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存在

2013-09-26 04:09苏畅
学理论·上 2013年8期
关键词:休谟存在

苏畅

摘 要:将“怀疑”与“存在”这两个在哲学界争论至今的论题作为探讨方向,并将二者同构为一个有趣的研究命题,怀疑论思想并不是通常误读意义上的那般狭隘,它并没有禁锢人类的哲学之思,反而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颠覆性的思维方向与逻辑方法。分别以休谟的怀疑论和克尔凯郭尔的“存在”进行深层次探源,旨在揭示一个人类思维之妙的哲学世界。

关键词:怀疑;存在;休谟;克尔凯郭尔

中图分类号:B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073-03

美国的女哲学家安·兰德写过这么一部小说:《一个人》。在这部小说中,存在着一个虚拟的人类世界,主人公名叫“平等7-2521”,更准确地说,“平等7-2521”是以“我们”的身份代号而存在于这一人类世界,而非“我”这一个体。当有一天这个被“璀璨者”唤作“不可征服者”的“我们”发现了世界之外的“世界”,并在秘密探索中发现了不被允许存在于所处专制世界的发明物(电灯)后,“平等7-2521”以一种冲破牢笼的自由释放,带着“璀璨者”一起逃离到了“未知森林”,并大声地把“我”这一独立的个体呼喊出来的时候,他发现了“自我”的存在,他发现了他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绝非一直被压抑统治的代号“我们”。小说结尾处,兰德借主人公之口传达给读者这么一个思想内核:人类世界最本质源发的,但同时又是最稀缺的认知元素就是——怀疑精神。

当人类从远古进化到当今的时代,在这段进程史中,人类一直在探寻着“存在”的本源,或者说人类的历史、人类的思维哲学发展史就是一部“怀疑史”。因为对于本体论的探究,对于价值论的追寻,都不可或缺地围绕着一个环节来展开,那就是认识论中怀疑思维的驱动力。本体论知识的解决依赖于知识论的解决,而价值论对意义的追问、对价值的追问,也是要依从前面的基础层面而进一步展开思考的,所以,回归到中心环节,就是我们要首先对怀疑论进行认识与解决,要明白什么是“怀疑”,要“怀疑”什么?什么是“存在”以及我们是否要、而又怎样去怀疑这些“存在”,而最后证明这些是否真的“存在”。这里我以怀疑论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休谟和存在哲学的先驱克尔凯郭尔来展开对上述问题的一些思考与反思。

在评论休谟的怀疑论思想之前,我想先以克尔凯郭尔在他的哲学著作《论怀疑者》一书中写到的关于“怀疑”的提出:“怀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怀疑是一种认知行为吗?一个人怎么就会去怀疑?”这是他的发问,同时也是我们其他人在认识怀疑论之前的一系列疑问。在真正接触到了怀疑论之后,就会发现,怀疑论思想在我们已有的认知领域存在着相当大的解读误区,那就是,怀疑论是一种非常缜密与思辨的哲学理论,它并不等同于我们生活中对外部世界等等存在的简单怀疑。怀疑论是人类智慧思辨的哲学奇葩。严格来说,怀疑主义不是对知识的简单否定,比如对任何知识都说“不”,因为简单的否定不能提供思想,不能引起争论,且并不能为哲学所用。真正的怀疑论是:“对人类获得知识的可能性、对已有信念或判断的正当性表示怀疑,同时又为怀疑的合理性进行辩护。这种怀疑是建立在论证的基础上的,它是一种观点,它提供理论的根据,因而具有哲学的价值。”[1]216

在休谟的怀疑主义之前,怀疑论的发展史上最初是希腊哲学的一个流派,创立者皮浪认为,从我们的感觉和思想出发,不能达到对事物的真理性的认识。他的怀疑论思想要求人们只有放弃认识,才能避免引起所谓的争论和烦恼,也就是让心灵做到悬而不决,产生一种“不被扰乱”或“宁静”。其实这时的怀疑论还是针对智者派之后认识理性主义路线的一种否定。直到哲学史上出现了这么一位怀疑论的哲学体系构建者——笛卡尔。他把怀疑作为一种方法,“我思,故我在。”这是一个富于挑战的论证,西方哲学中的怀疑主义自此开始显现了它的精妙之处。“我思”和“我在”不是人们最初误读的因果关系,而是一种缜密的推理演绎关系,即从前者为真,可以推导出后者为真。笛卡尔的怀疑是根本性的,他把一切都颠覆了,他怀疑自己是否真正存在,如果我们连自身的存在都不能确定,那世上的万物、包括我们信仰的上帝,也可能不存在。怀疑与存在,就这么被笛卡尔推理演绎并证明了,可以说,自他开始,怀疑论走出了那些为怀疑而怀疑并永远装作犹豫不决的老路子,而是作为了一种手段,以达到认识的确定性与真理性。那么休谟呢,休谟的怀疑主义在认识论上通向何处呢?

在笔者看来,休谟的“怀疑”更激进,更复杂有趣。休谟的怀疑论建立在经验论证的基础上。在休谟前,有两种经验主义认识论争吵不休,代表就是洛克与贝克莱。洛克提出了“白板说”,他认为人们的一切经验都是从客观世界而来,哲学的任务就是考察人的认识能力、确定性和范围,所以在他看来,怀疑论的产生在于人们试图了解他们的能力不允许了解的东西,因此只要我们确定自己的认识范围,就可以限制那些不切实际的欲望,从而消除怀疑主义的根源。而贝克莱则认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物质,人的经验都是心中的观念。在他那里,感觉经验具有本体的含义,“存在就是被感知”,感觉经验的世界是实在的;感觉经验是由心灵产生,最高的心灵是上帝的心灵,它是世界的创造者。他认为怀疑论是因非宗教思想而产生,因此把反对物质主义和非宗教思想作为消除怀疑论的途径。洛克和贝克莱,一个唯物,一个唯心,谁也说服不了谁,一个说物质你不意识到它,它就不存在吗?一个反驳,我不意识到它,它还存在,是因为其他人在意识到它。面对这种近乎抬杠的争论,休谟来了句,你们都错了。错在前两位讨论的范围超出了人的经验范围。也就是说,在休谟那里,“经验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是怀疑论的基础,先回答了这个问题,才能有权利去怀疑。这比笛卡尔的怀疑论激进太多了,虽然笛卡尔怀疑一切,但至少还相信“自我”的存在,而休谟则说,“自我”的概念只是我对自己的印象,我感觉到了什么就是什么,至于有没有“自我”,是真是假,那么还真不知道。休谟认为这种知道与否没有关系,只要人类能得到前面生活的经验,在有明确的证据证明面前的生活都是假的,都是虚幻的之前,我们就要照着自己平常地经验正常的继续生活就可以,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去无限地怀疑世界。

乍看之下,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休谟的怀疑论思想太过消极了,消极地把人们引向了不可知论。他的一句名言:你怎么知道明天的太阳还会照样升起?就这一句,就把人们的传统思维引向了对所处客观世界的突然质疑,怀疑客观真理的存在与可知性。想一想,要是反驳休谟的这种消极地不作为论断,我们可以把它定性为是对懒人的一种安慰,让人们失去了对自身能力的认知与信任,否定自然界已然存在的客观规律,将怀疑论导向了更深层次的不可知论,带有一种否定主义倾向。但是就像前面笔者所说的,这是笔者的第一感觉。可能也是大多数人最初解读休谟怀疑论的理解。怀疑论的精妙思维之处,这时,就体现了,当你再次深入解读休谟的怀疑论思想论证时,全然又是一番世界。首先你承不承认休谟的怀疑论让你思考了,指的是颠覆性的反向思考了。是的,在此之前,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固有的、既定的、已知的那些被谓之“常识性”的认识,我们对它们有所怀疑过吗?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知道这些常识时,已然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扎根于大脑思维中,不容撼动。但是,有人撼动了,于是我们慌乱了,认为他是错误的,他打破了我们已有的稳定的确定体系,安宁的内心开始了疑虑、不安甚至惶恐。或者说,怀疑论打破了我们人类趋利避害的堡垒,同时,又引诱出了我们每个人好奇思辨的不安分的那颗心。其实找到休谟的怀疑论之初衷,是当时的英国经验哲学发展已经走向了感性的困局与唯理的偏执,休谟试图打破这一矛盾,他的知识论哲学就是应势而建的,是为了反对一种“形而上学”的独断论,批判传统哲学以及宗教神学的虚妄,为科学知识寻求一个可靠的基础。或者借用康德的评论更为精确,休谟打破了“教条主义的迷梦”。所以比起我们所解读到的消极意义,我们更应看到休谟想传达的一个认知理念:人类的认识能力不是至上的,所认知到的也不全然都是准确无疑、固定不变,可唤之为不可撼动的真理的。人类必须在某些方面和程度上看到并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再来谈一下克尔凯郭尔的“存在”,当然,主要还是基于他的哲学著作《论怀疑者》的怀疑思想基础之上而论的。克尔凯郭尔在这部属于其哲学思想的自传作品中,区分了三个命题:(1)哲学由怀疑始;(2)哲学思考之前,我们先得有所怀疑;(3)近代哲学由怀疑始。从对近代哲学的质疑推进到对希腊哲人的质疑,他以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做如下设问:单个个人如何与哲学始于怀疑的命题发生关系?他这般解析到,这是个“错误的开端,看上去是开端,其实根本不是开端”,并提出了这样一个论题:思辨难道不能以信仰为开端?也就是说,在克尔凯郭尔那里,他的怀疑思辨性是与基督信仰相关的。他在第一章怀疑是怎么回事的第一节:存在物必须具备什么特性,怀疑才是可能的一节里这样论述:“如果要对这一问题做一经验的回答,生活只会提供一个万花筒式的答案,只会叫人看不见各种极端在整个范围内使人眼花缭乱的四处播撒。换言之,不光在单个个人身上引发怀疑的东西会极端不一样,……他所引发的只会是信仰,正如信仰反过来能引发怀疑一样。”[2]57他认为要寻求这一答案,就得找到“怀疑在意识之中的观念可能性”。克尔凯郭尔说,一个人如果不去怀疑,那么并不是因为他克服了怀疑,而是他从未开始怀疑。就像动物不会怀疑,儿童以为看到就是真实的,也不会去怀疑,动物和儿童这些个体的意识中就没有存在怀疑观念,怎么去做到怀疑呢?因而他认为,怀疑并不是伴随真理的出现而出现,相反,只要怀疑并不出现,那么存在的一切就是真实的。“怀疑由观念性而来,而观念性由怀疑而来。”在这里,他将意识、观念、怀疑与存在,最后归入了基督信仰的领域。他是这样论证的,他认为意识的形成,是存在的第一苦痛,而怀疑存在于意识的观念中,当现实与观念性发生了关系就产生了“怀疑”这一认知行为,而将“怀疑”和“个人利害”关系牵连在一起的就是“基督教信仰”,因为只有在基督信仰中,“自我”才会获得意义,而且只有在信仰中,怀疑才能被克服。所以,最终,克尔凯郭尔还是把怀疑纳入到基督信仰的领域,认为是信仰把怀疑带入我们的世界,同时能克服怀疑的当然也还是信仰本身。

所以,与其说克尔凯郭尔在《论怀疑者》中引出怀疑,还不如说他是在阐述要弃绝理性思辨的思维(怀疑),主张信仰,号召人们转向存在哲学。“存在”不需要思辨,这是他要表达的。他说,“存在是一个很难对付的范畴,因为,当我思考它时,我就取消了它,因而也就无法思考它。”他还批评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不符合人的存在的现实,因为人越是思考,就越会丧失真正的“存在”。在他看来,对于人的存在,只能通过主观的体验,通过个体的行为选择来加以把握。目的在于引导人们达到存在的本真的根源,直接面对自身的罪恶和恐惧,体验它们所带来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而最后,他认为宗教的悖论根本就无法被消除,因为它存在于理性之外,当然就不需要为理性所理解和认识。“信仰开始于思考停止的地方”,他反对思辨的教义,而是取而代之地要求把信仰同人的生存结合起来。克尔凯郭尔的“存在”其实就是建立在信仰这一基础上的,以它为本,由它而引向“自我”实现的价值道路。

综上,对于“怀疑与存在”这一有趣的论题,怀疑论思想并不是通常误读意义上的那般狭隘,它并没有禁锢人类的哲学之思,相反,正如笔者前面所论述的休谟的怀疑论,他反而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颠覆性的思维方向与逻辑方法,且正是为认识论开辟一条别样的道路。而克尔凯郭尔在《论怀疑者》中提出的三个命题,虽最终旨在引出信仰与存在,但他也是在用怀疑的思维逻辑反证这一命题,同样在认识论和本体论、价值论三者的关系上做出了有力的论证。对于本体论的探究,对于价值论的追寻,最终都不可或缺的就是:认识论中怀疑思维这一强有力的原始驱动力。哲学的灵魂就在于怀疑。

参考文献:

[1]周晓亮.休谟哲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丹]克利马科斯(克尔凯郭尔).论怀疑者[M].陆兴华,翁绍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张钦.休谟伦理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4][英]休谟.人性论[M].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5]林欣浩.哲学家都干了些什么[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休谟存在
休谟之死
亚当·斯密:好友相爱亦相杀
“不信教者”大卫·休谟:死如其生
“文人”休谟
浅谈萨特存在主义思想
浓缩人生的小酒馆
怀疑与存在:米兰?昆德拉《庆祝无意义》
浅析笛卡尔之“上帝”观
漫画
微信圈子的“存在”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