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洪梅 孙丰云
脑卒中患者早期强化躯干训练对后期ADL的影响
任洪梅 孙丰云
目的探求早期躯干训练对后期脑卒中患者ADL的影响方法以FIM〔1评分为标准我们把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例。第1组随机进行康复训练;第2组进行强化躯干训练。3~6个月后进行对比。结果2组躯干的控制能力均有所提高。强化组比第一组提高明显(FIM)。结论早期躯干功能的强化训练有助于躯干控制能力的提高。躯干功能的提高有助于患者在FIM评分中的自理活动、转移、括约肌的控制等方面的提高。因此早期强化躯干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后期的自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脑卒中;躯干训练;ADL(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躯干功能的训练对患者后期生活自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将2009年8月到2012年9月淄博市第八人民医院所康复的
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一组(常规组),第二组(强化训练组)。对第二组进行躯干功能强化训练。3~6个月后进行评估对比。强化训练组的FIM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2009年8月到2012年9月,在淄博市第八人民医院所康复的160例患者,符合我国对脑血管的标准诊断[1,2],病程在3~6个月。 我们把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例详情见表1,2。
表1 临床患者的常规资料
表2 两组训练前的得分情况
注:P>0.05
1.2训练方法常规组对躯干进行常规训练。强化训练组进行强化训练。
1.2.1卧位a.桥式运动b.向健侧翻身c.向患侧翻身d.半卧位 a.桥式运动:双手十字交叉握拳(患侧拇指在上)上举过头,双膝屈曲,双脚至于床上,臀部抬起(腰背肌)。b.向健侧翻身:双手交叉握拳上举过头,健侧上肢代动患侧上肢,健侧下肢至于患侧下面,靠健侧上下肢带动患侧向健侧翻身(两侧腹内外斜肌)。c.向患侧翻身:双手交叉过头,上肢左右摆动带动下肢向患侧翻身(两侧腹内外斜肌)。d.患者取半卧位,双手十字交叉握拳,前后摆动过度到长坐位(腹肌)。
1.2.2坐位a.作业疗法室内推滚筒b.作业疗法室内推磨砂板c.作业疗法室内挂彩盘训练 a.早期患者即坐为平衡1级患者,可在轮椅上,在OT桌前,双手十字交叉握拳,肘关节保持伸直,躯干可做前后的运动。b.坐位平衡2级的患者,可在磨砂板前,双手交叉握住磨砂板,肘关节保持伸直,躯干可做前后左右的运动。c.患者坐位平衡达2~3级,可在OT室内取无支持坐位,双手交叉握拳,用健侧拇指食指对指拿住彩盘,向前后左右挂彩盘。
1.3评价方法按FIM评价方法,把常规组和强化训练组的自我照料、括约肌的控制、转移、行走、交流、认知的得分作为观察指标。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训练后的得分情况
注:P<0.001
经过1~3个月的康复训练(平均68天),两组症状160例患者均有改善,其功能得分均有提高,但训练强化训练组明显高于常规组,详细结果见表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总分提高率训练组为101%;强化训练组为71%。〔提高率=(训练后得分-训练前得分)/训练前得分×100%〕。两组功能得分的提高率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
偏瘫患者是由于高位中枢(皮层功能)对低级中枢失去控制,从而存在于脊髓、脑干的原始反射,共同运动被释放出来。临床上常表现患侧肌张力高,平衡功能下降,各个肌群协调能力下降,患侧躯干能力下降。造成身体两侧不平衡,身体重心向患者偏移,致使稳定极限偏移,造成身体重心分布不合理,影响机体平衡功能[3]。80年代后期随着NDT技术在大陆的发展,我国对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已有近十几年的历史。康复训练内容多采用肢体功能训练,强调患者的主动性参与,但对早期躯干肌的控制训练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躯干作为身体的中心,是肢体活动的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整体躯干保持稳定是身体进行功能性活动的前提,以保证完成活动时保持在适当姿势的。研究发现,当强化躯干肌训练后,FIM得分提高幅度明显。其结果与国内外专家关于“人体一切抗重力活动均有躯干肌参与”的观点一致。没有一个稳固的中心,肢体只能以粗大模式进行运动[4]强化训练组有60多例患者FIM功能得分提高了3~20分以上,而常规组多数患者平衡功能提高<3~20分。说明躯干肌训练可以调动患者的潜力,调动其残存功能使其从小到大发挥更多的作用。在本研究治疗过程中还发现,当患者下肢肌力恢复3级肌力左右,患者家属常搀扶其练习行走,容易诱发患者形成典型的偏瘫步态,造成躯干异常姿势模式,会进一步影响患者下肢运动模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误用综合征发生。而强化躯干肌训练是为下肢功能动作恢复作准备,促使躯干稳定性和控制能力提高,从而提高患者ADL的评分。当机体受到外力作用或自身重心发生改变需要调整重新达到平衡时,是通过躯干侧屈肌、腹肌、腰肌的快速反应性收缩才得以实现的。平衡功能障碍是偏瘫患者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通过加强躯干肌训练可以提高偏瘫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ADL。综上所述,从躯干肌训练开始,更利于平衡能力的恢复。躯干肌训练应作为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予以重视。
[1] 美国物理医学会与康复医学会 1983.功能独立性量表.
[2] 王茂斌.偏瘫的现代评价与治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3] Franchignoni FP,Tesio L,Ricupero C,et al.Trunk control test as an early predictor of stroke rehabilitation outcome.Stroke,1997,28:1382-1385.
[4] Otto.D.Payton,et al.Manual of Physiotherapy.1st ed. London: Churchill Living stone,1989.11-15.
TheinfluenceofearlytrunktrainingtoADL(activitiesofdailyliving)oflaterstrokepatients
RENHong-mei,SUNFeng-yun.
DepartmentofRehabilitation,ZiBoTheZiboEighthPeople’sHospital, 255000,China.
ObjectiveSeek the influence of early trunk training to ADL(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of later stroke patients.MethodsTaken FIM score as the standard,16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Each group had 80 cases. Group 1 were give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randomly.Group 2 strengthen trunk training in addition.FIM score of 160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3~6 months later.ResultsThe trunk control ability were improved in both groups.The improvement of FIM score of group 2 were higher than group 1 significantly.ConclusionEarly intensive training of trunk function help the enhancement of trunk control ability.The enhancement of trunk control ability contribute to improving the patients’FIM score of self-care activities, transfer, and sphincter control. Early intensive trunk training on stroke patien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atients’self-care.
Stroke;Trunk training;ADL(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255000 山东省淄博市第八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