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勇,方 坤,熊金平,刘昱杰
(1.北京化工大学教育部碳纤维及功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2.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电化学过程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3.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北京100013)
某厂1000MW超临界锅炉末级再热器前侧管屏的左数第38屏下数第1根管后侧弯头处管子是由HR3C不锈钢材料制造,其管壁厚和外径分别是6.5mm和63.5mm。管子在最高平均壁温629℃、蒸汽压力6.78MPa的情况下运行了6000h后,虽然从外观上看不到管子的腐蚀,但是厂方仍然担心管子存在晶间腐蚀。由于晶间腐蚀的发生可以削弱晶粒之间的结合力,严重时甚至可以使材料的机械强度完全丧失[1],加之不锈钢属于晶间腐蚀敏感性较高的一类材料[2-4],因此厂方委托对HR3C奥氏体不锈钢管子进行了晶间腐蚀及其敏感性研究。
实验材料为厂方提供的HR3C奥氏体不锈钢管子,其ASTM标准化学成分[5]见表1所示。
表1 HR3C奥氏体不锈钢ASTM标准成分
将送检的HR3C不锈钢管子加工为1cm×1cm的试样,然后依次用240#~1500#水砂纸打磨,经过抛光机抛光后用无水乙醇和蒸馏水洗净,在王水中浸蚀30s后在金相显微镜上观察其组织结构。
根据GB/T4334-2008标准规定[6],检验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首先对其进行10%草酸浸蚀试验。
将送检的HR3C不锈钢管子加工为1cm×1cm的试样,然后依次用240#~1500#水砂纸打磨,经过抛光机抛光后用无水乙醇和蒸馏水洗净备用,将处理过的HR3C不锈钢试样作为阳极,316L不锈钢板作为阴极,在10%草酸溶液中,θ为20℃,Ja为1 A/cm2电解浸蚀90s,用无水乙醇和蒸馏水洗净后,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试样的全部浸蚀表面,参照GB/T4334-2008标准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价。
按照GB/T4334-2008标准[6],奥氏体不锈钢进行10%草酸浸蚀试验后,如出现阶梯组织、混合组织或凹坑组织,可以确定其晶间腐蚀敏感性低;如出现沟状组织,则不能确定材料晶间腐蚀的敏感性,需要通过硫酸-硫酸铁腐蚀试验、65%硝酸腐蚀试验、硝酸-氢氟酸腐蚀试验或硫酸-硫酸铜腐蚀试验中的一种进一步检验材料的晶间腐蚀敏感性。本研究选用硫酸-硫酸铜腐蚀试验对送检的HR3C不锈钢管子的晶间腐蚀敏感性进行分析和研究。
硫酸-硫酸铜溶液的配制:将100g硫酸铜溶解于700mL去离子水中,再加入100mL硫酸(均为分析纯),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000mL。
硫酸-硫酸铜腐蚀试验具体操作为:在烧瓶底部铺一层w>99.5%的铜粉,然后放置打磨抛光后的HR3C试样,试样与铜粉接触良好。向烧瓶中加入已配置好的硫酸-硫酸铜溶液,溶液高出试样20mm以上,将烧瓶放在加热装置上并安装回流冷凝器,通以冷却水,加热溶液并使之保持微沸状态,试验连续进行16h。结束后将HR3C试样取出,用无水乙醇和蒸馏水洗净后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试样的全部表面,参照GB/T4334-2008标准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价。
图1 为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的HR3C金相组织照片。图1(a)是HR3C不锈钢的标准金相组织[7],图1(b)是送检的HR3C不锈钢试样在王水中浸蚀30s后的金相组织。
图1 HR3C的金相组织照片
通过对比图1(a)和图1(b)发现,送检样的金相组织正常,晶粒未出现变形,也未见其他组织、夹杂物或析出相的存在,说明送检的HR3C不锈钢试样没有出现晶间腐蚀问题。
为了检验HR3C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先进行了10%草酸浸蚀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图2(a)是GB/T4334-2008标准给出的HR3C不锈钢进行10%草酸浸蚀试验后所得的标准沟状组织,图2(b)是对送检的HR3C不锈钢进行10%草酸浸蚀试验后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相组织。
图2 10%草酸浸蚀试验后的金相组织
从图2(b)中可以看出,送检的HR3C不锈钢进行10%草酸浸蚀试验后,其金相组织也呈沟状。按照GB/T4334-2008标准中的规定,HR3C不锈钢进行10%草酸浸蚀试验后,如果出现沟状组织,则不能确定HR3C不锈钢晶间腐蚀的敏感性,应进一步通过硫酸-硫酸铜腐蚀试验检验其晶间腐蚀敏感性。为此又对送检的HR3C不锈钢进行硫酸-硫酸铜腐蚀试验,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硫酸-硫酸铜腐蚀试验后的金相组织照片(100×)
由图3的HR3C不锈钢的金相组织可以看出,送检的HR3C不锈钢没有发生晶间腐蚀的迹象,因此可以得出结论,HR3C不锈钢不容易发生晶间腐蚀,即其晶间腐蚀敏感性低。
送检的HR3C不锈钢金相组织正常,无晶间腐蚀存在;对其进行10%草酸浸蚀试验和硫酸-硫酸铜腐蚀试验后发现,HR3C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低,是耐晶间腐蚀的钢种。
[1]魏保民.金属腐蚀理论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156-158.
[2]掌声韩,边娜,史艳玲,等.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研究状况[J].江苏化工,2008,(3):45-47.
[3]李庆海,赵恒庆,孙国豪,等.乙二醇蒸发塔的晶间腐蚀[J].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06,(1):24-26.
[4]党政军,张鸿俭,隋支承,等.草酸法检测铁素体不锈钢对晶间腐蚀的敏感性[J].沈阳工业学院学报,2000,(4):41-46.
[5]于鸿垚,董建新,谢锡善.新型奥氏体耐热钢HR3C的研究进展[J].世界钢铁,2010,(2):42-49.
[6]GB/T4334-2008.金属和合金的腐蚀不锈钢晶间腐蚀实验方法[S].
[7]李炯辉.金属材料金相图谱[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3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