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不来提江·库尔班,赛福丁·艾则孜,热娜古丽·买买提,范 开
(1.新疆尉犁县畜牧局,新疆 尉犁841500;2.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海淀100193;3.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新疆 库尔勒841000)
新疆古称西域,地处中亚,是欧亚大陆的交通要地。地中海-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南亚佛教文化、汉文化和本地固有文化在此交会,互相影响。所以,新疆也是各传统医学体系交汇之处。新疆人口以维吾尔族为主。维吾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维族的族源称呼包括塞种、吐火罗、匈奴、突厥、大月氏、乌孙、乌揭等20余种。“维吾尔”意为“凝结、联合、团结”,是维吾尔族的自称,历代汉文史籍曾音译作韦纥、回纥、回鹘、回回、畏兀儿等[1]。
维吾尔兽医学,是中华民族传统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吾尔人在长期游牧、畜牧生产中与家畜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公元前5世纪之前,古维吾尔人就在从贝加尔湖、额尔齐斯河、巴尔喀什湖到塔里木河的范围内开始游牧与农业生活,已普及了家畜饲养,且已将火、石器、骨器等工具用于防治动物疾病。公元前后,特别是匈奴盛兴时期,我国北方地区的兽医治疗,已广泛应用针刺、放血、热罨、灸焫等外治法,还使用草药和针药结合的方法。公元6世纪左右,突厥汗国与隋、唐间争战和交流频繁,北方畜牧业发展较快,并出现了兽医专著[2]。11世纪的著作《突厥语大辞典》中记载回鹘人对马的疾病及其治疗方法已有相当深入的认识,其兽医技术已很发达[5]。
维吾尔兽医学与维吾尔医学是一体的,其基本理论相同;维吾尔医师和兽医师也经常是一体的,某些著名维医士的姓名中,就冠有“兽医”头衔。维医和维兽医,与我国及世界其他民族医学与兽医学体系有广泛的联系,吸收了汉中医学、印度医学和希腊-阿拉伯医学的精华,又对其他医学体系产生着影响。
历史上,西域地区各民族文化曾受佛教影响。西域是印度佛教和医学传入汉地的重要路径,龟兹国佛学家鸠摩罗什(公元344~413年)等人,就为汉地带来并翻译了大量佛经和医学书籍。很多现在常用的中药,也是经西域传入汉地的外来品。唐代《千金方》和《千金翼方》中,也收录了匈奴露宿丸、西州续命丸、北地(狄)八味散等许多民族药方。中兽医理论,也受到过西域传来的哲学思想的影响[6]。
8世纪,西域于阗医药学家比吉·赞巴·希拉汗任藏王侍医,他将自己的10余种维医书译成藏文,又与他人合写《汉地脉诊妙法》、《放血铁莲》、《养身晶珠》等30多部医书,这些都对藏医经典《四部医典》有较重要的影响[7]。蒙元时期,欧亚大陆各民族间文化交流更为频繁。元政府设立了药物院,促进了汉、藏、蒙、畏兀儿医学之间的交流。如,《难经》、《本草》等书曾经由维吾尔翻译家安藏翻译成蒙语、维语;畏兀儿医学家萨德弥实用汉语写了中医书籍《瑞竹堂经验方》;畏兀儿农学家的鲁明善编写的《农桑衣食撮要》包含了许多畜牧兽医方面的知识,不仅总结了汉人的生产经验,同时也把西北地区兄弟民族的生产经验进行总结并加以传播,中国历代对该书都给予高度评价[8]。
维吾尔医学和兽医学理论体系,以四大物质、气质、体液这三大学说为核心。这一点,是和古希腊-阿拉伯医学一脉相承的。维医和维兽医也正是这一传统医学体系中至今仍用于临床实践的少数代表之一。其基本理论主要包括:
艾尔康:汉译为四大物质学说,自然界有火、气、水、土4种基本物质。万物的生、长、盛、衰均受四大物质的影响和作用。与“五行”的意义相似,四大物质也分别比喻了4种方向的性质特点。
米扎吉:汉译为气质(或称属性)学说,指水、火、土、气四大性质特点演生出的属性。包括干、湿、寒、热、干热、湿热、湿寒、干寒,共8种。自然界、动物体、药物,均有上述的气质。
火,位高、量轻;以升为特点;能熔解或改变坚硬物质,能调节水﹑土之寒;属性为干热。气位于水火之间,量比火重,比水轻;以动为特点;能调节火对水、土的强烈影响,促进物质代谢;属性为湿热。水位于土之上,量比土轻﹑比气重;以流动为特点;能输送和溶解营养,防止万物由于火的影响而被分化﹑腐蚀,通过各种渠道排泄万物所产生的废物;属性为湿寒。土位于水之下,量为最重;以沉、静为特点;调节水所引起的过湿和火所引起的过热,从而保持平衡;属性为干寒。
合力提:汉译为体液学说。维兽医认为,在四大物质和气质的影响下,外界养料经肝脏产生4种体液,即胆液质、血液质、黏液质和黑胆质。世上万物具有的干、热、湿、寒气质属性和其复杂组合,这些可影响体液的盛衰。4种体液在各自的数量和质量上保持一定的平衡,则身体维持正常状况;不平衡,则机体处于病理状态(见表1)。
表1 四体液、四大物质、气质的关系
四大物质的属性均由两个不同性质混合而组成,故它们之间存在着全生、全克和半生半克的关系。如:干热与干热是全生;干热与湿寒是全克;干热与湿热,属半生半克关系等等。同理,不同体液间也存在上述关系。如:黏液质与黏液质的事物之间属全生关系;黏液质与胆液质事物之间属全克关系;黏液质与黑胆质之间属半生半克关系。某一种体液的失调(偏盛或偏衰)会影响其他体液,从而发生疾病。其变化规律,以四大物质生克关系来解释。临床上,通过检查,根据四大物质的生克规律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艾扎:汉译为器官学说。维兽医将动物体器官分为支配器官和被支配器官两大类。
支配器官:包括脑、心、肝,它们在总体上调整、充实和控制全身,指挥被支配器官。
被支配器官:按分布位置、性质和功能不同,又有主次之分。主要被支配器官,包括肺、脾、胆、胃、肾、肠、膀胱、子宫、眼、耳、睾丸等,受支配器官的支配,也支配其他有关器官。如:肺,受脑和心的支配,又支配血脉。次要被支配器官,包括骨骼、软骨、脊髓、肌肉、韧带、血脉、管道、皮毛等,受主要被支配器官支配,不支配其他器官,主要用于联接机体各部。
各器官均有特定而与本身功能相符的气质。干热气质的器官包括胆囊;湿热器官包括:肝、心、肺、肌肉、食道、十二指肠等;湿寒器官包括:胃、脑、肾、脊髓等;干寒器官包括:脾、骨骼、软骨,韧带、大肠、膀胱等。
买热孜:汉译为疾病学说,是说明疾病种类、发病原因、症状、疾病程度、疾病发展过程、疾病高峰期及其疾病预后的独特学说。
疾病种类:维医和维兽医将疾病分为3大类,即功能失调型疾病(也有作“气质失调型疾病”)、形状改变型疾病、结构损伤型疾病,并以此为据确立治疗法则。
功能失调型疾病:分为非体液型功能失调疾病和体液型功能失调疾病两大种。
非体液型功能失调疾病:由体外因素(即自然界的热、湿、寒、干及干热、湿热、湿寒、干寒过度)的影响下,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其概念大约相当于中兽医的“外感病”。共8种(见表2)。
体液型功能失调疾病:因4种体液(胆液质,血液质,黏液质及黑胆质)的异常变化(某二种体液属性的一面或某一种体液属的两面偏盛),机体正常气质发生偏离,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其概念大约相当于中兽医的“内伤病”。也分为8种(见表3)。
表2 非体液型功能失调疾病
形状改变型疾病:指某一器官或部位形状发生变化而导致的疾病。此时虽形状变化,但结构尚完整。包括先天性形状改变、后天性扩张或狭窄、粘连、狭窄或扩张等等。
表3 体液型功能失调疾病
结构损伤型疾病:指某一器官结构发生损坏性变化的疾病,多指器官(内脏)的分解、完整性受损、腐烂、异常增多或增生等。
病因:分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大类。内因包括:既往病史、年龄因素、性别因素、体质因素、遗传因素、体液因素、非体液性内在因素。其中,体液性病因,指直接与4种体液平衡失调相关的病因,包括各体液的偏盛或偏衰,但维兽医习惯上多以偏盛来阐述。
病级:分3级。第1级,疾病程度较轻,功能有所下降;第2级,功能明显受损;第3级,功能的完全丧失。
波核浪(汉语直译称为“危机”):既是疾病的高峰期,也是疾病的转折期。此时正邪斗争激烈,症状极其严重。这是维医疾病学说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说明疾病转折的类型、发生转折的日期、转折的特征、转折的先兆表现、各种转折对疾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的学说。总的来看,转折分为良性转折和恶性转折。如是良性转折,则自我调节能力战胜疾病,将致病因素(包括异常体液)完全消除或排出体外;如发生恶性转折,则疾病战胜自我调节能力,病情加重或恶化,导致疾病迁延不愈或使动物终身残废,或者死亡(见表4)。
表4 “波核浪”转折的分类
维兽医主要通过望诊、听诊、问诊、脉诊、诊二便、诊痰等方法来诊断疾病。舌色赤红多为热盛,舌干燥多为胆液质盛,苔白浊为脾脏衰弱,黄苔多为热性,灰褐苔而干者体液减少,灰褐而湿者多为湿盛。维兽医依据动物脉搏跳动的节律、强弱等变化,将脉象共计分为30种。对大家畜诊脉时,颈脉处用大拇指切,桡动脉用四指一起切,尾动脉用三指切。
维兽医对疾病症状与气质偏向关系的认识,见表5。
表5 疾病症状与气质偏向的关系
维兽医有六大治疗原则:调整失调的气质;平衡失调体液,包括调节法、成熟法、排泄法;注意标本缓急;注意扶正祛邪;七因制宜(即根据季节、地区、动物种类、体质、年龄、性别及疾病的种类、原因、等级、分期、高峰期等的不同,而制定治疗方案);既病防变。
维兽医的治疗方法,在形式上可分为4大类:即药物疗法、手法治疗、护理疗法和饮食疗法。药物疗法包括外治法、内治法、内外同治法。维兽医外用药种类与中兽药的相似。维兽医内服药包括:清热药、祛寒药、解毒药、生湿药、祛湿药、祛风药、软便药、轻泻药、猛泻药、催吐药、止血药、利尿药、固止药(分多种)、补药(分多种)等。手法治疗包括冷敷、放血、水蛭疗法、开刀、按摩推拿、针挑、正骨、灸烙法等。护理疗法和饮食疗法,包括采取各种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精神条件、营养性食物和治疗性食物等。
对非体液型(外感)功能失调的治法,称调整法。包括寒法、干法、热法、湿法、湿寒法、干寒法、干热法、湿热法及其虚实补泻的运用。如,用湿热性治疗措施和药物来消除干寒性病邪。体液型(内伤)功能失调,其病因主要包括3种情况:体液数量增多、体液质量变化(包括感染、中毒或体液过热、过浓、过凉)、体液数量和质量均异常。故其治则为排出致病体液。为此,须先服汤药使致病体液成熟,然后再用内服药物(或手法)使致病体液排出。手法排泻,包括放血、破皮拔罐法、放水蛭法、催吐法、灌肠法、肛门栓法、发汗法、鼻内舌下流液法。血液质不同于其他致病体液,排出前不须成熟过程。
维药药源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共1000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有450种左右。维药与汉族中药、印度、古希腊、古罗马、阿拉伯、波斯等国的药学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维药资源在欧亚非的亚热带及北温带均有分布。
维药学说包括药物性级、矫正药、代用药、药物剂型4个方面,内容涉及药物的种类、性状鉴别、产地、采收加工、炮制、气味、功能主治、配用、禁忌、用法用量,副作用。
药物性级:指药性(气质)的类别和强度。基本药性包括热、湿、寒、干四大类,但多数药物为混合药性,即:干热、湿热、湿寒、干寒。药性(气质)强度分4级,1级为性质最弱而多可食用,4级为性质最强而多有毒性。同一药物,其混合药性的强度也常有不同,如:沙枣,性级为“2级干1级寒”。维药的成方制剂也有性级。单味药物组成方剂,经过一定的计算,可确定制剂的性级,然后才能用于相应程度的疾病。
矫正药,是一种为消除或矫正药物毒、副作用的配伍方法,类似中兽医七情中的“相杀、相畏”关系。维医对绝大多数药物均制定了矫正药。代用药,指某种药缺货时,以性级、功能主治相似的药物来代替,以维持药物治疗顺利进行的用药方法。维医对绝大多数药物也制定了代用药。药物剂型,主要包括膏剂、固形剂(丸拴等)、散剂和液体制剂等。
治疗时应当注意,不同的动物,气质有所差异。马,属二级干热性气质;牛,寒性气质;骆驼,二级干三级热;驴,湿寒;狗,三级湿热;猫,干热;羊,二级湿热;鸡,一级湿热;鹅、鸭,均属湿热性气质;鸽子,二级干热;兔,三级热二级湿。同种动物间,雄性比雌性偏热,幼年动物比成年动物偏湿热,野生动物比家畜偏热。
以下例举几种动物疾病的维兽医治疗方法。
7.1 感冒 维兽医也将感冒分为风寒、风热两种。风寒型感冒:由于气候聚冷(风寒雨雪)、过饮凉水等因素,致黏液质和黑胆质偏盛而发病。治疗宜清除异常胆液质和黏液质多余的湿性。可用苦巴旦仁、炒亚麻子、小茴香各11g,西黄洋茴香、阿拉伯胶、甘草根膏各12g,方糖40g,小茴香煎水,种籽类药物和干品药物分别研成细粉,制成3g小丸,每次口服3~4个,每日2次。风热型感冒:因受风热、暑热、食多热性食物等影响,胆液质和血液质偏盛而发病。治疗宜清除异常胆液质和血液质,清热止咳。可用甜巴旦杏仁12g,甘草膏20g,乌梅200g,菊苣根20g,荆芥35g,桔梗30g,黑莴苣叶40g,方糖400g,共为细末,开水冲调,侯温灌服,每天1剂,连用3d。
7.2 亚尔坎 相当于中兽医的“黄疸”。常见于马、狗、猫、鸡,多由体内各种不良因素影响下,引起胆液质的偏盛所致。治宜成熟和清除胆液质为主。成熟胆液质,宜用天山菫菜10g,小茴香根或茴香籽15 g,乌梅20枚或乌梅干50g,小檗实8g等浸泡于开水与克孜力古丽花膏同服10d。要清除已被成熟的胆液质,上方加番泻叶10g,清泻山扁豆50g,罗望子40g,刺糖与月季花膏50g,同服。
7.3 木趴斯了 相当于中兽医的“风湿病”。常见于马、骡、驴。体内外多种不良因素,引起黏液质或黑胆汁偏盛,积聚在关节间,从而导致四肢关节肿痛、跛行。治宜成熟和清除黏液质黑胆汁。内服方药:胡桐泪200g,苍耳100g,雪莲30g,红花20g,加2L水,煮沸1~2h,取汁,加入巴旦木油,灌服,每日1次。外用方药:苍耳全草100g~400g,粉碎,加芒硝200~700g,水10L,煮沸1~2h,将旧毛毯浸泡于药液中约0.5h,温度降至45℃左右时,取出绑敷于患部,每2d换药1次,连续5次。
受中国农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支持,作者自2009年底至今,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范围内,沿古丝绸之路南线,实地走访了哈密、吐鲁番、巴音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喀什、和田,共6个地区38个县126个乡镇,涉及兽医站、博物馆等不同单位,采访维族老牧民、民间老兽医、著名维医、历史学者等176人。调查发现,四大物质、气质、体液等哲学和医学思想在新疆仍有群众基础,维兽医的治疗方法虽不是主流,但仍在民间使用。一些民间老维兽医和非行医的维族老人,会用体液、气质理论对动物的体质、疾病、治疗等作出分析,头脑中有比较完整的维吾尔兽医理论体系。本课题调研中采访到的此类老人,主要分布在和田(13人)、阿克苏(6人)、喀什(9人),巴州(11人),吐鲁番(3人);他们的年龄大多在75岁左右,多数人健康状况已较差;他们的子孙,几乎没有从事兽医行业的,也就无从继承他们的知识。目前,尚未有专著对维兽医知识进行总结介绍,也无维兽医的教学机构或学术团体。本次采访到的老兽医,基本上是受访地区仅存的维兽医继承人,所以,如果他们去世,几乎也就等于维吾尔传统兽医学的消失。
维吾尔传统兽医学,是中华民族传统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实用的生产技术。维兽医疗法普遍取材简便、成本较低,很多内容不仅适用于新疆当地,也适合其他地区借鉴。维兽医与中兽医、藏蒙兽医,分别代表了世界3个大的传统医学体系,三者齐集于我国。三者从基本理论到治疗手段,均有相似之处,又各有特色,如能互相对比、交流,有利于各传统兽医学的丰富和发展。
维兽医学,作为传统兽医学的分支学科,应得到有关行政部门、教学科研单位和中兽医学会的重视。应该尽快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范围内展开挖掘、整理维吾尔传统兽医学知识的采风活动,对维吾尔老兽医进行采访,收集他们的诊疗经验,编辑成册。重点记录内容应包括:对各种动物生理、病理特性的论述;各种兽医特色的诊断手法和各种动物疾病的诊断标准;各种动物的穴位外治方法等,这些是在维医知识中借鉴不到的。
应组织维兽医学术研讨会,在维兽医工作者之间建立学术联络机制,成立维兽医学术团体,以便共同开展保存和研究工作。可邀请维医人士一同参加对维兽医的发掘、整理工作。同时,应加强对维吾尔兽医古籍作品的搜集整理。
在条件具备后,可考虑在兽医院校对学生开展选修课程教学,使维兽医学后继有人。
上述活动应该在自治区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组织地进行,这样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应当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挖掘,加以提高”的指示精神,使维吾尔传统兽医学知识发挥应有的作用。
[1] 易沙克江·马合穆德.中国医学百科全书[M].上海: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2005.
[2] 巴音木仁.蒙古兽医研究[M].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19-33.
[3] 内蒙古科技志编纂委员会.内蒙古科技大事记[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
[4] 乌兰塔娜,萨仁高娃,巴音木仁.蒙古兽医与中兽医之间的渊源关系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141-143.
[5] 马合穆德·喀什噶里.突厥语大辞典[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1,卷一,214、623;卷三,330.
[6] 于船.于船文集[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153、170.
[7] 阿不都热衣木·哈德尔.维吾尔医药学简史[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6,2(3):9-11.
[8] 潘晓蒲.兽医广禅侯[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