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霞
(重庆师范大学 数学学院,重庆 401331)
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毛 霞
(重庆师范大学 数学学院,重庆 401331)
以重庆5所高校毕业生调查为基础,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变量)作为衡量家庭背景的指标,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家庭背景对重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家庭背景的“质”和“量”对毕业生就业均有显著影响;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对就业也有正向影响;根据该结论,从高校和学生的角度提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和建议。
家庭背景;就业;Logistic回归模型
在已有关于家庭背景对子女发展的研究中,最有影响的是美国1966年公布的科尔曼报告,该报告认为在诸多因素中,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状况(SES)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最大。在我国,研究家庭背景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的学者不多,其实证研究就更少。李慧勤[1]在对云南省21所高校的6 856名毕业生的调查研究后发现,父母的教育水平和职业层次越高的家庭,子女就业的概率越高,家庭背景与就业结果显著相关。而岳昌君、丁小浩[2]则认为影响大学生求职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自身的人力资本,家庭背景对学生就业的影响不大。同时,相关研究还发现个人社会资本的过分运用将导致就业市场的“拥挤效应”,马霖[3]等则认为过分运用家庭背景关系将破坏就业公平,认为社会资本数量和就业概率是严格的凹函数。此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重庆5所高校毕业生调查为基础,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变量)作为衡量家庭背景的指标,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家庭背景对重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数据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青年课题《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课题组,该课题组于2012年5-6月对全市5所高校857名2012届毕业生展开关于《毕业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问卷包括毕业生家庭情况、个人基本情况、求职情况和求职结果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共发放问卷857份,回收问卷826份,其中有效问卷79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12%。同时,部分数据来源于5所高校就业办统计的数据,并和相关老师进行了座谈和讨论,以确保研究的信度。数据采用专业统计软件stata9.1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研究家庭背景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方法用于定量描述多个自变量与一个二分类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可根据方程求得的概率来预测事件是否发生。方法本身对被研究变量的类型、总体分布和方差均无严格要求,可用于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样本含量较大,资料符合Logistic回归分析的条件[4]。具体形式如下:
为反映毕业生毕业时的状况,调查设置了以下几个选项:已经签约;已经确定单位等待签约;灵活就业;自主创业;考研、升本或出国;申请不就业;待就业。根据重庆市统一约定,将以上状况确定为已就业。采用毕业时是否就业(已就业job=1,否则为0)作为因变量来分析。
自变量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类为家庭背景指标体系,采用社会学、家庭生态学等学科中常用的变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变量,主要包括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父母的职业和家庭收入等几个关键性指标,主要采用“父亲学历中专以上”、“母亲学历中专以上”、“父亲是科级以上干部”、“母亲是科级以上干部”以及“找了4个以上熟人”为基准变量,“是”赋值为1,否则为0。第二类为大学生自身素质指标体系,本文选取“是否通过英语四六级”(cet),“是否参与实习或兼职”(Exp),“是否是中共党员”(Party),“是否是学生干部”(Leader),“面试次数3次以上”(Interview),“是否获得奖学金”(Scholarship),“求职花费在500元以上”(Expend)作为自身素质的基准变量,“是”赋值为1,否则为0。“性别”(Sex),以“男生”为基准变量。
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得到两类因素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在表1中列出了相关结果。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家庭背景的影响因素中,f-job(父亲是科级以上干部)和m-job(母亲是否是科级以上干部)对大学生就业均有正向影响,前者显著性水平为1%,后者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重庆市高校毕业生中父亲是“科级以上干部”对其成功就业的影响是其他的3.8倍,说明学生的家庭背景对就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f-edu(父亲学历中专以上)和m-edu(母亲学历中专以上)对就业的影响也是正向的,说明父母教育水平越高,对学生成功就业的可能性越大,这进一步证实了李慧勤[1]的研究结论。特别要说明的是,在调查中,relation(找了4个以上熟人帮忙)的系数为负并通过显著性检验,证明在重庆市过分运用社会资本反而不利于毕业生就业,这与马霖[4]的社会资本数量和就业概率是严格的凹函数的结论相吻合。
在自身素质的影响因素中,Exp(是否参与实习或兼职)对就业有非常显著的正影响,说明社会经历多,综合素质强,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生更受用人单位青睐,更容易找到工作。特别是重庆市自2010年来大力开展“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以来,大量毕业班学生积极参加学工、学军、“三进三同”、带薪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本次实证表明,这类实践活动对毕业生就业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应该继续大力推进。
表1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结果
注:*表示回归系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示回归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示回归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在大学生自身社会资本的积累因素中,Party(是中共党员)和Leader(是学生干部)的学生就业率只高了7%和15%,说明大学生本身具备的素质与用人单位的人员要求相匹配更重要,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Sex(性别)对就业有正向影响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男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具有竞争力,但是差别不是很大。此外,从结果中发现,Scholarship(获得奖学金)和Expend(求职花费在500元以上)均对就业有显著积极的影响,显著性水平分别为5%,10%,这一结果表明学生在校期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争取获得奖学金,对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有很大帮助,同时也说明用人单位还是很看重毕业生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在个人形象的包装、求职简历的制作等开销的大小也一定程度上影响毕业生的就业。
(1) 家庭背景的“质”和“量”对就业有着较大的影响。从家庭背景的“质”上看,父亲工作性质、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对学生就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也印证了家庭背景比较好的学生往往更容易找到工作。社会的“马太效应”使得社会优势阶层通过“代际传递”的方式使其子女获得并继续巩固这种优势,而弱势阶层想要通过自身努力“升级”到较高阶层,难度越来越大。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政府、社会、学校必须为高校毕业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使其达到真正意义的公平。政府可以在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搭建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信息桥梁,淡化家庭的差异给部分毕业生带来的不公平感,鼓励他们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求职态度,同时高校也可以邀请自立自强的优秀校友现身说法,通过他们的优秀事迹激励和鼓舞在校大学生。从家庭背景的“量”上讨论,个人社会资本的过分运用将导致就业市场的“拥挤效应”,破坏就业公平,在个人就业概率增加的同时,整个市场的就业率反而会下降,这反映了整个劳动力市场就业信息传递的不通畅和缺乏效率,因此政府有责任培养和完善劳动力市场,通过各种渠道和机制,保证高质量的就业信息能快捷准确地传达到毕业生。
(2) 完善多项就业信息渠道,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在狠抓质量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高校要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合理就业定位,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使其对就业形势、就业动态有准确的把握和认知。同时,还要培养大学生运用各种渠道获取职业信息的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工作搜寻力度,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确定就业方案,对拟选择的职业进行评价、探讨,进而帮助毕业生规划整个职业生涯,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3) 大学生应该注重和就业有关的非社会资本因素即自身素质的提高。从结果分析来看,学习成绩好(Scholarship)、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Exp)对就业率的影响比家庭背景更大。大学生应该在大学中不断增加个人素质的不可替代性,要相信知识与能力才是就业市场上的法宝,企业单位所招聘的定是有能力的,能为自己的企业单位带来经济效益的学生。对在校大学生而言,努力提高专业学习的知识水平,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不断拓展自身综合素质,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增加找到工作的概率和提高就业后的满意度。无论是政府为高校毕业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还是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毕业生是否能够顺利就业最终还是取决于个人的整体素质和自身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现今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增强个人就业核心竞争力才是最重要的。
[1] 李慧勤.云南省高校毕业生择业行为研究[J].教育研究,2004(3):79-84
[2] 岳昌君,丁小浩.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80-86
[3] 马霖.社会资本对就业影响的理论及实证分析[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
[4] 王济川,郭志刚.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 徐敬建.硕士研究生工作搜寻行为研究[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2009
[6] 李艳午,周基燕,吴翠萍.基于出生性别比例的逻辑斯谛人口模型的混沌性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30-132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fluence Factors for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MAOXia
(School of Mathematics,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Based on the survey on the graduates in fiv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Chongqing, by taking family’s social and economic position (SES variable) as the indicator to measure family background, by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background on the employment of the graduat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Chongqing, and empirical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quality” and the “quantity” of family background have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employment of the graduates and that self-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graduates also has positive impact on the employment. According to this conclusion, this paper proposes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for raising employment rate of the graduates from the angl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the students.
family background;employment;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1672-058X(2013)09-0056-04
2013-03-25;
2013-04-10.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12JDSZ3081);重庆市人文社科专项重点项目(12SKS215);重庆师范大学青年基金课题(08XWQ19).
毛霞(1980-),女,四川泸州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40-052.2
A
责任编辑:李翠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