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生物护创膜在小儿浅Ⅱ度烧伤换药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3-10-14 05:36梁新蕊张玲娟冯苹吕开阳薛美琴
军事护理 2013年14期
关键词:换药无菌创面

梁新蕊,张玲娟,冯苹,吕开阳,薛美琴

(1.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护理部,上海 200433;2.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烧伤ICU)

国内统计数据[1]表明,小儿烧伤住院病例占整个烧伤住院病例的26.95%~48.16%。小儿烧伤多见于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以0~3岁最为常见,严重程度以轻、中度为主[2],临床通常采用保守治疗,创面换药是主要治疗措施之一。疼痛是换药过程中对患儿影响最大的不良刺激,患儿对于疼痛无法用语言表达,常对换药带来的痛苦产生强烈的恐惧、抗拒、哭闹,影响医疗护理措施的有序进行,容易造成烧伤创面愈合延迟、后期瘢痕增生、瘢痕挛缩、色素形成等,影响预后。为确保患儿的正常治疗和改善预后,加强小儿烧伤换药中的疼痛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菌生物护创膜在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和愈合质量方面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在烧伤创面,疗效确切[3]。我院烧伤重症监护室(burn intesive care unit,BICU)运用湿性愈合理论,采用无菌生物护创膜进行创面换药,缓解患儿的疼痛,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便利抽样法选取长海医院收治的浅Ⅱ度烧伤患儿58例,其中男41例、女17例;年龄为6个月至3岁,平均(1.23±0.86)岁。烧伤原因:热水烫伤47例、热油烫伤5例、火焰烧伤6例,所有患儿烧伤深度为浅Ⅱ度,烧伤面积为15%~30%。所有患儿烧伤后即入院治疗,受伤至就诊时间<1h,未曾行院前任何急救措施。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烧伤面积、入院时疼痛评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儿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患儿一般资料[N=58,n(% )]

1.2 方法 所有患儿换药时,均需彻底清洗创面污垢、祛除水疱表皮、暴露基底,再用0.05%醋酸氯己定溶液反复清洗2~3次。观察组患儿选用无菌生物护创膜直接贴敷于创面,覆盖范围超过创缘2~3cm。伤后第1周,每2~3d拆开外层敷料观察生物膜有无渗液、移位及创面感染;第2周,观察生物膜干燥后即不予任何处理,直至生物膜自行脱落、创面封闭、基本愈合。对照组患儿创面涂抹1%磺胺嘧啶银,再用无菌纱布包裹。伤后第1周,每2~3d重新采用上述方法换药1次;第2周,根据创面修复情况,每3~4d换药1次,直至创面封闭,基本愈合。

1.3 判定指标 采用FLACC量表评估两组患儿的疼痛情况,换药时即时测量,换药后测量频率为1/4h。FLACC量表[4]主要用于2个月至7岁小儿疼痛的评估,主要包括表情(face)、肢体动作 (legs)、行为 (activity)、哭闹 (cry)和可安慰性 (consolability)5个内容。每一项内容按0~2评分,总评最高分数为1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以的形式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为烧伤患儿换药治疗时、每间隔4h进行疼痛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疼痛评估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2)。

表2 两组患儿疼痛评分比较(n=58,)

表2 两组患儿疼痛评分比较(n=58,)

组 别 换药时4h 8h 12h 16h 20h 24h观察组(n=29) 5.62±0.865.41±0.685.24±0.954.31±0.974.41±1.053.38±1.502.69±1.07对照组(n=29) 6.28±1.036.14±0.955.90±1.084.90±1.055.14±1.224.24±1.303.69±1.26 t-2.624 -3.326 -2.451 -2.215 -2.424 -2.341 -3.260 P 0.011 0.002 0.017 0.031 0.019 0.023 0.002

3 讨论

烧伤换药时采用传统的敷料具有操作简单和价格便宜的优点,但是它提供的创面环境差,无法保持伤口的温度和湿度,渗漏快速,需要频繁更换敷料,导致反复的疼痛刺激,更换敷料的同时会再次损伤和破坏创面,导致伤口愈合速度缓慢。而湿性愈合具有促进多种有益创面愈合的生长因子释放、保护创面神经末梢、减轻疼痛等优点。

3.1 无菌生物护创膜的作用机制 无菌生物护创膜取材于动物猪的腹膜组织,经消除抗原等一系列生化处理及病毒灭活制备。基本成分是以膜形态存在的胶原蛋白,保持了生物膜的基本结构,具有高稳定性、良好的柔韧性及透气性,能够与创面良好贴合,并能保护创面、减少渗出及换药次数、减轻疼痛,能有效防止感染并促进创面的愈合。

3.2 降低患儿换药时的疼痛 从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患儿换药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儿因换药频繁,常会产生恐惧心理,看到医护人员或听到声音时,即表现出哭闹、身体屈曲、腿踢动等疼痛反射。不仅增加了临床治疗的困难,还可能造成创面痂皮的破坏、影响换药的质量。观察组患儿换药时哭闹抗拒程度明显下降,能较好地配合医生换药,缩短了医生换药的时间,提高了医生的换药质量。

3.3 减轻患儿换药后的疼痛 吴悦维等[5]对患儿家属有关疼痛的调查显示,疼痛是患者家属住院期间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其关注度仅次于创伤康复问题,并且随着病情的好转与住院日的延长,疼痛关注的比例越来越高,由住院初期的55%左右提高到90%以上,充分说明疼痛管理应该是烧伤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观察组患儿换药后4、8、12、16、20、24h的各个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对照组患儿情绪低落、哭闹或沉默寡言;观察组患儿情绪比较稳定,且与患儿家属和医护人员有互动,在合理、有效控制患儿疼痛的前提下,患儿家属的焦虑和紧张情绪缓解,也极大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4 小结

本研究采用无菌生物护创膜对小儿浅Ⅱ度烧伤的疼痛管理进行了评估和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无菌生物护创膜的单次使用成本高,但是换药频次少,患儿疼痛控制好,医生的换药质量得到提高。传统换药方法换药尽管单次成本低,但换药次数频繁,患儿因疼痛、恐惧而哭闹抗拒,影响了医生的换药质量。总之,使用无菌生物护创膜可以有效控制烧伤患儿换药时的疼痛,提高患儿的配合度和医生换药的质量,从而加快患儿伤口愈合疗程,对降低患儿住院周期、提高家属的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作用,是临床上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1]李济时.小儿烧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10-112.

[2]徐敏,王国昌,罗生长.小儿烧伤135例临床特点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23):2421-2422.

[3]潘海燕,袁琴芳,宋厚梅,等.无菌生物护创膜治疗小儿面颈部烧伤的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9):1809-1810.

[4]陈梅芳.婴儿和儿童疼痛评估的FLACC量表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6):289-290.

[5]吴悦维,黄河,杨天德.超前镇痛在小儿烧伤治疗中的心理学意义[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5):358.

猜你喜欢
换药无菌创面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rn-bFGH(盖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银离子敷料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