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型多层次灰色评价的应急管理预警机制

2013-10-08 06:11宋之杰
关键词:灰类灰色预警

宋之杰,李 鑫,徐 蕾

(燕山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当前,应急管理已经成为政府处理公共危机的重要手段[1]。突发事件是导致公共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突发事件最成功的防范就是在其潜伏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警[2],由此可见预警在政府应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应急管理预警机制是指为了防范、控制或应对突发事件,对可能引发危机的因素或征兆进行识别和评价,进而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的一套运行体系[3],应急管理预警机制的完善,有利于增强应急组织和人员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成效。

一、研究进展

迄今为止,研究应急管理预警机制的文献数量不多,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四个领域:一是对应急管理预警机制的重要性、构成要素、特征以及创新路径等方面的理论研究[4-5];二是针对某地区实际设计区域应急预警系统[6];三是对应急管理预警机制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如张玉亮将预警机制的评价指标概括为资源投入能力、环境支持能力、管理控制能力以及信息活动能力这四个方面[7]。而罗力则认为,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支持保障系统是预警机制的主要构成部分[8]。前者对公众参与和组织机制的关注较少,而后者突出技术保障的作用,忽视了管理方面的问题,并且二者都没有利用所设计的指标体系开展实证研究。在国外,Guozhong Zheng等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相结合,在预警机制定量评价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9],但其研究内容侧重于技术和政策,并且局限于环境污染预警领域。因此,对预警机制进行具有普遍意义的定量评价,发现问题,寻求解决对策,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研究工作。

二、灰色层次分析法及其改进

就建设成效而言,预警的“产出”一般无法用“多少”来衡量,因而往往需要以主观认识为评价依据;应急管理预警机制是一个包含法规、政策、组织、信息等因素在内的复杂系统,所以,对应急管理预警预警机制的评价一般具有多指标多层次的特征;此外,由于调查对象的特殊性(集中于专业领域和职能部门),评价者提供的信息往往不完全,容易使评价结果带有“灰色性”。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系统理论分别适用于主观评价和灰色问题,可以将二者相结合,用于应急管理预警机制的评价。

(一)灰色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1.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和灰类

为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选择能够满足研究需要的指标集,并将指标分级归类,以确定被评价问题的层次。如分为目标层U,中间层Si(一级指标)和最低层Tij(二级指标),将Si的集合记作S={S1,S2……,Sm},Tij的集合记作Ti={Ti1,Ti2……,Tinj},建立起指标体系并据此编制问卷。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原理和步骤略)来确定权重。设所求得的一级评价指标Si的权重系数集A,即A=(A1,A2……,Am),二级评价指标Tij的权重系数集为Ai={ai1,ai2……,ainj}。对于灰类,则需要设定等级数,并制定相应的评分等级标准。

2.评价样本矩阵、灰色评价数与权向量

问卷调查结果可以被用来计算权重,还可以用于确定灰类评分矩阵。假定评价对象有W 个,有k个人参与了调查,d(w)ijp为第p个评价者给第W个项目按照Tij的评分等级标准打出的评分,据此可以求出该项目的评价样本矩阵:

其中,i=1,2,…m;j=1,2,…,nj;p=1,2,…,k(下文同)。可见,是一个有行、k列的矩阵。接下来要确定白化权函数。在这里设定四个灰类分别代表优、良、中、差,相应的白化权函数如下所示。

第一灰类“优”(e=1),灰数⊗,其白化权函数记为f1,表达式为:

第二灰类“良”(e=2),灰数⊗,其白化权函数记为f2,表达式为:

第三灰类“中”(e=3),灰数⊗,其白化权函数记为f3,表达式为:

第四灰类“差”(e=4),灰数⊗,其白化权函数记为f4,表达式为:

在上述指标确定之后,就可以求灰色权向量和权矩阵了。首先,对评价指标Tij中属于第e个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数记作,则有:

将所有评价者对评价指标Tij主张第e个评价灰类的评价权记作,则有:

因为假设灰类有4个,e=1、2、3、4,那么评价指标Tij对各个灰类的灰色评价权向量为:

3.综合评价结果

得到灰色评价权矩阵后,就可以对Ti和S进行综合评价。如对Ti作综合评价,将其评价结果记作,则:

最后,可以计算综合评价值并进行排序。假设各个评价灰类的等级按灰水平取值,第一灰类“优”为4,第二灰类“良”为3,第三灰类“中”为2,第四灰类“差”为1,则各评价灰类等级值化向量为B=(4,3,2,1)。

(二)灰色层次分析法的改进

在分析问题时,常常需要进一步了解各方面的具体情况。例如,在得到灰色评价权向量和权矩阵后,用各二级指标的灰色评价权矩阵和灰类等级值化向量相乘。令为各二级指标的评价得分,则有:

然后结合各二级指标的权重,就可以计算上一级指标的评价得分。令VCi为各一级指标的评价得分,有:

将所有一级指标的评价结果写成向量形式,即VC=(VC1,VC2,……,VCm)T,那么总评价结果就可以表示为:

三、实证研究

(一)研究区选择

就发展状况和客观条件而言,河北省比较适合作为应急管理预警机制的研究对象。一方面,河北省在应急预警方面面临较大压力。从自然条件来看,河北省属多灾省份,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并且经常造成严重损失;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作为工业大省,河北省在生产事故、污染事件等方面的防控工作难度较大;受京津地区回流效应的影响,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局部地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加上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各种矛盾冲突的积累也严重威胁着社会的安全稳定。另一方面,河北省地处环京津区域,其安全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首都地区的社会局势,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也给河北省的应急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必须有一个较为完善的预警机制作为基础和支持。对河北省应急预警机制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不仅有利于提高河北省应急管理的能力,也能为其他区域预警机制的评价研究提供一些有益思路。

(二)河北省应急管理预警机制的成效与评价

近年来,全省各级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法规、预案及相关文件,在预警机制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第一,应急管理网络覆盖面广,纵向来看,从省委到基层的学校、重点企事业等部门,大部分都设有应急委员会或应急指挥部等机构。从横向来看,在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卫生医疗等领域,政府职能部门、相关单位也纷纷建立了专门的应急机构。第二,预警演练与应急教育工作实现常态化。近年来,各地分别结合地区实际,积极开展诸如针对自然灾害、生产事故、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的演练、宣传和培训活动,取得了很多经验。第三,政府非常重视应急预警信息的管理工作。建立了预警信息“部门负责、逐级上报、综合集成”的模式,针对重大疫情,卫生系统还设立了“网络直报制度”。第四,应急预警硬件和配套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如公安系统的“情报信息平台”、水利部门的“防汛抗旱信息化系统”,气象部门基本覆盖全省的“天气雷达监测网”等,提高了预警信息的收集和发布能力。在肯定上述成绩的同时,为了实现对河北省应急预警机制的深入了解,有必要从定量角度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1.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和灰类设定

据前文所述,可以将预警机制的内容概括为覆盖面、组织、信息以及保障这四方面,设定“社会参与机制”“组织机制”“信息机制”“保障机制”这四个一级指标以及各自包含的二级指标。设定四个评价灰类e=1、2、3、4,分别对应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若指标等级位于两个相邻等级间时,则相应赋予3.5、2.5、1.5分。据此设计了应急管理预警机制调查表,用于对评价指标的表现度和重要性进行打分。调查对象包括河北省高校应急管理领域三位专家、三名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人。根据调查结果得到各指标灰度的评价样本矩阵D;经过对指标重要性判断矩阵的计算和检验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表1)。

表1 河北省应急管理预警机制评价指标权重

2.计算灰色评价系数

上述工作完成后,就可以采用白化权函数公式来计算各指标的灰色评价系数。以T11为例(其他各指标的灰色评价数计算方式与之相同),由公式(1),当e=1时,其属于第e个灰类的灰色评价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同样,由公式(2)(3)(4)可得,当e=2、3、4时,、分别等于5、1.5和0。再由公式(5),可以得出评价指标T11属于各个灰类的灰色评价数x11为:

3.灰色评价权向量与权矩阵

以灰色评价数为基础,可以求出灰色评价权向量。仍以指标T11为例,根据公式(6),e=1时,可得第1个评价灰类的评价权:

同理可得其他的灰色评价权数。因此,指标T11的灰色评价权向量r11为:

按照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得其他所有指标的灰色评价权向量。表2中的数值是对T1的计算结果,其中的“权向量”即为T1中的四个指标对各灰类的灰色评价权向量,形成矩阵R1,同理可得其他二级指标集合的灰色评价权矩阵R2、R3和R4。

表2 各指标灰色评价系数与权向量(部分)

4.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公式(7)计算得出将指标Ti的综合评价结果,记作Ci,通过Ci可得到Si对各个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权矩阵Q。再根据公式(8),就可以得到综合评价结果:

最后由公式(9)可以计算总的评价结果:

5.改进算法

在求得灰色评价权向量与权矩阵之后,可以根据公式(10)(11)(12),对计算过程进行改进(过程略)。利用改进算法得到的V与之前的结果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改进算法可以得到各层级各指标的评价分数,这样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每个指标的具体表现。一级和二级指标的评价结果(表3)。

表3 一级和二级指标的评价结果

(三)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评价结果和评分等级标准,河北省应急管理预警机制的最终得分是3.021,属于较好水平。通过对一级、二级指标得分的比较,结合实地调查所掌握的情况,可以进一步分析河北省应急管理预警机制存在的问题。

在四个一级评价指标中,“组织机制”和“信息机制”的分数相对较低,表明这两方面的建设相对落后。从二级指标评价结果来看,在社会参与机制方面,“广泛度”与“政府引导”两项的分数较低。前者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在应急预警技术开发引导、应急意识及舆论导向等方面能力不足,特别是在应对网络突发事件时,政府还缺乏舆论引导的经验和手段。后者分数低的关键所在是公众参与的组织基础薄弱。例如,在食品安全、疫病预防以及生产安全等方面,应该充分调动社会力量,鼓励公众有组织地参与应急预警。但是,目前河北省涉及应急预警的非政府组织数量较少,并且普遍存在资金短缺、专业化水平较低等问题,而一些规模较大的志愿组织实质上是准官办的社会团体,缺乏民间组织特有的灵活机动性,难以充分发挥预警作用,因而影响了公众参与的广泛度。在组织机制方面的得分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专家支持不到位。虽然河北省应急管理专家顾问团和专家库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多数都是学者或相关部门的领导,缺乏工作在一线的专业人员,特别是缺乏应急预警技术领域的专家,这一点应该引起重视。二是综合协调能力欠缺。主要表现为各应急机构自成体系,重复建设,协同能力不高。在信息机制方面,得分较低的是“信息共享”和“信息公开”两项。近年来,地方政府大量投入资金进行应急信息系统建设,但由于沿袭分部门建设的模式,忽略了应急信息标准建设,在数据库结构和运行机制方面也缺乏协调一致的考虑,导致系统间设备和数据兼容性不高,信息流动与互访困难。而信息公开不到位则主要表现为,预警信息虽然能够做到及时发布,但对相应措施、后续工作等方面的信息公开还不到位,尤其是政府网络信息公开板块的建设水平较为落后。在保障机制方面,“法律法规”的得分最低。主要表现为有关应急预警的法律法规内容较少,并且立法分散,一些立法内容较为原则和抽象,可操作性不强:如法律内容中对公众参与缺乏足够的重视,忽略了预警信息发布的制度建设,并且在政府预警信息公开内容方面的规定不够明确等等。

(四)对策建议

以上述分析为基础,为了进一步完善河北省应急管理预警机制,提出四点对策建议。

第一,修订地方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在体系方面,以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为根据,有必要制定应急管理预警的地方专项法规,特别要关注应急预警公众参与、信息发布权责制度等领域;在内容方面,要继续完善各项实施细则或配套法规,重视法律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相关法律条文之间的一致性或协调性。

第二,增强区域、部门及社会的联动协同能力。多部门、多主体共同参与是应急预警机制的重要特征之一,即各级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社会组织共同构成一个应急预警网络,由于不同的部门或组织存在着异质性,所以提高部门联动协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在多个领域进行改革。在制度建设方面,要提高区域和部门之间的联动能力,即根据区域突发事件的特点,通过建立工作会议、区域应急管理委员会等联动协同制度,明确各自应急预警的职责,实现资源整合,解决职能交叉或分工不明等问题。在管理模式方面,要改革目前的“政府独揽型”预警模式,将之转变为政府—社会共担型,赋予社会公众更多的参与权,特别是对于一些政府部门难以监测的危险因素,要改革传统的“层层上报加审批”模式,进一步完善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部门之间的预警信息直报机制,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及公众的优势。

第三,提高应急管理预警的技术水平。首先要应该认真研究地区实际,增加应急管理专家库关于预警领域的专家数量,特别要重视那些精通预警技术的一线专家。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有重点地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应急预警技术水平。重视那些成本有效、技术上易操作、易维护的风险探测和监测设备。再有,完善可利用多种通信方式的预警信息生成和发布平台,增强其抗风险能力,降低由于通信失灵而造成预警失效的风险。此外,为了解决目前应急信息建设中的条块分割、标准混乱和系统繁杂等问题,应该尽快出台全省统一的应急管理信息标准,建立区域和部门共享型的预警信息数据库,解决异构信息之间互访困难的问题,便于各部门及时汇总、统一口径、及时决策,为部门协同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第四,完善应急管理预警信息公开制度。关于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公众关心的不仅仅包括突发事件、危险等级、应对方法的指导以及相关部门的措施,还要求公开的时效性和信息的透明性。另外,对于诸如生产事故、环境污染等类型的突发事件,有瞒报或者歪曲信息者,应该完善并落实相应的责任追究和处罚制度,使各级政府、媒体能够明确自身在应急信息收集、甄别、分析、发布和决策等方面的权力和责任,有利于减少预警信息断流、扭曲或迟滞的情况,减少公众的不良情绪,以充分发挥预警信息的作用,提高区域预警机制的运转成效。

[1]胡象明,张智新.“应急管理与政策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J].理论研究,2007(1):111.

[2]NICOLA PALTRINIERI.Assessment and Compari-son of Two Early Warning Indicator Methods in the Perspective of Prevention of Atypical Accident Scenarios[J].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2012(108):21-24.

[3]DU CHUNQUAN,ZHU SHUNBING.Research on Urban Public Safety Emergency Management Early Warning System Based on Technologies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J].Procedia Engineering ,2012(45):749-751.

[4]张维平.政府应急管理预警机制建设创新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9(8):34-38.

[5]潘攀.基于系统论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探析[J].社会科学家,2010(8):101-103

[6]姚国章.江苏省应急预警系统建设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5-16.

[7]张玉亮.要素分解与指标评价:政府公共危机信息预警能力探讨[J].岭南学刊,2011(1):22-26.

[8]罗力.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信息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5):92-97.

[9]GUOZHONG ZHENG,NENG ZHU,ZHE TIAN,YING CHEN,BINHUI SUN.Plication of A Trapezoidal Fuzzy AHP Method for Work Safety Evaluation and Early Warning Rating of Hot and Humid Environments[J].Safety Science,2012(50):228-239.

猜你喜欢
灰类灰色预警
基于聚类综合评价值的灰色决策模型
改进的灰色聚类模型在鞍山地区地下水质综合评价中应用
基于灰色聚类评估和变权理论的煤化工企业的火灾风险评估
浅灰色的小猪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基于灰色聚类的城市公交系统评价研究
灰色时代
她、它的灰色时髦观
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