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植物药归类分析及其化学成分研究思路

2013-09-26 06:40谭芳彭勇
中国现代中药 2013年1期
关键词:干品鲜品生姜

谭芳,彭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

鲜植物药归类分析及其化学成分研究思路

谭芳,彭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

对鲜植物药的来源、药性特点及适用于保健食品的种类进行了归类总结,并对近年来有关鲜药化学成分的研究进行总结,将其研究思路归为5类,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方便。

鲜植物药;归类分析;化学成分

鲜药是指未经干燥及加工处理的新鲜动、植物体及菌类等直接对疾病进行治疗的中药材[1]。《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在性状及中药饮片项下明确提及“鲜”或“生”字的药材有鲜地黄、鲜芦根、鲜石斛、生白附子及生姜5种。作为中医治病特色之一,鲜药在调治内科杂病、抢救急危重症、解毒及外伤治疗等方面都具有独到之处。近年来,对鲜药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鲜药化学成分、临床作用、保鲜技术、新剂型及新工艺研究等方面。古今文献中有关鲜药的药性特点往往散见于各种单味药品中,未见有集中的概括性论述。本文的归类总结为探明鲜药特点提供了科学依据,介绍如下。

1 鲜植物药的归类分析

参考《鲜药图谱》、《鲜药的研究与应用》及《中药保健食品研制与开发》,对鲜植物药的来源、性味、毒性、功效和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归类整理,以期为进一步探讨鲜药特点及开发利用鲜药提供依据。

1.1 来源分类

从表1可知,共统计264种鲜植物药,分属102个科,其中,科内鲜药种数较多的依次为菊科(25种,占9.74%),唇形科(16种,占6.06%),百合科(14种,占 5.30%)和蔷薇科(10种,占3.79%)。种子植物三大科(菊科、豆科、兰科)中的兰科,鲜植物药种类较少,仅3种,而唇形科鲜植物药种类较多,这与唇形科药材多有芳香气味,而鲜药品种大多为含挥发性芳香类、蛋白质、酶类、多肽类、多酚及维生素类化合物的药材有关[2]。

表1 鲜植物药来源科属分类

1.2 性味、功效及毒性分类

从表2可知,鲜植物药药性多偏寒凉或性平,无性热之药,药性偏温者亦不到20%,此统计结果与鲜品药物大多属寒凉之品[3]的说法一致。就同一药而言,鲜品较之干品,寒凉之性更强,如生姜性微温而干姜性热,鲜石斛性寒而其干品性凉,鲜枇杷叶性寒而其干品性平等。正因鲜药寒凉之性强于干品,对热证的治疗较干品疗效好,才使得鲜药颇受温病学派医家所喜爱。鲜药多具有苦味、甘味或辛味,苦味药能泻能燥,甘味药多具补益、和中、缓急之功,辛味药则具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此统计结果为鲜药适用于急症、表证及血症的治疗提供了有利证据。

表2 鲜植物药性味及毒性分类

对鲜植物药从功效上进行了初步统计分类,发现鲜植物药中以清热药、补益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止血药、祛风湿药及活血祛瘀药为多,理气药、收涩药、平肝药、芳香化湿药、消食药、温里药、安神药及驱虫药则较少,未见催吐药。建议在中草药的开发利用及临床应用中,对于有清热解毒、消疮排脓、利水消肿、化痰止咳等作用的中药,可考虑其鲜用。

根据《鲜药图谱》[4]对有毒鲜植物药进行统计,共有32味,其中有毒药物16味,分别为:半夏、独角莲、鬼臼、了哥王根、玉簪、白花丹、标杆花、苍耳、罗裙带、骆驼蓬、泽漆、化香树叶、火殃簕、老鼠瓜、麻疯树、沙冬青;有小毒药物16味,分别为:红筷子、绵枣儿、山芝麻、大千生、广东万年青、红雀珊瑚、虎耳草、灰菜、荨麻、夏至草、紫堇、九里香、球兰、铁海棠、圆柏叶、竹叶椒。由于上述药物均有一定毒性,为保证用药安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才能使用。此外,生半夏、独角莲、鬼臼和骆驼蓬均为保健食品禁用名录中品种,在保健品研制时不能使用。

1.3 适用于保健食品的鲜植物药种类[5]

卫生部公布《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中共有87味,其中可鲜用植物药有26味,分别为鲜白茅根、鲜芦根、马齿苋、小蓟、玉竹、百合、白扁豆花、余甘子、佛手、沙棘、芡实、鱼腥草、生姜、枸杞子、香薷、桑椹、荷叶、莲子、菊花、黄精、葛根、蒲公英、藿香、金银花、紫苏、淡竹叶。《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中共有114味,其中可鲜用植物药有24味,分别为生地黄、生何首乌、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大蓟、山茱萸、五味子、天门冬、天麻、太子参、车前草、石斛、竹茹、西洋参、芦荟、麦门冬、佩兰、侧柏叶、金樱子、益母草、积雪草、野菊花。

从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具有保健食品开发价值的鲜植物药有50种之多。随着生产、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逐年增高,保健食品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大。我们应该挖掘鲜植物药在保建食品研发中的潜力,为鲜药的应用拓宽更广的道路。

2 鲜植物药化学成分研究思路

近年来,国内外对鲜植物药的化学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挥发油、黄酮、萜、皂苷、酚酸及糖类等化合物的分析研究[6],从研究的大体思路来分,可归为5类。

2.1 对鲜品与不同炮制方法处理药材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比较

通过对鲜品与不同炮制方法处理药材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比较,探讨鲜品及不同炮制品的质量。广西莪术经不同方法炮制,挥发油的含量由高到低表现为:醋煮品>鲜药醋煮品>生品>醋炙品[7];通过不同炮制方法制得的地黄,水苏糖含量差异颇大,其含量鲜地黄最高,生地黄次之,熟地黄最低,推断地黄的炮制过程可能引起水苏糖的水解,使其含量降低[8];鲜人参经干燥加工成生晒参的过程中,甘油糖脂质消失,甾醇苷脂肪酸含量亦显著减少,而在加工成红参的过程中,反而增加了人参炔二醇和人参炔三醇[9],可见炮制过程对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较大;对延胡索鲜品及不同炮制品指纹图谱研究发现,酒制延胡索中有效成分含量较鲜品及其他炮制品均要高[10]。综上可见,药材在炮制过程中,有效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同种类药材,鲜品及各炮制品的质量差异悬殊,应根据临床需要,区别应用。

2.2 对鲜、干品药材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及种类进行比较

通过对鲜、干品药材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及种类进行比较,探讨药材在由鲜变干的过程中活性成分的变化。张永清等[11]对徐长卿鲜品与干品中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鲜品挥发油含量稍高于干品,且鲜、干品中挥发油种类亦有所不同,鲜品中有9种成分干品中没有,干品中亦有2种成分鲜品中没有。王宝华等[12]对鲜泡桐花与阴干泡桐花中总黄酮与熊果酸含量进行了比较,鲜泡桐花中总黄酮含量比阴干泡桐花高,在阴干过程中总黄酮含量损失了64.6%,而熊果酸含量则变化不大;Ewa Capecka等[13]发现3种唇形科植物薄荷、牛至及香蜂叶中,鲜品中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含量均明显高于干品,且鲜药中维生素C含量比干品高90%以上;李计萍等[14]研究发现生姜中总挥发油含量和总姜酚含量均高于干姜,生姜与干姜的水提物、醇提物的TLC比较,生姜均显示出与干姜不同的斑点;马妮等[15]对鲜三七和干三七中皂苷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鲜三七中3种皂苷(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总含量,在干燥过程中由6.18%下降到4.44%,皂苷含量降低达28.16%。

2.3 对鲜植物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及结构鉴定

孟江等[16]从鲜鱼腥草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其中有3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及本植物中得到;王宏洁等[17]对鲜地黄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从鲜地黄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毛蕊花糖苷、梓醇、桃叶珊瑚苷、水苏糖、胡萝卜苷和β-谷甾醇;斯建勇等[18]从鲜罗汉果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中4个为干果中已分化合物,2个为新成分,且有1个(罗汉果黄素)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综上,鉴于前人对于中药中化学成分的研究大多以干品为研究对象,对鲜品研究较少,对鲜植物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是寻找新化合物、研制新药的一种研究思路。

2.4 对有明显疗效且常用的鲜植物药建立其活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对有明显疗效且常用的鲜植物药建立其活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以作为质量控制标准。马云明等[19]采用HPLC建立了鲜地黄中环烯醚萜苷类活性成分桃叶珊瑚苷及梓醇的含量测定方法;孟江等[20]建立了HPLC同时测定鲜鱼腥草中8个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王维皓等[21]建立了生姜中姜辣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所建立方法均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分别作为鲜地黄、鲜鱼腥草及生姜质量控制的标准之一;Troncoso等[22]采用HPLC对鲜迷迭香中的鼠尾草酸和迷迭香酸进行了测定,建立了一种多波长可见紫外光谱校正曲线快速定量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方法。此外,亦有研究[23]建立了生姜超临界提取物的标准指纹图谱,并建议将其列入质量控制标准。

2.5 鲜、干品药材不同储藏方法及保鲜技术质量稳定性比较

刘人树等[24]使用HPLC对储藏过程中的鲜虎杖药材样品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药材稳定性顺序为:干虎杖>鲜虎杖>打粉后的鲜虎杖,可见酶在药材储藏过程中影响颇大;孟江等[25]研究发现冻干鲜鱼腥草中6个酚类成分含量均高于干品,且基本是干品含量的4~6倍。

3 结语

鲜药有着鲜活、天然的独特之处,在世界范围内“回归自然”大潮流的推动下,为鲜药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对鲜药的化学成分研究,应该选用鲜品与炮制品疗效确有差异的药材,先研究其主要活性成分含量上的差异;再根据这种差异,探讨药材干鲜品的化学成分种类及含量差异;通过进一步研究,对鲜药中的特殊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寻找新的化合物。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有别于其干品的质量控制标准,保证鲜药质量稳定可控、安全有效。此外,对鲜药储藏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及保鲜技术做进一步研究,逐步从根本上解决鲜药物质基础不明的问题。

[1]杨振刚.生药、鲜药及现代鲜药不可混淆[J].首都医药,2011,(5):46.

[2]杨桦,郝近大.中药鲜药制剂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1,7(1):33-34.

[3]郝近大,季俊虬.中药的研究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

[4]李建生,郝近大.鲜药图谱[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5]党毅,肖颖.中药保健食品研制与开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5-198.

[6]贾晓斌,郑智音,黄洋,等.基于组分结构理论的鲜药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8):2595-2598.

[7]覃葆,曾春晖,荣玲芝,等.不同炮制方法对广西莪术质量影响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9):2247-2248.

[8]郭楠,李稳宏,赵鹏,等.不同炮制地黄中水苏糖含量研究[J].中成药,2008,30(12):1812-1814.

[9]陈燕.鲜人参、生晒参和红参的比较研究[J].海峡药学,2006,18(4):137-139.

[10]王荣.延胡索鲜品及炮制品的指纹图谱研究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9):43-44.

[11]张永清,李萍,王建成,等.鲜品与干品徐长卿挥发油成分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4):1205-1206.

[12]王宝华,高增平,江佩芬,等.鲜泡桐花与阴干泡桐花化学成分的对比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3):56-57.

[13]Capecka E,Mareczek A,Leja M.Antioxidant activity of fresh and dry herbs of some Lamiaceae species[J].Food Chem,2005,93(2):223-225.

[14]李计萍,王跃生,马华,等.干姜与生姜主要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11):26-29.

[15]马妮,高明菊,曾江,等.鲜三七与干三七皂苷含量的比较[J].中草药,2004,35(1):92-93.

[16]孟江,董晓萍,姜志宏,等.鲜鱼腥草的黄酮类化学物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6):1336-1337.

[17]王宏洁,刘婷,梁爱华,等.鲜地黄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活性作用初探[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1):15-16.

[18]斯建勇,陈迪华,常祺,等.鲜罗汉果中黄酮苷的分离及结构鉴定[J].药学学报,1994,29(2):158-160.

[19]马云明,郭建华,田成旺,等.HPLC法测定鲜地黄中梓醇和桃叶珊瑚苷[J].中草药,2011,42(7):1348-1350.

[20]孟江,周毅生,赵中振,等.HPLC法同时测定鲜鱼腥草不同部位8个活性成分的含量[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7,38(6):516-518.

[21]王维皓,王智明,徐丽珍,等.HPLC法测定生姜中有效成分 6-姜辣素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5):348-349.

[22]Troncoso N,Sierra H,Carvajal L,et al.Fast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ultraviolet-visible quantification of principal phenolic antioxidants in fresh rosemary[J].JChromatogr A,2005,1100(1):20-25.

[23]阎东海.生姜超临界提取物标准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5):1524-1528.

[24]刘人树,石明睿,曾建国.鲜虎杖在储藏过程中白藜芦醇苷及苷元含量变化[J].中南药学,2008,6(2):181-183.

[25]孟江,董小萍,赵中振.冻干鲜鱼腥草/干品酚类活性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3):145-147.

Review the Research on Chem ical Constituents and Classification Analysis of Fresh Plant M edicines

TAN Fang,PENG Yong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s Development,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Beijing 100193,China)

The classification analysis of fresh plant medicines were made in the areas of plant source,medici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kinds of health food.Research approach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was divided into 5 types by organizing a great number of related integrations.The results above provided conveni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fresh herbal.

Fresh plantmedicines;Classification analysis;Chemical constituents

2012-05-17)

*[通讯作者]彭勇,E-mail:pengyong65@gmail.com

猜你喜欢
干品鲜品生姜
山东省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及其附近菜市场食用菌(鲜品)价格(2022-04-27)
夏吃生姜益健康
山东省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市场食用菌(鲜品)价格(2021-02-25)
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市场食用菌(鲜品)价格(2020-08-25)
中药:以“干”代“鲜”不足取
水分含量对黑木耳干品流通和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
干品泡发谁最“出数”?
文武小生姜德子
鲜品鱼腥草与干品鱼腥草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