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丽 魏统朋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教学实践中围绕这五个基本目标及其发展目标,现在很多学校根据《纲要》精神,实行学生“三自主”选课,两个学年学习不同的体育项目,取得一定的成功,但经过多年的一线教学发现,很多女大学生体育几乎是零基础,排球也不例外,在青岛农业大学2011级女生排球专项课的学生中抽取96人调查,在上大学之前从未接触过排球的学生有70人,占72.91%,有12人在体育课中曾偶尔接触过排球,有7人上体育课经常“玩”排球,但没有老师或者专业人员指点,有5人在中考时考过自垫球,只有2人参加过班级之间的比赛。而大学每周一次体育课,还有身体素质的测试,使得练习时间受到限制,所以经过一年的排球课学习,部分学生在技术动作的学习中存在很大的难度,教学比赛更无从谈起,学生享受不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甚至部分大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恐惧心理。为改善这一现状,减少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的难度,根据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在每节体育课准备活动或者基本部分中融入“球感”练习,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增加触球次数和时间,而“球感”的建立是多次重复练习的结果[1]。课堂中融入“球感”练习对学生掌握排球技术、教学质量有何影响,本论文予以研究。
2.1 研究对象
青岛农业大学2011级排球选项课的女生。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收集有关“球感”“球性”等方面的论文资料及相关专著,为论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2.2 实验时间与方法
时间:2011年8月20日到12月23日,共36学时。
方法:采用组间比较设计,以检验两组间的差异,在青岛农业大学2011级排球选项课中随机抽取2个班级共56名女生(每班各28人)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为使两组的原始条件相同,实验前对两组进行了身体素质(仰卧起坐、800m、100m、立定跳远和前抛实心球) 测试和排球专项技术(自垫球和传垫球)的达标测试(因多数学生排球技术没有基础,故仅计算击球数量)。结果表明,原始条件差异均不显著,基本均等,并随机确定一组为试验班,另一组为对照班。实验中,对照班采用传统跑步、徒手操和游戏等进行准备活动,实验班根据学习内容采用相应的球性练习进行课的准备部分。实验班和对照班均由笔者任教。
实验步骤:实验班与对照班均按青岛农业大学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上课。从第1次课正式实验,到学期技评、达标止,共进行36课时,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学条件一致。
测试方法:为避免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聘请青岛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球类教研室其他教授排球的4个教师(教龄均在9年以上)为主考,按照青岛农业大学女生排球专项课考试方法与规则要求,两班学生打乱顺序、同时、同场进行,每名学生的得分为主考所给分数的平均分。
2.2.3 数理统计法
根据测定所得的原始数据,采用SPSS软件18.0对所有的数据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3.1 “球感”练习对于女生掌握技术的意义
高校体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最终发展成为具有运动能力、具有运动素养、具有高度参与运动热情的体育人。熟练地掌握可以参与运动所需的技术,理解并在活动中可以合理地运用战术。排球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没有全面、熟练的技术为基础,战术就无从谈起[2]。若要很好地掌握排球技术,需要一定的“球感”,“球感”是球类运动员对球的特性的感知能力。它是球类运动员具有的一种特殊的专门化知觉,这种知觉是比较精细的、分化了的综合性知觉[3],从排球教学的角度来讲,“球感”是指学生对排球的专门化知觉,它体现在触球瞬间身体击球部位和球吻合,击球动作和来球节奏合拍,“球感”实质上是学生协调性、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身体控制等方面的综合体现[1]。
3.1.1 感知球性,为学生学好技术打下基础
良好“球感”的形成是建立在多次触球的基础上的,任何与球有联系的练习都能练球感,多练多触球是提高球感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对水平较低的运动员,触球次数对球感更为重要[4]。此道理对于初接触排球的学生同样适用,所以在教学中有目的使学生多接触球,提高学生对球的重量、体积、弹性等的感知觉,准备活动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有球练习,让学生体验手与手臂的皮肤感觉和肌肉的精细用力感觉,去感受、体会排球的形变与弹性、速度与冲力等方面的变化,初步形成对球的判断与感受力,为学好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3.1.2 利用视听觉训练,提高学生对球的判断能力
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排球各种技术动作都是球在空中飞行时完成的,且完成技术动作时间短促,所以,排球各项技术动作是以时间、空间特征的感知能力为基础的,对于来球做出准确的判断是完成击球动作的前提,准确的判断主要依靠视觉和听觉的感知力和观察力获得,在教学课堂中加强学生视听觉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球的判断能力,为下一步的击球奠定良好基础。
3.2 实验前测试结果与分析
为了将球练习形式应用于普通高校女生排球选项课教学中,研究球感练习对学生专项学习成绩的影响,提高实验效度,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了身体素质和专项测试。(见表 1)。
本实验选取了我校体育课学生身体素质测试项目作为研究对象的身体素质项目,把实验班和对照班五项身体素质和总成绩进行T检验,均没有差异;并按照青岛农业大学女生排球专项课考试方法与规则要求对两班自垫球和两人传垫球进行测试,发现两班学生有基础者较少,技术测试无法进行,故只进行了数量测试,结果发现,两班学生自垫球和两人传垫球技术差异不显著,且标准差差异较小,说明本实验研究对象身体素质和排球技术基础一致,符合统计学分析条件。
表2 实验后学生自垫球、传垫球技术成绩比较表
3.3 试验后测试结果与分析
根据青岛农业大学女生排球专项课考试方法与规则要求,自垫球和两人传垫球均是30分,自垫球50为满分,每个球0.4分,技术分10分;两人传垫球10个来回为满分,一个来回2分,技术分为10分,专项得分为两项技术累加换算成百分制。
由表2和表1数据对比发现,经过一个学期的排球专项课学习,无论是实验班还是对照班的学生排球技术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自垫球实验班由原来的8.71个到现在的42.36个,对照班由原来的8.82个提高到39.68个,两人传垫球分别由原来的2.50个和2.57个提高到了8.50个和7.68个,说明教学效果均比较好。
实验班和对照班相比较,也存在差异,自垫球数量差异不显著,但自垫球技术得分差异非常显著,自垫球总得分差异显著;两人传垫球数量差异显著,技术得分和总得分差异非常显著。排球总得分差异非常显著,说明加入球感练习对于学生学习排球技术有较好的作用。对于自垫球数量差异不显著与自垫球本身的技术特点有关,因为自垫球不需要他人配合,对学生脚步移动和技术要求不高。
因为“球感”练习始终与基本技术学习同步进行,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基本技术的掌握,还能加强学生的控球能力。在学生没有掌握技术动作之前,加入单手或单臂击球和抛接空中球等球感练习形式,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击球的力量、方向、弧度和落点,同时对提高学生球感能力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若要掌握排球的运动技能,必须经过多次反复练习才能形成正确的运动技术动力定型。由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不易长时间地专注于一种活动上。因此,单调重复某一种动作,往往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抑制大脑皮层活动,影响教学效果。在技术动作复习阶段,实验班加强控球的方向、角度、力量、速度等因素的多种练习方法,使学生大脑皮层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良好状态,积极学习各种排球基本技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技术较熟练阶段,实验班采用一些竞争性和对抗性较强的球感练习手段,使学生各项基本技术的发挥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能做到运用自如、随心所欲,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控球能力。
4.1 “球感”练习符合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排球运动技术的积极性,较好地促进学生排球技术的掌握和提高。
4.2 “球感”练习方法易于操作、简单有效,为普通高校排球专项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但因实验时间短,有些不足仍需改进。
[1]陶利.利用准备部分培养学生“球感”的方法初探[J].山东体育科技,1999,(3):62.
[2]体育院校通用教材.排球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余彬.对篮球运动员球感理论的分析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574-1575,1578
[4]钟前涓,卢亮球,高玉花.排球运动员“球感”特点、作用及其培养途径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3):39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