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的调查与分析

2013-10-09 06:18:00陈彩平林如珍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护理

陈彩平 林如珍 林 敏

(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 福建 福州 350008)

随着社会的进步,护理模式的转变及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均给护理工作这一特殊职业带来新的挑战。精神科护士作为护理行业的特殊群体,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他们所承受的压力比普通护士更大,而工作压力是导致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了解精神科护士的主要压力源,探讨缓解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的对策,以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护理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某医院104名精神科在职护士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2.55±6.53)岁,其中性别:男性4名(3.85%),女性100名(96.15%)。受教育程度:中专43名(41.35%),大专52名(50%),本科及以上 9 名(8.65%)。护龄:<8 年 38 名(36.54%),8~15年29名(27.88%),>15年37名(35.58%)。

1.2 调查工具: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①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学历、护龄共4个项目。②护士压力源量表:参考李小妹等编制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1],结合精神科特点对量表条目进行修改,其中压力按程度分为4级,评分0为无,1为轻,2为中,3为重。总分0~102分,分数越高,表明压力程度越大。

1.3 资料收集方法:共发问卷104份,回收有效问卷为104份,有效率为100%。

1.4 统计分析:将问卷条目量化后输入SPSS17.0软件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精神科护士总体的工作压力情况:104名精神科护士总体的工作压力情况见表1。

表1 护士总体的压力情况()

表1 护士总体的压力情况()

注:*因为每个方面的条目数不同,难以比较,把总分除以各自的条数,进行标化。

项目 N 评分 标化后* 排序总体得分10456.01±14.18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 104 13.00±3.68 1.86±0.53 2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 104 9.07±2.75 1.81±0.55 3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 104 8.31±2.23 2.08±0.56 1患者护理方面 104 15.13±5.00 1.68±0.56 4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10410.50±5.04 1.17±0.56 5

2.2 精神科护士前5位工作压力源:见表2。

表2 精神科护士前5位工作压力源及评分()

表2 精神科护士前5位工作压力源及评分()

项目评分经常倒班2.54±0.76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低 2.49±0.65工作中受攻击机会大 2.45±0.72上班的护士数量少 2.38±0.74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低2.29±0.78

3 讨论

3.1 精神科护士总体的工作压力情况: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的5个方面压力大小依次为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问题、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问题、患者护理方面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问题。

3.2 精神科护士主要压力源:本研究结果表明经常倒班、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低、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低是第1、2、5位压力源,均属于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压力源。①频繁倒班扰乱了生物钟,影响睡眠的质量。②由于传统的观念,人们对精神病人存在一定的偏见,精神科护士的辛勤劳动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3]许多人由于不了解精神病,不了解精神科护士,认为精神科护士专业技术不高,只会给病人发药,喂饭,帮病人洗澡等生活琐事,或者认为护士整天与“疯子”打交道,没前途。③精神科护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仍未被社会及部分管理者完全认可,以至于护士的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社会地位低、工资及福利待遇低。

工作中受攻击机会大属于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压力源,是第3位压力源。精神科病房不同于一般普通病房,精神病人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支配下出现伤人,毁物,自杀等,其攻击行为难以预料,而护士直接与患者接触,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危险性。文献报道,精神科护士遭受病人的攻击率为98.47%。

上班的护士数量少是第4位压力源,属于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的压力源。由于社会对精神科护士的偏见,工资及福利待遇低,护士更不愿来精神病医院,护士缺编更严重。

4 对策

4.1 社会层面:卫生部门领导要重视精神卫生这一领域,要加强对精神卫生领域的投入。对从事精神卫生领域的医护人员给予优厚的奖励政策,引导更多的护士投入精神卫生事业,减轻精神科护士缺编的问题。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对精神科护士工作加以宣传,让社会更加了解精神病,消除或减少对精神病人的偏见,从而更加了解,尊重精神科护士。

4.2 个人层面:护士应认真学习心理卫生知识,提高自己面对不良应激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应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性,减少社会对护士的偏见。

由于本人的能力与时间有限,本研究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如样本数量小,只调查一所医院的护士,也没有与综合医院的护士进行对比,针对性不强,代表性不够,需要在今后的研究进行完善。

[1]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6

[2]陆静,唐微韵.精神科护士压力调查分析及研究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2766-2767

[3]李倩,岳光.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07,20(3):171

猜你喜欢
精神科护士护理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10期)2022-11-12 02:41:18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9期)2022-09-23 08:02:56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8期)2022-08-25 05:51:14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7期)2022-07-28 08:21:54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32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01-22 13:50:58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