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丰富的古籍文献,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版本,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同一本书的不同版本形成了极大的差异,这就给人们造成了许多制约。因此,历代治学者十分重视版本。世界上最长的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纷繁的版本也日益受到国际学界的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型研究工程40卷《藏文<格萨尔>精选本》的编纂、整理和出版,对拓展人们的学术视野,甄别版本的真伪,全面了解史诗风貌,细致检讨和研究其文化内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为不同学科视角研究史诗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史诗《格萨尔》;版本研究;《藏文<格萨尔>精选本》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199-02
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过无数次抄写刻印,编辑注释,形成了众多的版本。由于历史条件,人为因素和地区版刻风格不同等种种原因,往往同一本书的不同版本,其篇卷编次、文字内容以及印刷装帧等都有极大的差异,这就给阅读、整理和利用文献造成了许多制约。因此,历代治学者十分重视版本的甄别和研究。
作为一部部数很多且流传甚广的文学作品,很难用科学的手段精确的统计其数据的。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三国故事流传了千余多年,到了明初终于经罗贯中之手,构筑为一部气势恢宏的白话长篇小说。傅轮基在《古老大地上的英雄史诗——<三国演义>》一书中谈到:“在嘉靖壬午年(1552年),《三国志通俗演义》首次雕版印刷,从此《三国演义》在社会上迅速传播开来。”[1]就其版本的统计来说,仍旧是学界扑朔迷离的未知之事。正如人们感言:“从1522年到今天,四百多年过去了。《三国演义》到底出了多少个版本,印刷了多少册数,恐怕谁也没有统计过,实际上也无法统计。这五百年中,有多少中国人读过《三国演义》,这也是无法计算的。”[1]这仅仅是一本《三国演义》。
而作为藏族史诗的《格萨尔》,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代表了藏族民间文化的最高水平,是藏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也被认为是反映古代藏族社会历史的大百科全书。目前,《格萨尔》已经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然而《格萨尔》说唱的艺人究竟有多少?部数到底多少?恐怕也是一个未解之谜。卷帙浩繁的藏族史诗《格萨尔》,从20世纪80年代迄今,也有不少人试图统计精确的部数。早在1983年,王沂暖先生在《关于史诗<格萨尔>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曾作过一次统计,藏族史诗《格萨尔》除去异文本大概有二百部。2009年,也有学者在《关于传统<格萨尔>早期版本》中统计,“从事格萨尔学研究以来,共收集到182部《格萨尔》藏文原著”[2]。通过种种尝试,仍然得不到一个可信的数据。
40卷《藏文<格萨尔>精选本》被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级重大科研项目,此项科研课题是一个重大的科研工程,计划精选整理《格萨尔》最优秀的说唱本40卷,同时也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国家重点出版基金项目,由民族出版社出版。此项目在编纂过程中,特意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以及知名说唱艺人担任本课题的学术顾问。课题组成员除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从事《格萨尔》研究的专家学者参与编纂外,还邀请了长期在北京、西藏、青海、四川以及甘肃等地区的《格萨尔》研究领域工作过多年的专家和学者来共同参与,他们都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研究经验。40卷《藏文<格萨尔>精选本》的编纂,对甄别史诗版本的真伪,对我们全面了解史诗的整体风貌,细致思考和研究英雄史诗文化内涵,对拓展人们的学术视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40卷《藏文<格萨尔>精选本》的一期工程由降边嘉措研究员主持,从1995年始至2008年结项,总计花费12年,编纂17卷19本;第二期工程于2008年8月立项,由丹曲研究员主持,于2011年12月完成,2012年10月19日结项,花费3年时间,总计编纂23卷33本。先后出版齐全总计40卷52本。其中有些是单行本,有些是上下册,其中一部最长4册。每部插图6幅,总计插图312幅,插图均按照藏族的传统绘画唐卡的工艺绘制而成,从而起到了图文并茂的效果。在编纂过程中,严格按照《藏文<格萨尔>精选本课题规划》方案的编纂方法,统一文本风格,严格把关,按照学术规范,精工细作而成。藏区目前流传的手抄本、印刷本中精选最为优秀的40卷作为本课题内容。这套系列丛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开创性。40卷《藏文<格萨尔>精选本》的编纂在《格萨尔》学研究领域中是一项迄今为止国内外前所未有的文献系统整理工程,既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又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这项工作的圆满完成,标志着史诗《格萨尔》研究工作迈出了坚实性的一步,可以说填补了国内外《格萨尔》搜集、整理和研究的空白,具有极高的文献资料和版本价值。
二是系统性。此项课题是根据《格萨尔》的围绕“天上”、“人间”、“地狱”的文学故事叙事模式,其中包括诞生篇、降魔篇(包括18大宗、36中宗、72小宗)、地狱篇等,从众多的《格萨尔》版本中抽取最精华的版本,编辑成册,使得每部既突出独立的单元,情节饱满,个性鲜明,而部与部之又不失其连贯性和系统性。
三是学术性。史诗是人类童年时期的历史。我们从字面意思理解,“史诗”有“用诗的语言写就的历史”的含义,《格萨尔》自始至终贯穿了藏民族在成长过程的历史,既关照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脉络,如有藏族先民开天辟地的《开天辟地》,有草原马背民族的《赛马称王》,还有抗击外来入侵的《霍岭大战》、《姜岭大战》等等;有关照了人类宗教信仰的人文关怀,如史诗中预言出现岭国岭部落祖先《敦氏预言授记》,有降服入侵之敌的《降服妖魔》,也有人类回归自然和宗教信仰中的《地狱大圆满》等等。因此,在编纂过程中,找准和关照了其历史点和宗教点以及史诗《格萨尔》的文本的基本结构。
精选本在编纂过程中,课题组广泛收集藏区流传的《格萨尔》手抄本,就民族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青海民族出版社、甘肃民族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以及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等出版的《格萨尔》文本,并结合著名的说唱艺人的唱本进行精选。按照说唱艺人们说法以及我们长期研究表明,《格萨尔》由诞生篇、降魔篇和地狱篇三部分组成。诞生篇和地狱篇的前后顺序,比较清楚,但是,“降魔篇”的内容十分丰富,是整部《格萨尔》的主体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按照传统的说法,“降魔篇”由18大宗、18中宗、数十部小宗组成,它们的前后顺序,每个艺人有各自的说法,却从未全面地梳理和编排。为此,课题组在广泛征求向健在的说唱艺人们的意见后,从一百五十多个分部本三百多个异文本中,编排了供编纂出版精选本参考的81部;最终精选40部。在后期编纂过程中,也根据情况,随时做科学的调整。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学术工作,需要阅读大量资料,然后进行比较、研究、筛选和梳理,最后确定篇目。扎巴、桑珠、昂仁、才让旺堆、格日尖赞、达哇扎巴等说唱艺人是在藏族群众中最有影响、享有盛誉的最杰出的说唱艺人,他们讲述的《格萨尔》说唱本独具特色,成为选编40卷重要的蓝本。
40卷《藏文<格萨尔>精选本》的学术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反映了《格萨尔》史诗故事的全貌。在藏族文化史上,包括《格萨尔》的传播和研究史上,编纂一套能反映《格萨尔》史诗故事全貌的精选本,是从未进行过的事业。我们经过15年努力,圆满完成了此项工作的整理和编纂,40卷的大部分文本已经连续出版,极大地丰富了史诗的内容。
二是反映了党和国家抢救、搜集和整理《格萨尔》史诗的重大成绩。我国抢救、发掘和整理史诗《格萨尔》的工作,是新中国成立后新时期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关怀和重视下积极展开的,几十年来这项工作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成绩,但也急需得到一个完整有序的呈现。《格萨尔》精选本的编纂工程,是正式将我国抢救、搜集和整理史诗中重大成就的重要体现。
三是总结了《格萨尔》史诗研究和编纂的成就。《格萨尔》史诗精选本的编纂工作,是一项学术性极强的工作。从口承走向文本,再从文本发展成定型本只是史诗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古往今来,世界著名史诗都经过了无数次编校工作,有的史诗的编校工作长达半个世纪。如希腊的《荷马史诗》、印度的《罗摩衍那》,尤其是20世纪完成编校工作的《摩诃婆罗多》,经过了三代学者的前赴后继,终于于20世纪60年代完成,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刚刚才翻译成汉文。《格萨尔》精选本的编纂工作,我们总计进行了15年,这项工作反映的是我们目前对《格萨尔》研究的成绩,同时也是进一步认识《格萨尔》史诗工作中培养和编纂水平的过程。
综上所述,作为藏民族的宏伟史诗《格萨尔》,她忠实地反映着这个伟大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状态和历史经验,反映着人民的睿智激情和理想,反映着人民的丰富想象力和艺术才华,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表现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也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藏民族追求公平、正义和美好幸福生活的崇高理想。
集藏族文化之大成的40卷《藏文<格萨尔>精选本》,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创新性,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一方面体现了参与此项课题的专家学者的学术眼光和兢兢业业的治学方法,重要的一方面体现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积极倡导并努力推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同时也体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史诗《格萨尔》搜集、整理、翻译、出版等工作的全面开展,《格萨尔》版本研究也日益受到国际学界的关注,从而产生了一些相关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这对拓展人们的学术视野,甄别版本的真伪,全面了解史诗风貌,细致检讨和研究其文化内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而也为不同学科视角研究史诗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傅轮基.古老大地上的英雄史诗——《三国演义》[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31.
[2]曼秀·仁青道吉.关于传统《格萨尔》早期版本[J].西藏研究,2009,(5):70.
(责任编辑:许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