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斌,宋选民,郭凌云,梁晋元
(1.潞安矿业集团基建中心,山西 长治 462000;2.太原理工大学 采矿工艺研究所,太原 030024)
潞安矿区近年建成的屯留、高河等矿井前期开采煤层深达800m,而最近规划的河神庙和姚家山矿井采深可达1000m以上。在千米矿井的高地应力、软岩条件下,巷道的支护与安全控制问题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关键难题。深部巷道围岩的高地应力使其实际成为工程软岩,呈现强烈的扩容、应变软化和持续流变特征,巷道围岩变形速度快,底鼓将会非常严重,致使部分巷道返修率达90%以上,实现安全高效开采难度增高,生产成本增加[1]。在前期收集矿井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矿井的设计规划要求,对潞安千米矿井巷道围岩所处的地应力环境、围岩属性、巷道变形破坏特征以及合理的布置方案、支护方式、支护控制技术参数等进行必要的理论预测研究,给今后矿井规划设计与建设施工提供充分的基础决策依据,保障矿井的快速建设和安全高效生产,将有很重要的工程实际价值。
河神庙矿可采煤层为5号煤和8、9号煤合并层。4号煤与5号煤在井田西南部及东南角合并为一层,面积约占全井田1/3,合并后煤厚明显增大,达6m以上,夹石增多(1~4层),结构复杂。分叉后4号煤厚1.20~3.55m,平均2.53m,厚度变化较大,结构简单,含夹矸0~1层,属全井田可采的稳定煤层。煤层顶、底板均为泥岩、砂质泥岩。5号煤赋存于山西组下部,上距4号煤0~2.95m,平均1.31 m,下距K3砂岩8.00m,煤厚1.15~8.20m,平均5.27m,夹矸0~4层,多为泥岩,结构复杂,属全井田可采的稳定煤层。河神庙矿5号煤埋深变化在662.5~1190.4m,平均埋深987.2m。
5号煤直接顶的泥岩厚度0~4.90m,为软岩,砂质泥岩厚度0~5.50m,抗压强度为8.4~21.0 MPa,属软岩。底板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及粉砂岩等,厚度及岩相变化较大。泥岩厚度0.00~2.40 m,抗压强度为14.9MPa,属软岩。
8、9号煤合并层赋存于石灰岩下1~4m,直接顶为泥岩。煤层厚度8.85~12.00m,平均10.96 m。含夹矸1~4层,结构复杂,夹矸多为泥岩,厚度变化规律性不明显。属全井田可采的稳定煤层 煤层顶、底板均为泥岩、砂质泥岩,基本(老)顶为石灰岩。河神庙矿8+9#煤埋深727.4~1254.9,平均埋深1052m。
8、9号煤合并层顶板为石灰岩,厚2.71~15.02 m,抗压强度45.1~59.1MPa,属较稳定类型。底板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细粒砂岩等,厚度及岩相变化较大。泥岩厚0~14.80m,属软岩。砂质泥岩厚0~12.50m,抗压强度6.3~15.4 MPa,属软岩。粉砂岩厚0~6.70m,抗压强度为26.4MPa,属软岩。底板岩层属不稳定类型。
河神庙矿,初步设计中开拓大巷所在岩层单轴抗压强度均值为32MPa,平均埋深为1018.5m,依据前苏联深井巷道稳定性评价公式[2],有
故河神庙矿开拓巷道围岩类型,属于不稳定围岩。
对无采动影响的巷道,德国提出巷道失稳极限深度为[5]
由公式(2),开拓大巷的底板岩石抗压强度取为32MPa,则预测的巷道极限失稳深度Hmax=780.65 m<HSJ=1018.50m,为此河神庙矿大巷的围岩是不稳定类型。
英国认为巷道发生失稳的极限深度为[5]
式中:η为岩石强度影响系数,取η=0.8;2为应力集中系数;γ为岩层平均容重,MN/m3;σc为岩体单轴抗压强度,MPa;kv为 岩体裂隙 系数,kv= (v1/v2)2,其中v1、v2分别为声波在岩体和岩块中的传播速度,m/s,其余符号同前。
由公式(3),预测时取kv=0.75,岩层容重γ=0.025MN/m3,岩体抗压强度σc=32MPa,则巷道的极限失稳深度为384m,实际采深(1018.50m)大于该方法预测的极限深度,开拓巷道围岩容易变形失稳,同样不稳定。此外,河神庙矿4号、5号及其合并层,顶、底板多为泥岩和砂质泥岩,最大单轴抗压强度分别为21.0MPa和14.9MPa,依据普氏硬度分类[3],均为软岩;8-9号合并层的顶板为K2灰岩,抗压强度为59.1MPa,底板多为泥岩和砂质泥岩类,最大抗压强度分别为15.4MPa和26.4 MPa,同样属于软岩类型。规划设计的开拓大巷位于这些岩层中,因此该矿主要开拓大巷的围岩总体属于难控制的软岩类型。总之,河神庙矿设计开拓大巷总体属于髙应力环境下难控制、不稳定的软岩组合类型。
千米深井条件下,开拓巷道的布置条数取决于矿井的井型规模、运输方式和矿井瓦斯等级等。对于姚家山矿,开采深度大(1000m),煤层的资源赋存条件好,但矿井瓦斯鉴定等级高,应为高瓦斯矿井。为此,依据该矿的可研规划,为发挥资源优势,提高资金利用率,设计生产集中化和现代化的高效矿井,成为必然的选择。按照集团公司所定的目标“三千模式”,即“千米深井、千万吨、千人”的设计理念,矿井井型为1000万t/a.
在此地质与开采条件下,参照潞安集团屯留、司马和高河等埋深600~800m、井型300~600万t/a、高瓦斯矿井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经验[4-6],开采水平的开拓大巷必须布置运输大巷、辅助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根据矿井产量和瓦斯等级,一般可布置2~3条主要进、回风大巷。初步设计将布置5条大巷,分别为胶带输送机大巷、轨道大巷、进风大巷和2条回风大巷,布置在5号煤层和8+9号煤层之间。
在矿井布置5条开拓大巷时,巷道之间的煤柱宽度、各巷道断面型式、断面积、合理支护方式以及支护技术参数等关键问题,必须依据具体的各种影响因素予以合理经济地确定。
千米深井的高应力是巷道矿柱宽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其矿柱上的应力取决于巷道埋深、矿柱宽度,顶板岩层的坚固性和巷道所在岩层的坚固性[7]。
2.2.1 矿柱留设宽度的Bieniawski理论预测
按Bieniawski矿柱计算[8],巷道矿柱宽度为
式中:σp为矿柱的Bieniawski强度,MPa;σc为矿柱的单轴抗压强度,MPa;B为矿柱宽度,m;h为矿柱高度,m;b为巷道宽度,m;H 为采深,m;γ为覆岩平均容重,kN/m3;qj为矿柱载荷集度,kN/m2。
对河神庙矿,因γ=0.0255MN/m3,H=1020 m,σc=32.0MPa,h=3m,b=5.5m,由(4)式可求得开拓巷道矿柱宽度B=28.29m。
2.2.2 基于弹塑性理论的矿柱宽度预测
千米深井,原岩垂直应力高达约26.5MPa,加之泥岩和砂质泥岩的强度较低,属于不稳定的工程软岩类型,故服务时间较长(20a)的水平开拓大巷肯定会有周边塑性区,借鉴圆形巷道形式,此时在巷道周围原岩应力与岩体的最大强度条件下,塑性区半径为[8]
式中:Rp为塑性区半径,m;a为巷道当量半径,m;u为巷道围岩径向位移,m;其余符号物理意义同前。
结合河神庙矿地质条件和初步设计,自重应力p0=26.5MPa,巷道宽5.5m,高3m的矩形巷道,巷道当量半径a=3.13m,平均容重0.025kN/m3,巷道的深度1020m,巷道围岩弹模E=3400MPa,内聚力C=2.5MPa,内摩擦角φ=30°,泊松比μ=0.27,代入(5)式,则在不受采动影响下,开拓巷道的塑性区半径为5.9m。
在受采区回采工作面开采影响时,考虑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取应力集中系数为1.5[9],此时巷道周边的应力为39.75MPa,同理可得受采动时开拓巷道的塑性区半径Rp=7.06m。
矿柱两侧均为宽5.5m、高3m的开拓大巷,由对称性巷道对矿柱的影响相同。因受采动影响时巷道塑性半径为7.06m,故沿宽度方向巷道矿柱的影响范围应是塑性区半径Rp与巷道宽度之半(B/2)的差值。
河神庙矿多条开拓大巷布置情况下,长期稳定的巷道矿柱宽度W为
式中:a1+a2为相互影响的巷道塑性区总宽度,m;K1为巷道相互影响系数,可由文献[9]查得。
在河神庙矿埋深1020m,围岩强度32.0MPa情况下,由文献[9],再考虑该矿开拓大巷是5条巷道的相互影响,可取其平行巷道影响系数为4.0,计算得矿柱的合理宽度为34.48m。
由上述考虑开拓巷道的矿柱的高厚比和长期稳定性的角度,综合考虑取其均值,则河神庙矿开拓水平的主要大巷的护巷岩柱宽度应为31.39m,实际设计时可取30m。
对于矿井主要开拓巷道的合理支护方式选择论证,必须从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分类、巷道支护与围岩变形(服务年限内的最大值)的适应关系、支护强度等角度予以综合考虑,才能设计出科学、经济和安全可靠的大巷支护方式。
3.1.1 开拓巷道的围岩稳定性分类预测
首先,依据公式(1)~(3)的预测,河神庙矿大巷应属于深部围岩巷道,已经超过极限失稳深度,其稳定性较差,难以支护和控制。问题是对稳定性的准确刻画尚不准确,还需详细分类,以便分析合理的大巷支护方式。
由(1)式计算结果,应力与围岩强度比C为0.82,符合大于0.65,因此巷道属于不稳定围岩(Ⅲ类)。
3.1.2 开拓巷道的最大变形量预测按照圆形巷道考虑,周边位移为[8]
不受采动影响时,代入相关参数,发生在巷道周边的最大位移为
因此,不受采动时,周边位移约为64mm。若采动时,应力集中系数取为1.5,最大周边位移umax约131.10mm。据此,按照前苏联的分类[2],受采动影响时,因50mm<umax<200mm,属于Ⅱ类中等稳定围岩。
前苏联通过在顿巴斯矿区的大量实践[2],得出深井巷道掘进初期顶板与两帮移近量公式
式中:udt,uct分别是顶板和两帮在巷道掘进后,t时间内的移近量,mm;qd,qc分别是顶板和两帮对支架的作用力,MPa;γ为上覆岩层的容重,kN/m3;H 为巷道所处深度,m;σc为岩石单向抗压强度,MPa;σ0为寻求常数时引入的单向抗压强度,σ0=30MPa;t为掘进后时间,d;b,h分别为巷道的原始宽度和高度,m。
对于河神庙矿开拓大巷,考虑服务年限15a,其时间t=5475d,巷道宽度b=5.5m,高度h=3.0 m,顶板的支护强度取为qd=0.2MPa,两帮支护强度取为qc=0.1MPa,取与前述相同的其他参数,计算出顶底板移近量为867.5mm,两帮移近量为87.7mm.
由顶底板移近量867.5mm,同样按照巷道移近量的围岩稳定性评判标准,其应为很不稳定(IV)的类型。
综合上述的研究,河神庙矿埋深1020m的开拓巷道,应为不稳定的围岩类型(Ⅲ类)。
3.1.3 河神庙矿适宜的大巷支护形式综合研究
我国在深部巷道的支护方面有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在锚固的技术和装备方面越来越完善,由高强度的预应力锚索和高强度预应力锚杆以及高强度的金属网和W型钢带配套,形成了有效的以锚杆为主的主动支护系统。
总体而言,在深部矿井中高强度的预应力锚杆、锚索支护更为适合,但是由于深部矿井巷道围岩随时间延长具有蠕变性质,巷道的变形很大,U型钢可缩支架对巷的维护和二次支护起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河神庙矿深部开拓巷道围岩为不稳定类型,因此参照文献[1,2],选用高强度的预应力锚杆、锚索联合支护形式,在局部地压、变形偏大和围岩破碎区域,选用高强度U型钢可缩支架作为二次支护。
3.2.1 开拓大巷的合理支护强度预测
对于宽度5.0m和高度3.5m的开拓大巷,采用锚杆-锚索支护时,需要分别预测出巷道顶板的支护强度和两帮的支护强度。
若按照前述预测不受采动影响时巷道塑性圈半径(5.9m)考虑,可确定出巷道顶板支护强度为
代入相关参数,可得开拓大巷的顶板支护强度为0.11MPa,即110kPa。
巷道两帮的支护强度,按照(45°-φ/2)的角度,再考虑矩形巷道的应力集中系数Kj,确定巷帮的支护强度,有
在此,考虑河神庙矿岩层内摩擦角φ=30°,其余参数取同前值,则预测出两帮支护强度约为0.11 MPa,即110kPa。为此,开拓巷道的顶板与两帮的支护强度相同,与深部围岩的进入塑性静水应力状态的假设吻合。
3.2.2 开拓大巷的支护技术参数设计
在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的情况下,按照所预测的顶板支护强度,选用左旋螺纹钢材质,确定顶板的锚杆支护间排距800×800mm,每排5根锚杆,锚杆直径、长度为Ø24mm×2400mm,全长树脂锚固,则其安全系数约为2.0。考虑河神庙矿井采深达1018.5m,巷道变形量大,选用鼓型托板,规格10mm×100mm×100mm。
W型钢带选用规格为长度4000mm,宽度200 mm;金属网选用40mm×40mm菱形金属网。
巷道两帮锚杆支护,同样选用左旋螺纹钢材质,确定两帮锚杆支护间排距800×800mm,每排4根锚杆,锚杆直径、长度为Ø24mm×2400mm,全长树脂锚固。选用鼓型托板,规格6mm×100mm×100mm。
因为设计断面巷道,塑性松动范围已经达到5.9m,据此锚索加强支护选用 Ø21.6mm×8000 mm,間排距1200×1600mm,每排3根,托板规格10mm×200mm×200mm,破断力500kN,锁具型号M22-1。
考虑到巷道围岩服务年限长,易风化,变形大,为此选用C25钢纤维混凝土进行喷浆支护,喷层总厚度200mm,分两次完成,第一次喷100mm,后期再喷100mm,完成全部支护。
1)河神庙矿千米深井开拓巷道,其围岩属于不稳定类型。
2)河神庙矿开拓巷道需要布置5条大巷,即胶带输送机大巷、轨道大巷、进风大巷和2条回风大巷。大巷之间的岩柱宽度可取30m.
3)河神庙矿预测的巷道顶板支护强度与两帮支护强度相等,且预测最大变形量867.5mm,为此采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式最为巷道的初次支护是适宜的,二次支护选用喷射钢纤维混凝土支护。
4)巷道的一次支护为顶板支护选用左旋螺纹钢锚杆Ø24mm×2400mm,间排距800mm×800 mm,每排5根锚杆,全长树脂锚固方式,选用鼓型托板,规格10mm×100mm×100mm。巷帮支护选用左旋螺纹钢锚杆Ø24mm×2400mm,间排距800mm×800mm,每排4根锚杆,全长树脂锚固。选用鼓型托板,规格6mm×100mm×100mm。
顶板锚索加强支护选用 Ø21.6mm×8000 mm,間排距1200×1600mm,每排3根,托板规格10mm×200mm×200mm,破断力500kN,锁具型号M22-1。
5)开拓巷道二次支护,选用C25钢纤维混凝土喷浆支护,喷层总厚200mm,分两次各喷100mm。
[1]钱鸣高,石平五.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2]陆士良,陈炎光.中国煤矿巷道支护[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
[3]孟庆彬,乔卫国,林登阁,等 深部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及工程实例[J].煤矿支护,2011(1):1-6.
[4]M.п.兹博尔希克,M.A.伊利亚绍夫,A.п.斯塔里科夫.佟恩瑞,李宝柱译.井工采煤地质力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5]刘兵晨.姚家山矿深井稳定性与支护控制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2.
[6]梁晋元.河神庙(1000m)深井主要巷道布置与支护技术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2.
[7]高河矿矿井初步设计、司马矿矿井设计、屯留矿矿井设计,太原煤矿设计研究院,2005.
[8]Vogel M,Andrast HP.Alp transit-safetyin construction as a challenge,health and safety aspects in very deep tunnel construction[J].Tunne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2000,15(4):481-484.
[9]邢福康,蔡坫,刘玉堂.煤矿支护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3:488-485
[10]王果.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及锚杆支护设计决策系统研制与应用[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