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强,张金洲,吕阳育
(1.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2.河南省济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济源454600)
进入秋季,气候由夏季的炎热逐渐转为中午热、早晚凉,温度变得适宜,秋高气爽,且秋季的饲料作物极大丰富,这均为养猪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另外在此阶段,生长育肥猪吃料多、上膘快,疾病发生相对较少,因此秋季理所当然地成为养猪的黄金时节。然而秋季亦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的季节,往往众多生猪养殖户不重视秋季养猪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控,而导致了养猪效益的下降。为保证在黄金时节猪场获得高效益,本文从秋季养猪的特点、猪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控的注意事项等方面阐述了秋季养猪要注意的问题,希望对广大养殖户有所帮助。
秋季指农历7~9月,即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气象工作者研究的物候学标准是:炎热过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下时就算进入了秋季 ,低于10℃时秋季结束。
从我国秋季特点可以看出,东北地区是我国东部秋季来得最早的地方。进入秋季,北方冷空气不断侵入,但势力不是很强,常在我国北方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而南方大多地区常有绵绵秋雨出现。所以,北方秋季来的早且风大干燥,昼夜温差明显;而南方大部分地区进入秋季稍晚,且湿热现象多,温差变化没有北方地区明显。
秋季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华西秋雨、南方寒露风、霜冻及低温冷害。总体来讲,进入秋季,太阳高度角渐低,温度渐降;秋风送爽、炎暑顿消、硕果满枝、田野金黄,秋季养猪有着有利条件,亦有着不利的条件。
秋季的气温在一年四季中是最适宜猪只生长的,气温凉爽舒适,秋季平均气温一般在14℃~28℃范围内,与猪只的最适宜生长温度范围几乎相吻合,因此抓住秋季的养猪有利时机,对提高养猪效益非常关键。
秋季的降雨相对较少,气候比较干燥,且光照充足。这亦是有利于猪的快速生长重要环境要求。
秋季的饲料作物资源是一年四季中最丰富的,可供做饲料的作物及果实较多,合理利用并科学配合饲料,将极有利于猪的营养补充并促进猪只的快速生长。
秋季是气候变化最大也是最频繁的季节,气候变化快,昼夜温差大,温度不稳。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将秋季的六个节气进行划分,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不同节气间的变化。
立秋至处暑(即早秋时期),此期秋阳肆虐,气温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有“秋老虎”之说,此期必须做好防暑降温,做好通风排湿工作。
白露过后(中秋和暮秋),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是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因此也被称为“多事之秋”。 发病多集中在秋冬交替的时间段。尤其是舍内潮湿、关窗不严、温度低、水泥地面寒冷的猪舍,不仅大大增加猪群的发病率,而且会降低猪的饲料报酬,严重影响养猪的最终经济效益。
秋季气候适宜,是养猪的最理想时节,加强饲养管理,合理分群和转群,加强调教,科学控制舍内环境,使猪快速生长是此期的重要工作。
2.1.1 科学调制饲料,保证饲料质量安全
进入秋季,尤其是每年玉米收获之前的1个月,由于新玉米还未收获,上年的玉米甚至隔年的陈玉米此时相当紧俏,价格较高,但有很多这样的玉米因储存和运输不当,经历了多雨潮湿的夏季,极易出现发霉变质。猪对霉菌毒素、变质饲料极为敏感,如果饲喂了发霉酸败、有毒或有刺激性的饲料,就会引起母猪流产或胚胎死亡、后备猪假发情、生殖障碍、仔猪生长受阻、阴门红肿,生长猪呕吐、皮肤炎症等一系列病变。配制猪饲料时,应该严禁使用劣质原料,在雨季或湿度高的季节以及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期,猪饲料中应加入新型的霉菌处理剂(脱霉剂),防止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危害猪群的健康。调制饲料时还应该注意饲料原料的多样性搭配,以满足猪对各种营养的需求。
2.1.2 采用科学的饲喂方法
生长育肥猪饲喂方式主要有自由采食和限量饲喂两种。自由采食即让猪随时均可吃上料,其优点是增重快、出栏早,但背膘厚、饲料利用率较差,原因是肥育后期猪体沉积了大量脂肪。自由采食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将日粮放在自动饲槽中让猪自由采食,其二是按顿喂不限量,吃到槽中稍有剩余为止。自由采食一般多在仔猪和生长猪阶段(猪体重<60千克)时使用,此方法可保证猪的快速生长需要,促进增重和肌肉充分生长。
限量饲喂是指每天给猪饲喂规定量的饲料。该方法对猪的增重有影响,但饲料利用率较高,瘦肉率也高。可采用按顿控制喂量,或在日粮中增加糠麸类的粗饲料比例、不限量按顿饲喂的方法。猪育肥的后期(猪体重>60千克)一般多采用限量饲喂的方法,让猪吃到自由采食量的80%~85%,这样既不影响增重,又可以减少猪体脂的沉积,节省饲料。
秋季养猪在饲喂方法上应该采取生料湿喂、单独饮水的方法,饲喂粉状全价配合料,可按照料水比1︰1~1︰1.5的比例在每次饲喂前加水调制饲料,搅拌均匀后再进行饲喂,这样不仅可软化饲料,促进猪对饲料的消化吸收,促进猪的采食,提高采食量,而且还可极大地减少猪舍内的饲料粉尘,从而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另外,用湿拌料饲喂时,一般采用限制饲喂的方式,饲养员每天下班前应对猪食槽内的残留饲料进行处理,以防猪饲料酸化变质。
2.1.3 建立定时和定量饲喂的生活制度
为促进消化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猪的生长速度,育肥猪每天日粮可分3次定时饲喂,每天每头猪日粮的供给量可按猪体重3.5%~4.5%进行定量。此外,猪的食欲一般是傍晚最盛、早晨次之、中午最弱,因此,在一日内每次的给料量大致可按早晨35%、中午25%和傍晚40%的比例分配。
2.2.1 科学合理分群
秋季养猪更应该注意对猪进行科学合理分群,这样做对减少猪只争斗、加快生长速度和减少疾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每圈饲养10~20头为宜,密度过高会影响猪只的正常生长,密度过低亦会降低圈栏的利用率,每圈猪的数量可以按照外界气温的变化和猪圈面积合理调整,比如早秋温度高,可以按照每圈10头分群,中秋和晚秋温度逐渐降低,可以逐渐加大密度,按照每圈15头分群。按照猪圈面积分群时,注意合理调整,一般应保证每头猪有适宜的栏位面积,即:育肥前期 0.4~0.8 平方米/头,后期 0.8~1.2 平方米/头,并保持同一圈栏内的猪只体重均匀。
2.2.2 做好猪只“三点定位”的调教
由于气温适宜,秋季是较容易对猪进行“三点定位”调教的季节。“三点定位”是指对猪进行科学调教,使其吃、睡、拉各在猪圈内的三个不同位置。三点定位调教对育肥猪的管理是尤为重要的,调教可利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如料定位和粪便定位等。料定位是指在猪躺卧的地方撒一些干粉料或铺设一层干草,猪一般不在饲料上和地势高燥处拉屎撒尿,反而会在上面进行躺卧休息等行为表现。粪便定位是在猪应该排泄粪便的地方,先撒一些水或撒放一些脏物(如猪尿等),因猪有喜干净的特点。会主动走过去。通过“三点定位”可使猪群从进入新圈就能尽快养成固定地点排粪、采食和睡觉的生活习惯,方便管理,并且极大程度地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其快速生长。
秋季猪舍内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控制不当会造成猪的应激,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果有效地应对秋季多变的气候,会将损失降到最低。
首先,温度是最重要的,在气温较高的早秋应该加强猪舍的通风、排湿和降温,减少猪群的热应激,在温差变化较大的中秋和晚秋,晚上要适时关闭猪舍的外窗,上午适时开窗,同时管理人员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在没有气温突然降低之前就应准备好升温和保暖,并做好环境加温设施的准备和维护,如锅炉的维修,煤炭的准备,封堵窗户的砖、塑料布、钉子是否准备妥当等。只要气温突变,就可以尽早加强夜间保温工作,做到有备无患。把自然现象造成的损失做到提前准备使其降到最低。
疾病是影响养猪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秋季的猪病发生相对其他季节略有减少,但亦不可掉以轻心,尤其是中秋过后和秋末冬初的时间段,由于昼夜温差的加大,再加上秋季寒风和秋雨的侵袭,温度变化很大,此时猪场若管理不当,防疫保健工作不到位,均会导致疫病的暴发,降低猪场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甚至造成猪场的严重亏损或倒闭。所以,秋季一定要加强猪群的防病和保健工作。
随着秋季温度的降低,呼吸道病(如猪流感、气喘病、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蓝耳病、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副伤寒等)逐渐增多。秋季链球菌病等细菌性疾病也不可忽视,主要是因为猪场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而产生抗药性,导致了猪场此病的长期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在秋季发生的势头逐年上升,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在众多猪场仍屡见不鲜,近期研究表明,饲喂霉变饲料也是导致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重要原因。秋季猪的腹泻疾病近年来多样性存在和暴发亦不容忽视,引起腹泻的疾病主要有:传染性胃肠炎、仔猪黄白痢、球虫病、红痢、副伤寒、伪狂犬病、猪丹毒、猪瘟、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病等。多种病原混合、继发感染及非典型化疫病的发病,使秋季猪的保健防病任务更为艰巨。如猪瘟与猪丹毒,猪瘟与伪狂犬病,蓝耳病与喘气病,附红细胞体病与3~4种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再加上由于大量广泛地应用弱毒苗,多发生温和型、非典型猪瘟。
3.2.1 加强猪舍的清洁卫生和消毒,消灭传染源
加强卫生消毒工作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杀灭或清除停留在猪体表存活的病原体的有效办法。为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秋季猪场必须重视猪舍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选择通过兽药GMP认证厂家生产的消毒药,确保消毒质量;定期对猪舍内外环境,包括栏舍、场地和用具、器械,以及排水道、空气以及母猪全身体表等方面的消毒;加强对卫生死角,如装猪台、污水沟、储水池、食槽等场所、设施的消毒。猪舍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态,并保持栏舍地面干燥,可相对减少母猪四肢疾病的变化。
饲养管理中,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消毒液的种类,定期对动物圈舍及其空气、场地、用具、道路或动物群等进行消毒。每批猪只调出后要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进行喷雾消毒或熏蒸消毒。
用化学消毒液消毒时,消毒液的用量一般是以畜禽舍内每平方米面积用1~1.5升药液。消毒时,先喷洒地面,然后墙壁,先由离门远处开始,喷完墙壁后再喷天花板,最后再开门窗通风。在进行畜禽舍消毒时,也应将附近场院以及病畜、禽污染的地方和物品同时进行消毒。同时注意通风换气,冬季应严格掌握通风与保温间的协调,防止动物群体冷应激的发生。
3.2.2 科学使用疫苗
首先,加强监测,淘汰带毒猪。无明显症状但终身带毒、散毒的猪,一旦查出,要坚决扑杀,消灭传染源,降低垂直传播的危险,建立一个健康的种猪群。凡是接种后抗体水平不合格的猪,再免疫1次,仍不合格者属免疫耐受猪,应坚决淘汰。
其次,科学选择疫苗。应根据本场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疫苗;购买疫苗时,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有资质经营、有批准文号的疫苗。
再次,应正确使用疫苗。对仔猪进行免疫接种前,要了解其母源抗体水平;对其他猪加强免疫时,也要了解当前的残留抗体水平,防止母源抗体或残留抗体对免疫效果的干扰。各类疫苗要有专人采购和专人保管,以确保疫苗的质量。
另外,各类疫苗在运输、保存过程中要符合要求。活疫苗必须低温冷冻,灭活疫苗要求在4℃~8℃条件下保存运输。疫苗的使用应按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接种疫苗必须有技术人员操作,其他人员协助。疫苗使用前要逐瓶检查,观察疫苗瓶有无破损、封口是否严密、瓶签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剂量记载是否清楚、稀释液是否清晰等,并记下疫苗生产厂家、批号等以备案便查。疫苗接种前,应检查猪群的健康情况,病猪应暂缓接种。
疫苗的免疫接种过程中应该注意,要根据猪场实际情况,一猪换一个注射针头或一圈换一个注射针头。接种疫苗时,不能同时使用抗血清或抗病毒药物,必须注意消毒剂不能与疫苗直接接触。在免疫接种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说明选择正确的接种途径。免疫接种过程中,疫苗不要放置日光下曝晒,应置于阴凉处。
3.2.3 加强猪群的观察,适时进行药物预防,减少疫病发生
饲养管理人员在秋季应加强对猪群的观察,及时对出现食欲不振、不食的猪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便秘的猪在料中按体重投服轻泻剂,如硫酸镁;发生中暑的猪,尤其是母猪应立即将病猪移至阴凉通风处进行急救,用凉水喷洒猪体,同时静脉注射5%葡萄糖盐水200~500毫升,维生素C10~20毫升;定期驱虫,猪的体表和体内寄生虫要定期驱除,否则会严重影响猪的快速生长,可在饲料中按剂量添加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粉剂等高效驱虫药,连喂1周,间隔7~10天,再饲喂1周。可定期在猪场排污口投放烧碱、敌百虫等药品,杀灭蚊蝇虫卵和幼虫。可以通过药物预防,减少疫病发生。药物预防主要针对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的疾病,包括驱虫药,应根据猪场实际情况选择药物,使之获得最佳防治效果。
3.2.4 加强疫病扑灭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
3.2.4.1 隔离
当猪群发生传染病时,应根据传染病性质,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隔离开的猪群要专人饲养,用具要专用,饲养人员不要互相串门,防止病原扩散。根据该种传染病潜伏期的长短,经一定时间观察不再发病后,再经过消毒可解除隔离。
3.2.4.2 封锁
在发生及流行某些危害性大的烈性传染病时,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划定疫区范围进行封锁。
3.2.4.3 紧急预防
一旦发生传染病,在查清疫病性质之后,除按传染病控制原则进行诸如检疫、隔离、封锁、消毒等处理外,对疑似病猪及假定健康猪可采用紧急预防接种,预防接种可应用疫苗,也可应用抗血清。
3.2.4.4 对症治疗
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同时药物群控防止继发感染,可根据病情选用单一或联合用药。
3.2.4.5 淘汰病畜
淘汰病畜也是控制和扑灭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治疗无效或无治疗价值的猪、僵猪,应及时淘汰,消灭传染源。
总之,秋季养猪是一个养猪的黄金关键时期,要全面考虑,科学管理和综合疫病防治,才能获得最佳的养猪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