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志勇
(内黄县中医院,河南 内黄456300)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条件的改善,高脂血症发病率逐渐增加。由于该病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可对血管内皮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形成心脑血管病变,最终发展为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故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潜在的危险因素。有效地控制高脂血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是预防中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干预方法。2009年3月—2011年3月,笔者采用自拟活血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107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门诊就诊的高脂血症患者2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7例,其中男76例,女31例;年龄平均(68.21±11.36)岁;病程平均(13.24 ±9.28)个月;伴有糖尿病19例,高血压69例,冠心病 42例。对照组107例,其中男71例,女36例;年龄平均(69.38±10.29)岁;病程平均(14.11 ±10.32)个月;伴有糖尿病16例,高血压72例,冠心病41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血脂异常防治建议》[1]中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即:①血清三酰甘油(TG)≥1.86 mmol/L,总胆固醇(TC)≥6.50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00 mmol/L;②除外严重的肝肾疾病、有药物导致的药源性高脂血症和继发于其他疾病的高脂血症;③除外15 d内使用降脂药物及精神疾病。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辨证为痰瘀证,症见:胸闷,心悸,短气,头重,肢麻,舌紫暗,苔稍腻,舌下系带紫黯,脉弦滑。
对照组采用控制饮食(低脂低糖饮食)、控制血糖、控制高血压等伴发疾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基础治疗,不联合运用降脂药物。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活血降脂汤,药物组成:桃仁 10 g,红花 10 g,丹参 15 g,水蛭10 g,川芎 12 g,牛膝15 g,法半夏10 g,胆南星10 g,石菖蒲 12 g,生地黄 12 g,赤芍 12 g,当归 10 g,陈皮12 g,柴胡 12 g,枳壳10 g,山楂15 g,麦芽15 g,甘草8 g。每日1剂,每日2次,水煎服。
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采用高频超声测定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扩张度(FMD)。①选择彩色多普勒HP5500超声诊断仪,探头为5~10 MHz线性探头,采用Celermajer检测方法,外展右上肢15°,靶动脉为肘关节上2~15 cm范围内的肱动脉;检查时在心电图R波处进行同步记录,彩色多普勒探头在检测时固定位置,同一部位进行血管内径测量,彩色多普勒采取纵切扫查,在肱动脉内膜显示最清晰时进行测量;肱动脉内径基础值(D0)取3个心动周期、肱动脉舒张末期前后内膜之间垂直距离的平均值。②反应性充血试验:前臂袖带加压并维持数分钟,袖带放松后60~90 s测定肱动脉血管内径,标记为D1;前臂袖带放松后血管内径全部恢复正常后,患者含服硝酸甘油0.5 mg,4 min后再对肱动脉血管内径进行测量,标记为D2。③硝酸甘油诱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ID)=[(D2-D0)/D0]×100%;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D1-D0)/D0]×100%。
TC、TG、HDL-C采用酶法进行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直接测定法进行测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标准。显效:TC较治疗前下降>20%,或TG较治疗前下降>40%,或HDL-C较治疗前上升>0.26 mmol/L。有效:TC较治疗前下降10% ~20%,或TG较治疗前下降20% ~40%,或HDL-C较治疗前上升0.11~0.26 mmol/L。无效:血脂各指标均无改变。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7.46,P <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对比 % , ±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对比 % , ± 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 P <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 <0.01。
NID FMD治疗组 107 治疗前组别 例数 时间9.89 ±3.27 7.12 ±0.24治疗后 14.29 ±3.24**## 11.30 ±0.22**##对照组 107 治疗前 9.75±3.65 7.01±0.36治疗后 11.35±2.98** 8.92±0.41**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对比 mmol·L-1,±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对比 mmol·L-1,±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 P <0.05,** P <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 <0.01。
TC TG HDL-C LDL-C治疗组 107 治疗前组别 例数 时间7.51 ±1.34 3.78 ±0.95 1.07 ±0.26 4.08 ±0.86治疗后 4.58 ±0.89**## 1.44 ±0.74**## 1.67 ±0.31**## 2.82 ±0.87**##对照组 107 治疗前 7.58±1.62 3.76±0.88 1.03±0.20 4.38±1.10治疗后 6.23 ±0.59** 2.21 ±0.67** 1.31 ±0.32** 3.86 ±1.98*
血管内皮以往被认为是血管腔内的一层无活性的选择性血液和血管平滑肌通透屏障。近年来有研究[3]认为:血管内皮还具有非常重要的血管调节舒张功能。血管内皮对血管张力的调节、血管通透性和机体凝血、抗血栓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血液循环系统能够正常维持血流的通畅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临床意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可以导致血管通透性显著增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显著下降,从而引起动脉硬化、血栓形成。
高脂血症是指机体内脂肪代谢或运转出现异常,导致血浆中胆固醇、三酰甘油等一种或几种脂质成分增高,出现一系列的高脂质血症。在高脂血症时,由于血浆中的大量脂质成分在血管内膜里沉积,引起多种炎症反应等,造成内皮细胞功能发生障碍,使得内皮细胞不能够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正常产生和释放内皮衍生舒张因子,从而出现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功能下降。中老年患者在本身具有动脉粥样硬化时伴发高脂血症,可加剧血管内皮舒缩功能的异常,使得局部循环和血流发生严重的变化,加重局部缺血,更容易突发心脑血管事件。为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高脂血非常重要,此是防止进一步发生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中医学无高脂血症之病名,根据该病的临床症状,可将其归为中医学“痰浊”“血瘀”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多由过食肥甘无以化生气血、脾失健运而运化水谷无力,导致痰浊内生、脂膏形成,浊脂留于血脉,浸淫脉管,使血流速度减慢,气机不利,血运不畅,血流运行受到阻碍,从而形成瘀血。蔡钦华[4]等认为: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异常可能是血瘀证发生的基本病机之一。
活血降脂汤以清代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为基本方[5],后者是临床治疗血瘀证的主要经典方。方中桃仁、红花、丹参、水蛭活血化瘀,能够祛除血中瘀浊脂污;柴胡、川芎、枳壳、牛膝行气活血,血行则瘀祛,脂无存留;陈皮、山楂、麦芽消食化积,健脾化脂;法半夏、胆南星、石菖蒲祛痰开窍,化脂浊;生地黄、当归清热生津滋阴,补血养血活血;赤芍行瘀止痛凉血;甘草调和诸药。现代药理研究[6]表明:桃仁、红花、丹参、水蛭能够抗内源性凝血系统,降低胆固醇、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清除自由基,促进NO释放,抑制ET的分泌,可对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保护及修复,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配合西医基础治疗,疗效显著,且在降低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西医基础治疗(P<0.01),说明活血降脂汤具有降低血脂、改善动脉硬化、疏通血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1]方圻,王钟林,宁田海,等.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3):169 -17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3]周宁,彭葆坤,周松兰,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6,2(4):22.
[4]邓丽娅,张印新.活血化瘀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11): 732.
[5]杨静伟,赵晶岩.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现状[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6): 28.
[6]王静.中药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5,13(1):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