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万青,谢国成,蔡明春,陈远兵
(江华县植保植检站,湖南 江华 425500)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是由我国首先发现、鉴定和命名的危害农作物的病毒新种,系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由该病毒引起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现已成为南方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极大地威胁着我国的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江华县是湖南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重发区,为了探索该病的防治方案,2012年在湖南省植保站的指导下,采用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等6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并结合播前拌种及稻飞虱防治等措施摸索了一套针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技术体系,在江华县的试验示范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试验在江华县原种场进行,试验田土壤为河沙泥,肥力中等、排灌方便。供试水稻为川香优2号,全生育期120天;采用软盘育秧,抛栽移植,各处理管理水平一致。
供试药剂有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3%超敏蛋白微粒剂(湖南农大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香菇多糖水剂(又称多禧利,北京燕化永乐农药有限公司)、2%宁南霉素水剂(黑龙江强尔公司)、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又称优拌,加拿大龙灯公司提供)、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又称鑫飞,山东东台公司)。
1.2.1 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了3种不同的施药方案,每种方案又因供试药剂不同设计了4种不同的处理,加上空白对照,试验共设13各处理(详见表1),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39个小区,前期对应的秧田面积约为16 m2,与秧田对应的本田面积96 m2(秧田至本田一一对应),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各小区间筑小梗防止干扰,小区四周留2 m作保护行。
1.2.2 大田管理 所有处理均于5月10日播种;种子催芽露白后,称取“优拌”5 mL,与10 mL清水混匀,均匀拌干种子1 kg,凉干4小时后播种;3叶一心(5月22日)时按处理方案施药;6月1日抛栽到大田,6月15日大田用药,用药按处理方案另加井冈霉素、杀虫双防治纹枯病、卷叶螟;8月8日第二次用药防治飞虱、螟虫、纹枯病和稻瘟病;9月5日进行定案调查;9月6~7日田间小区测产,单打单晒,分小区称重,再折合成单位面积产量。
1.2.3 防效调查 病情定案后,一般于水稻乳熟期调查水稻发病情况,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查40丛,5点共查200丛,记录病丛数、病株数,计算各处理的病丛率、病株率及防病效果。若病情较轻,则整个小区全查病丛数。防效计算公式如下:
相对防效(%)=(对照区发病率-药剂处理区发病率)/对照区发病率×100%
从表1中可以看出,处理1~4(各单剂处理)的平均病丛率和病株率均比空白对照低,这说明几种抗病毒药剂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其中,处理1(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和处理2(3%超敏蛋白微粒剂)的综合防效显著比另两种抗病毒药剂好;从小区产量比较看,除处理4与空白对照相当外,处理1~3均比空白对照极显著增产,说明这4种抗病毒药剂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有利于提高产量;与其他处理方案相比,各单剂处理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较差,平均发病丛率和发病株率均比其他处理高,分别为34.38%和13.43%,相对防效分别为36.65%和57.64%。上述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各抗病毒药剂,对南方水稻黑条缩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但防治效果不显著。
处理5~8(播前先用“优拌”拌种预防,再结合抗病毒药剂防治的集成防控技术)的平均病丛率和病株率均极显著低于处理1~4(各单剂处理),分别为27.04%和4.80%,相对防效分别为51.31%和84.64%,产量也极显著高于处理1~4,平均产量在534.40~544.86 kg/667m2之间。这说明播种前采用“优拌”拌种可有效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为后期各抗病毒药剂的防治减轻压力,明显提高水稻产量。
处理9~12(播前先用“优拌”拌种预防,移栽前10天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 800液防治一次,最后在3叶一心和田间出现感病植株时采用抗病毒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控技术)在所有处理间防效最显著,平均发病丛率和发病株率均较低,分别为20.79%和4.22%;相对防效较高,分别为63.24%和86.38%;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9~12的平均产量在576.74~619.51 kg/667m2之间。这说明在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时,采用播前拌种剂预防、抗病毒药剂与长效稻飞虱抑制剂结合使用的综合防控措施,可以显著提高防控效果。处理9~12与处理5~8的相对防效差异不显著可能是与种衣剂的药效持久性有关。而长效稻飞虱抑制剂的使用,阻碍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传播途径,对防效起着巩固作用。
?
从表2中可以看出,4种抗病毒药剂对南方水稻黑条缩病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从相对防效比较看,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和3%超敏蛋白微粒剂的防效明显优于1%香菇多糖水剂和2%宁南霉素水剂。
试验结果表明:3种防治方案,以方案三的防治和增产效果较理想,而抗病毒药剂以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和3%超敏蛋白微粒剂的效果较明显,即播种前用“优拌”拌种(5 mL/kg),移栽前10天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 800液喷施一次,在3叶一心及田间出现感病植株时用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者3%超敏蛋白微粒剂1000倍液分别防治,可以有效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危害,保证水稻高产稳产。
[1]周国辉,温锦君,蔡德江,等. 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新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J]. 科学通报,2008,53(20):2500-2508.
[2]柳晓磊,李 鹏,蒙忠辉,等.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药效试验[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115-116.
[3]刘龙生,曾良贵,黄益国,等. 衡阳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及其防控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2012,(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