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月华
新课程改革颁布了高中课程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提出了的新要求。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创建充满活力的生物课堂,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高中生物教学在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在标准化新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的弊端
1.教师在与学生进行知识透彻性的传授过程中,对学生的现代意识培养重视不够。在过去,教师已经习惯了对基本知识的考查和基本技能的讲授,对生物的科学素养却没有很好的重视。这样让学生的现代意识很难得到很大的转变和提高。而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人才有了更高的新要求。对于高中生物教师而言,充分了解学生的现代意识是让素质教育实现的大前提,也是培养合格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2.教师对于知识结构不够清晰。对现在的生物教师来说,由于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对于新课标的高中生物存在很多疑问,没有更深的了解,更是对课程的核心理解不透彻。而实际上新课改是一种全面、彻底地对高中生物进行的革新,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要重视教学内容现代化的新要求,还要让学生更加关注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对于很多高中生物教师来说,在大学里对当时的现代生物技术并没有很深的接触,而在当教师后,更是对专业关注得不多,这便造成了教师对于知识结构更新的滞后性,对于教学内容不能深入地了解,让教学目标很难达到,也很难渗入生物科学的思想方法。
3.教师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由于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很多高中生物教师的课堂过于枯燥单一,只是一味地进行讲授,不懂得跟学生进行互动,没有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做出很大的改变,让教师成为引导人,引导学生进行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合作学习,对学习效果有更深刻的影响。当然,也有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早早地进行了一些改变,在课堂上,学生有了自主探究的时间,能够自己对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了,这也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创新性。
4.高中生物教学过程存在很大的缺陷问题。现在的很多高中,对新课程并没有进行宣传,就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很好地提高,当然很多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让知识以更为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课下,也要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库来搜索相关资料,让学生拥有很大的兴趣学习生物,这也大大改变了生物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没有关联的情况。
5.教师在教学中对形式要求过分追求,使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偏差,只有深入地把探究式学习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学习才能真正地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从而使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好的体现。
二、新课程高中生物的优化方案
第一、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照顾绝大多数同学,课后不仅要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辅导,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记得有人说过“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时间花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教学、辅导的重心自然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不存在似的,从而造成好的学生越学越好,差的学生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群体”。
第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生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
第三,教学方式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生命现象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提倡“探究式学习”。体现在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的训练;加强了对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识总量减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术的内容。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研究能力,有丰富的教学设计方案和知识储备,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例如,在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内容时,教材中并没有指明细菌是如何转化的,转化的机制是什么。因此,教师备课时,在指明“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成功的关键之处”的基础上,应设计下列探究问题: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杀死”的S型菌复活了,还是被“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活性物质使得R型菌转变成S型菌呢?如果是后者,该活性物质又是什么呢?该活性物质又是如何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呢?教师在备课分析教材时,只有把这些探究问题设计出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运筹帷幄。
第五,对于评价方式要进行多元化,摒弃传统教学中的单一评价方式,让学生的考试成绩只作为考核学生生物能力的一部分。为响应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要使用激励的评价方式,并因人而异,对学生知识、实践创新方面的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查,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教学要求教师要充分提高自身的认识,对其内涵进行渗透,并多组织有趣的有关生物教学的活动,体现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