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不能代替中医,中医要发展就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
——北京医院中药房资深中药师肖耀军如是说。肖耀军认为,通过纳入医保报销、加强社会宣传等方式促进中医中药发展是对的,但不能使公众误以为生什么病都应该找中医吃中药。中医和西医各有各的优势,有些病需要西医治疗,有些病中医治疗效果更好。中医要想发展,就应该进一步认清中医中药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找准自己的位置。
▲“目前医改的核心矛盾是行政垄断资源和医疗资源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如是说。蔡江南认为,政府和行政部门一方面垄断了医疗资源,包括市场准入和医保资源的控制,另一方面又需要通过鼓励社会办医来解决供需矛盾。但如果政府对自己直接掌握的医疗资源不放手,民营医院就无法与公立医院平等竞争,社会资本就无法顺利进入医疗市场,医改目标就难以顺利实现。
▲“中医药专业需要特殊人才,因此,中医药专业学生的遴选,应该效仿艺术类专业,除了书面知识考核,还应加入实操考核。”
——北京植物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药资源鉴定委员会秘书长李京生如是说。李京生认为,中医与西医不同,需要很强的实践能力,中医药专业学生必须懂中药、识药材、会调剂,这些都对学生自身素质有较高要求,仅仅通过书面知识考核录取学生,很难保证学生素质。
▲“缺乏哲学理论修养是难以成就大医的。”
——中国传统医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李致重教授如是说。李致重认为,中医不仅是医学而且也是哲学,需要很深的哲学底蕴。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要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医,守住传统中医阵地并不断发展中医,既需要医术高明,又需要有较深的哲学修养。
▲“没有好医生,医院再多也没有用。”
——北京市鼓楼中医院京城名医馆专家兰金初如是说。兰金初认为,中国当前缺的不是医院,不是高端的医疗设备,而是缺少真正能为患者解除病痛、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好医生。因此,要想全面提高医疗水平,就必须努力培养衷心热爱医疗职业和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好医生。
▲“如果不是最有责任感的人做药监工作,药监工作一定做不好。”
——解放军306医院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吴久鸿如是说。吴久鸿主任以其切身体会认为,首都的药品市场秩序之所以能够在全国保持领先水平,根本原因就在于北京市拥有一支富有责任感的药监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