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振启 刘杰
冰片为常用中药,始载于《本草纲目》,原名“龙脑香”,因其白莹如冰,片状晶形,故名冰片。冰片的别名又称龙脑、结片。冰片的功效是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用于热病神昏、痉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等症。
冰片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树的树脂加工品,亦称“龙脑香、片脑、羯婆罗香、龙脑冰片”或“梅花冰片”。《中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来源为樟科植物--樟的新鲜枝、叶经提取加工制成。
龙脑冰片主产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婆罗州、南洋等地。龙脑冰片是由树干创口流出的树脂,遇空气结成团块,或砍下树干及枝条切成碎片后,用水蒸汽蒸馏,冷后即成结晶。
艾片主产于广州、株洲、南京、天津等地香料厂或制药厂。于霜降前几天,陆续采摘大风艾(艾纳香)的叶进行水蒸汽蒸馏。每日清晨选摘其叶放入木桶内,木桶先架于锅中,于木桶上严盖一光底锅,二锅内均盛冷水。地锅下加热,水蒸汽通过桶中的叶片至天锅的锅底,遇冷凝结成粉霜,用刀刮下,即为艾粉。将艾粉用“压榨法”榨取艾油,再用特制锅炉炼成结晶状冰块,经劈削即成艾片。
龙脑冰片呈半透明块状、片状或颗粒状结晶,直径1~7mm,厚约1mm,类白至淡灰棕色。气清香,味清凉,嚼之则慢慢融化。燃烧时无黑烟或微有黑烟。
艾片为半透明稍厚的片状结晶,亦如薄冰破碎样的片、块较均匀,大如豆瓣,纯白色,质略坚硬,无层纹,手捻不易粉碎,气清香,味微苦而辛凉,燃烧时有黑烟,无残迹遗留。
机制冰片(合成冰片)呈半透明的薄片状结晶,直径5~15mm,厚约2~3mm。白色,表面有如冰的裂纹。质松脆有层,可以剥离成薄片,手捻即粉碎,气清香,味辛凉,燃烧有黑烟,并有带光的火焰。
这几种冰片的规格以片大、色白、味浓香者为佳。
抑菌、抗炎作用体外实验表明,较高浓度的冰片(0.5%)有抑菌作用。合成冰片和天然冰片的抑菌作用相同。龙脑、异龙脑均有抗菌作用;并均能显著抑制大鼠蛋清性足跖肿胀;异龙脑对巴豆油耳廓肿胀亦有抑制作用。提示它们对液体的渗出和组织水肿等炎肿过程有抑制作用。
对妊娠的作用动物实验证明,冰片对早期妊娠无明显引产作用,对中晚期妊娠小鼠具有明显引产作用。有报告认为,冰片可作为抗生育药应用,选用阴道栓给药作为冰片抗生育的给药剂型,可提高生物利用度,增强其抗生育作用。冰片的阴道栓剂基质应用水溶性基质,并加适量表面活性剂,则有利于冰片的释放。
其他作用动物实验证明,龙脑和异龙脑均能延长小鼠的耐缺氧时间,比较而言,异龙脑的这一作用显著,龙脑则不显著。异龙脑提高小鼠耐缺氧的能力、使小鼠在缺氧状态下生存时间延长的作用可能与其脂溶性较大有关。冰片能影响肾上腺素受体活性,然而其是否与延长耐缺氧时间有关,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表明:冠心苏合香丸可使实验性心肌梗死犬的心率减慢,冠脉流量改善,心肌耗氧量降低,拆方分析,苏合香、冰片起主要作用。
▲合成冰片
龙脑、异龙脑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并与戊巴比妥产生协同作用,异龙脑的这一作用尤为显著。研究表明:冰片灌服后5分钟即可通过血脑屏障并蓄积在中枢神经系统。提示异龙脑、龙脑能延长戊巴比妥所致小鼠睡眠时间,其作用部位可能在中枢,异龙脑的脂溶性较大则更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发挥作用。
有报告指出,冰片应用于局部对感觉神经的刺激很轻,而有某些止痛及温和的防腐作用,可用于神经痛。局部刺激试验发现,使用龙脑、异龙脑为人用量的5~10倍,但刺激并不严重,提示龙脑、异龙脑可以考虑用作黏膜或肌注途径给药。冰片在黏膜和皮下组织均易吸收,在体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排出体外。正常人口服冰片1g,在24小时内排出葡萄糖醛酸结合物60%~100%。大鼠试验表明:葡萄糖醛酸内酯或葡萄糖醛酸钠有拮抗龙脑毒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