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 王英浩
不断创新是确保以型号研制为代表的各项工作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作为我国最早的型号研制总体部,在推进航天事业发展的长河中作出了重要贡献,总体部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一段时期内“6个一流”的奋斗目标,描绘了总体部美好的未来,同时总体部要实现型号研制和设计工作的2个转型,在这其中,创新发展依然是建设好新总体的重要途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以创新求发展更为重要。虽然我们面对的是特殊的客户群体,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竞争性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因此,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寻求更好的机遇和发展,需要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为新总体建设夯实基础、积蓄力量。
以总体部预研和技术基础设施改造工作为例,近几年在拓展领域和项目申报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走出了一条从传统主题到新的主题、从参与项目到主抓项目的道路。2012年,总体部协助哈尔滨工业大学成功立项“复合材料液氧贮箱制造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这是总体部首次实现了在传统业务工作之外的新突破。
在技术基础设施改造工作方面,按照上级体系化的要求,我们创新工作、积极思考,形成了以南苑为核心,以河北固安、河北涞水和天津滨海为试验基地的“1+3”区域布局模式。实践证明,唯有创新发展方能壮大总体。
一个单位或者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的创新发展成果,来源于当初的生存和发展危机。我们常讲“置于死地而后生”,如果没有当初的生存危机,或许就没有今天轰轰烈烈的业绩。建部之初,苏联专家撤走,西方列强对我们实施全面封锁,国家经济底子薄,专业人才匮乏……或许正是如此,更加激发了老一代航天人无比的昂扬斗志,使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做强!纵观总体部的发展史,其实就是总体部波澜壮阔的创新史。在如此艰难的年代,我们依然完成了光荣的任务,技术上靠的就是创新!
今天,我们的新总体建设面临的大环境已经改变,但是坚持创新的思想不能变!当前我们的任务饱满,一段时期之内没有生存危机,但如何发展得更好不能说没有危机。目前,航天系统内、研究院之间的竞争已客观存在,研究院内总体单位已有多家,型号和项目立项之初唯总体部独占的情况已经不再,唯我独尊的格局已经被打破。对于总体部而言,“生而优之”的年代已经过去,“存而竞之”的时刻已经来临。所以,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危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有充分认识到危机,才能在思想上重视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为创新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一个单位之所以取得创新发展的效果,得益于科学的创新发展规划。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为例,它从20世纪60年代的航天电子领域,到航空电子与通信数据链、侦察与对抗领域,直到目标识别领域,发展迅猛。尤其是目标识别领域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介入,如今已站稳脚跟并发挥着重大影响,为该所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效益。
当前,新总体建设的“十二五”规划已经制定,纳入了新总体建设的要求和阶段目标,如何在后续工作中落实好规划,应作为新总体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围绕新总体建设的目标,如何构建富有总体部特色的创新工作体系,需要我们从体系创新、领域创新、型号创新和专业创新方面提出更多的措施。总体部有55年的历史,雄厚的型号研制经验是我们的巨大优势,如何在此基础上努力创新是我们的重要任务,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充分利用好当前的发展机遇,不断为后续重大项目提前储存关键技术,积蓄技术能量。
做好创新的举措很多,有许多单位在创新发展方面制定了具体而有效的措施,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例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和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这2家单位充分发挥创新基金的管理效益,建立了专业的研发技术体系和队伍体系。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规定先当技术专家后当型号(项目)副总设计师,从职业生涯的角度确保个人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
当前,总体部在创新发展方面制定了众多措施,形式上涵盖单位和个人两个层面的创新项目。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措施将充分调动单位和个人的创新动力,会诞生诸多科技成果,也将为夯实总体部专业发展和技术储备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快新总体建设的步伐。同时建立专职的队伍,设置主管预研的副总工程师,在相关领域培养出“大”家,对于总体部的技术创新必将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此外,采取积极的“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充分汲取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措施,对于总体部创新发展工作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我们今天不在新总体建设中不断创新发展,几年之后,我们面前是否依然有鲜花和掌声,是否依然能够创造神奇,只有未来才会告诉我们。
居安思危,创新发展,壮大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