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祖荣
(南昌大学体育系,江西 南昌 330031)
MMA(Mixed Wushu),即综合格斗,是一种拳击、柔道和摔跤、空手道等各种流派搏击选手同台竞技的混合性搏击对抗项目,MMA比赛已逐步成为世界搏击类比赛的最终发展方向。关于MMA或“综合格斗”的研究,据中国知网,仅有《对2011年UFC终极格斗比赛中技术运用的分析研究》[1]、《中国武术散打运动员在K-1比赛中的制胜策略研究》[2]、《中国散打与美国综合格斗体育文化比较》[3]、《对我国散打运动员进行“其他搏击项目”训练的初探》[4]和《中国武术散打与美国终极格斗技术对比研究》[5]等几篇专题论文,其它诸如“综合格斗、K-1”[6]、“MMA、UFC”[7]、“MMA、K-ONE 等职业赛事”[8]、“MMA 综合格斗赛事”[9]等字句仅是提及而已,没有进行专门的研究。
综上可知,MMA已经得到我国学者的关注,但是国内关于MMA等世界格斗运动的研究非常欠缺。鉴于中国武术不容乐观的发展现状以及综合格斗风靡世界的发展趋势,对MMA等国际格斗运动的研究势必得到加强。
UFC(Ultimate Fighting Championship),即终极格斗冠军赛,源自美国,是现在MMA的最大顶级赛事。UFC冠军获得者均是来自众多国家、众多派别的顶尖搏击选手,有着独特的职业生涯特点,这些特点对中国选手水平的提高、对中国武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在世界散打运动中,中国散打的成绩受到严重威胁;在国际格斗赛事中,几乎难觅中国选手的身影。UFC冠军训练生涯的特点对中国格斗选手的选材、训练、竞赛等均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本课题以国际顶级格斗赛事UFC冠军选手训练生涯为研究对象,一方面填补了国内关于国际综合格斗的相应理论,另一方面为我国武术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关于UFC冠军的资料,国内外许多网站均有不同程度的介绍,比如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之间也有个别差异,其中Wikipedia相对更加权威,更加全面。经过课题组成员的认真讨论,以及征求相关专家学者的看法,我们以维基百科(Wikipedia)为准。2011年7月6日,选取List of UFCchampions[10]名单中2000~2010年间至少获得2次冠军(包括卫冕冠军)的选手为调研对象,共计20位,以维基百科中关于这些UFC冠军训练生涯的经历,以及其共性特点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启示为研究对象。
2.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下载了关于“UFC”、“MMA”、“散打”、“综合格斗”等方面的60余篇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和报纸文章;在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网站检索了历年来UFC冠军的资料;在UFC中国第一门户(http://www.ufc-1.com/)、UFC综合格斗冠军赛(http://sports.sohu.com/ufc/)等格斗运动网站下载了历年来UFC冠军的资料。
2.2.2 访谈法
运动员访谈:为了解中国散打运动员的实际训练情况和对UFC等MMA赛事的看法,对部分世界冠军、全国冠军散打运动员进行直接访谈或电话访谈;教练员访谈:为了解中国散打教练员对UFC等综合格斗运动的看法,对部分优秀散打教练员进行访谈;专家访谈:为了解中国武术界专家对中国武术发展的观点,以电话访谈和面谈的形式访谈国内武术领域的专家和学者。
2.2.3 数理统计法
对20名UFC冠军的职业生涯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于探索规律。
本课题选取 Anderson Silva、Andrei Arlovski、B.J.Penn、Brock Lesnar、Chuck Liddell、Frank Mir、Frankie Edgar、Georges St-Pierre、Jens Pulver、Kevin Randleman、Lyoto Machida、Matt Hughes 、Murilo Bustamante、Pat Miletich、Quinton Jackson、Randy Couture、Rich Franklin、Sean Sherk、Tim Sylvia 和 Tito Ortiz 2000年以来20名UFC冠军(见表1)为主要研究对象。
在时间跨度上,这20名冠军是从2000~2011年UFC冠军获得者,具有新时代的代表性;在战绩表现上,这20名冠军不仅包括多位多次蝉联冠军者,还包括少有的同时拥有跨级别冠军者,比如 Anderson Silva 、Chuck Liddell、Matt Hughes 和 Randy Couture等人获得过5~8次UFC冠军,其中B.J.Penn和Randy Couture是历届仅有的同时拿过两个级别冠军的双冠王,具有很大的代表性。
表2 5种及以上技术风格的UFC冠军一览表(单位:种)
拥有的技术风格,在此我们将其等同于拥有的技术种类,比如散打、跆拳道、拳击、摔跤、泰拳、柔道等即为不同的技术种类。经统计,20名UFC冠军在训练生涯中,训练过的技术总计67种次,平均每人3.35次,也就是说,平均每人均经历过3种以上技术的专业训练,其中5种及以上技术风格的UFC冠军有4人(见表2)。
由表2可知,拥有最多技术风格的有Anderson Silva、Georges St-Pierre和Pat Miletich,比如Anderson Silva在其训练生涯中经历过泰拳、拳击、巴西柔术、跆拳道、柔道和巴西战舞的专业训练;Georges St-Pierre在其训练生涯中经历过空手道、泰拳、拳击、摔跤、巴西柔术和格雷格术的训练。由此,可以得出,UFC冠军身上体现着世界各种各样的格斗技术,而且这些格斗技术集合于一身,能够塑造出优秀的格斗选手。
为了找出UFC冠军获得次数与技术风格的关系,我们统计了20位UFC冠军获得者的技术风格,其中获得(包含卫冕)冠军次数8次及以上者有4人,分别是 Randy Couture、Matt Hughes、Anderson Silva和Georges St-Pierre,前两人获得9次冠军,后两人获得8次冠军(见表3)。
表3 8次及以上冠军获得者技术风格统计表
由表3可知,Randy Couture和Matt Hughes拥有的技术风格分别有4种和3种,Anderson Silva和Georges St-Pierre每人均有过6种技术风格的训练背景,由此可见,最多次数的UFC冠军获得者均有多种不同的技术风格类型,多种格斗技术类型的有效融合是综合格斗能力的重要条件。
格斗技击是一项古老的技能,在大自然进化过程中,人类能够生存下来,可以说是建立在格斗能力的基础之上。世界各个民族均有自己独特的格斗技能,均表现出独特的技术风格,不同的技术风格有着不同的技击效果,为了了解技术风格在UFC冠军身上出现的频次,本研究统计了20位UFC冠军所拥有的技术风格的人次及数量,如表4所示。
表4 20位UFC冠军中技术风格的拥有人次与数量统计表
由表4可知,在20位UFC冠军中,摔跤(包括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擒拿式摔跤和降伏式摔跤等摔跤类型)是被拥有最多的技术,共有15人次,其次是巴西柔术、拳击、泰拳、空手道、跆拳道,分别为 13、12、8、7 和 6 人次,柔道、桑搏、自由搏击、降伏擒拿、格雷格术和巴西战舞等6种技术均为1人次。
技击是武术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武术最基本的特征[11]。中国武术的发展需要融入世界武林,中国武术的技击需要融入UFC等综合格斗赛事,UFC作为全世界影响重大的综合格斗赛事,是中国武术前进的必经之路。可喜的是,继中国UFC第一人张铁泉征战UFC三年后,出生在新疆的哈萨克族选手“天山雪豹”居马别克,于2013年3月28日正式签约UFC,成为第二名UFC签约的中国选手。
从发展的角度,UFC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同样,中国武术的发展也离不开UFC。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武术[12]固然重要,但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发扬中国武术,正如“攻击是最好的防守”一样,“发扬是最好的保护”。所以,中国武术的发展需要世界搏击的平台,需要UFC的平台,即需要UFC中国选手的推动。国内武术界,以及社会层面和舆论层面,应该建立起良好的UFC选手的成长土壤,随时准备好迎接UFC的进军。
从20位UFC冠军的训练生涯来看,多种格斗技术是UFC优秀选手需要具备的重要条件,所以,UFC中国选手需要注意进行其它搏击技术的训练[4],其中尤其是摔跤、巴西柔术、拳击、泰拳等技术。在全球化视野下,“和衷共济是世界格斗类项目的共存之道;和合共生是世界格斗类项目的融合之道;和而不同是世界格斗类项目的理想之道”[13]。多种格斗技术融于一身,和基于发展角度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整合”[14]不同,即使融合后,依然有中国武术特殊的技术风格。所以,从宣扬和发展中国武术的角度,因为散打是目前我国最具技击性的项目,故应该在中国散打运动员中,选出一部分欲往UFC等综合格斗发展的选手进行训练,以让中国散打的特有技术得以展示在UFC的舞台上,展示在世界综合格斗的舞台上。
[1]李际麟. 对2011年UFC终极格斗比赛中技术运用的分析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2(3):83-84,101.
[2]杨殿利,邱振强,丁宏伟.中国武术散打运动员在K-1比赛中的制胜策略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3):54-56.
[3]刘明亮,高 静. 中国散打与美国综合格斗体育文化比较[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3):98-102.
[4]胡祖荣,王道杰,杨明明.对我国散打运动员进行“其它搏击项目”训练的初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255-258.
[5]刘明亮,尹 钊.中国武术散打与美国终极格斗技术对比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0(7):55-56.
[6]于万岭. 散打发展论 [J]. 体育文化导刊,2010(1):102-105.
[7]王培锟.对中国散打运动融入世界体坛的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10(1):28-31.
[8]姜传银.我国武术散打的发展历程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5):54-57.
[9]李全生.中国武术职业联赛(WMA)赛事的问题及发展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1(3):19-21,24.
[10]List of UFCchampions[EB/OL].维基百科,[2011-07-06].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UFC_champions.
[11]张 山.中国武术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82-88.
[12]韩衍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对策研究——以传统武术为例[J].搏击·武术科学,2011(1):45-47.
[13]金玉柱,李 丽,王柏利.全球化视野下世界格斗类项目的新格局[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4):347-349.
[14]王惠敏,王常龙.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顶杠类项目的保护和开发[J].体育文化导刊,2010(11):15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