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瑞生 陈相银 贾王俊
▲益母草饮片
▲益母草植物
在妇科临床中,有一味中药医生会经常使用,这就是益母草。根据地方及相关书中记载,益母草也常被称为益母蒿、益母艾、红花艾、坤草、茺蔚等别名,这些别名在临床处方中也有时出现。现行中国药典中的记述,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其用药部位为益母草的新鲜或干燥的地上部分。鲜品宜春季幼苗期至初夏花前期采割;干品则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为宜,经晒干,或切段晒干后用于临床用药。
鲜益母草为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幼苗期无茎,基生叶圆心形,边缘5~9浅裂,每裂片有2~3钝齿。茎呈方柱形,上部多分枝,四面凹下成纵沟,长30~60cm,直径0.2~0.5cm ;表面青绿色;质鲜嫩,断面中部有髓。叶交互对生,有柄;叶片青绿色,质鲜嫩,揉之有汁;下部茎生叶掌状3裂,上部叶羽状深裂或浅裂成3片,裂片全缘或具少数锯齿。气微,味微苦。益母草夏季开花,常生长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等处。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干益母草茎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体轻,质韧,断面中部有髓。叶片灰绿色,多皱缩、破碎,易脱落。轮伞花序腋生,小花淡紫色,花萼筒状,花冠二唇形。
益母草经加工后,饮片呈不规则的段。茎方形,四面凹下成纵沟,灰绿色或黄绿色。切面中部有白髓。叶片灰绿色,多皱缩、破碎。轮伞花序腋生,花黄棕色,花萼筒状,花冠二唇形。气微,味微苦。
根据古今医药经验及临床研究,益母草性味苦、辛,微寒。善于归肝、心包、膀胱经。
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之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女性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疡肿毒相关病症。
附表:益母草与茺蔚子的临床用药区分
相关的益母草的应用,史料记载也有很多。《唐本草》:敷疔肿,服汁使疔肿毒内消;又下子死腹中,主产后胀闷;诸杂毒肿,丹游等肿;取汁如豆滴耳中,主聤耳;中虺蛇毒,敷之;《本草拾遗》:捣苗,敷乳痈恶肿痛者;又捣苗绞汁服,主浮肿下水,兼恶毒肿;《本草衍义》:治产前产后诸疾,行血养血;难产作膏服;《本草蒙筌》:去死胎,安生胎,行瘀血,生新血。治小儿疳痢;《纲目》:活血,破血,调经,解毒。治胎漏产难,胎衣不下……,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疳痢痔疾,打扑内损瘀血,大便小便不通;《本草求原》:清热,凉血,解毒。
在食疗方面,益母草也有很好的食疗效果。益母草泡红枣具有温经养血,去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血虚寒凝型月经后期者。
具体做法:将益母草、红枣分放于两碗中,各加650ml水,浸泡半小时。将泡过的益母草倒入沙锅中,大火煮沸,改小火煮半小时,用双层纱布过滤,约得200g药液,为头煎。药渣加500g水,煎法同前,得200g药液,为二煎。合并两次药液,倒入煮锅中,加红枣煮沸,倒入盆中,加入红糖溶化,再泡半小时即成。
根据用药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益母草、茺蔚子这两味药。益母草是以取新鲜或干燥的地上部分入药,茺蔚子则取其干燥成熟果实入药。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地上部分,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药材性状:呈三棱形,长2~3mm,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有深色斑点,一端稍宽,平截状,另一端渐窄而钝尖。果皮薄,子叶类白色,富油性。气微,味苦。性味辛、苦、微寒。归心包、肝经。活血调经,清肝明目。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目赤翳障,头晕胀痛等症。
由于同属于一个科属,有关的临床用药区分也应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