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田丽
高中语文,它具有自身的独特的工具性作用,高中语文是在初中语文基础上的深化,高中语文知识较初中比,有一定难度上的增加,高中语文课堂上,老师不再是只教学生读课文、识字、写作等。高中语文知识更加综合,字音、诗歌鉴赏、阅读理解等都要求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课后作业是检验学生对只是掌握程度最好的方法,如何优化语文课后作业,真正将检验作业发挥好是我们语文教师该思考的问题。
一、多样性
据了解,大部分语文教师是以教材课后习题及学校为学生购买的教辅材料中的练习题作为作业的主要内容的。这些习题大多内容雷同,形式单一,功利性强,应试性明显。这样设计练习固然对应对高考有一定帮助,可我们的语文教学如果只是应付高考而不考虑母语学习对个体长远的社会化影响,不是从人的发展出发,那语文教学真是很可悲的。我们这些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应该为没尽到责任而感到羞愧。而这样的出发点与高考的应试并不悖逆,反而正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此,我们应智慧地设计语文课后作业,设计多样性的语文作业,加强作业的趣味性,灵活性、多样性。语文作业其实可以有很多种形式:可以有书面的,也可以有口头形式的(如:复述、演讲、辩论等),还可以同其他学科及领域相结合(如:将绘画引进语文作业,为自己的作业设计插图,为作业本设计封面、扉页;同音乐、舞蹈、表演等结合的课本剧、小品等);可以有课前的预习、查找搜集资料,也可以有课后的知识总结表设计。这样一来,作业在学生的眼里变得更加有趣,更具备主动完成的可能性。21世纪的现代教育就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准则,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重视发展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多样性的课后作业只要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研究性
研究性学习是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的广泛意义,是指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特征,以“学会学习”为目标,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学习活动方式。它以指导学生提出一个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研究课题为载体,让学生开展自主研究的学习活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特征的学习活动,在国外是从初小就开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美国、法国等一些国家的中学教师,非常重视这一学习形式,他们甚至将其作为课后作业的一种常见形式。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凭借丰富多彩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研究,能把学生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之成为丰富生活的向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受益,得到锻炼的机会,能够自主探究、自主参与、积极思考,善于观察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拓展思维,在实践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实践性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谓工具性,笔者认为,应是指语文学习同生活实践的密切关系。时下的语文教学,多的是会写一些大而空的应试的哲理性的小散文,却不能写出一篇在生活及工作实际中运用广泛的短文,如一份申请甚至是一个请假条。其实,“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学科是最适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尤其是研究性学习,有利于语文教学跨学科教学、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实践精神,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行动力,养成“知行合一”的人生准则。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笔者发现,国外中学教育尤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关于美国南北战争的《内战中的声音》一文的作业,大大小小提出了数十个问题,并布置了不少其他另类作业。这些问题有的在我们看来是常规性的,如“玛丽·彻斯纳特在她的日记中描述了什么事件”;更多的则体现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一切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用意,如“如果玛丽·彻斯纳特是北方的人,那么她的日记会有怎样的不同”、“特鲁斯要战胜种族歧视的决心预示了哪些后来的领导人和重大事件”……另类作业包括:建议学生设计一本收录了内战日记、日志和信件的书的封面,解释这些记录提供的对于这场战争的独特视角,说服读者购买这本书。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交际能力。与之相比,不客气地说,长期以来,国内在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方面还是一个空白。“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国外的语文教学中很早就得到重视了,他们的语文教学模式可以给我们提供借鉴。
四、拓展性
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地推想到另外三个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要可以灵活地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成功的语文教学,就应该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而课后的拓展性训练是培养纵横联系的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如:在《离骚》的学习中,要对中国古代爱国主义诗人及其作品、事迹、名言等进行一个总结。
五、层次性
两千多年前,伟大教育家孔子即提出“因材施教”的理论。这个著名的教育理论,是在尊重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这个事实的基础上提出的。直到今天,因材施教仍然有着它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设计课后作业,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是必定存在个体差异的,切不可对此视而不见,作业实行“一刀切”。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不同的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故而存在着千差万别的现象,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根据不同语文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供学生选择,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去选做不同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
综上所述,课后作业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万万不可忽视。在教材相对统一的情况下,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运用智慧、开拓创新的一个重要阵地,当然要用心经营。好的作业设计,必将带来好的教学成效。希望通过课后作业的优化,增强我们语文课的实效性,使之为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让我们语文教师辛勤的工作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