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莉
1 课标要求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线可以归纳为:背景——过程——结果——影响。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民主革命的先驱。他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本课的重点是辛亥革命:通过了解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及其革命纲领,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性质;通过了解中华民国建立前后的斗争历程,进一步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本课的难点是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深远,如何通过史实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运用唯物史观的能力。而这些对中学生来说是很有挑战性,学生只有知难而上克服这些难题才能不断提高学科能力和人文素养。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知道主要过程及其重大事件(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中国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结果和历史意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对辛亥革命酝酿爆发结果的思考分析和探究,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学会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2)解读材料,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处理材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辛亥革命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中,认识革命成果来之不易,以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2)通过正确评价辛亥革命,理解辛亥革命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解析历史的能力。
(3)通过对教材图文的解读,使学生感受革命党人舍小家顾大家、敢为天下先、救国救民的英雄气概勇于承担的爱国主义精神。
4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的历程及意义。
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辛亥革命的评价和历史意义。
5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二)创设情境 合作探究
探究一:辛亥革命的背景,包括原因和条件,原因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分析入手,结合前面的学习总结得出。条件主要强调革命的酝酿和总爆发。
1.1901年,清政府宣布“新政”,经济和阶级基础
教师补充“预备立宪”,指出它们的实质。同时放映出清朝晚期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情况,分析它们的积极意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2.1903年,邹容《革命军》,思想基础。
思考康有为为什么会在民主革命思潮兴起后,发表这样的言论?补充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论战的内容,革命思想的传播促进了革命的发展。
3.1905年,成立同盟会,组织基础。
1894年,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分小组比较兴中会和同盟会,特别是两者性质的比较,前者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后者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因为后者有自己的政治纲领等。
4.1911年,黄花岗等一系列武装起义。
放映一系列同盟会成立后的武装起义,根据史料,学生可以分析得出:虽然这些起义都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已千疮百孔,摇摇欲坠。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的分析得出辛亥革命前的一系列准备。
探究二:中华民国的成立
地点:湖北武昌:时间: 1911年10月10日;重大事件:武昌首义。
播放视频: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的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11日,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战地播报:如果你是某报的新闻记者,请你写一篇关于武昌起义的报道。
多媒体出示: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材料三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
(2)材料二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3)材料三中,“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使学生结合材料得出约法包括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并认识《临时约法》的现实意义是为了限制袁世凯专权。
6 探究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创设情境:用图片反映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袁世凯像、《袁世凯及其党羽反对孙中山及南京国民政府》《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与北洋军阀将领的合影》《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与各国使节的合影》。
换位思考:在1912年,处在孙中山的位置,如果是你,会把革命党人苦心斗争得来的政权给袁世凯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客观形势、袁世凯、革命党人以及孙中山自己等方面积极思考,分组讨论,以掌握袁世凯夺取权力的原因。了解孙中山先生的维护共和,不居功自傲,一切以革命需要出发的伟大精神以及丰富的个性。认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探究问题:得出“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一个伟大里程碑”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结合书本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呈现: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
设计意图:探究与讨论的落脚点在于,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认识评价资产阶级革命的标准,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图文资料,让学生感受并理解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伟大功绩;感受并理解辛亥革命给中國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感悟历史:英勇不屈的黄花岗起义战士图、林觉民的遗书《与妻书》(节选)。思考问题:学生齐读《与妻书》(节选)并思考:革命党人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辛亥革命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精神财富?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自主感悟历史,感受革命党人舍小家顾大家、敢为天下先、救国救民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生命追求革命理想的精神。
7 教学反思
第一,历史学习要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应该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寻找适合的切入点。
第二,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第三,形象的材料,会使学生更贴近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