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广金 廖汝霞
(广西鹿寨县环境保护监测站 广西柳州 545600)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整个环保执法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监测的全过程需要严格依据国家出台的各项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分析方法,并且还要遵守分析检测程序和相关的质量管理要求。目前全国已有各级环境监测站2587个,监测人员近5万名,形成了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为中心,省、市、县环境监测站为区域监测力量的全国4级环境监测体系,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国家环境监测网,具备较高的环境监测能力[1]。
但随着国内外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变得更加突出,社会公众对环境监测公共服务能力的需求也进一步加大[2]。因此,分析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并合理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提升环境监测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环境监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下一步环境保护决策做出是否取得实效的基础性工作,日常监测和分析过程中对质量影响的因素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项主要因素。
监测布点是整个监测工作开展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监测布点常常受到周围因素影响而导致监测的结果失真,无法反映真实情况,如排污口所在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天气状况;一些精密的监测仪器设备容易受到布点周边的温度、粉尘等因素的负面影响而导致监测的数值不够精准;监测布点选取时。由于在实际监测工作无法做到足够的完美,上述因素的存在难免会对监测工作产生影响。
环境监测采样是监测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由于采样多在野外开展,受到外界条件变化大的影响,难以按预先规定的预案开展工作;此外,一些外在的因素如采样仪器的材质、采样的深度、样品的储存方案、采样量、采样频率的时间代表性以及采样的储存/运输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对采集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在样品分析环节,测试仪器、设备及分析软件系统等的灵敏度、精密度等都有可能对分析结果带来误差,如用分析天平秤量测试药品的质量时,由于分析天平本身的精度不同,难免会存在一些误差。再如采集水样分析其石油的含量,水样只能用玻璃容器采集而不能用塑料容器,因为塑料会吸附石油类使分析结果偏低[3]。在存储不同试剂时也要注意分清容器的性能和使用范围,大多采用玻璃器皿。此外,有的器械由于对精确度要求特别高,如果事先没有做好调试工作也会影响到数据的精确取得。
由于对污染物数值、评价标准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时期环境污染物的测定方法也是不同的,这些都是需要在实际监测中不断的给予完善。例如,我国生态监测、生物监测方法由于开展的工作时间较短,目前监测方法相对较少,尚处于起步阶段还不很完善,难以保证监测的结果能准确反映生态现状。此外,污染物浓度的不同,分析其方法也是不同的。因此,分析方法若选取不当也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监测结果的质量。
环境监测的实施主体是人的因素,在实际监测工作中,环境监测、分析、质控及采样等人员操作技能的高低、责任心的强弱、工作态度的好坏将会主观地导致监测结果的准确性[4]。此外,环境监测人员的监测业务素能、职业道德如工作的责任心和态度等也会影响到监测效果是否与实际相符的一大重要因素。
环境监测难以实现绝对时间/空间的高分辨率,布点应坚持的一大原则就是要坚持以最少的测点来代表最大空间的代表性数据。因此,在布点设置时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采取正确的技术方法(见图1[5]),选择布点时应考虑地区发展规划,保持监测点的相对稳定性;各点的设置要尽量代表多的功能区;尽可能的保留一些原有监测点,做到数据前后变化的可对比性。
现场采样测试阶段可能引起的误差值会对整个监测数据和采样信息质量误差都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可以从实施采样的质量策划、保证、控制、改进和监督五个方面提高采样质量[6]。质量策划:先制定出详尽的现场采样测试项目作业指导书、现场采样操作作业指导书、现场监测仪器设备维护、保养、校准作业指导书、现场监测数据录入作业指导书等等;质量保证:做好现场采样测试的前期保证工作,如测试人员要熟悉掌握监测任务,明确各个测试阶段的工作内容,检查仪器设备,如核对仪器型号、清点采集容器材质数量和固定剂等;质量控制:做好现场采集仪器的维护、保养和校准工作,并适时的对设备进行清理、检查,做好仪器的维修、故障排除记录,安排专人管理仪器,使采集仪器处于良好运转态势;质量改进:加强现场采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质量监督:安排专人负责定期对现场采集测试进行监督检查,如操作是否规范等,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整洁,耗品是否齐全等等。
完善配套的监测标准分析方法,相关部门要从国家层面制定完善的、成体系的监测规范,例如,形成针对饮用水源地水质、地表水、废水、环境空气、固定源废气、生物、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监测等若干个系列的标准分析方法[7]。积极构建基于环境监测要素或对象分类的监测方法体系。广大一线监测人员也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方法,加强科研工作,拓展新技术方法的应用范围和领域。
先进的监测设备和完善的监测方法最终还是依靠高素质的人员去执行,目前监测系统业务骨干和高素质监测技术人员匮乏,已成为制约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首先环境监测的管理机构——各级监测站点要为广大监测人员提供提升业务素能的外在条件,如鼓励他们参加继续教育,举办各类业务培训,与其他相关单位学习交流;其次是监管机关要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定期对监测人员进行技术考核;再次是用人单位要给予监测人员工作、学习、生活上更多的关心,为他们全身心投入到监测工作中排出后顾之忧;最后是广大监测人员自身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进取意识。环境监测是环保事业的重要一环,事关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建设能否实现的关键,努力把自己锻造成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强的一名环境监测人员。
综上,环境监测要取得预期质量效果,必须满足“五性”即精确性、准确性、可比性、代表性、完整性,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要求,查明各个监测环境的质量影响因素(见表1),掌握影响监测质量的目标内容,才能从总体上做好环境监测工作。
(见表1)
监测环节主要控制环节影响目标点位布设 监测点位、点数、断面、样品取舍 代表性、可比性、完整性现场采样 采样次数、频率、采样仪器技术、方法 准确性、代表性、可比性、完整性样品流转 样品运输、交接、保存 准确性现场测试 样品预处理、分析方法、检测范围、人员素质、实验室质量控制 精密性、准确性、可比性、完整性现场数据处理 资料收集整理、精度检验、资料分布、分类管理制度控制 准确性、可比性、完整性综合评价 信息量的控制、结果表述、原因分析及对策 准确性、代表性、可比性、完整性
环境监测质量是环境监测站的生命核心,贯穿于整个监测工作的全过程,所以,抓好环境监测工作,认真分析、降低环境监测质量影响的每一个环节因素,努力排除这些影响因素,不断地提升监测质量,让环境监测工作更好地位环境保护、管理服务,也为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决策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孙裕生,奚旦.环境监测[D]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胡冠九.浅谈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发展趋势[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3):18-21
[3]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屠文菊.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分析 [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0):119-120
[5]黄中伟.玉林市大气环境监测点位优化设置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4:42-44
[6]林志彬.浅谈环境监测采样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J]科技之友,2011(5):103-104
[7]郑晓红.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10(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