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点”靓侗寨

2013-10-13 02:51吴文仙
当代贵州 2013年36期
关键词:侗寨侗族景区

文∣本刊记者 吴文仙

文化差异,是一个景区魅力和个性所在,创新景区发展理念、做足侗文化内涵是肇兴景区改版升级的核心竞争力。

9月28日,以“千年侗寨·醉美肇兴”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闭幕式暨第五届黎平·中国侗族鼓楼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在黎平肇兴侗寨举行。“升级改版”后的肇兴侗文化旅游景区首次闪亮迎客。

肇兴侗寨是贵州省继打造西江千户苗寨之后,推出的又一个民族文化旅游精品,景区全面开放后的2013年“十一”黄金周,游客人数达到33.02万人次,占全县旅游人数的50%。

千年古镇 旅游树精品

“我在云贵高原深处发现了一些人迹,一些炊烟,一些歌声,才在心头隐隐自问:这里,也许是归程?这是翠绿群山间的一个小盆地,盆地中间窝着一个几百户人家的村寨。村寨的房屋全是黑褐色的吊脚楼,此刻正朦胧着灰白色的雾气和炊烟。把雾气和炊烟当作宣纸勾出几笔的,是五座俏拔的鼓楼。 ”这是余秋雨先生到肇兴侗寨考察时曾经写过的优美文字,寥寥数笔就勾勒出肇兴侗寨的大体轮廓和秀丽景色。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延续着传统农耕文明的同时,也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积极保护和传承着传统的民族文化与生活方式,这是他们的立身之本和致富之源 。

肇兴侗寨旅游的起源点,可以追溯到1982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记者提姆·奥克斯(Tim Oakes)到肇兴进行为期3天的采访,后在美国出版“中国民族文化旅游”的相关书籍。

接下来的30多年,中国作家协会采访团、上海摄影协会采访团、人民日报采访团、日本摄影团、美国《八千里路云和月》摄制组等国内外团体以及专家学者先后到肇兴采访调研,加上各类主题活动的举办,为宣传和推介肇兴旅游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0多年来,在发展和保护并重的建设理念中,肇兴侗寨像一个初出深闺的少女,走进了世人的视野,也因此而获得了“鼓楼文化艺术之乡”、“全国首批十个民族民间文化重点保护工程试点单位”、“中国最美的乡村古镇”、 “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美誉。

“肇兴之于我,犹如一位年迈的母亲,经历着她容光焕发的惊喜,也经历着她衰老年迈的忧虑。 又如一位若即若离的情人,依恋着她的美丽,痛苦于她的沧桑。”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处长吴家贤对景区的发展如是说。

2013年,肇兴侗寨被列入全省重点打造的“100个重点旅游景区”之一,根据《肇兴侗文化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黎平县举全县之力积极推进景区“改版升级”,成立了以县长为指挥长的肇兴景区建设指挥部,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银行介入的方式搭建投融资平台,引导社会参与的形式,围绕建设国家5A级景区目标,打造肇兴侗文化旅游精品景区。

“虽然距离游客井喷式的繁荣为时尚早,距景区的扩容和业态的成熟还有一段距离,但肇兴景区能够有今天的模样,不知凝聚了多少高层决策,多少基层心血。我一直坚信,到2015年,贵阳至广州的高速铁路和肇兴至桂林的高速公路修通后,肇兴一定能焕发活力,光彩四溢。”作为肇兴建设的亲历者,吴家贤对肇兴侗寨的未来充满期待。

改版升级 旧貌换新颜

“久无人住的潮湿旅馆,漂浮在河道上的各种垃圾,日渐增多的钢筋混凝土砖房,总是让我感到不适。想快点回到城市里去。”两年前,北京游客李连旭到肇兴侗寨的时候,景区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曾让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无比纠结。

两年后再次来到肇兴侗寨,宽阔平坦的道路、优美整洁的环境、清澈见底的小河、修葺一新的民居,让李连旭赞不绝口:“踏着干净的青石板路,感受田园的诗情画意,住在干净便捷的旅馆,看着窗外的炊烟,聆听偶尔传来的歌声……这样的度假才是理想的状态。” 这一次,李连旭计划在这里住上半个月。

“游客不是学者,体验侗族文化的同时,在吃、住、行方面感到舒心、放心、便捷也是核心诉求。”来自北京的李延红说,“现在的肇兴与我八九年前第一次到的肇兴相比,景区景观、硬件设施、服务理念等发生很大变化。”

2013年以来,肇兴侗寨景区重点建设生态旅游步道、旅游观光公路、旅游厕所、旅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标识标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以及景区风貌整治、旅游业态培育、标准化管理等,从“食、住、行、娱、购、游”六要素全面提升景区的接待水平,打造侗族文化旅游深度体验区。

截至9月底,肇兴景区建设一期工程项目45个,投资4.6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6亿元,核心景区项目已基本完成。已完善归杩新区至肇兴侗寨景观带、民居示范点、游客信息服务中心、非遗中心、排污管网等旅游服务功能设施。

“今年整个街道都铺了青石板,晴天满地灰,雨天满地泥的情况已经没有了,可能也正因为这样,游客才愿意静下心来感受这里的美景与文化,我们收入自然也上去了。”肇兴侗寨经营店铺的陆艳阳,对景区环境改变带来经济收入的提升颇有感触。

“为了让肇兴景区更好的与外界对接,减少村民外出和游客进来的路途劳累,把原来进入景区的二级公路,改道对接现在的厦蓉高速和黎洛高速。” 吴家贤介绍,交通上的改变,使得原来从省会贵阳到肇兴10个小时的车程缩短为2.5小时,黎平县城到肇兴侗寨也从原来的3个小时车程缩短到现在半小时。

从“十一”黄金周首次亮相迎客以来,尽管设施设备不够完善,但处于景区核心的肇兴侗寨仍然人潮如织。

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一个面积并不大的船型寨子,如何进一步缓解接待压力,释放发展空间,也是肇兴景区改版升级面临的问题之一。

“重新打造的肇兴景区,打破了原来只有一个肇兴侗寨的局限,除了已经初现雏形的归杩至肇兴侗寨景观带之外,还将进一步发挥肇兴侗寨品牌效应,辐射到周边的村寨。”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副处长龙运培说。

深挖文化 理念促发展

在群山环抱的肇兴景区,进入侗族标志性的寨门之后,一路田园山色,风光旖旎。蜿蜒在群山之间的旅游公路,每100-200米的距离就有一座侗族风雨桥镶嵌在树林与田园之中,老人小孩或青年男女在风雨桥上乘凉、嬉戏,他们有的是本地耕作归来的村民,有的是徒步到此停歇的游客。这是扩容升级后的肇兴侗文化旅游景区,从原来单一肇兴侗寨扩建到周边侗寨形成的归杩至肇兴侗寨2.5公里的景观带。

“这里真是体验游的天堂啊!自驾游到这里露营应该也不错。”广州游客陈乐不禁感叹。进入肇兴侗寨,芦笙比赛、打花脸、“抬官人”等系列民俗活动更让游客兴奋不已。

“如果真有前世今生的话,当我第一次听到侗族大歌的时候,我就认定我的前世一定在侗乡,我还可能就是侗族的歌师。一首侗歌唤起我尘封已久的记忆。我是寻着梦,寻着歌来到这里的。”来自天津的张庆巍,是怀着对侗族大歌的景仰来到肇兴景区的堂安侗寨,并最终成为那里的女婿。

作为“音乐海洋”的黎平县,其拥有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琵琶歌、河歌、牛腿琴歌、耶歌等享誉全球。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肇兴景区不断加强民族文化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

除了侗族大歌的文化标识之外,肇兴侗寨还将拦门迎宾仪式、“抬官人”活动、行歌坐月、古法纺纱织布染布刺绣作坊、古法榨油作坊、古法侗银饰作坊、生态大米生产作坊、竹编作坊、古法木漆木器作坊、侗文化陈列馆等作为“十大文化亮点”,开发民族文化演艺项目,建立景区风情演出、大众娱乐演出等多种类的民族民间演出体系,让游客在景区尽情游览侗寨景观的同时,亲身体验侗家人的生活情趣。

“文化差异,是一个景区魅力和个性所在,创新景区发展理念、做足侗文化内涵是肇兴景区改版升级的核心竞争力。游客来这里是想体验一种和他们以前不一样的、健康休闲的、富有文化意境的生活方式。对于我们政府和群众来讲,就要思考如何在发展中传承文化,保护文化。认识到文化是我们的经济来源更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歌养心,也养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邓敏文说。

由此看来,文化与旅游“联姻”,才是景区转型升级的根本,在发展中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才是肇兴侗寨永葆生机的命脉。

猜你喜欢
侗寨侗族景区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试分析民族学视野下的侗族大歌
湖南省通道自治县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
作品赏析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九寨侗族斗牛赛事管理模式的分析
侗寨鼓楼传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