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林农林地林木转出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2013-09-25 03:33:00林琴琴吴承祯
关键词:林权林农农林

林琴琴,吴承祯,刘 标

(1.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2.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南平 353000)

2003年6月2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同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那么,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如何建立有效率的林地流转制度,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提高林地的配置效率,把握和处理好制度变迁过程中的林地使用权稳定和流转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林农既是经济单元,又是社会单元。因此,研究林农对林木林地的转出行为,对于完善福建省林权流转制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学者就林农林地林木转出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1-2]。陈丽明等从微观和宏观方面对影响林地资源流转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规范和促进林地流转的对策建议[2]。冉陆荣等定量分析了农户林地流转行为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并分别对其影响方向及影响程度进行了具体分析[3]。徐秀英等从流转规模、流转途径、流转的来源与去向、流转的动因、流转的约束条件等方面,分析浙江省临安市、安吉县8个行政村农户林地流转行为特征[4]。田少静等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林农林地流转、转出和转入决策行为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5]。但这些主要是定性或定量方面的研究,对林农林地林木流转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领域没有涉及[6-10]。本研究结合实证调查所获数据,对农户林地林木流转影响因素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样本村农户林地流转调查与分析

(一)样本村农户基本特征

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在福建省分别按山区及沿海县,采用发放问卷方式进行实地调查,选择9个样本村进行林农林地转出研究,调查样本村林地资源及其流转情况。就交通状况而言,在9个样本村中闽侯县廷坪乡曹地村距县城90 km,道路为盘山道,交通最为不便。以劳动力就业情况而言,德化县大铭乡大铭村外出务工劳动力高达83.6%,居首位,建宁县溪源乡东溪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为9.7%,比例最低。就年人均纯收入而言,武平县武平镇帽林村最高,达到9800元/年,将乐县万安镇万安村最低,仅有2700元/年。就人均耕地面积而言,顺昌县埔上镇土丰村和建宁县溪源乡东溪村最多,达到0.11 hm2/人,漳浦县盘陀镇和美村最少,仅有0.05 hm2/人。就人均林地面积而言,建宁县溪源乡东溪村最多,达到1.44 hm2/人,章浦县盘陀镇和美村最少,仅有 0.17 hm2/人(表 1)。

(二)样本村林地流转分析

在9个样本村中,林地面积最大的为光泽县华侨乡增坊村(3084.33 hm2),其次是武平县武平镇帽林村(2333.33 hm2),再次是德化县大铭乡大铭村(1539.07 hm2),林地面积最小的是闽侯县廷坪乡曹地村(428.73 hm2)。确权到户林地面积比例占前三位的依次为南平延平区巨口镇上埔村(90.00%)、闽侯县廷坪乡曹地村(88.63%)以及建宁县溪源乡东溪村(66.67%)。确权到户比例最低的为将乐县万安村(15.00%)。南平延平区巨口镇上埔村和闽侯县廷坪乡曹地村将绝大多数集体林地分配给农户,为确权到户的典范。对林农转出林地林木而言,2010年仅有章浦县盘陀镇和美村农户有转出林地林木,转出林地林木面积为106.67 hm2,转出林地林木农户数量为80户(表2)。

表1 样本村基本特征Table 1 Conditions of sample villages

表2 样本村林地资源及其流转分析Table 2 Woodland resources and their circulation of sample villages

二、农户林地林木转出的行为特征

(一)变量选择及其假设

本研究建立在农户问卷调查表上,在9个样本村中,发放林农问卷调查表240份,收回199份,有效问卷190份。将林农林地林木流转与否作为因变量,把影响林农林地林木流转行为的因素作为自变量,根据对林农基本情况的定性和定量描述方法,将自变量归纳为定性和定量2类共11个。定性描述变量包括:采伐指标申请难易(x1)、林权交易市场熟悉情况(x2)、有无接触林权交易市场(x3)、家庭有否村干部(x4)。定量描述变量包括:林农年龄(x5)、林农学历(x6)、求学子女个数(x7)、家庭劳动力人数(x8)、林地面积(hm2)(x9)、林地块数(x10)、林业劳动时间比值(x11)。11类自变量对林农林地林木流转行为的影响分为“+”、“-”两种情况,“+”表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为正相关,“-”表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为负相关(表3)。

表3 基于假设的农户转出林地林木影响因素Table 3 Affecting factors on farmers transferring woodland and stumpages according to assumption

(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

鉴于林农林地林木流转与否为二分类因变量,本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来确定林农林地林木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11-12]。

二分类Logistic模型采用的是逻辑概率分布函数,其一般形式为:

基于公式(1),以林农林地林木流转与否作为因变量,影响林农林地林木流转行为作为自变量,没有流转行为发生定义为0,有流转行为发生定义为1,构建如下Logistic回归模型:

上式(1)、(2)中,Pi表示一个选择概率;a为常数估计项,βj表示参数系数估计项,xij为影响因素变量,表示第i个样本农户的第j项自变量数值;F服从一个标准的Logistic分布。Logistic模型采用向后逐步法进行估计,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

三、农户林地林木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变量统计分析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分为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两种方法。定性分析的统计结果表明:仅有17%的林农认为采伐指标容易,83%的林农认为采伐指标难以获得;63%的林农不熟悉林权交易市场,只有37%的林农熟悉林权交易市场;林农接触过林权交易市场的比例仅为37%;林农家中有村干部的占调查户数的17%;林农最低学历为小学以下,最高学历为高中及以上,总体学历介于小学和初中之间。定量分析的统计结果表明:作为家庭户主,林农最小年龄为19岁,最大年龄为77岁,平均岁数为47岁;林农家中平均求学子女最少为0个,最多为4个,平均为1个;林农家中农动力最少有1个,最多有7个,平均劳动力有3个。林农林地面积最少拥有 0.07 hm2,最多拥有 80.67 hm2,平均拥有7.22 hm2;林农林地地块数最少1块,最多8块,平均3块;林农林业劳动时间占总劳动时间的比例,最 少为0%,最多为60%,平均为22.5%(表4)。

表4 农户林地林木转出行为定性和定量统计分析N=183Table 4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farmers'behavior of transferring woodland and stumpages

(二)计量模型分析

计量模型结果表明:(1)在0.05显著性水平下,自变量林农年龄、家庭劳动力人数、求学子女个数、林地面积(hm2)有统计学意义。(2)林农年龄与林农林木林地流转与否有显著关系,即林农年龄越大,林农林地林木流转的意愿越低,这与本文假设一致。即林农年龄越大,林业生产实践越丰富,林农自行经营林地的可能性越高,林地林木转出的可能性越低。(3)家庭劳动力人数与林农林木林地流转与否有显著关系,即家庭劳动力人数越多,林地林木流转的意愿越高,这与本文假设不一致,导致这种现象的结果,与年轻人经营林业积极性低有关。(4)求学子女个数与林农林木林地流转与否有显著关系,即家庭求学子女数越多,林农林地林木流转的意愿越低,这与本文假设不一致。导致这种现象的结果,与大多数林农并非用经营林业补贴家用甚至子女就学费用有关。(5)林地面积(hm2)与林农林木林地流转与否有显著关系,即林地面积越大,林农林地林木流转的意愿越高,这与本文假设不一致,导致这种现象的结果,与林地面积大,受让方更愿意承包,同时卖方收益更大有关(表5)。

表5 影响农户林地林木转出行为的各因素作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Table 5 Roles of different factors affecting farmers'behavior of transferring woodland and stumpages(binary classification Logistic model)

四、对策建议

从林农林地林木转出行为出发,在本研究的基础上对完善林权流转制度提出以下建议。

1.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林农学历介于小学与初中之间,文化水平较低,林农平均年龄为47岁,平均年龄偏大。研究结果也表明,林农年龄越大自行经营林地的可能性越高。因此,广大林农经营林地的积极性普遍较高,但由于文化水平较低,普遍缺乏科学经营林地的相关知识,政府应当提高林业科技下乡的力度,如定期举办林业科技下乡活动,组织林业工作者举办林业科技讲座,到林间地头与林农结互助对子,开展银行贷款优惠,施行林业税费减免等措施,鼓励广大林农进行自主经营,并提高其林业科学经营水平。

2.调查结果表明,63%的林农不熟悉林权交易市场,林农平均拥有林地面积7.22 hm2,林农平均拥有林地面积较多。研究结果也表明,林农经营的林地面积越大,进行林地林木流转的意愿越高。因此,政府应当加大林农对林权制度改革的认知程度,积极鼓励林农进行林地林木流转,提高林地林木流转效率,加快林业集约化、规范化进程。同时,政府要简化林地林木流转程序,降低交易成本,加快林地林木流转立法工作,建立建全林木林地流转交易市场,积极引导林业资产评估中介组织的发展,促进农户林地林木流转的规范化进程,为农户进行林地林木流转提供一个公平的交易环境。

3.调查结果表明,林农家庭平均有3个劳动力,由于年轻人经营林业积极性低,家庭劳动力越多,反而林地林木流转的意愿越高。因此,政府应当协助建立林业合作组织,支持兴办林产加工企业,把富余劳动力转移到林业产业链中。这不但有利于增加村财政收入,而且有利于增加林农收入,同时把林业资源有效地盘活,延长林业产业链条,最终激活林地林木流转机制。

[1]陈珂,周荣伟,王春平,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9,29(6):493-498.

[2]陈丽明,黄和亮,雷娜.农户林地资源流转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1,31(3):214 -217.

[3]冉陆荣,吕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农户林地流转行为选择——以辽宁省409户农户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11,31(2):121 -126.

[4]徐秀英,石道金,杨松坤,等.农户林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临安、安吉的农户调查[J].林业科学,2010,46(9):149 -157.

[5]田少静,翟印礼.林农林地流转决策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辽宁省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11,31(2):127-130.

[6]何得桂,刘逸泠.农民眼中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于西北地区的调查[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9(6):43-49.

[7]柯水发,李周.农户林地使用权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学海,2011(2):102-108.

[8]刘克春,苏为华.农户资源禀赋、交易费用与农户农地使用权流转行为——基于江西省农户调查[J].统计研究,2006(5):73-77.

[9]李启宇,张文秀.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户农地经营权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成渝地区428农户的调查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0(5):47-54.

[10]乐章.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及解释——基于十省份千户农民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2):64-70.

[11]张冬平,丁鹭,夏海龙.基于Logistic模型下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意愿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41(3):339-342.

[12]曾华锋,聂影.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J].林业经济,2009(4):50-53.

猜你喜欢
林权林农农林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声屏世界(2022年15期)2022-11-08 10:58:04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林权供求信息
林业与生态(2019年5期)2019-06-03 16:36:04
林权供求信息
林业与生态(2019年4期)2019-05-26 14:27:02
林权供求信息
林业与生态(2019年3期)2019-05-21 15:00:44
AC311A加装农林喷洒设备首飞成功
中国军转民(2017年8期)2017-01-25 14:21:26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
浙江林业(2016年5期)2016-11-30 11:35:49
林业深化改革 林农共享红利
红土地(2016年7期)2016-02-27 15: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