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猛,辜义洪,王 琪,郭云霞,刘琨毅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与化工工程系,四川 宜宾 644003)
白酒酒业集中区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以各大知名酒业企业为依托,充分整合配套资源形成合力,打造集原料供应、白酒生产、包装、销售、科研及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该模式可以充分加强供应商、制造商、客商之间同企业联系,形成规模效应,由此提高其竞争力,与白酒产业相关的企业及其支持性机构在区域内迅速发展,既创造本身发展的同时,又增强了白酒企业的竞争力[1]。
国外比较著名的酒业集中区为波尔多的葡萄酒集中发展区,在该区域内有四大产区八大顶级酒庄,在中国知名度很高的拉菲、柏图等都出自该地区,而且该区还拥有约占整个法国的1/10酒庄或葡萄园种植者,约占全法国葡萄种植面积的1/8的葡萄园经营者,年产8.5亿瓶(Appellationd Origine Controlee,简称AOC)AOC级葡萄酒,占全法国同类酒产量的1/4[2]。除此之外,该地区特有的葡萄酒酒庄式经销模式、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国际市场上的群体竞争能力、优秀的行业指导能力、厚重的品牌文化都使得波尔多红酒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中国白酒为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国白酒以其特有的香气、神秘的生产工艺、悠久的历史深得国内及国际市场的青睐。四川作为白酒产业大省,近年来产量稳居全国第一(见表1),四川以盛产白酒而享誉全国。川酒是四川产地酒的统称,川酒在国内白酒市场享有盛名,川酒的基酒销往全国各地,以五粮液、泸州老窖、水井坊、剑南春、沱牌、郎酒最为著名[3]。
表1 川酒的产能情况Table 1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case of Sichuan liquor
中国如今的白酒市场,区域竞争已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贵州依托国酒茅台的发展,重点打造黔北、黔中、黔南地区;以洋河为代表的苏酒发展迅速;鲁酒企业逐步将触角伸向全国市场,逐步向一线品牌进军;河南白酒一直维持较高的增长率;安徽白酒也逐步进行整合[4]。面对如此激烈地竞争,再想靠一个品牌闯天下显然已经不可能,只有充分依靠区域品牌的力量,合理利用产业集群优势才能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5]。
为适应区域竞争的环境,进一步将川酒产能扩大,2008年初,四川省提出以泸州、宜宾和仁怀3大白酒产业大市为核心支撑点,“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战略构想,使这片被历史“遗忘”的角落由两省三市合力共建大产业集群。2011年7月,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地理产品标志保护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审查,正式进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录。白酒金三角产业战略构想地域上包括宜宾、泸州和赤水河流域所形成的的三角地带,方圆大概50000km2,以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和遵义董酒几大酒业巨头为核心,充分发扬地域、品牌、技术上的优势,从而提升川酒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品牌影响力,打造属于中国白酒的“波尔多”。酒金三角酒业集中区具有文化悠久,地域适宜,科技领先,政策有力的优势。
(1)文化优势
四川酿酒历史距今已有4000余年,古蜀国时期,《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巴人善酿清酒,秦汉时期,四川出现蒸馏酿酒方式[6];西汉,出现批发酒的商铺和零售小店;到清康熙年间,著名酿酒师朱煜开创“天益老号”酒作坊,酿制出新一代绵竹大曲,风靡全川乃至全国[7]。泸州老窖、宜宾五粮液、成都水井坊、绵竹剑南春、射洪沱牌曲酒、古蔺郎酒相继在2006年、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占全国入选“名录”白酒企业总数的一半。还拥有一大批“国家优质酒”和地方名酒。所以,白酒产业是四川省的传统优势和特色优势产业,是四川省食品工业的中流砥柱,是工业的“形象代言人”,是在全国最具比较优势的工业产业[8]。
(2)地域优势
川南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以湿热为主,平均气温18.3℃~18.9℃,无霜期达334d~360d,光照适宜,雨量充沛,适宜各类微生物群落生长[9]。此处为长江流域上游地区,污染少,空气和水质好,是酿制好酒的必要条件,并且航运陆运交通便利。该地区盛产优质的高粱、水稻、糯米,淀粉含量高,是优质的酿酒原料。环绕该区域的宜宾、泸州和仁怀分别具有“酒都”、“酒城”和“中国酒都”之称,三地围绕同一片江水,相似而又不可复制的自然环境,造就出举国闻名的优质白酒[10]。
(3)科技优势
川南和仁怀地区聚集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仅宜宾地区就有酒类专业人才3.8万余人,拥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84人,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277人,高级技师和技师408人;国家级法定质量监督检测机构国家酒检测中心和全国固态酿造领域唯一一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都落户于泸州酒谷;贵州的轻工业科学研究所更是从1958年成立之初就积极牵头并参与茅台等白酒企业的科研项目,具有先进的酒类检测及科研设施和专业的酒类专业人才[11]。
(4)政策优势
白酒是国家的限制产业,近年来不断有政策调整(见表2),作为川南和仁怀地区的经济支柱产业,历届政府都对白酒产业关怀有加。金三角内的各区市都针对自己的情况制定了不同程度政策,总结起来大概有三点:第一,坚持不懈的支持白酒产业作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第二,积极向上争取有利于白酒发展的政策。第三,出台鼓励政策,设立创新激励机制,吸引人才和商家加盟。并积极协调促进白酒金三角内各区域白酒企业的良性竞争。
表2 近几年白酒政策Table 2 The liquor policies in recent years
在中国白酒金三角战略的带动下,川酒发展异常迅猛,连续几年稳坐产量产值全国第一位。在白酒金三角政策的鼓励下,川南地区的白酒厂数量迅速提升,白酒的产量也迅速增大,各酒厂纷纷扩建建立分厂来扩大自己的产能。从表面上看,川酒是保持了高速的发展势头,实质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1)产区内部内耗竞争惨烈,跟风现象严重
白酒金三角优惠政策的出台刺激很多中小企业迅速发展。中小企业条件较为落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白酒金三角地区白酒的整体品质。并且小酒厂多以模仿为主,相互跟风,相互拆台,造成整个地区白酒行业的恶性竞争。
(2)白酒品质管理混乱,定级制度不一
白酒酒质需要由仪器分析和感官分析两方面组成,各厂组织各自的专家进行评定,没有统一的标准,按资排辈现象严重,无法真正的按质定价。
(3)营销人才匮乏
川南地区聚集了非常优秀的白酒类专业人才,能够生产出高品质的白酒,但是营销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营销人才极度匮乏,无法对川酒品牌进行很好的宣传。
(4)科研能力薄弱
本地区大多数企业对于白酒行业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尤其是中小企业,工人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分析设备以尝评为主,缺乏科学的分析设备,科研创新能力严重不足[12]。
近年来,随着“塑化剂”事件、“禁酒令”的出台,白酒行业整合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川南白酒金三角地区的问题亟待解决。要解决以上问题需发挥政府调节机能,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加强白酒行业协会的监督协调能力,重视人才,打造集群品牌,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增加科技创新,提高川酒整体水平。
(1)发挥政府调节机能,加强政府政策引导
通过政府的调节机能,进一步加强集群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不断完善金融服务、法律服务、咨询服务等软件技术基础机构,创造环境和条件支持企业间的合作,进一步完善。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进行合作和资源的整合。
(2)加强白酒行业协会的监督协调能力,努力进行行业创新
通过行业的监督和协调能力,进一步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执行严格的分级定价制度,并通过协会的协调能力,加强各企业间知识技能和文化的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行业的创新。协会还应该定期的举办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13]。
(3)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人才是每个行业都不可或缺的,川南白酒行业专业人才虽然很多,但是从事一线操作的员工学历较低,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需要通过人员的引进和参加相应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营销人员缺乏可以通过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提升营销人员素质[14]。
(4)打造集群品牌,提升品牌意识
品牌是企业集群发展的良好的外部声誉,有利于提高集群的知名度,能给集群内企业带来无限商机。打造集群品牌不只是单个企业的责任,而是区域内每个企业都应承担起的责任。每个企业都应增强品牌意识,努力提升产品品质,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政府部门应通过新闻媒体等各种形式做好宣传,引导区域内企业产业自律,制定区域产品的质量、服务标准,并监督执行,提高企业的生产和服务水平,以建立和维护园区在市场上的良好形象[15]。
(5)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增加科技创新,提高川酒整体水平
白酒“塑化剂”事件已经为白酒行业敲响了警钟,作为全国闻名的白酒产区,必须采用严格的工艺控制和先进的设备分析,做到严把质量关,保证白酒的安全优质。白酒生产运用传统的酿造工艺与先进的科学分析设备相结合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川南地区还需在原有的科研水平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引进精密的分析检测设备,提高川南白酒的整体质量,维护集群品牌形象。
[1]杨 柳.四川的产业集群发展及白酒产业空间集聚对于城市经营发展的意义[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7(4):14-17.
[2]鲁会玲.浅谈法国波尔多的葡萄与葡萄酒庄园[J].北方园艺,2005(1):11-12.
[3]白如彬,秦丽桦,杨 波.基于宜宾中小白酒企业的品牌战略研究[J].江苏商论,2011(2):124-127.
[4]谢 骥.2010-2011年中国白酒行业市场调研报告[R].
[5]杨 波,郑中华,白如彬.宜宾白酒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酿酒科技,2010(1):9-11.
[6]冯 健,赵 微.川南黔北名酒区的历史成因和特征考[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22-25.
[7]康 珺.基于川酒文化的“中国白酒金三角”旅游发展战略[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7):65-68.
[8]泸州老窖.论世界级奢侈白酒品牌的“中国创造”[J].中国发展,2011,11(1):85-86.
[9]沈才洪,易 彬,敦咏梅.“9”论中国白酒金三角[J].酿酒科技,2010(9):99-101.
[10]杨 波,郑中华,白如彬.论宜宾白酒产业集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酿酒,2009,36(4):18-21.
[11]王月秋,吕国良.气相色谱法测定白酒误差分析[J].中国酿造,2010,29(3):147-149.
[12]张贵平,周 蓉,张仁舰.贵州省白酒产业优劣势分析[J].数据,2011(11):59-61.
[13]林 洁.“中国白酒金三角”白酒产业合作模式与途径研究[J].行业经济,2012(2):157.
[14]陈一君.基于白酒产业结构的四川白酒企业集群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9(8):145-148.
[15]胡林春.企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1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