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镜,罗治华*,何光中,梁恩冬,罗启华
(1.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5;2.贵州喀斯特山乡牛业有限公司,贵州 镇远 557700)
肉牛在肥育过程中,其肥育效果不仅受营养水平、管理水平、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且与肥育牛的遗传基础有极大的关系。利用杂交改良后的本地黄牛作为肉牛是贵州省当前肉牛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西门塔尔牛因其具有体质强健,适应性强,乳、肉、役性能俱佳等优点,成为我国引种的主要对象之一,对我国各地的黄牛改良效果非常明显,其杂交后代牛群的生产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贵州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国外肉牛品种对本地黄牛进行了大面积的改良,杂交牛的数量每年增加20~30万头。为了提高杂交肉牛的育肥技术及养殖的经济效益,本试验以西本杂、安本杂和利本杂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杂交肉牛的育肥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
从喀斯特山乡牛业有限公司选取生长发育正常、健康无病、18~20月龄,体重280±15.8 kg的西本杂(西门塔尔牛×本地牛)、安本杂(安格斯牛×本地牛)和利本杂(利木赞牛×本地牛)各20头。试验于2012年2月开始,预试期15 d,试验分两个阶段,每个阶段3个月,每个阶段结束时称重,整个育肥期6个月。
日粮组成有混合精料、玉米青贮和酒糟。根据我国肉牛饲养标准(2004),并参考NRC肉牛营养需要,结合贵州肉牛常用饲料原料及饲料营养价值表配制日粮,试验牛日粮组成及营养成分见表1。
预饲期间对所有供试牛进行体内外驱虫、健胃、防疫。试验牛采用栓系舍饲的方式,每日喂2次,饲喂时间分别在上午8:30和下午6:00,每次投料少量多次,每次投料时间不少于0.5 h。饲喂方式为先精后粗,精料、青贮玉米、青草定量饲喂,逐日记录饲料消耗,喂后半小时饮水。每天刷拭牛体1次,并保持圈舍清洁干燥,观察试验牛的饮食及疾病情况。
表1 育肥期精料补充料配比及主要营养成分
1.4.1 育肥指标
试验期间,每3个月测定试验牛只体重1次,每次连续2 d(均在早晨饲喂前空腹进行),取两次重量的平均值为该牛的实际体重。每天记录添加的饲料量以及剩余的饲料量,由此计算出牛只实际采食饲料量和饲料报酬[1]。
1.4.2 屠宰指标
试验结束后,从每组试验牛随机选取2头杂交牛进行屠宰测定,测定指标有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大理石花纹、背膘厚度、高档牛肉重等,对测定的有关数据用生物统计方法统计分析处理[2]。
经过6个月的育肥,各组试验牛的平均日增重,饲料报酬情况见表2。由表可见,西杂牛的平均日增重最高,饲料报酬最低;利杂牛的日增重最低,饲料报酬最高。
表2 试验牛平均日增重及饲料报酬
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屠宰后,收集各部位肉块称重,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牛屠宰性能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1)西杂牛、安杂牛比利杂牛极显著提高了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和高档肉重(P<0.01),显著提高了净肉率和骨肉比值(P<0.05);(2)安杂牛比西杂牛显著提高了宰前活重、胴体重和高档肉重(P<0.05);(3)3组试验牛的大理石纹等级和背膘厚度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不同杂交肉牛均有较好的生产性能,可增加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在增重速度和饲料转化率方面,西杂牛的平均日增重最高,饲料报酬最低;利杂牛的日增重最低,饲料报酬最高。其原因与品种的遗传因素有关:西门塔尔牛出生重大、个体生长发育快,其杂交后代的平均日增重速度、饲料转化率等要高于其他杂种牛[3]。
屠宰率和骨肉比值是肉牛屠宰性能的重要指标,与产肉量密切相关。高档牛肉在国内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本试验中的高档牛肉主要包括牛柳、西冷、眼肉、肩肉、胸肉,其剪切力值在3.62 kg以下,大理石花纹在3级内。本次试验中,西杂牛、安杂牛比利杂牛极显著提高了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和高档肉重(P<0.01),显著提高了净肉率和骨肉比值(P<0.05);大理石花纹受品种、年龄、营养水平的影响,等级越小,花纹越丰富,本次试验中3组试验牛的大理石纹等级差异不显著(P>0.05);本次屠宰试验中的各项指标,以利杂牛最差,安杂牛组的效果最佳。由此说明,采用安格斯牛作为父本进行改良本地黄牛在产肉性能上效果明显[4,5]。综合分析,根据目前粮肉比价和贵州粮食人均占有量实际情况,建议在本省饲养条件好的地区或规模养殖场推广选择西杂牛和安杂牛的架子牛进行肥育,充分利用当地的粗饲料资源,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适时屠宰。不仅肉质好,屠宰率高,而且饲料利用率高,生产周期短,能显著提高肉牛的出栏率和经济效益。
[1] 杨绪林,彭兵,田清兵,等.湘西黄牛与西本杂牛体尺体重测定比较[J].湖南畜牧兽医,2007(5):23-24.
[2] 杨贤钦,李铭,陆维和.西门塔尔牛改良广西本地黄牛的效果 [J].广西畜牧兽医,2008,24(4):233-235.
[3] 刘波,陈宏,兰先勇,等.秦川牛及其杂种牛生长性能及杂种优势研究 [J].中国畜牧杂志.2006,42(15):1-4.
[4] 田生花,何成伟,夏玉芬.不同能量水平日粮对肉牛产肉性能和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 [J].畜牧与兽医,2010,42(7):43-45.
[5] 朱蕾,张志胜,李海鹏.中国西门塔尔牛不同部位肉品质评定[J].中国畜牧兽医,201138(3):217-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