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进军,卞荣,王新北
随着康复理论知识和训练技巧的发展,核心肌群在康复训练中的作用得到重视。腹横肌是核心稳定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对于肌肉的形态观察,多依赖于MRI,但MRI检查费用昂贵,不能做动态观察;而超声成像价格便宜、仪器携带方便,在检查时允许患者采取不同姿态进行动态观察,因此超声成像在康复领域的作用日益显著。本研究对正常人腹横肌在各种姿态下的厚度进行观察,旨在评价超声检查的信度。
于2011年11月~2012年10月招募20名具有正常行走能力的志愿者,其中男性9名,女性11名;年龄21~35岁。志愿者无下腰痛症状以及肌肉、神经方面的器质性疾病。
采用PHILIPS 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L12-5探头。
1.3.1 训练姿态 ①静息态:仰卧位,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放平,身体保持放松状态。②深吸气:仰卧位,深吸气后屏气,保持5 s以上。③骨盆旋后:仰卧位,骨盆后旋,保持5 s以上。④直腿抬高:仰卧位,一侧下肢伸直抬起,离开床面15 cm,保持5 s以上;分同侧与对侧两种。⑤头上抬:仰卧位,上身不离开床面,头向上抬离床面3 cm,保持5 s以上。
1.3.2 超声测量和计算 检查者沿志愿者身体短轴断面探查腹横肌,清晰显示腹横肌的声像图,于腋中线与髂脊交界处测量腹横肌的厚度,腹横肌的厚度为紧贴腹腔的两强回声筋膜之间的距离[1](图1)。
图像采集和数据测量由两位工作5年以上超声医生完成。检查者严格遵循操作规范,获得最佳的超声图像;探头要轻放于身体表面,以避免压力对肌肉厚度的影响。在取得标准图像后,测量3次,取均值。在测量的过程中,一位医生不知道另一位医生的数据。
图1 腹横肌厚度的测量
肌肉厚度变化率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a为检查者a;b为检查者b。
采用SPSS 19.0软件完成。不同检查者对同一肌肉的测量值和计算值进行配对t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不同训练姿态下腹横肌的厚度变化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如果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用LSD法。显著性水平α=0.05。
两位检查者对不同训练姿态下腹横肌厚度测量高度相关(r>0.9),配对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变化率1在两位检查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系数较直接厚度测量略有减低(r>0.7)。见表2。
在骨盆后伸时,变化率2最大,为(67.63±31.28)%,以下依次为深吸气(53.96±19.82)%、头上抬(30.16±15.08)%、对侧直腿抬高(25.12±11.13)%、同侧同侧直腿抬高(6.20±7.94)%。两两比较,除对侧直腿抬高和头上抬外,其余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3。
表1 不同检查者之间的腹横肌超声检查结果比较(mm)
表2 不同检查者之间的腹横肌变化率1比较(%)
表3 各种姿态腹横肌收缩率LSD比较(P)
核心稳定性(core stability)理论认为,核心稳定性是腰、骨盆和髋构成的复合系统预防脊柱弯曲以及脊柱在受到干扰后恢复平衡的能力,可在运动中稳定和维持人体脊柱、骨盆、髋关节牢固性,主要通过躯干侧屈肌、腹肌、腰肌的反应性收缩来实现[2-3]。腹横肌和腰多裂肌是核心稳定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肌肉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有肌电图、MRI、超声成像等。肌电图检测肌肉运动和静止时的电生理变化,多用于诊断神经源性肌肉损伤;对深部肌群检查有一定创伤性,且不能显示肌肉的形态变化。MRI能够大范围显示肌肉形态,有较高的分辨率,目前被公认为肌肉检查的主要方法;但检查费用昂贵,不能动态显示肌肉在运动姿态下的变化。从上世纪60年代起,国外学者就将超声成像用于骨骼肌形态的观察[4]。多项研究表明,超声对肌肉检查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5-6]。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成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动态观察肌肉形态的变化,加之检查设备能够方便移动,因此超声在肌肉形态观测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显示,超声测量腹横肌厚度信度良好。
在实际的康复训练中,康复医生往往更关注肌肉在某种姿态下的收缩率。国外研究显示,肌肉收缩率的检查者间信度不如直接测量的厚度高[7]。本研究也得到相同的结论。但本组研究中,相关系数均超过0.7,信度满意。
在5种不同康复训练动作姿势下,腹横肌收缩率有显著性差异。收缩率从大到小排序:骨盆旋后>深吸气>头上抬=对侧直腿抬高>同侧直腿抬高。这可以为康复训练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数据。
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健康志愿者。超声成像在不同患者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Teyhen DS,Miltenberger CE,Deiters HM,et al.The use of ultrasound imaging of the abdominal drawing-in maneuver in subjects with low back pain[J].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2005,35(6):346-355.
[2]杨宇,马继政,张仁祥,等.关于体育运动中核心稳定性训练之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5.
[3]马仲柏,韩斌,杜若晨.强化腹内外斜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坐位平衡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1):1042-1043.
[4]Ikai M,Fukunaga T.Calculation of muscle strength per unit cross-sectional area of human muscle by means of ultrasonic measurement[J].Int Z Angew Physiol,1968,26(1):26-32.
[5]Bentman S,O'Sullivan C,Stokes M.Thickness of the middle trapezius muscle measured by rehabilitative ultrasound imaging:description of the technique and reliability study[J].Clin Physiol Funct Imaging,2010,30(6):426-431.
[6]Moreau NG,Teefey SA,Damiano DL.In vivo muscle architecture and size of the rectus femoris and vastus laterali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cerebral palsy[J].Dev Med Child Neurol,2009,51(10):800-806.
[7]Kiesel KB,Underwood FB,Matacolla C,et al.A comparison of select trunk muscle thickness change between subjects with low back pain classi fi ed in the treatment-based classi fi cation system and asymptomatic controls[J].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2007,37(1):596-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