肩、手关节部位营养及微循环障碍,继而发生关节附近的肿胀、疼痛,肿胀持续发展,压迫周围组织结构,导致疼痛持续,甚至加重,疼痛可刺激感觉神经末梢传导至脊髓后角,通过脊髓中的传导束,引发神经异常兴奋,造成血管运动中枢障碍,直接影响肩、手关节部位的营养吸收及血液循环[3]。此外,肩关节解剖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导致局部软组织的损伤,腕关节过度屈曲及长时间的受压[4],以及外力错误的牵拉损伤等都是重要原因。

1.3 临床表现 依据临床表现,肩-手综合征可分为初、中、后3期[5],初期:主要表现为手部肿胀,皮肤颜色改变,肩、手部有疼痛性运动障碍;中期:主要表现为肩、手部疼痛性运动障碍减轻,手部肿胀和皮肤颜色改变部分减轻或完全消失,并开始出现肌肉萎缩;后期:主要表现为手、肩部出现营养不良性改变,肌肉萎缩明显,累及关节活动受限,甚至挛缩。

1.4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学中本病为“痹证”的一种,病机为闭阻经络。脑卒中后患者在恢复期的过程中往往出现正气亏虚而同时邪气独留不去,从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津液不能如往正常的布散,继而聚集成病理性的痰浊、瘀血,阻于脉络,导致脉络不通,不通则痛,因此患者可出现肩肘等部位的疼痛和活动受限,同时手腕、手指等处皮肤发红、皮温升高,伴有肿胀等一系列的改变。痰、淤等病邪阻脉络日久,则肢体的筋肉关节等无法获取气血津液的濡养,则进一步加重病情,可出现肌肉萎缩不丰,关节挛缩变形[6]。综上所述,肾虚是痹证发生的基础,瘀血则是肾虚的前提下产生的重要病理产物;另一方面,瘀血的形成又会进一步加剧肾虚,从而加重痹证的症状。

2 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电针是一种现代针灸疗法,在传统针刺刺激腧穴的基础上,叠加多种频率、模式的脉冲电流,从而达到加强刺激、增强疗效的目的[9]。经研究表明,电针可有效地消除水肿,对疼痛改善的效果也十分明显,主要由于电针通过对患侧肌群运动神经的刺激,可有效改善微循环,增强患侧肢体血管的舒缩功能、改善营养障碍[10]。故选用电针治疗肩-手综合征优势明显,如使穴位刺激增强,带动局部肌肉收缩明显,疏通经络效果明显;同时加强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加速吸收局部炎症物质,从而缓解疼痛和解离关节黏连程度,收到治疗作用[11]。肩-手综合征为脑卒中偏瘫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脑卒中的病机关键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脑卒中病日久均可耗伤气血,致使气血亏虚,正所谓“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素问·痿论篇》云:“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闰宗筋”。《医宗必读·痿篇》指出:“阳明虚则血气少,不能润养宗筋,故驰纵”。《素问·痿论篇》云:“治痿独取阳明”。因此治疗时主要选取手阳明经五腧穴来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3 电针阳明经五腧穴治疗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机理探讨

五腧穴是指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十二经脉的5个特定的腧穴,即“井、荥、腧、经、合”。五腧穴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古人把经气在经脉中运行比作自然界之水流,认为具有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灵枢·九针十二原》对五腧穴经气流注特点的进行了概括,并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手阳明经的五腧穴分别是:商阳为井穴、二间为荥穴、三间为腧穴、阳溪为经穴、曲池为合穴。中医认为本病属于“痹证”“痿证”范畴,病变部位多为手阳明经分布区域。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可调节气血,使全身气血运行通畅。选取手阳明经五腧穴,利用腧穴的远治作用,可使经络疏通,增加局部血液供应,以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组织损害,以达到缓解疼痛,消除水肿及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目的。这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规律的反映。

应用电针刺激阳明经五腧穴,疏通经络,解痉止痛,促进手、腕、肩、臂功能恢复,关节部位易于受到邪气侵犯,也是气血瘀滞之处,故在关节附近部位取穴,既取其通利关节气血之痹阻,又可疏通患肢之经脉,为气血顺利通过关节创造条件,从而最终达到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针刺治疗本病具有疗效较好,且副反应少,是治疗本病的发展趋势之一。

[1]南登昆.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8.

[2]杨任民,朱铺连.脑血管病肩-手综合征的治疗.//中国脑血管病治疗专家论文集[C].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

[3]郭玉璞,王文治,李元佳.中国脑血管病专家论文集[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351-354.

[4]倪朝民.脑卒中患者的肩部问题[J].现代康复,2000(4):64.

[5]王晓艳,张通.脑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研究现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1):934-935.

[6]黄鹏,杨文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概述[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12):1133-1135.

[7]张琳,张春红.针刺为主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360例[J].中国临床康复,2002(17):2623.

[8]柴俊飞.推拿结合中药熏洗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7(5):722.

[9]程瑞动,屠文展,蒋松鹤.电针镇痛效应中嘌呤类物质及其受体的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18(1):53-56.

[10]杨来福,郭学军.电针与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54例[J].医学信息,2009,22(10):2088-2090.

R743.3

B

1003-5699(2013)01-0084-02

2012-09-27)

吉林省教育厅课题(编号:吉教科合字2006第220号)。

黎明全(1971-),男,教授。研究方向: 中医内科脑病。

猜你喜欢
阳明经腧穴手部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基于内经理论的敏化腧穴“快然”特征探讨*
从阳明经论治黄褐斑浅析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发生于手部的硬下疳一例
复明胶囊疑致手部肿痛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