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倩
近日,全球专业市场调研公司英敏特发布的《中国茶馆&咖啡馆消费者及行业综合报告》显示,中国咖啡馆的数量从 2007年的 15898家上升至2012年的31783家,近乎翻番。而与咖啡馆迅猛发展形成强烈对比,茶馆的同期增量仅为 4%。这令人心生疑问:至今中国有没有一家茶馆品牌能与星巴克比肩?
“作为茶的东道国,这是值得深思的。”英敏特亚太地区研究总监 Matthew Crabbe表示,咖啡连锁店在90年代末才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但因咖啡零售巨头在中国的大规模扩张以及新一代咖啡爱好者的培育诞生,使中国咖啡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春天。
星巴克的发展折射了中国整个咖啡连锁产业。星巴克于1999年打入中国市场,在北京国贸的第一家门店之后,便以每天新开一家分店的速度快速扩张。统计资料显示,自 1992年上市以来,其销售额平均每年增长 20% 以上,利润平均增长率则达到 30%。星巴克中国及亚太区总裁 John Culver先生更是表示,2015年星巴克要在中国开1500家门店,今后希望能够进入更多的城市,尤其是二三线城市。
与咖啡有关,包括两岸咖啡、迪欧咖啡这些中国品牌的发展也一直顺风顺水。
报告数据还显示,12% 来自城市的受访者称自己在过去一年中“至少去过 1次”咖啡馆,20% 受访者表示“至少去过 5次咖啡馆”,仅仅5% 的人宣称自己“没有在任何一家咖啡馆消费过任何产品”。而相比之下,尽管有七成的城市消费者表示有喝茶的习惯,但仅有两成城市消费者表示曾去过茶馆。茶馆和咖啡馆在国内消费者心中孰轻孰重,该数据的出炉可见端倪。
但更让茶馆从业者们担忧的是,与此同时,以星巴克为首的咖啡连锁品牌开始出售中国茶,这对传统茶馆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他们出售茶饮料赢得了广大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也提供了更多选择。”据统计,有 23% 的中国消费者选择在咖啡馆购买茶饮料。然而,去咖啡馆喝茶,对国内茶馆来说无疑是种讽刺:中国消费者为何不能到茶馆去喝咖啡?
其实,作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中国驰名商标“西湖龙井”产地的杭州,茶馆们早已感受到凉意,尽管总体经营情况明显好于其他地市,茶馆数量也比较多。青藤茶馆、清源茶楼、湖畔居茶楼等十家茶馆是杭州网友总结出的杭州十大热门茶楼,但其中曾名震一时的门耳茶坊(如意坊)已在去年9月底歇业。
究其歇业原因,杭城媒体曾采访到杭州门耳茶坊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倪闻。他表示房租租金上涨、人员工资成本增加等,每个行业都面临这些问题,而导致目前杭州茶楼业发展出现衰退,茶客的流失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据了解,杭州茶馆业尤其是自助茶馆,曾在1999年至 2003年迎来发展鼎盛期,800多家茶馆遍及杭州城,茶馆平均营业面积达1000平方米以上。当时,还曾因茶楼业毛利润高引发一场业内外大讨论。但从2004年开始,KTV、足浴等新休闲服务业崛起,一些并非因茶而来的茶客随之离开。客源被分流了大部分,自助茶馆营业率开始下降。而此时,咖啡馆开始在杭州逐渐崛起。一家茶馆负责人曾表示,杭州50%以上的咖啡馆提供茶饮更分流了顾客。
自助茶馆喧闹,真正爱茶的人找不到可以喝清茶的茶楼,自助茶馆又因其他替代行业发展而受严重挤压,杭州茶馆业开始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2007年开始,大量“以吃为主”的茶楼开始转型,或转为餐饮企业,或者直接改换门庭。只有少数凭借自身特色或倚靠地理环境的优势,得以持续发展至今。
比如一直围绕西湖做文章的青藤茶馆,其创立于 1996年,是杭城最早开始连锁经营的茶馆,由一公园至六公园,然后又回到一公园,三家茶馆规模一家比一家大。为响应政府拆迁改造西湖整体环境的号召,三家分店分别于2003年前陆续拆除。2003年 5月,其在一公园元华广场开出的第四家青藤茶馆经营至今,馆内营业面积达 5000余平方米,可同时容纳 800余人品茗休闲。因在西湖边,又因名声在外,节假日一座难求;又比如位于河坊街的太极茶道苑,人流如织的旅游黄金地段,再加上怀旧的装饰风格、特色的茶道表演,往往是很多老外喜欢驻足的地方,时不时瞭望一下窗外的市井风情,捧场者众多。
国内消费者为什么不愿去茶馆?
“杭城的茶馆,要么是价格太贵,价格便宜的又没什么好吃的东西,每次就那么几个菜,没什么创新。”杭州一商务公司的赵希恬负责公司商务接待,为给来自外地的朋友留下杭州之行的美好印象,小赵在杭州茶馆泡了个遍,“和茶馆的茶宴在杭城茶馆中算是有一定特色,毛峰裹大虾、碧螺春蒸白鱼、龙井炖鸡汤……这些菜品在普通茶馆中较难见到,但价格实在高。”“径山茶馆价格挺实惠。”家住文二路附近的小景表示,以前经常去文二路古翠路交叉路口的径山茶楼。“比较喜欢他家榻榻米的座椅,但渐渐发现价格低则缺乏高品质,菜少而且汤汤水水,没有色香味可言,时间长了也就失去了兴趣。”“青藤茶馆的价格属于中档,每位七八十元,菜品比较多,干货、水果、热菜、粗粮、冰激凌等品种不少,尤其爱吃这家的炸鸡翅,但因为炸鸡翅太热门,好不容易等到上炸鸡翅了,结果大家一拥而上、一抢而光,好几次冲着鸡翅去青藤却没抢到炸鸡翅,心情特别沮丧。”“吃货”小陈这样告诉记者。
小陈还说,杭城自助式茶馆居多,氛围比较喧闹,与茶馆清雅的品位不符。而且深究起来发现茶成了吃的附属品,很多人并不是奔着茶而去,如果光喝茶,有几个人会去?但很多茶馆又自命清高放不下,不喝茶、光吃东西,照样要付茶钱。
小夏则认为,目前杭城茶馆定位的消费人群似乎只是尝鲜的旅游者、寻找传统休闲场所的中老年人和高端消费群体。后者大多因为茶楼清静,比较适合商务交谈,但只是小部分客源;传统中老年人还是习惯在家泡茶;尝鲜的旅游者去的也就是几家有品位的茶馆,而且只是一小撮人。年轻朋友休闲、聚会通常不会去茶馆,“可能很多年轻人并不懂茶,一本正经跑去茶馆聚会,让同龄朋友觉得挺装的。”这导致茶馆丢失一个很大的消费群体。
而茶馆的不足之处,似乎都可以在咖啡馆得到弥补。“咖啡馆格调或休闲或奢华,几碟精致的点心、一杯咖啡,就可以呆整个下午。背景音乐是国外经典流行乐,时尚又轻松,适合年轻人,而且全国、全世界连锁经营,价格适中、品质稳定,不像茶馆,高不成低不就。”小赵如是点评。
面对咖啡馆的竞争,中国式茶馆似乎毫无还手之力。茶馆的出路在哪里?
“标新立异,有自己创新的茶馆少之又少”,一位茶专家表示,“中国人习惯在家喝茶,但是如果有很好的场所喝杯茶,也是无法拒绝的。”韩国茶馆“风吹过的小岛”位于仁寺洞主街江南面屋二层,这座传统茶馆毛笔字招牌在热闹的街道中看起来并不起眼,可一走进去就会被那种淳朴的韩国传统气息所吸引:不管是地板、书架、楼梯、桌椅、灯具甚至大小盆栽的花盆都是传统深木色。若是天气闷热、无心品茶,也可点上份香甜可口的牛奶红豆刨冰。
而在日本,茶座又是另一特色。日本每年从世界上40多个国家进口咖啡豆38万吨。日本茶座咖啡馆的特点是,它随时代变化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反映出的是浓厚的社会风俗情趣。日本的很多茶座咖啡馆,除了咖啡、红茶、果汁等饮料外,还有土司、三明治等各种便食。不少茶座、咖啡馆以优惠价格在早上供应包括吐司、鸡蛋、色拉等的早饭套餐和在中午供应包括饭菜和饮料的午饭套餐,走的是平民路线,价格适中。
如果国内茶馆、茶叶店还是继续奢侈路线、小众路线,势必丢失普通老百姓这一饮茶文化的推动者和主力军。茶座动辄二三百元一位、一盒高级冻顶乌龙茶要 12万元等,这无疑是当今国内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极大矛盾,国内最庞大的老百姓消费群体喝不起茶,茶农茶叶卖不出去,大量茶商则陷入经营困难境地。
一直以来,茶叶的精神与文化性都被过于张扬,而作为其本质的物质性却被忽略不少。所以,茶企及舆论应大力普及茶叶基本知识,重新定位茶馆消费群体,倡导饮茶科学知识。
如果每个中国人每天一杯茶,茶产业或许会迎来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