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换药室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

2013-09-30 06:19黄春霞陈萍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消毒液换药无菌

黄春霞 曾 萍 陈萍红

门诊换药室是对非住院患者的外伤创面、手术切口和感染伤口、脓肿切开引流、拔甲等进行治疗性换药的重要场所。我院承担周边几十万人口的诊疗工作,工作繁杂,患者较多。当地夏季长、冬季短的特点,若伤口处置不当,易发生医院感染,影响医疗护理效果,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可能导致医疗纠纷,对医院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如何有效控制门诊换药室的感染是换药室质量管理工作的难题,直接关系到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护理质量。我院针对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感染控制效果显著。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2月门诊换药患者1000例,男581例,女419例。年龄11~72岁。外伤创面291例,手术切口换药328例,脓肿切开引流280例,拔甲101例。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门诊换药患者1000例,男576例,女424例。年龄10~74岁。外伤创面293例,手术切口换药331例,脓肿切开引流278例,拔甲9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门诊换药室采取常规管理制度,严格无菌操作。2008年以后加强了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严格落实门诊换药室管理制度,加强医护人员消毒隔离各规范、制度的学习。对空气、器械敷料、物体表面等严格消毒,妥善管理无菌物品、一次性物品、消毒液、引流液和医疗废弃物,并定期监测监督。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采取预防措施前后感染率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表1)

表1 采取预防措施前后感染率比较(例)

3 讨论

3.1 换药室易感因素

3.1.1 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布局不合理 换药室一般不作为重点科室,空间小,布局欠合理,清洁、感染伤口处理区域未严格区分,相应的设备不完善,物品准备不充分,患者人数多时,消毒供应能力跟不上,采用短时浸泡消毒法,难以保证消毒效果。

3.1.2 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更换频繁,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无菌观念薄弱,未能认真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由于门诊换药室工作相对轻松,无夜班要求,常作为怀孕或产后护士的照顾性临时岗位,人员不固定,使得责任心下降。无菌敷料、引流物品、无菌钳镊分别使用无菌槽放置,频繁打开关闭造成二次污染。拆线剪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患者多时消毒时间不够达不到消毒效果。操作不规范,伤口清洗、消毒方法及清洗液选择不当、敷料使用不当、消毒液使用不当等易造成感染。

3.1.3 人员进出随意,环境污染严重 患者家属常跟随患者和医护人员进入换药室后观看换药等相关操作,加上患者病种各异,使得各种病原微生物污染换药室环境,医疗废物掉在地上增大污染面积,且未及时处理,使用无盖垃圾桶等均可造成换药室环境污染。此外,上一次换药操作后未及时进行环境消毒便接着进行下一次换药处理,增加了感染的几率。

3.1.4 未重视手卫生及标准预防 在操作过程中,与各类患者的体液、脓液、分泌物及污染物品直接接触,使手受污染。换药前后未能及时正确洗手再次接触各种物品、接电话等细菌可通过手进行传播。在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中,手污染所致的医院感染比空气传播更危险[1]。

3.1.5 管理不严格,监督不到位 基层换药室的医院感染控制不严格,监督措施落实不彻底,护士长疏忽等,使得换药室的管理漏洞较大,易造成感染。

3.1.6 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肾病服用激素治疗、营养不良、下肢静脉曲张等;伤口愈合时间延长,局部使用抗菌素产生耐药、伤口存在坏死组织、血供不良等;患者自作主张未按规定时间及伤口情况进行换药。以上为患者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

3.2 控制换药室感染的预防措施

3.2.1 完善换药室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管理 (1)换药室是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硬件设施才能确保护理质量。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完善建设,将换药室扩大,配足相应的物品橱柜,物品归类摆放,按规定区分无菌物品、一次性物品、清洁物品,并配空气消毒机循环消毒。(2)无菌物品及一次性物品全部经供应室、设备科把关后直接下发,可根据需要调整基数。每日检查各物品包装有无破损、受潮、过期。(3)增设了洗手及快捷消毒手设施,方便医护人员在为每位患者操作前后及时洗手、消毒手、烘干或一次性擦手纸擦干。(4)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根据伤口分类分区域进行伤口处理,有利环境感染的控制。

3.2.2 加强换药室管理,确保换药室环境合格 (1)完善并贯彻执行换药室的管理制度,控制无关人员的进出,加强环境消毒,确保合格。具体措施有:每日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由于当地夏季长,气温高,保持室内温度20~22℃,湿度50%~60%。空气消毒机循环消毒,必要时使用移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每次1 h,用含有效氯500 mg/L的消毒液擦试物体表面,2次/d,湿式拖擦地面至少每日2次,如遇到被血液、脓液污染情况,及时使用含有效氯500 mg/L的消毒液处理。使用磨砂玻璃窗或使用窗纸,少用窗帘,空调过滤网每周清洗,产生的感染性垃圾及损伤性垃圾及时分别投入带盖的脚踏专用桶里,桶内套专用黄色袋,每2~3 h清除垃圾1次,统一存放在污染处置室,经专人运走。(2)加强卫生监督监测,每月对空气、消毒液、医疗器械、医护人员手指、物体表面等采样1次送检,灭菌后的器械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空气细菌菌落数≤500 cfu/m3,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数≤10 cfu/cm2,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菌落数≤10 cfu/cm2、使用中的消毒液应每日测定浓度,细菌菌落数≤100个/ml为合格[2,3]。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3)建立健全换药室的登记制度,详细记录消毒时间、消毒液时间、物品开包时间等,避免使用过有效期的物品。

3.2.3 加强医护人员管理 (1)根据换药室的工作量,设立固定岗位,指定专人负责,护士长不定期检查。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做到慎独,从而提高工作质量。(2)强化医护人员在职教育。上岗前,应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院感知识、专业培训,并学习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使其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无菌操作技术流程、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知识、消毒灭菌原则及方法、不同物品与器械清洁方法、医疗废弃物处置方法、自我防护知识、换药室管理制度、规范洗手方法等知识,提高控制感染的意识。将制度管理和环境管理落实到每个操作环节中。此外,每年安排医护人员外出学习参观,开拓见识,吸取先进的技术经验,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从而使医护人员规范操作,有效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3)医护人员生病时,应及时休息或治疗,工作人员不得穿工作服到工作区外或在工作区不穿工作服,切断因工作人员导致的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4]。

3.2.4 严格遵守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程 (1)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避免因操作不严格而导致的医院内感染。(2)要求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勤剪指甲,穿戴整齐,戴帽子口罩,定时更换清洗。(3)操作前后洗手,烘干,避免交叉感染。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有效的措施,护士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洗手,并做好标准预防。加强手卫生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严格执行每一个细微的无菌操作环节。(4)换药时采用一次性换药包,做到一人一包一用一丢弃,必要时添加小包装无菌纱布、棉球、棉签、棉垫。拆线包用后进行初步清洗、消毒处理后送供应室进行高压消毒。正确使用消毒液、引流条、敷料。严格按规定处置医疗废弃物。换药室清洁消毒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执行,做到彻底消毒。

3.2.5 增加患者机体抵抗力 针对患者病情、个体差异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在积极治疗基础病的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休息、活动及心理护理,增加患者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感染发生。

4 小结

门诊换药室由于其担负任务的特殊性,有效的控制换药室感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发展和医护工作的质量,需要各方面给予高度重视,尤其是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提高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质量和监测管理换药室感染的手段和水平,可有效的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4]。

总之,我们针对医院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措施来减少医院感染,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有效控制了换药室的感染率,保证了患者医疗安全。

[1] 席祖洋,郭春兰.门诊换药室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干预[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3):554-55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3] 张淑霞,钟红玲,赖 燕.门诊换药室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及对策[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6):405.

[4] 李 茜,郝 花.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6):679.

猜你喜欢
消毒液换药无菌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无菌空气在烤酸奶生产中的应用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84消毒液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可加消毒液的拖把
84消毒液的安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