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峰
新生儿黄疸是指婴儿在出生28d内的新生儿期出现的黄疸。新生儿由于自身生理特点,存在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巩膜黄染。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7~10d可消退,一般不伴有特殊临床症状,常发生在出生后的2~3d,不需特殊治疗,可自行消退[1];病理性黄疸不能自行消退,且逐渐加重,可有其他临床表现,严重的病理性黄疸还可出现核黄疸,损害患儿的神经系统,须积极治疗。蓝光治疗是病理性黄疸常用的治疗方法,可分为持续性蓝光治疗和间歇性蓝光治疗[2]。笔者对比分析了炎陵县人民医院2010-2011年间收治的4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资料选择 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0-2011年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46例,其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1~30d,平均年龄(24.5±2.3)d,其中早产儿32例,足月产10例,过期产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46例患儿分为实验者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疾病一般情况方面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46例患儿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肤及巩膜黄染,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明显高增高,血清总胆红素均>255mol/L,确诊为病理性黄疸,患儿除黄疸外,尚因病因不同,伴有其他临床症状,但均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1.3 治疗方法
1.3.1 常规治疗 46例病理性黄疸患儿均给予病例性黄疸的常规治疗包括:(1)针对病因的病因治疗。(2)酶诱导剂诱导肝酶合成。(3)给予益生菌保护肠道,抗生素抗感染,补液纠正酸中毒等对症治疗。
1.3.2 蓝光照射治疗 对照组23例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蓝光照射时间12~18h,间停时间:8~12h;实验组23例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间歇性蓝光治疗:蓝光照射时间3~6h,间停时间2~4h。两组患儿分别在治疗前黄疸高峰期和治疗结束后48h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儿皮肤及巩膜黄染的情况,警惕患儿出现胆红素脑病,每日定时用胆红素测量仪定期检测胆红素水平,并观察记录患儿不良反应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儿皮肤、巩膜黄染及其他临床症状消失,血清胆红素检测恢复正常水平。有效:患儿皮肤、巩膜黄染明显消退,其他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血清胆红素检测较前有明显下降,但未恢复正常水平。无效:患儿皮肤、巩膜黄染消退不明显,其他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血清胆红素检测较前无明显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5进行分析处理,结果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1.3%,对照组为87.0%,两组患儿在治疗效果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1。而治疗过程中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1%,对照组为52.2%,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
表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是指患儿出生28d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的临床症状,由于新生儿期婴儿容易出现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及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从而出现一皮肤及巩膜黄染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黄疸,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多发生在患儿出生后2~3天,多可自行消退,无需特殊治疗,不在本文讨论之中[3]。病理性黄疸主要表现为,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升高明显,且多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由于婴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血清中未结合的胆红素患儿可透过血脑屏障导致患儿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不及时处理会影响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对大脑可造成不可逆性损伤。因此对于病理性黄疸须积极采取治疗措施[4-6]。
目前临床上治疗病理性黄疸主要采用酶诱导治疗和蓝光照射治疗,蓝光照射治疗的原理为:胆红素分子可吸收波长为450mm的蓝光,未结合胆红素在蓝光照射下在蓝光照射下可发生结构变化由IXa Z型转变为异构IXa E型,发生结构变化后的异构IXa E型未结合胆红素为水溶性物质,能通过胆汁排泄或经尿液排泄,从而使血清中胆红素水平下降。蓝光照射治疗主要采用蓝光照射浅表皮肤及组织,使皮肤及浅表组织的胆红素水平下降。本讨论中实验者采用间歇性蓝光照射,对照组采用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1.3%,对照组为87.0%,两组患儿在治疗效果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1。而治疗过程中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1%,对照组为52.2%,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由此可见,蓝光治疗黄疸效果确切,但持续性蓝光治疗可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导致患儿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蓝光照射治疗被证实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确切有效的方法,采用间歇性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取的与持续性蓝光治疗相同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潘军,胡江,谢集建.药物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3):136-137.
[2]邓如仓,李慧中,李云奎.不同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372-373.
[3]楚爱菊,董秀华.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预防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9.
[4]唐仕芳,朱洪春,李华强.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179例临床病因分析及防治[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2):23-24.
[5]黄海波.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2):93-94.
[6]唐骏.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4):68-69.