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冲碎石桩法地基处理在榆林庄闸改建工程中的应用

2013-10-23 03:40赵志江孙宇臣姚旭初刘光华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3年11期
关键词:冲器细砂桩体

赵志江 孙宇臣 姚旭初 刘光华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 100048)

1 引言

振冲碎石桩是通过对软弱地基进行置换及挤密形成复合地基。经过长期深入研究和工程实践,工程技术人员对振冲碎石桩在改良地基强度、防止砂土液化等方面形成广泛共识。振冲碎石桩通过对软弱地基进行置换及挤密,可提高地基变形模量和承载力,改善地基不均一性,减少不均匀沉降,同时软弱地层经过激振后,碎石桩加速了孔隙水压力的消散,从而可有效防止地基液化。

本文结合榆林庄闸改建工程实践,通过使用大功率机械设备并采取工程措施,阐述了振冲碎石桩法有效解决地基砂土液化问题、承载力问题,并对复合地基如何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2 工程区域概况

榆林庄闸位于北运河与凉水河交汇口下游300m处,在北京市通州区榆林庄村东北侧约1km处,属北运河水系主河道北运河上的灌溉蓄水建筑物。2002年北京市水务局组织专家对该闸进行了安全鉴定,根据鉴定结果榆林庄闸被评定为四类病险闸,应报废重建。本工程确定的工程总体布置为:拆除东、西旧闸及交通桥,挖除上游中心岛67m,将上游挖除部分回填下游中心岛,在原有交通桥位置新建公路桥,在原址下游50m处建新闸。新建西闸共7孔,闸孔净宽为10m,闸室总宽 85.00m,水闸顺水流向总长 252m。东闸共5孔,闸孔净宽为10m,闸室总宽为61.80m,水闸顺水流向总长252m。门顶高程为16.8m。

工程区地处北京市东南部北运河冲洪积平原上,第四系地层沉积厚度大。河道两岸地形较平坦开阔,东岸地形稍高,地面高程约18.9m;西岸稍低,地面高程约15.7m。自两河交汇处至闸所南围墙河床高程12.7~12.1m,东支河床宽约60m,西支河床宽约90m。

根据设计榆林庄新闸底板高程 11.70m,基础底面高程 9.20~10.00m左右,主要持力层为②细砂,下伏地层为③中细砂。

②细砂上部多为黄色、灰色或灰白色,下部为灰色,饱和,上部松散下部稍密至中密,含云母、有机质。局部粒径较粗达到中砂,分布连续稳定,局部夹有粉黏、黏粉透镜体。闸室底板以下分布厚度一般为 5~7m,底高程 3.5~6m。东闸挡墙底部分布厚度一般为1~4m,西闸挡墙底部分布厚度4~6m。

③中砂黄灰色至灰色,饱和,中密至密实,含云母、有机质,分布连续。闸室底板以下分布厚度一般为4~7m,底高程为-3~1m。

④粉质黏土为褐黄色,可塑,含云母、氧化铁、有机质,少量姜石。分布不连续,主要分布东闸闸室及上游部分,。一般厚度为 4~5m,底高程为-4~-3m。

⑤中细砂上部为灰黄色,下部为灰色,饱和,密实,大部含土质,局部纯净。区内分布广泛,一般厚度7~10m,揭露底高程-11m。

⑥粉质黏土为棕黄色至深灰色,局部为灰黑色,稍湿至湿,土质较均匀,大部呈硬塑状态,少量可塑及软塑。局部夹有灰绿色及褐黄色斑块,含姜石,姜石大小1~3mm。局部含粉砂粒,呈灰白色。空间分布上具有上游厚下游薄的特点。

3 天然地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工程区地层岩性由人工填土和第四系冲洪积砂土、粉质黏土、黏土和含淤泥质土等组成。根据土层的分布特点和物理力学特征,结合闸基设计底高程,闸基地质结构为砂土均一结构。

3.1 地基地震液化问题分析

工程区位于地震基本烈度8度区,根据规范结合工程区水位高程资料和工程运行特征,综合判定在8度地震条件下,场地饱和状态②细砂存在地震液化问题。闸基基础座落于②细砂。该层上部呈松散状态,下部稍密至中密,存在地震液化问题,综合判定主要液化土体为②细砂,东闸液化底高程为4m左右,西闸液化底高程为6m左右。振冲加密深度不低于上述高程。

3.2 地基承载力问题分析

根据设计榆林庄新闸底板高程 11.70m,基础底面高程 9.20~10.00m左右,主要持力层为②细砂,稍密至中密,局部松散,标贯击数为5~22击,平均值为14击,大值平均值为17.5击,小值平均值为 9.4击,地基承载力建议值 90~110kPa,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局部为淤泥质土,地基承载力建议值 80~100kPa,建议清除。下部③中砂,标贯击数为 19~50击,平均值37击,小值平均值为29击,地基承载力建议值140kPa。

④粉黏压缩模量小值平均值为Espz+200=7.24MPa,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140kPa。见表1、表2.

表1 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表

表2 闸基地基土颗粒分析试验及标贯击数统计表

4 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分析

现场选用25T汽车吊与北京产ZCQ-100型振冲器进行造孔。振冲桩体材料东闸采用20~70mm的灰岩机碎石,西闸采用 20~80mm的卵石。振冲造孔采用排打法,振冲器以1~2m/min下沉至设计深度,上、下往返 1~2次,适当扩孔并降低孔内泥浆浓度。造孔电流为 50~130A,水压0.4~0.6MPa,造孔时间 2~8min。完孔清孔 2遍后,将振冲器留在孔内,当密实电流达到90A、水压 0.3MPa时,振冲器向上提升 1~2m,待下料后,再下放振冲器,加密桩体。如此循环施工,直到地面以下0.5m,加密时间9~27min。

4.1 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振冲器成孔过程中,振冲器下沉至设计深度时,仍然以较快的速度向下沉降,即在③中砂层中,振冲器仍可以使中砂层产生液化。

由于振冲桩体材料东闸采用 20~70mm的灰岩机碎石,西闸采用 20~80mm的卵石,灰岩机碎石的级配较差,而卵石的级配较好,两种不同的桩体材料对地基处理的效果不明确。

4.2 问题分析

按照相关规程消除第四系全新统松散砂层或粉土地震液化问题,振冲器电机动力一般选择65~75kW既可。95kW以上一般用于人工回填的乱砾石料与杂填土的振冲加密,而现场ZCQ-100型振冲器的实际功率为105kW,按照规范计算,③中砂天然状态下也不会产生液化且承载力也满足设计要求,最终决定桩体仍然按照原设计长度,不需要延长。

5 地基振冲处理后实际效果

5.1 东闸地基检测结果

分别对 7个点位进行了复合地基承载力静载荷试验,承载力特征值全部达到了 150kPa以上,满足设计要求。桩体位置圆锥动力触探平均击数 10.7~50击,所有试验桩有效桩长范围内密实度均达到了中密及密实状态。桩间土内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 13~40击,均大于临界液化击数,所试验孔均消除了原场地的液化属性。

5.2 西闸地基检测结果

分别对 7个点位进行了复合地基承载力静载荷试验,承载力特征值全部达到了 150kPa以上,满足设计要求。桩体位置圆锥动力触探平均击数 10.3~40.3击,所有试验桩有效桩长范围内密实度均达到了中密及密实状态。桩间土内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8~53击,大于临界液化击数,所试验孔均消除了原场地的液化属性。检测将结果见表3.

表3 东、西闸地基检测结果对比

通过检测结果可以看出,碎石和卵石两种桩体材料对地基处理的效果没有明显的不同,均达到设计要求。

6 结论

(1)振冲碎石桩消除第四系全新统松散砂层或粉土地震液化问题时,振冲器应选择合适的功率。

(2)碎石和卵石两种桩体材料对地基处理的效果没有明显的不同。

1 GB50487—2008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冲器细砂桩体
桩体模量和加筋体刚度对路堤稳定性影响分析
地铁车站支撑拆除对围护结构的影响
Nitric oxide detection methods in vitro and in vivo
浅谈普通客车车钩缓冲装置故障分析及处理
南美洲高填方粉细砂地基振冲工艺改进及应用
Impact of Phase Noise on TDMS Based Calibration for Spaceborne Multi-Beam Antennas
泡沫铝隔冲器设计及其对卫星可展开附件收拢状态力学特性的影响
特细砂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展望
牛津大学《Cherwell》
细砂路基典型病害及其成因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