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研究

2013-10-09 09:58李光
河北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脑血管

李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20 min,多在1 h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 h,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影像学(CT、MRI)检查多无责任病灶[1,2]。近年来磁共振弥散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TIA的提供了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为进一步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在诊断TI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我院对80例TIA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TIA患者8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过询问病史、临床症状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为TIA。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8±10)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为磁共振弥散成像组和常规磁共振成像组,每组40例。2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一经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立即根据身体实际情况及病情,予以对症治疗,如: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溶栓等治疗。磁共振弥散成像组使用磁共振弥散成像对患者进行扫描并根据扫描结果进行治疗,常规磁共振组使用常规磁共振对患者脑部扫描,根据扫描结果进行治疗。

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前短暂性脑出血发作期及缓解期的阳性检出率,以及治疗3周扫描结果的阳性检出率及出现脑卒中的例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3]。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对TIA患者发作期及缓解期的检出结果 磁共振弥散成像组对TIA患者的发作期检出率(97.50%)及缓解期检出率(92.50%)均明显高于常规磁共振成像组发作期检出率(75.00%)及缓解期检出率(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治疗3周后病灶阳性检出及出现脑卒中情况 磁共振弥散成像扫描组的检出率(70.00%)明显高于常规磁共振成像扫描组(42.50%),且磁共振弥散成像组治疗3周后出现脑卒中的患者数(5.00%)明显低于常规磁共振成像组治疗后出现脑卒中的患者数(2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对TIA患者发作期及缓解期的检出结果n=40,例(%)

表2 2组治疗1年后的检出结果及出现脑卒中情况n=40,例(%)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当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导致偏瘫残疾甚至死亡的常见疾病之一,TIA发作是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阶段,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的危险因子[4]。其病因主要为动脉粥样斑块、血栓脱落形成的微栓子以及血液成分或动力学变化,这些因素导致脑血管狭窄甚至闭塞[5]从而引起脑组织相应部位出现短暂的供血不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一般临床特点主要为[6,7]:发作突然,经历时间非常短暂,最长不超过 24 h,且该病导致的脑组织缺血是可复性的,不会造成脑组织细胞的不可逆性损伤,能够完全恢复,并且一般不会遗留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但其发作反复,无法预测。据调查发现,发生过一次短暂性脑缺血后,脑卒中的发生率大大升高,反复的TIA发作患者更应及时进行处理以防止脑卒中的发生。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精神压力的增大,TIA的发病呈逐年增高趋势,发病早期患者仅有一过性脑缺血的表现,一般持续10~20 min,症状持续时间短,且由于TIA患者多无结构性病变,因此常见的影像学检查(X线片、CT、MRI)对TIA诊断比较困难[8]。多数患者对此多不够重视,以至于TIA发展为严重的脑卒中造成偏瘫残疾甚至死亡[9]。因此做好TIA发作的诊断治疗对于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及预后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磁共振弥散成像广泛用于临床尤其是在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方面。近年来,磁共振弥散成像扫描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渐渐被认可,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得更多的微小的脑组织病变被发现被诊断,有助于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10]。本文中我院对80例TIA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别给予磁共振弥散成像扫描及常规磁共振成像扫描,结果表明磁共振弥散成像扫描对TIA患者发作期阳性诊断率(97.50%)及缓解期阳性检出率(92.50%)均明显高于常规磁共振成像扫描组,而且在磁共振弥散成像扫描结果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的TIA患者1年后出现脑卒中的患者数(5.00%)明显低于常规磁共振成像扫描组。

综上所述,充分说明了磁共振弥散成像扫描法对TIA发作的诊断高度敏感,有利于指导医生尽早发现患者颅内血流异常情况及脑组织局部病灶并及时对患者进行处理和治疗,减慢疾病的发展,使疾病在早期得到有效的控制,为患者的预后提供了极大的改善,是一项高效的新近诊断技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 王志红,刘怀军.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482-486.

2 Mlynash M,Olivot JM.Yield of combined perfusion and diffusionMR imaging in hem ispheric TIA.Neurology,2009,72:1127-1133.

3 钟建国,袁振洲,朱记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临床关系的研究.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857-859.

4 李浩军,刘振国,李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症状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关系.上海医学,2008,31:850-851.

5 万芸,徐佩莲,李建春.彩色多普勒与经颅彩色多普勒联合检测椎动脉全段.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20:131-133.

6 王雪梅,杜会山,魏建明,等.经皮血管内支架术治疗颅外脑动脉狭窄11例报道.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7,15:465-466.

7 朱丹红,苏小芳,于海光.隐匿性脑血管畸形的CT、MRT诊断.罕少疾病杂志,2003,10:6-7.

8 方立挺,田建明,史丽静.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放射学实践,2008,23:865-869.

9 孟志华,方先来,陈振松,等.双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MR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369-372.

10 刘崎,陆建平,王飞,等.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238-241.

猜你喜欢
短暂性脑缺血脑血管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效果观察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