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然气产业市场结构优化构想

2013-10-20 06:43董秀成孔朝阳
天然气工业 2013年7期
关键词:壁垒集中度天然气

董秀成 孔朝阳 郭 杰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

1 中国天然气产业市场结构实证分析

1.1 中国天然气产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市场集中度是对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针,用以衡量企业的数目和相对规模的差异,是市场势力的重要量化指标。一般而言,集中度越高,市场支配势力越大,竞争程度越低。集中度计量指标有:行业集中率(CRn)、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基尼系数等[1]。根据实证分析的需要,以及受天然气产业财务数据透明度较低的制约,笔者将选用CRn指数来衡量中国天然气产业集中度。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xi为按照资源份额大小排列的第i个企业的生产额或销售额、职工人数;N为市场上所有企业的数目[2]。通常情况下,CRn越接近0,集中程度越低,CRn越接近1,集中程度越高。在实践中一些产业经济学家以实证分析为基础提出了一些便于操作的量化分析方法。其中以日本学者植草益的分析方法最为著名。植草益对市场结构的分类如表1所示。

表1 植草益的市场结构分类表[3]

1.1.1 生产环节市场集中度分析

1998年产业重组前仅有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海洋石油总公司、新星石油公司等几家企业。1998年国家对中国油气产业进行总体改组,通过资产划转,新组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2000年国务院将新星石油公司整体并入中石化),与原有的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构成了中国油气产业组织的新结构。

改组前天然气上游业务主要由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海洋石油总公司垄断,CR3(前3家企业所占份额)为99.6%(图1),属于极高寡占型。重组后3大公司各自实现了上、下游一体化经营,业务上相互交叉,打破了先前上、下游分割垄断的局面[4]。1998年CR3虽下降了约5%,但仍高达94.6%。2003年后,天然气生产环节的集中率长期维持在97%以上,近几年虽略微有所下降,2011年却依然达到98.6%。其中中石油天然气产量达756.2×108m3,占全国总产量的73.75%,无论在生产规模,还是在增速上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可以判断我国生产环节市场结构仍是极高寡占型,垄断程度极高,市场结构未发生实质性改变。

图1 中国天然气总体生产集中度柱状图

虽然,从国家宏观管理上看,天然气产业可以划分为上述3家大型公司,但在国内企业排序及工业经济统计等很多场合,3家大型公司下属的各天然气生产分公司或子公司又是作为单个独立的市场主体来对待的,因此,有必要在这个层面上对天然气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再作进一步分析。

刚改组后CR4(前4家企业所占份额)、CR8(前8家企业所占份额)各降了1%(表2),生产企业市场集中率略微下降。长期以来前8位企业产量基本处于上升趋势,CR8在70%之上小幅波动。2009—2011年CR8呈现小幅下降,说明前8位企业产量增速总体上略慢于其他企业。

1.1.2 管道运输环节市场集中度分析

天然气管网基础虽较薄弱,但全国性管网已具雏形[5]。2012年我国主要天然气管线长度为34 219km(包括在建管线),比2009年增长了48.2%。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3家企业分别占89.3%、4.9%、2.2%,合计超过95%,可以判断我国天然气管道运输市场属于极高寡断型(表3)。虽然2012年内蒙古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地方国有企业)所占份额有所增加,以及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企业)新加入管输领域,但两家企业份额合计不到4%,对市场结构甚至市场集中度的影响微乎其微。

表2 中国天然气生产企业市场集中度表

表3 中国天然气管道运输市场集中度表

1.1.3 配售环节市场集中度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天然气价格因受政府限制远低于市场均衡价格,导致供不应求[8]。从表4可以看出,2008年以来,我国天然气消费量由778×108m3上升到1 475×108m3,年均增长率达17.4%。主要配售公司的销售量年均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成立于2008年的昆仑燃气更是高达176.6%,一跃成为销售量第一的配售公司。CR4指数由18.2%增长到29.4%,年均增速为2.8%。根据植草益的划分,配售环节市场结构已由散竞争性过渡到低集中竞争型。

可以看出我国已经形成中央企业(昆仑燃气)、地方国有企业(北京燃气)、港资企业(中华燃气、华润燃气)和民营企业(新奥燃气)为主体的多元市场竞争格局。2012年中石化与中国燃气订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燃气将销售中石化的液化石油气,同时,双方的合资公司还将利用中国燃气的城市燃气管道和中石化的加油站网络,改建为成品油和压缩天然气两用加注站点,共同开拓车用和船舶加气市场。中石化此举表明天然气配售企业加快整合进程,主要天然气生产企业积极延伸产业链,加速天然气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扩展城市燃气业务[9]。

表4 主要天然气配售公司销售量表

1.2 中国天然气产业进入壁垒分析

进入壁垒是指在位企业与进入企业所承担的成本差异。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政策法规、必要资本壁垒、经济规模、产品差别等。根据壁垒内容的不同,壁垒的计量指标也不同,主要有:交易准入制度、必要资本量、经济规模和市场总规模的比例、广告密度等。贝恩则提出了综合确定壁垒的方法,即根据超额利润率确定壁垒类型。超额利润率(r)的计算公式为:

高壁垒:r>10%;较高壁垒:r=6%~10%;中等壁垒:r=2%~6%;低壁垒:r=1%~2%。

基于对整个天然气产业的经营成本等数据进行统计颇为困难以及中石油无论在天然气生产还是管道运输等环节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故本文以中石油超额利润率来表示整个产业的超额利润率。为了便于计

算,不妨将上述公式进行变形。

式中营业收入和营业支出的单位均为亿元人民币。

由于r值处于6%与10%之间,总体上可以判断我国天然气产业存在较高壁垒。造成进入壁垒高的主要原因是政策法规。根据1997年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开采石油、天然气、放射性矿产等特定矿种的,可以由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并颁发采矿许可证。2011年国土资源部新审批的321个矿区探矿权中,中石油占了57.3%,中石化占31.7%;在新审批的6个采矿权中,中石油有2个,中石化有4个。此外,天然气勘探、开发、运输等环节的高投入、高风险以及高技术要求等特点也增加了产业外企业的进入成本。

1.3 中国天然气产业产品差别化分析

产品差别化是特定产业或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相对于其他产业或企业的产品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和差异或者是不完全替代性[10]。产品差别化包括客观差别和主观差别。客观差别主要是由于产品本身的款式、质量和性能等因素不同所造成的。主观差别则是企业通过广告宣传、公益活动、个性化服务等方式形成的。

整体而言,天然气产品之间并无太大差别。目前来看天然气产品的客观差别略微可以体现在物理状态(如管道天然气和LNG)、运输方式(如管道运输和船舶运输)等方面。主观差别方面,因为我国天然气产品主要由3大石油公司控制,且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所以各公司并不注重创造主观差异。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天然气产业上中下游一体化程度高,上、中游均为极高寡头垄断结构,下游为低集中竞争型结构。下面将具体分析如此市场结构的效率。

2 中国天然气产业市场绩效分析

市场绩效指在特定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成本、产品质量及技术进步等方面达到的最终经济成果。衡量市场绩效的指标包括产业资源配置效率、收益率、勒纳指数等。本文选择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作为考察市场绩效的指标。资源配置效率在实际应用中常使用利润率标准。利润指经济利润,而不是会计利润。但由于经济利润数据难以获取,在现实中一般用会计利润代替经济利润。利润率的一般公式为:

式中R表示税后资本利润率;M为税前利润;T为税收总额;E为自由资本。

从2011年税后资产利润率来看,中海油仅次于雪佛龙和埃克森美孚,居第三位,中石油、中石化资源配置效率较低(表5)。要全面考察市场绩效,有必要对3大公司获利能力进行分析,一般用人均净利润等指标来衡量,但考虑到净利润受税率、政策等外部因素影响,因而本文用人均天然气产量来衡量获利能力,这就减少了干扰因素。由于职工人数庞大,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中海油人均天然气产量位居后3位,分别为13×104m3、3.8×104m3、11×104m3。埃克森美孚的人均产量是中石油的10倍,中石化的36倍,中海油的12倍。总体上看,我国天然气产业市场绩效偏低。

表5 2011年国内外天然气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对比表

3 中国天然气产业市场结构优化构想

根据“结构—行为—绩效”理论即SCP(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理论,为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或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笔者将就天然气产业上、中、下游市场结构优化分别提出建议。

3.1 上游环节

1)天然气勘探开发不具备自然垄断性,应该促进企业间的有序竞争,降低进入门槛,打破因政策等因素带来的垄断。为了避免乱开乱采,又应设定“最低准入标准”,该标准应当包括注册资本、专家人数、技术安全、环保等方面的限制。例如相关研究机构就提出民营企业进入勘探开采环节的注册资本至少要达到100亿元[11]。

2)要将天然气勘探开发进行区块划分,借鉴美国等国家经验,实行租赁招标制度,对探矿权、采矿权等进行公开招标。同时建立区块收回制度,对于取得区块但长时间未进行开发或开发但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企业,收回其勘探开发的相关权利。

3)基于我国油气生产企业长期存在“重油轻气”的现象,最好对油气勘探开发企业进行油气分离改革,分别建立天然气勘探开发事业部和原油勘探开发事业部。如果阻碍较大,则至少应该在财务上独立进行核算。

3.2 中游环节

1)由于管道运输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性,过度引进市场机制,将造成管道重复建设,因此建议将天然气纵向一体化企业进行拆分,设立一家独立管道运营公司,负责全国主要管道的建设、维护和运营,避免捆绑式销售,增强市场活力。

2)设立专门的管道监管委员会,对独立公司进行监督[12]。监督范围主要包括管道建设是否合理、客户使用管道的费用是否符合市场标准等。

3)制定管道使用强制准入制度。管道公司应该无条件向上游生产商和下游配售商开放,不得对同种需求者进行价格歧视。

3.3 下游环节

1)虽然不少国家在配送环节是多家公司竞争经营的,但考虑到目前我国地区的市场容量并不足以维持多家公司的生存,应当由一家地方配售公司进行经营,同时为避免独家经营带来的低效问题,应建立区域运营效率评价机制,对不同地区的经营效率进行比较,取消经营不善公司的经营资格。

2)天然气配售环节具有明显的竞争性质,应当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甚至外国资本进入该领域,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提高天然气配售环节的服务水平,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

3)推动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解决天然气价格倒挂问题,恢复市场供需状况对价格的决定作用[13]。在中游环节与上、下游分离后,下游价格变动能够有效传导至上游,换句话说,下游环节的市场化可以推动上游环节的市场化。

4 结束语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天然气产业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产业一体化程度高;上、中游高度垄断,进入壁垒高;下游低集中度竞争,价格市场化程度低。为提高中国天然气产业整体竞争力,对天然气上、中、下游市场结构分别提出了优化构想:上游,适当降低进入门槛、公开招标探矿权和采矿权等、分离油气业务;中游,设立一家独立公司经营管道、建立管道监管委员会、制定管道使用强制准入制度;下游,建立区域运营效率评价机制、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鼓励非国有资本进入。

[1]白雪峰,王宇奇.开放条件下中国石油产业集中度初探[J].科技与管理,2003,22(6):7-9.BAI Xuefeng,WANG Yuqi.Chinese oil industry market concentration of open conditions[J].Sci-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03,22(6):7-9.

[2]王俊豪.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6-47.WANG Junhao.Industrial economics[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8:46-47.

[3]杨嵘.中国石油产业市场结构优化研究[J].财经研究,2002,28(4):50-57.YANG Rong.On market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for China’s petroleum industry[J].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02,28(4):50-57.

[4]李忠民,孙耀华.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石油产业分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1,27(1):53-58.LI Zhongmin,SUN Yaohua.Analysis on China’s petroleum industry based on SCP Theory[J].Journal of Lanzhou Commercial College,2011,27(1):53-58.

[5]周志斌,周怡沛.中国天然气产业链协调发展的基础、前景与策略[J].天然气工业,2009,29(2):1-5.ZHOU Zhibin,ZHOU Yipei.Foundation,prospect and strategy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natural gas industrial chain in China[J].Natural Gas Industry,2009,29(2):1-5.

[6]郑玲玲,梁海静.世界石油工业统计[R].北京: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10.ZHENG Lingling,LIANG Haijing.World petroleum industry statistics[R].Beijing: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Group,2010.

[7]钱兴坤.2012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13.QIAN Xingkun.The development report of oil and gas industry at home and abroad in 2012[R].Beijing: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Group,2013.

[8]刘毅军.产业链视角下的“气荒”解读[J].天然气工业,2010,30(1):119-122.LIU Yijun.An analysis of“gas famine”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 gas industrial chain[J].Natural Gas Industry,2010,30(1):119-122.

[9]刘毅军.中国天然气产业链“十二五”整体规划透视[J].天然气工业,2013,33(2):105-109.LIU Yijun.Perspective on the overall plan of a complete industrial chain in natural gas sector during the 12thFive-Year Plan in China[J].Natural Gas Industry,2013,33(2):105-109.

[10]李孟刚,蒋志敏.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7-38.LI Menggang,JIANG Zhimin.Industrial economics[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8:37-38.

[11]孔祥文.中国天然气产业规制改革研究[D].东营:中国石油大学,2006.KONG Xiangwen.A research on regulation to China’s natural gas industry[D].Dongy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2006.

[12]樊明武.我国天然气行业的垄断性与价格机制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6,26(6):139-141.FAN Mingwu.An investigation of monopolization and pricing mechanism on China natural gas industry[J].Natural Gas Industry,2006,26(6):139-141.

[13]胡奥林.新版《天然气利用政策》解读[J].天然气工业,2013,33(2):110-114.HU Aolin.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new-versionNatural GasUtilizationPolicies[J].Natural Gas Industry,2013,33(2):110-114.

猜你喜欢
壁垒集中度天然气
打破发挥失常的壁垒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新广告商:广告业周期性在弱化,而集中度在提升 精读
石油和天然气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清徐醋产业发展研究
煤炭行业未来在提高集中度
鱼与鱼缸
车易拍:二手车的壁垒是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