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桂冬
(台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更高要求三个层次,并指出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专家们又提出大学英语应从通用英语向专业英语转型。但是,在制定和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时,专家、教育管理部门往往从学校、教师层面入手,“忽视了对作为教育主体的大学生学习的研究,忽视了从教学的本源上去解决教学效果的问题”。[1]“在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是语言课程设计和实施不可或缺的步骤”。[2]19通过分析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主观需求和客观需求,找出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大学英语的改革才能避免盲目性,才能找到切合本校师生实际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起到对症下药、事半功倍的效果。
需求分析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了外语教育领域。Richards认为“在教育领域,需求分析是指了解、分析学习者学习需求的过程”。[3]West认为“需求分析是了解目标情景中学习者对目标语言的需求情况和学习者如何以最佳方式掌握目标语言”。[4]Brindley把需求分为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客观需求指学习者的年龄、性别、教育背景、目前的外语水平、将来要从事的职业等,主观需求指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期望等。[5]Hutchinson,Water把需求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目标需求包括必学知识、欠缺知识和想学知识,学习需求包括学习条件、学习者已有知识和技能、学习策略、学习动机等。[6]束定芳把需求分为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2]20虽然不同学者对需求分析的定义和分类持不同的见解,但它们的内涵没有本质的区别。从内容上看,需求分析主要包括目标分析和学习过程分析。目标分析主要指学习者在课程结束时应达到的语言目标,学习过程分析指学习者当前的外语知识和水平、个人愿望、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等。在国外,不同的学者还提出了不同的需求分析模型,如Munby的目标情景分析模型,[7]Allright的目前情景分析模型,[8]但“Munby的分析模型过于复杂、过于以学生为中心、过于局限;Allright的分析模型却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个性文化的作用”。[9]19Hutchinson&Water的需求分析模型提供了需求分析的步骤和方法,包括目标情景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成为了二语习得中记载最多的模式”。[10]在国内,夏纪梅提出了外语课程设计的需求分析模型,[11]王海啸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设计的需求分析框架。[12]陈冰冰对国内外的需求分析研究进行了述评。[9]18陆秀英、王雅丽通过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需求的分析,提出了模块化后续课程设置的实施方案。[13]崔景珍以不同的学生为对象,调查研究了他们的英语学习需求情况。[14]
(一)调查对象。本次研究随机抽取了本校2011级非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A型班190名学生和B型班19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共380名,其中文科学生196名,理工科学生184名。他们即将完成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比较具有代表性。发放问卷380份,回收365份,其中有效问卷319份。
(二)调查目标。本次研究旨在了解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情况,以及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满意度情况,以此发现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学习期望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之间的差距,明确今后大学英语课程及教学改革的方向。
(三)调查工具。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结合教师课堂观察的情况,参照Hutchinson&Water的需求分析模型以及国内相关研究自行设计。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关于学生的背景,包括专业、英语分班班级、性别和四级考试成绩。第二部分关于学习需求调查,涉及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和态度、学习目的、学习策略,语言技能需求、对英语教学的期望、学习者对教学现状与课程的看法六个层次的内容,共31题,其中16题为单选题,15题为多选题。
(四)调查结果分析。问卷回收后,用Excel对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频次统计(统计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计算出每个选项的频数和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如下:
1、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和态度。调查显示,学生对大学英语的重要性持比较一致的看法,27.7%的同学认为大学英语这门课非常重要,55.7%的同学认为比较重要。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学生充分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并对学习英语表现出比较积极的态势。调查中47.2%的同学愿意在两年大学英语学习结束后继续学习英语的拓展性课程,不愿意的同学只有24.5%,还有28.3%的同学不知道自己是否会学,主要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将来的职业是否与英语有关(占70.0%)。调查数据表明,大学英语尽管是一门公共必修课,但学生对其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对开设高年级英语后续选修课程表现出一定的需求。
2、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目的。兴趣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在大学英语学习兴趣方面,46.7%的同学比较感兴趣,42.3%的同学兴趣一般,11.0%的同学不感兴趣。从数据来看,半数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不够强烈。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自身英语水平、教师的英语水平、授课方式、课程内容、课程难易度、教师的人格魅力等多种因素影响。该项调查中频次比例和首选比例最高的是教师的授课方式(频次比例:74.3%,首选比例:48.6%)和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频次比例:63.6%,首选比例16.9%)。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学生英语学习目的调查结果(见表1)显示,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占64.3%)和将来工作的需要(占58.6%),还有48.9%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40.8%的学生是为了通过学业考试。但从选项的排序来看,首选比例最高的是将来工作的需要(占37.6%)和通过四六级考试(占22.9%)。基于这样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习中最为关注的自然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占79.6%)(见表2)。调查结果显示,社会需求和应试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直接动力,学习英语的动机具有明显的功利性,是比较短暂的,这种工具性动机决定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是比较被动的学习。随着社会对外语人才应用能力要求的日益增加,教师如何以四六级考试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导向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表1 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目的调查结果
表2 学生英语学习关注点调查结果
3、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需求。学生学习上的期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欠缺知识。总体上看,大部分同学期望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水平,48.4%的同学这种期望比较迫切,42.7%的同学有时迫切,8.9%的同学不怎么迫切。表现在具体的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上,学生对提高听说能力有着迫切的需求(见表3),75.5%的同学最希望提高听力,92.8%的同学最希望提高口语,把这两项作为提高语言技能首选的比例很高,分别是49.2%和41.7%。这说明了学生非常重视语言交际能力,也反映了学生听说能力的欠缺。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机会,加强学生语言的输出,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表3 学生最迫切的语言技能需求调查结果
4、学生对教学方面的需求。学生对教学方面的需求主要包括学生对教材、课堂教学、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需求。教材是学生语言输入和教学内容的重要来源。调查显示学生对教材的需求比较集中,几乎一致认为教材趣味性、实用性非常重要,分别占97.8%、98.9%。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部分,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课堂教学内容(见表4),75.1%的同学希望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59.6%的同学希望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这与上文提到的学生对听说技能的强烈需求和学生学习目的的社会需求性是一致的,反映了学生对英语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重视。尽管调查中学生对培养学习策略的需求只占19.9%,但下文关于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学习策略的具体使用情况不够理想,这从侧面反映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缺少反思和调整,即元认知策略比较缺乏,这需引起教师的注意。学习策略的缺乏必然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得56.2%的同学希望课堂上教师重点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反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薄弱。
表4 学生对课堂教学重点内容的需求调查结果
在课堂教学方式上,绝大多数同学(83.6%)期望轻松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调查显示学生对于课堂的趣味性要求较高,表现在具体的课堂活动组织方式上,最受欢迎的是观看英文电影或录像(87.1%)、其次是语言游戏(40.3%)和角色扮演(34.3%)。这与学生课余的英语学习内容主要是看英文影视(70.8%)是相一致的。但是根据平时的课堂观察和学生的交流,大部分学生承认看英文电影主要是为了娱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学习资源。对于播放教学课件、复述或个人报告,学生认为比较单调枯燥,对于辩论、主题讨论的课堂活动,学生又认为太难而影响活动效果,这几项的选择频次比例都低于16%。
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方面,学生的需求表现出比较集中的态势(见表5)。55.8%的同学希望开设基础英语必修课,同时开设英语拓展课程选修课。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基础英语非常重视,但同时又不满足于基础英语课程的学习。调查中有47.2%的同学愿意在两年大学英语学习结束后继续学习英语拓展性课程,但在课程的选择上表现出集中的态势,大多数同学(62.7%)选择语言应用类课程,而且首选的比例最高(49.0%),选择语言技能类的占19.1%,选择语言文化类的占20.7%,选择专门用途英语的占14.0%,选择考试类英语的占18.8%。调查数据表明学生比较注重英语的实用性,也说明了他们的英语学习受社会需求的影响。在以后的课程设置改革方面,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
表5 学生对英语课程设置的需求
5、学生的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学习策略是决定学习成败的关键。“调查学习策略是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的重要手段”。[15]调查表明13.8%的同学有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遗憾的是46.4%的同学虽然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从中收效不大。还有26.0%的同学没想过英语学习方法,13.8%的同学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没能找到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影响学习效果。这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另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学习反思能力和调整能力比较薄弱,元认知策略比较缺乏。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主要途径是课堂上听老师讲解(71.2%)、收听英语新闻和观看英文电影(63.0%)和大量做习题(34.2%)。而学生课余英语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看英文电影(70.8%)、听英文歌曲(59.7%)、完成作业(56.6%)、背单词读课文(42.1%)和做考试题(30.5%)。这两项的调查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对英文影视的浓厚兴趣,但多少带有娱乐性质。另一方面,学生因为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他们的学习依赖于老师,局限于课堂、教材和试题,缺乏主动的、参与式和自主式的学习,是比较被动的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调查印证了这一点。调查中61.8%的同学认为自己的两年英语学习没学到什么,他们认为主要原因是在英语学习方面投入不足(频次比例83.8%,首选比例57.9%)和缺乏兴趣(频次比例70.6%,首选比例25%)。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尤其是元认知策略,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监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满意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满意度调查可以了解到学生学习中的客观需求与主观需求之间的差距。总体上,3.8%的同学认为两年的大学英语教学能够使他们达到所期望的目标,27.5%的同学认为基本能够,24.1%的同学认为不能够,而44.6%的同学不知道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这反映出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之间还有差距。从教学的具体方面来看(见表6),学生对目前大学英语的教材、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满意度不高,比较满意的同学不超过20%,大多数同学都是基本满意,说明大学英语教学改进的空间很大,尤其是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70.6%的同学认为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不能满足他们“以英语为工具交流信息”的需求。这再一次证明学生对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强烈需求,以及当前英语教学对学生这一能力培养的不足。
表6 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满意度调查结果
“Sterick(1971)认为,外语教学只有充分体现与学习者学习需求的相关性、同时具备完整性(指教学能较完整地包含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有用性(能让学习者学以致用)、满意性(让学习者感觉到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才有优势来施加对学习者的影响”。[16]学生的学习需求分析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依据和“航标”。
(一)优化课堂教学,丰富课外活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虽然“将来工作需要”和“通过四六级考试”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但是教学不能以学生的这一需求为目标而变成应试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学习与考试的关系,并以考试为契机,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变工具性动机为融合性动机。调查显示,课堂教学是学生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主要途径,而且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授课方式有最大关系,“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老师也是最受欢迎的老师。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生语言实践机会,注重师生互动,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满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增加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教师课余开辟英语学习策略和英语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报告会,自编班级英语报、建立英语网络交流平台等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和补充。学校还要组织英语角、英语俱乐部、英语话剧表演、各种形式的英语比赛(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朗诵比赛、影视模仿比赛)等,给学生充分提供语言运用和实践的机会,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加强语言输出,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学生对听说技能有着强烈需求,迫切希望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多数学生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不能满足用英语进行交流的需求。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前提和关键,但是输入只有经过理解消化和不断的输出实践后才能内化和掌握。大学英语课时非常有限以及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往往会重输入轻输出。现代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他们希望有一个舞台可以展现自己,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才能。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语言交际活动,在语言输入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语言输出,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知和元认知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是对语言学习产生最直接影响的两大策略,认知与元认知策略的培训有助于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17]调查发现学生学习策略意识薄弱,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比较匮乏,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传授学习策略知识,根据学生自身的水平和学习特点帮助他们正确使用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学习中自我监控和调节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元认知策略水平,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学生的英语学习目的受社会需求的影响,带有功利性。学习中他们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因此,课程设置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校的教学条件,可能的话,可以按学生的课程需求进行编班授课,开设基础英语课程和拓展性课程,多开设英语应用类课程以满足学生在实际交流与生活中的语言应用需求。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
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改革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全面了解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通过英语学习需求的调查研究,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基本情况有了清晰的了解,发现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要改进的环节。本次调查仅仅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没有涉及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对大学英语需求的看法,也没有涉及英语的社会需求分析,但它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行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需求之间的差距,虽然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它为今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潘懋元.《学习风格与大学生自主学习》书评[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95.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Richards,J.C.et al.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Z].London:Longman Group UK Limited,1992:304.
[4]West,R.Needs Analysis in Language Teaching[J].Language Teaching,1994(1):1.
[5]Brindley,G.The Role of Needs Analysis in Adult ESL Programme Design[A].R.K.Johnson (ed).The Second Language Curriculum[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63-78.
[6]Hutchinson,T.&A.Water.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1-183.
[7]Munby,J.Com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1-240.
[8]Allright,R.Perceiving and Pursuing Learner’s Needs[A].M.Geddes&G.Sturtridge (ed.) Individualisation[C].Oxford:Modern English Publications,1982:24-31.
[9]陈冰冰.国内外语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7).
[10]黎明.国内英语教学需求分析研究综述[J].考试周刊,2011(14):92.
[11]夏纪梅,孔宪辉.外语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初探[J].外语界,1999(1):26-31.
[12]王海啸.个性化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设计中的需求和条件分析[J].中国外语,2004(1):23-28.
[13]陆秀英,王雅丽.基于需求分析的模块化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0(6):174-176.
[14]崔景珍.关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需求的调查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2):106-109.
[15]王志茹.大学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实证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2):36.
[16]王斌华,刘辉.大学英语学习者学习需求调查及其启示[J].国外外语教学,2003(3):37.
[17]李秀萍.词汇学习中的认知与元认知策略培训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