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献军,云 祥,刘志恩
(1.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现代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0)
冷凝器是汽车空调制冷时系统的高压设备,装在压缩机排气口与节流装置之间,由空调压缩机中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冷凝器,通过铜管和铝箔片散热冷却,空调器中装有风冷式冷却风扇,使制冷剂在冷却凝结过程中,压力不变,温度降低[1]。冷凝器芯体部分主要由扁管和翅片组成,主要通过翅片和扁管进行换热,提高翅片与空气的换热面积可以增大换热量[2]。增加翅片百叶窗数量会增加对空气的扰动作用,产生涡流并增大流动阻力[3]。翅片百叶窗角度、百叶窗间距、翅片长度、翅片间距、扁管宽度等参数变化会对冷凝器传热和流动性能产生影响[4-7]。翅片宽度的改变,会导致压降和换热性能的改变。笔者以D310冷凝器芯体为模型,对不同宽度的翅片进行CFD分析,获得其风阻、单位面积换热量、换热系数等数据,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换热量和风阻随翅片宽度变化的规律,从而选取最合理翅片宽度,使性能最优。
三维不可压、稳态、常物性流体流动的控制方程如下[8]:
连续性方程为:
动量方程为:
能量方程为:
式中:ρ为空气密度;λ为空气导热系数;cp为空气比热;ui、uj、uk为 i、j、k 方向的速度;xi、xj、xk为i、j、k方向的坐标;μ为动力粘度为平均压力。
冷凝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翅片宽度和扁管宽度组成芯体的厚度,扁管中间有流动介质,而翅片通过空气流动进行换热,翅片模型如图2所示,翅片宽度是指翅片在空气流动方向上的宽度。笔者对翅片宽度进行单一参数的分析,而其他参数保持不变。由于每片百叶窗的宽度为0.92 mm,而翅片宽度的变化量为两片百叶窗的宽度,因此参照经验值,以1.84 mm的间隔,分别取翅片宽度为12.32 mm、14.16 mm、16.00 mm、17.84 mm、19.68 mm 和 21.52 mm。
图1 冷凝器结构示意图
图2 冷凝器翅片模型
采用ICEM划分网格,翅片模型计算域网格如图3所示,网格为非结构四面体网格,数量为90万个。
图3 翅片模型计算域网格
基于Fluent的汽车空调冷凝器翅片宽度仿真主要假设有:空气为不可压缩气体;忽略重力影响;在传热过程中,由于时间很短,认为翅片的温度保持不变(实际情况下翅片温度应该略有降低);流体在流动过程中作定常流动。
空气温度为35℃,设定的翅片温度为60℃,风速为3 m/s,翅片间距为1.3 mm,采用二阶精度,标准k-ε方程;设置进口为速度入口 ,出口为压力出口,不同翅片宽度CFD模拟仿真边界条件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翅片宽度CFD模拟仿真边界条件
为了验证上述CFD仿真分析的可靠性,采用了实验台架对冷凝器模型进行实验验证,冷凝器试验台架如图4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高压管路、低压管路等空调配件以及相应的实验配件,实验条件下冷凝器和蒸发器都有各自的冷凝器室和蒸发器室,根据制冷系统的流程,所有的制冷管道需要焊配连接好,并根据要求安装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连接软管,温度、压力在同一位置测量,该测点应尽量位于换热器或压缩机端口的直管段,温度传感器要逆向安装。实验过程中所有的传感器测点和连接必须正确,密封性要合格,并且无工质泄漏现象。
图4 冷凝器实验台架
实验中入口冷媒绝对压力为1620±5 kPa,冷凝器前面进风温度为35℃,入口冷媒过热度为25℃,出口冷媒过热度为5℃,迎面风速为3 m/s,翅片宽度为16 mm,循环制冷剂中的冷冻机油含量5%(质量)以下的条件下,测量风阻,实验要求风阻值≤45 Pa。
冷凝器的实验结果一般是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获得,并通过多次实验来验证实验的可靠性。实验过程中会对空气侧进出口温度和压力、制冷剂侧进出口温度和压力、风阻、芯流阻、换热量、制冷剂流量等多个实验数据进行监测和记录,保证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对冷凝器性能评估起作用的实验结果包括风阻、芯流阻、换热量等。由于是对翅片局部进行仿真计算,故采用风阻的实验结果作为对比参数,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对比如表2所示,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均小于45 Pa的实验要求值,在相同条件下,仿真和实验风阻的绝对误差为0.29 Pa,相对误差为0.81%,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比较吻合,说明仿真结果可以较好地模拟真实情况,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表2 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对比
换热量由翅片的总换热面积乘以翅片单位面积的换热量得到,风阻由进出口的压差得到。通过CFD分析可以得到的数据有进口压力、出口压力、单位面积的换热量、换热系数等。不同翅片宽度的温度分布云图如图5所示。随着芯体厚度的增加,百叶窗数量增加,空气流动区域的距离和阻挡也增加,空气进入翅片后受到百叶窗的扰动和阻力增大,换热效果变差,出口附近温度越高,空气与翅片的换热越少,从而单位面积换热量越小。随着翅片宽度的增加,空气与翅片的换热越来越不充分。
图5 不同翅片宽度的温度分布云图
不同翅片宽度的速度分布流线图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在相同风速条件下,不同翅片宽度下的内部流体扰动情况不同,翅片宽度越大,百叶窗数量越多,对空气的扰动越强烈,在百叶窗附近产生一系列涡流,引起流动阻力增加,扰动所产生的涡流数量越多,造成的压力及能量损失也越大。
图6 不同翅片宽度的速度分布流线图
不同翅片宽度的压力分布云图如图7所示,随着翅片宽度的增加,百叶窗的数量增加,百叶窗对流动空气的扰动和阻力加强,通过翅片的流体受到的阻力增大,压差值逐渐增大。由图7可看出,12.32 mm翅片宽度的最大压力值为40 Pa左右,而21.52 mm翅片宽度的最大压力值为60 Pa。
图7 不同翅片宽度的压力分布云图
翅片不同宽度时的CFD仿真结果如表3所示,随着翅片宽度的增加单位面积换热量逐渐减小。每增加1.84 mm的翅片宽度,换热面积S以0.63 m2的增长量增加,总换热量 Q增长量在2.4% ~4.8%之间。
表3 不同翅片宽度CFD换热结果
不同翅片宽度换热系数h和风阻△P折线图如图8所示,从折线走势可以看出,风阻随翅片宽度的增大而增大,换热系数随翅片宽度的增大而减小,并且其变化趋势逐渐平缓。随着翅片宽度的增大,每增加1.84 mm的翅片宽度,风阻ΔP增加约3.0~5.5 Pa,换热系数 h减小6% ~10%。
图8 不同翅片宽度换热系数h和风阻△P折线图
翅片宽度增加的同时,换热系数减小,但是换热量和风阻都在增加,不便于对整体性能做出比较,因此采用h×S/△P和h/△P的比值作为比较依据。不同翅片宽度h×S/△P和h/△P值如图9所示,虚线表示其变化趋势,两条曲线都是呈下降的趋势,说明了风阻的增大趋势比换热系数及换热量的增大趋势快,翅片的整体性能在逐渐下降,不可以盲目依靠增加翅片宽度来增大换热量,否则导致风阻增长过快,同时会增加材料成本从而降低能源利用率。但是在保证风阻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并且风阻存在一定的可上升空间时,可以通过增加翅片宽度来弥补换热不足,适当提高换热量。实验中的翅片可以将宽度增加到17.84 mm,该宽度下的风阻为 41.72 Pa,小于 45 Pa,满足要求,并可以提高3.8%的换热量。
图9 不同翅片宽度h×S/△P和h/△P值
(1)建立了汽车空调冷凝器翅片宽度的模型,完成了翅片宽度仿真分析的基本假设和边界条件设置,仿真得到不同翅片宽度的温度分布云图、速度流线图、压力分布云图,获得了不同翅片宽度下的换热和流动情况。
(2)随着翅片宽度的增加,对流动过程中流体的扰流强度也会增加,同时会增大流动阻力,导致风阻增大,并降低换热效率。每增加1.84 mm的翅片宽度,风阻增大3.0~5.5Pa,其单位面积换热量降低6% ~10%,但是换热面积以0.63 m2的增长量增加,总换热量仍然在增加,其增长量为2.4% ~4.8%。
(3)过度增加翅片宽度来增大换热量的方式会造成风阻增长过快,同时增加材料成本从而降低能源利用率,在保证风阻满足条件并有上升空间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增加翅片宽度弥补换热之不足。
[1]王若平.汽车空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6-98.
[2]陈基镰,梁荣光,欧阳俊,等.汽车空调平行流式冷凝器优化换热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10(24):5960-5964.
[3]刘志恩,尹婧,颜伏伍,等.k-ε模型和RNG模型模拟分析车用空滤器湍流流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2,36(2):278 -282.
[4]袁志群,谷正气,何忆斌,等.汽车散热器结构参数对空气流动阻力特性影响数值分析[J].科技导报,2008,26(21):52 -56.
[5]邓敏锋.多元平行流蒸发器空气侧百叶窗翅片的数值模拟[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2,31(1):69 -73.
[6]YUAN Y M,JACKSON A.CFD parametric analysis for compact heat exchanger airway design[C]∥Vehicl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s,VTMS 6.[S.l.]:Imeche Event,2003:246 -253.
[7]MALAPURE V P,MITRA S K,BHATTACHARYA A.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fluid flow and heat transfer over louvered fins in compact heat exchange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2007,46(2):199 -211.
[8]田晓虎,李隆键,童明伟,等.车用百叶窗翅片式热交换器空气侧性能的CFD研究[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7,23(2):63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