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军,张 耕,刘美宏,刘占矿
(1.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脑卒中后抑郁 (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为30%~50%,抑郁症不仅影响脑卒中的预后,降低生活质量、影响其回归社会[1],而且增加病死率和自杀率[2]。我们从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出发,在药物治疗PSD的同时,构建了多元心理护理平台,取得了良好的疗效[3]。自我效应感由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于1977年提出,为行为改变提供了理论框架,用以解释、修正和预测患者的行为指出系统的方向,广泛用于促进康复和个体学习的研究[4]。本研究探讨了多元心理护理对PSD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从改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的角度,阐明多元心理护理对PSD的干预作用。
2010-03—2012-05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PSD患者126例,其中男76例,女50例;年龄61~80岁,平均 (71.6±10.3)岁。纳入标准:①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②经头部螺旋CT或MRI检查证实;③经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定证实。排除标准:患病前有抑郁症、严重精神障碍、失语和痴呆者,患者有意识障碍及不能配合者。其中脑梗死88例,脑出血32例,混合性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常规抗抑郁药+常规护理)和干预组 (常规抗抑郁药+多元心理护理)各63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卒中病种、病变部位、抑郁程度诸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脑卒中治疗和护理,包括降低颅内压、调控血压、营养神经、疾病教育、用药指导等。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本研究搭建的多元心理护理方案,通过系统的心理护理程序,实施全面的心理护理[3],即:护理程序有心理诊断、护理路径、全面实施、护理评价;护理方法有心理支持、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树立信心、行为康复、放松训练、社会支持、提高服药依从性八个方面。时间为4周。
所有观察对象在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采用GSES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评价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填表前由经过培训的专职护士对患者作必要的解释,填表有困难者由护士协助完成。
采用Schwarzer编制的GSES,广泛用于临床和健康的心理试验[5],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评定内容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信心、应付意外情况、面对困难等10个项目,每项均为1~4评分,1分为完全不正确,2分为有点正确,3分为多数正确,4分为完全正确,把10个项目得分加起来除以10即为总量表得分,总分范围1.0~4.0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水平越高。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全部观察对象在心理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分别发放GSES问卷252份,均有效收回。
干预前两组的自我效能感评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尽管对照组的自我效能感评分也有显著改善 (P<0.05),但干预组提高的程度显着优于对照组 (P<0.01),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GSES评分比较 (分,±s)
表1 2组干预前后GSES评分比较 (分,±s)
注: 与 对 照 组 比 较*P <0.001; 与 干 预 前 比 较#P<0.05,##P<0.001
组 别 n 干预前 干预4周后干预组 63 2.2±0.60 3.0±0.69*##对照组 63 2.3±0.58 2.5±0.48#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病后由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和社会角色变化等突如其来的应激事件,常导致PSD。不仅直接给脑卒中患者带来躯体和精神痛苦、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生活质量,增加病死率和自杀率,而且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增高,PSD的发病率也不断增高,若无及时的积极治疗,随着病程延长,发病率会逐步上升,因此,成为近年来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1]。目前PS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包括原发性内源学说和反应机制学说,多数学者认为,PSD的发生是生物、心理、社会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而强调脑卒中病人精神健康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PSD的治疗包括抗抑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联合应用,当药物疗效差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被迫停药时,心理治疗则成为唯一的治疗选择[2]。因此,探讨心理治疗的方法和心理护理的内容成为PSD研究的发展趋势,我们针对PSD的发病机制是生物、心理、社会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观点和影响因素,从现代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出发,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提出生物-心理-环境-社会综合干预的多元心理护理策略,搭建起全方位的多元心理护理平台,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3]。
自我效能理论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Bandura提出,指人们对自己行动的控制或主导[4],不同自我效能感的人,其感觉、思维和行动都不同,从感觉层面来看,自我效能感降低常与抑郁、焦虑及无助相联系;在思维方面,自我效能感能在各种场合促进人们的认知过程和效果,所以,广泛用于临床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中主要变量的评价[6]。为了评价多元心理护理方案对提高自我效能感有无积极作用,我们对老年病科的PSD住院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通过与患者交谈,给予真诚的安慰、支持、劝解、疏导及鼓励,以良好的护患沟通调动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行心理支持;分析评估其抑郁的各种表现及比重,针对恐惧悲观、焦虑急躁、丧失信心、睡眠紊乱、思维改变和自伤危险等,进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以及健康教育、树立信心、行为康复、放松训练、社会支持、提高服药依从性等多方面,搭建起全方位的多元心理护理平台,多角度对PSD进行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实施某一行为的期望,是人们对自我行为能力的认知与评价[7],因此,通过多元心理护理,使PSD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功能得到全面的提高,改善了患者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增强了配合医护治疗的依从性和坚持性,树立了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加强了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决心。多元心理护理对自我效能感的正性影响,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提高了整体生活质量,有利于脑卒中患者重返社会,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发展。
多元心理护理可以提高PSD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提高PSD的疗效,是简便易行、效果可靠的护理方法。同时也提示,从增强自我效能感出发,也是评价临床护理效果的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
[1]栾文慧,朱婧,雷阳,等.国内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现状[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2):1718-1720.
[2]Brodaty H,Withall A,Altendorf A,et al.Rates of depression at 3and 15months poststroke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cognitive decline:the Sydney Stroke Study[J].Am J Geriatr Psychiatry,2007,15(6):477-486.
[3]万向军,刘红艺,王立新,等.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102例多元心理护理[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0):1855-1857.
[4]谢南珍,黄志玉.临床护理中患者自我效能感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8):44.
[5]Schwarzer R,Aristi B.Optimistic self-beliefs:Assessment of general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thirteen cultures[J].World Psychology,1997,3(1-2):177-190.
[6]Schwarzer R,Mueller J,Greenglass E.Assessment of general perceived self-efficacy on the internet:Data collection in cyberspace[J].Anxiety Stress Copying,1999,3(12):145-161.
[7]王春华,钱文茹,岳振琴.自我效能理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2,34(9):1428-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