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璨,王跑球,覃蓉,刘跃琴,丁玉莲,龙亚君
小儿脑瘫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常并发有癫痫、智力障碍、认知障碍及视听障碍[1]。根据临床观察,许多脑瘫患儿经过一段时间综合康复后,即使肌张力基本正常,异常反射基本消失,四肢、腰腹大肌群肌力基本正常,还是不能独立行走,平衡功能较差。我们从核心稳定性训练在竞技体育领域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的竞赛成绩得到启示,从2010年3月开始将此训练理念引入到脑瘫康复,更注重骨盆和躯干部位核心肌群训练。
选择2011年3~9月在本院康复中心进行康复的3岁以上脑瘫患儿4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脑瘫类型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n)
对照组进行一对一运动训练,运动训练主要采用神经发育疗法和传统运动疗法,根据运动发育顺序将训练分为低难度(头的控制、翻身,俯卧位支撑、爬,坐位保持与平衡,手膝位保持、爬行等)、中等难度(膝立位保持、单膝立位、跪行、辅助站立等)和高难度(立位平衡、独立或辅助下步行、实用性步行等)。训练以低难度、中等难度到高难度顺序进行,障碍程度越重,训练难度越低;同时辅以针灸、电疗等。
治疗组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康复治疗,在运动训练中增加核心控制训练。
1.2.1 稳态下徒手练习 ①搭桥训练:仰卧于训练垫上,脚掌着地,腰、臀、膝向上抬起,保持桥状姿势5 min左右。②仰卧直腿抬高控制训练:仰卧于训练垫上,双下肢伸直,躯干骨盆保持不动,向上抬起双下肢到髋关节屈曲90°,维持5 min左右。③板式训练:俯卧治疗垫上,双肘支撑,双肘靠近身体,足尖着地,腰、臀、膝向上抬起维持5 min左右。
1.2.2 非稳态下徒手训练 在稳态下徒手练习能比较容易完成后,在搭桥训练和板式训练时,双足放置在一个小的Bobath球上,治疗师在旁边保护患者,但不控制Bobath球,使双足处于不稳定状态。
核心训练的原则:由易到难,由稳定到不稳定,由徒手到器械,训练次数不在多而在于持续时间。
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2]进行评估。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GMFM-88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GMFM-88评分差值优于对照组(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GMFM-88评分比较
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欧美国家学者开始认识到躯干核心肌群的重要作用。他们从力学、神经生理学和康复等不同角度对躯干核心肌群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核心稳定性的问题[3]。核心稳定性是指在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脊柱部位肌肉的稳定姿势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并协调上下肢发力,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4-5],从而减少运动能耗。核心肌群训练可获得和提升身体稳定性、可动性和连动性(稳定性和连动性能够相互产生连动作用)。
人体的核心肌群是指负责维持脊椎稳定的肌群,围绕在腰椎-骨盆-髋关节周围,顶部为膈肌,底部为骨盆底肌和髋关节肌。分为两大群:①整体稳定性肌群,又称为运动核心肌群,为较表层的肌群,维持脊椎大范围的屈伸等活动,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前部、竖脊肌及臀部肌群;②局部稳定性肌群,又称为稳定核心肌群,为较深层的肌群,维持脊椎局部性稳定,微调脊椎姿势,包括多裂肌、腹横肌、腰大肌、腰方肌、腹内斜肌后部、横突间肌、棘间肌、横隔及骨盆骶肌[6-7]。
核心肌群训练有两大功能。第一,在脊椎最适当的姿势下让肌肉做不同形式的收缩练习,使人在日常生活中均可保持适当稳固的脊椎姿势,保持正确的运动姿势,构建运动链,为肢体运动创造支点,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第二,核心控制训练可加强躯干的控制,加大运动时由核心向肢体的能量输出,提高肢体的协调工作效率,减少能量消耗,提高动作效能,预防运动损伤。
复杂躯体活动是完成高级行为技能的先决条件,躯干控制则是进行复杂躯体活动的先决条件[8]。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建立非常困难,而运动功能建立的基础是运动控制能力的建立,运动控制的前提是躯干核心控制的建立。近年来我们把核心控制训练运用到脑瘫运动治疗中,更注重骨盆和躯干部位核心肌群的控制训练,特别是稳定核心肌群的控制训练。研究显示,核心控制训练改善了脑瘫患儿躯干及骨盆核心部位控制能力,提高了患儿运动及平衡协调能力,更明显地改善脑瘫患儿异常步态,提高步行能力,降低步行能耗。
[1]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
[2]史惟,廖元贵,杨红,等.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与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在脑性瘫痪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7):423-424.
[3]宋雄,林小苗,邹林霞.针刺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脑性瘫痪[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1):68-69.
[4]廖亮华,潘洁,王淑芬,等.躯干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1):59-61.
[5]陈小平,黎涌明.核心稳定力量[J].体育科学,2007,(9):99.
[6]师东良,王予彬.核心稳定训练对非特异性下背痛的治疗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7):695-698.
[7]王雪强,戴敏辉,冯颜,等.核心稳定性训练用于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8):756-759.
[8]王凯,吴朝阳,姜宏,等.影响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能力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2):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