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单 958:中国玉米育种止步于品种审定制度

2013-10-21 05:14张世煌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种子科技 2013年9期
关键词:郑单区域试验种质

◇张世煌(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超越郑单958的关键是提高育种试验密度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育种专家感到困惑:为什么13年了,中国玉米育种水平一直超不过郑单958?从商业育种角度来看,如此长期停滞现象不合乎常理。堵纯信先生也很焦急,多次呼吁青年人要努力超越郑单958。实际情况是,模仿育种没有超越,剽窃育种也达不到郑单958的水平!许多人从技术或种质层面找原因。从技术上分析,可以写出不少文章;从种质基础找原因,或许能提出许多不同的对策。但在我看来,技术固然重要,育种技术路线确实还存在一些弊病,种质基础也还需要作大幅度调整,但是,阻碍中国玉米育种技术进步,甚至造成倒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品种区域试验和审定制度出了大问题。正是由于这个障碍,导致育种水平连续13年无法超越郑单958。当前,第一重要的是改革品种审定制度,第二是改革育种的技术路线,第三才是改良种质基础。

郑单958的合理种植密度是 4500 株/667 m2,即每亩 4500株,在这个密度下产量较高而且没有风险;但这个品种即使在 6000株/667 m2密度下也不会出大的生产问题。

郑单958的出现具有偶然性,但年轻育种者要把前人经验育种的偶然成果变成众多育种家可复制和可拓展的普遍规律,就必须施行针对性的设计育种,不但要明确方向和目标,还要设计种质改良与创新的技术路线。突破 6000株/667 m2。

品种试验密度要高于生产的目标密度

从商业育种来说,要保证新品种突破对照,品种筛选试验的密度就要比目标密度增加25%,以扩大试验群体的遗传方差,增加选择压力。既然郑单958的合理密度是 4500株/667 m2,那么培育的新品种若要达到郑单958水平,试验密度就应超过 5600株/667 m2;若要超越郑单958,那么试验密度就要增加到 6000株/667 m2以上。

2013年,黄淮海地区玉米实际种植密度接近 4500株/667 m2,表明该地区已经具备了玉米育种取得突破的生产基础。在需求面前,新品种呼之欲出。这就看谁能够果断地改变育种技术路线,大幅度提高品种筛选试验的群体密度,尽快

生产推荐密度要低于品种试验密度

品种通过审定以后,不能按照区域试验密度去推荐生产种植,只能按照减少20%以后的目标密度推荐给农民。种子公司都明白这个道理。当然,增加试验密度只是提高新品种产量潜力的一个方面,还需要多点测试。

在最近13年中,黄淮海玉米区试密度分别是 3700株/667 m2、 4000 株/667 m2和 4500 株/667 m2。在这3个密度下试验和审定的品种,相对生产需求来说,只能逆向淘汰,而不可能超越郑单958!实践证明,在 3700株/667 m2这个试验密度下不可能取得突破,即使在 4000株/667 m2密度下也没有超越农大108。而 4500株/667 m2是针对郑单958,以往13年在这个密度下审定的品种,生产种植密度超过 3600株/667 m2就可能有风险,倒伏、秃尖、晚熟、延迟灌浆和脱水缓慢等杀手性状全都冒了出来。这就是说,以往在低密度下试验和审定品种必然是对生产需求的逆向淘汰,审定品种只可能远远低于对照水平。这就是为什么13年来,尽管审定品种在区试中看着还不错,可一到了生产上就出问题,这是落后的试验设计所决定的。

全国玉米区试不同年代密度变化表

再举一例,新疆玉米生产技术和产量水平都比内地高。目前,新疆玉米区试密度是 5500株/667 m2,极早熟复播品种和机收组品种的区试密度都设定为 6000株/667 m2。但自从区试密度增加到 5500株/667 m2后,通过审定的多为德国和美国公司的品种,其中KWS的品种早熟、耐密、抗倒性更突出,生产中已种植到 7000株/667 m2。这对中国育种家和品种审定制度都是个尖锐挑战。

逐步增加品种试验的密度

2013年1月11日,在全国玉米品种区试总结会上,农业部种子局要求把黄淮海玉米区试密度提高到 5000株/667 m2。管理部门这个技术推进措施比较温和,却招致有些专家教授的强烈抵制。农业部种子局要求的 5000株/667 m2密度下试验和审定的品种在生产上也只能保证种植到 4000株/667 m2,仍然低于13年前审定的郑单958的合理密度!

这就是13年来中国玉米育种水平一直没有超越郑单958的根本原因。可以这么说,品种审定这根“指挥棒”给育种家指错了方向!它强烈压抑了中国育种家的创新能力和阻止了前进步伐。

面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农业部种子局应继续推进对品种区域试验和审定制度的改革。至少品种的试验密度要增加到 6000株/667 m2,才有可能打破育种僵局。我们要认清一个事实,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育种技术流是从高端种质走向低端市场,他们的经验和技术储备很容易适应中国的生产需求,我们必须从正面应对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提前做好技术储备!

对照种的设置约束技术扩散和技术进步

僵化的品种审定制度在区域试验管理和数据处理上也比较落后,对照种设置违背育种规律,成为商业育种的杀手!当郑单958通过审定和被农民认可以后,很快就被设为对照,而忽略了原来的对照种农大108,他们连多重对照的建议都不予采纳。

技术扩散需要一个过程,但正常途径被品种审定制度阻断,以至于郑单958的育种思路、技术和种质创新都难以扩散,导致生产上落后的老品种难以被淘汰。物极必反。现如今,黄淮海大量出现剽窃式育种,但还是超不过郑单958,社会上就出现更加浮躁的剽窃式技术扩散。但不管怎么做,都阻断了技术创新。

开放绿色通道和注册制,改革品种审定制度

品种审定这根“指挥棒”已经被扭曲,导致育种技术不可能向前迈进。所以,现在要做的是把技术环节交给市场。

种业界渴望培育出超越郑单958的新品种,那就先改革现有的品种审定制度,开放绿色通道,推行品种注册制度。为了推动改革,可以作出让步,施行双轨制,允许审定制度继续存在几年;但只要开放绿色通道的准入机制,只要推行注册制,科技第一生产力得以释放,原来那套审定制度就黯然失色;市场这一边将会陆续推出创新的好品种,到那时候,市场机制将把旧体制赶出历史舞台。

猜你喜欢
郑单区域试验种质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不同地点玉米品种郑单958产量及相关性状研究
玉米新品种展示筛选试验初报
会宁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收获期试验研究
四川省桑树种质资源保存与应用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甘肃省冬油菜区域试验现状及应对策略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